德尔.波特罗:盛夏光年

来源 :网球俱乐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091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习惯于与命运抗争,我有克服厄运的勇气。”澳网结束之后,德尔·波特罗的世界排名跌落到第485位。对于—个22岁的大满贯冠军而言,这是一个数学意义上具有耻辱性意义的数字。仅仅—年半前的那个夏天,他曾在法拉盛公园将费纳霸权击碎:去年同期,他还曾高居世界前五。但噩梦突如其来,他陷入伤病和流言的漩涡,将近一年时间碌碌无为。这—年漫长得像一光年,他经历了腕部手术和糟糕的复出首秀。庆幸的是,他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今年二月,德尔·波特罗展开救赎之旅,从西海岸的圣荷塞到中部的孟菲斯,再到东海岸的德拉海滩,他穿越美国,追逐那个夏天里胜利的味道。
  
  逆向的人生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仅仅一年半之前的那个夏天,德尔·波特罗还身处云端,时年20岁的阿根廷人在法拉盛上万名观众的注视下,以半决赛横扫纳达尔和决赛力克费德勒的方式得到了人生的第一座大满贯。球迷和媒体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对这个来自潘帕斯草原的小巨人充满了好奇,他接近两米的身高和腼腆的微笑都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在那届疯狂的美网结束以后,四巨头的格局显得岌岌可危,德尔·波特罗被众人簇拥着,成为“BIG5”中的一员。他的影响力超越网球,在足球当道的阿根廷,他力压金童梅西当选2009年最佳运动员。
  赢下美网改变了德尔-波特罗的人生。就像吃到一颗酒心巧克力,他既甜蜜又有点眩晕。可这种美妙的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几个月后,他的人生就因为腕伤再次改变。2010年澳网前夕,德尔·波特罗参加库扬精英赛热身。在对阵特松加之前,右手手腕的疼痛再度袭来。这并不是他第一次有这种感觉,在2009年的上海大师赛中他正是因为右手手腕受伤退赛。但这一次的疼痛感非同小可,为了接下来的澳网,德尔-波特罗选择放弃库扬赛。然而在澳网中的四场苦战让他陷入了更大的麻烦中,十六进入输给西里奇之后,噩梦才真正开始,他的伤势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右手一度脆弱得连一次简单的挥拍都无法完成。
  登上巅峰有多艰难,从巅峰跌落就有多容易。德尔·波特罗的美好时光突然倒带,陷入了手腕尺骨肌腱炎的沼泽。“在我身上发生的一切就是人生的写照,仅仅一秒钟,一切都会发生改变。我从可能成为未来的世界第一变成了什么都不是。这一切发生得实在太快了。”一时间,德尔·波特罗无从接受这样的局面,他变得郁郁寡欢。他的个性不像一般的阿根廷人那样激情奔放,他的风格也不是那种绅士型,而是含蓄中包含一点的忧郁。从他的眼眸中,能读出内心的忧伤,有时候他甚至看起来有点沮丧。他曾说过,如果不打球,他的梦想是当一名建筑设计师。这是很好理解的,因为建筑师可以花更多的时间活在自己的想法中,去建设那些美好的事物。而当他的伤病比预想的严重时,曾有报道他患上了抑郁症。
  受伤之后最初的几个月最难熬,四处问诊但没有医生能给出确切的答复,德尔·波特罗所能做的除了等待,还是等待,而等待是最让人不安的。对不确定因素的恐惧使他把自己封闭了起来,长达几个月的时间在网坛销声匿迹。时光的辗转渐渐磨灭了球迷的信心,人们从最初的满怀期待他会很快回归,逐渐变成“何时他才能复出”的疑问,再演化为诸如“他还能打球吗”的担忧。他的每一次退赛都会引发新的流言,每一轮流言都引发了不安,各种不安盘旋成巨大的漩涡,几乎快把他吞噬。
  
  魔鬼的契约
  
  在漫天的传闻演变成不可遏制的风暴之前,德尔·波特罗和他的团队终于发出了信号。去年5月,在缺席赛场三个月之后,他以一纸声明的方式公布了做腕部手术的决定。这是一个积极的开始,在保守治疗没有出路的时候,他选择了果敢的尝试。但这更是一个艰难的决定,发出这样的声明是痛苦的,像与魔鬼的契约。德尔·波特罗在后来接受阿根廷《国家报》访问时回忆道:“达文(教练)、奥拉奇(训练师)和我一起在美国,医生告诉我需要做手术,那真的很痛苦。我必须得自己下定决心。”腕部肌腱炎手术的风险不言而喻,恢复期也较长,很多网球名将都在动手术之后一蹶不振。
  几天后,德尔·波特罗在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专业运动伤病治疗手术室里度过了“生命中最难熬的时刻”。当他手术后回国出现在机场时,右手戴着厚厚的护具,整个人消瘦了一圈,虽然有1米98的身高,看上去却疲惫又脆弱。手术后,德尔·波特罗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福,其中不乏网球选手。费德勒通过媒体传达了对他的关心,希望他能早日重回球场,纳达尔打来电话,送上老友的祝福;穆雷则通过电子邮件的形式表达了想说的话。德尔波特罗还与他的偶像、阿根廷足球运动员马丁·帕勒奠通了电话,年近40的帕勒莫职业生涯也曾屡受伤病打击,但始终没有放弃努力,去年还首次代表阿根廷队出战世界杯,并有进球。德尔波特罗说:“马丁给了我很真诚的建议。和他交谈让我很受益。我是他的球迷。”
  手术之后是漫长的恢复期,德尔波特罗往返在阿根廷与美国之间,为伤情奔波。巴黎的红土和温布尔登的绿草都与他失去了关联,他甚至还缺席了美网,成为公开赛时代第三位放弃卫冕美网的卫冕冠军。远离球场的日子让德尔·波特罗更加认识到自己对网球运动的热爱,“我意识到没有网球,我就一无所有。我想念它,比以往更渴望踏上比赛场,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救赎的旅程
  
  回归远比离别更动人,它传奇且励志。2009年我们见证了克里斯特尔斯的奇迹,2010年又目睹了海宁的归来。经历了几个月的康复治疗,德尔·波特罗选择在2010年亚洲赛季上演复出首秀。结果令人大失所望,无论是曼谷还是东京,他都无法找到胜利的通道。虽然手腕伤势已无大碍,但久疏阵战让他无法适应ATP比赛的节奏。德尔、波特罗知道把身体唤醒还需要更多时间,亚洲之行两连败的糟糕表现让他更改了日程表,放弃了2010年剩余的比赛,投入到训1练中,拖到2011年才再度出山。
  去年在东京德尔·波特罗曾3-6、0-6输给菲·洛佩兹,而这正是他2011赛季击败的首个对手。在悉尼,他历时3小时20分钟以三个抢七(6-7 7-6 7-6)的方式与西班牙帅哥决出胜负。抢七对球员来说是有趣的,它是冒险型选手的最爱,但对于不在巅峰状态的选手来说却有点难以应付。抢七能拨开破发与保发的迷雾,清楚地分辨出球员是紧张还是处之泰然。德尔·波特罗通过了考验,他穿越了洛佩兹大力发球的炮火线,甚至还在第二盘的抢七中挽救了一个赛点。在澳网首轮,德尔·波特罗与以色列人塞拉也打了一盘抢七,小分一路攀升至15-13,获胜的还是阿根廷人。虽然在一月份的两站比赛中都止步次轮,但这样的胜利对于德尔·波特罗具有试金石般的意义,显示他重新拥有了在比赛中立足的能力。
  澳网之后,德尔·波特罗的世界排名跌落至第485位。上一次他处在这个位置是2005年5月2日,那时他才16岁,刚打职业比赛一年。五年多时间,他经历了大满贯冠军的洗礼,一切却又回到原点。强烈的对比之下,德尔·波特罗重新出发。二月,他展开救赎之旅,从美国西海岸的圣荷塞到中部的孟菲斯,再到东海岸的德拉海滩,他穿越美利坚,追逐胜利的感觉。他在前两站中打进半决赛,分别输给沃达斯科和罗迪克,排名从485上升到298,再到166。他的状态越来越好,远离伤病,离目标越来越近。在德拉海滩,无人能抵挡住他炙热手感的攻势,他连胜10盘,赢下了自2009年美网以来的首个ATP冠军奖杯,世界排名重返前100。在德拉海滩傍晚夕阳的余晖中,德尔·波特罗在决赛击败蒂普萨勒维奇之后高举双臂,深深地呼吸。空气中弥漫着海风的咸湿气息,混着一种醉人的香氛。德尔·波特罗仿佛又闻到了一年半前那个夏天的味道,酒心巧克力的味道。
其他文献
每一天,我们都在变老,新的一代源。源不断地崛起着。网球世界尤为喜新厌旧,篮球或者足球运动员的职业生涯一般能维持到35岁以上。网球选手的职业生涯往往不到30岁便落下帷幕。当网球手廉颇老矣,世界排名与积分止不住往下掉的时候,你能感受到竞争的残酷;当网坛佳人芳华不再,黯然作别,你能感受到岁月的无情。  去年底。“神仙姐姐”德娃和“世界上最美的50人”之一的莫亚先后退役曾让我们难以释怀。然而时光进入201
期刊
迈阿密有太多乐趣了,网球只是其中之一;相比而言,梅森人对于辛辛那提大师赛,更有荣耀感与护犊之心。    相同的场景,最能测试出不同城市间相异的风情。  话说迈阿密大师赛上有一日,我刚刚得知,赛事每餐向记者证里打入的十美金,不仅可以在记者餐厅里使用,还通行公众餐饮区。想着终于可以摆脱屎一般的记者餐,大喜过望,冲到公众餐饮区买了一份海鲜色拉;但见它,海鲜碎肉与大虾高耸,身下蔬果一片翠绿,看上去相当“高
期刊
扬科维奇与伊万诺维奇,她们同来自塞尔维亚这个网球人才层出不穷的东欧国家。—位是网球场下衣着出位的LadyGaga,另一位则是被FHM杂志评选出的“全球最美50人”。做为塞国最为享誉国际的两位女球员,不免俗的被媒体和支持者们相互比较。两位选手先后登上过世界第一的宝座,显然她们在赛场上的比拼尚未有定论,而赛场下的霓裳大战也从未休止。      扬科维奇的早期装扮颇为骇人,所有关键词与“俗艳”沾边的造型
期刊
我们庆皋21世纪的女子网坛能够出现这样两位特殊的女性:无论生活甜美还是酸涩,无论离开还是坚持。她们都全身心地追逐着自己的追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    日本电影导演黑泽明曾经说过:“电影就像一个容器,它可以把人生各种滋味都纳入其中,将那些本来游离在电影之外的生命最初的唏嘘,欢笑。感动和痛楚都具体地展现出来,让所有人分享”。网球也像是一个容器,每一个在网坛拼杀的女人,她们的生命中都收纳了各种各样的人
期刊
管你爱与不爱。主场就在那里。对你不离不弃;正面鼓励也好,负面压力也罢,主场始终试图改变场上的局面和比赛的结果。    中国男网坐镇主场,在戴维斯杯亚太组首轮3比2战胜亚洲一哥领衔的中华台北队,成绩固然可喜,但回顾三场胜利每一场无不惊心动魄,赢得让人窒息,反观中华台北的两场胜利则是实力使然、顺理成章。这厢公茂鑫,吴迪如同猛虎下山,全力拼胜,那厢中华台北卢彦勋重感冒在身,甚至比赛中拼出鼻血。凭实力中国
期刊
鼎盛时期,来自宝岛台湾的网球才俊曾在ITF少年组男单世界排名前十位中占据了五个席位。    如果从结果向前倒推,不由得让人后怕,如果不是公茂鑫和吴迪在第一比赛日里奇迹般的联手挽救七个赛点,那么这场戴维斯杯上的海峡德比会以怎样的结果收场7在现场守候三天的我们又将带着怎样的心情去回味7好在现在这一切都不是问题了,0:3完败的尴尬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3:2险胜的结果。庆幸之余,带着一份胜利者的优越感去
期刊
世界最高建筑、世界上星级最高的酒店、世界最大的人工群岛,世界上最豪华的海底度假村、世界最大人造码头、世界最大购物中心、世界最大室内滑雪场、还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迪斯尼乐园……  竟然还能有一个地方能将这么多的世界之最集于一身,当然是——阿联酋迪拜。  这个星球上美妙的地方太多了,但迪拜仍能带给你特别的期待与吸引;毕竟,这里的奢华名声以及中东风情,是一对能够产生神奇化学反应的新鲜组合。尤其是对于网球记
期刊
每个世代都难免有被误解的时候。  提到“90后”,你会想到什么?非主流?还是脑残?这是社会对90后的偏见,不是全部的真相。  90后的少年们有梦也敢追,他们正在步入前台,闪闪发亮。  本期本刊记者专访了三位闯荡国际网坛的90后新秀——1990年出生的张择以及1 991年出生的吴迪和杨宗桦。  弱冠之年的他们,正在经历后青春期时代的快乐与忧愁。  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谦逊和自信并存、沉稳与活力交融
期刊
截至2011年澳网,“90后”们在国际网坛的表现并不算亮眼,除了沃兹尼亚奇打进一次美网决赛、顶着被人质疑的世界第一头衔,其他90后都尚未发迹。而我们把时光的指针回拨十年,2001年时,“80后”们早已在世界网坛崭露头角。不仅有已经5夺大满贯的辛吉斯压阵,萨芬、大小威等人也已经是大满贯冠军得主,费雷罗、休伊特等新秀也有跻身大满贯四强的经历。80后普遍比90后出成绩较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是什么原因导
期刊
打网球从来离不开金钱。有人打球挣钱,费德勒富可敌国,莎娃日进斗金,我们大可不必羡慕这类金字塔顶端的人,大多数以网球为生的芸芸众生——如排名靠后的球员、如业余教练,仍在为生活和梦想奔波,打球只是他们的工作而已。也有人打球花钱,为健身也好、为锻造下一个李娜的诞生也好,都有属于他们的驱动力。金钱本身只是一个符号,它不高尚也不低贱,我们若能满怀善地拥抱它,便足够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