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难养,娘家婆家AA制养孙

来源 :幸福家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sl5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孩子即将出生了,最头痛的事来了:怎么带呢?我和丈夫小可工作忙碌,我的事业正稳步上升,不可能当全职主妇。孩子两岁之后可以入托,两岁前那只有指望老人了。
  我爸妈远在几百里外的农村,公婆倒是离我们很近,就是同一城区,两条街就到,可我指望不上公婆,婆婆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她是大学声乐退休教师,在当地小有名气,常被邀请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公公是建筑业工程师,退休后也是兼职忙碌。
  我那婆婆向来爱打扮爱享受,讲究生活品味,她从不干粗活,洗衣机是全自动的,做饭买半熟食,做清洁请钟点工,洗碗洗菜都要戴橡皮手套。自我怀孕后,她从没说过要帮带孩子的话,小可是她的独生子,小时候却是让奶奶带大的。
  跟小可研究这事,他豪气地说:“自己生的自己带。”我也想有骨气,可是理想丰满、现实骨感。
  我分娩了,生了个女儿,叫豆豆。公婆不愧是知识份子,话很漂亮:“女孩才好,省心省力还是妈的贴心小棉袄。”
  我忙借坡求婆婆帮忙带孩子。婆婆直摇头:“马上国庆节了,我排节目忙得连吃饭时间都没有,你别老想着工作,孩子在吃奶还是自己带好。要不我给钱你们请月嫂?”
  可是现在月嫂贵不说,根本请不上。母亲远道来看我,听说月嫂月薪要上万,立马儿说:“这钱花得冤枉,我带大5个孩子、3个孙子都健健康康的,让我来吧。”
  就这样,母亲搬进了我家,其实我挺不情愿,父亲身体不好,哥哥的孩子也才刚脱手,婆婆比母亲年轻,身体比她好,没有其它家累,又离我这么近,为什么她不肯出手相帮?
  我跟小可抱怨,小可说:“你看我妈像带孩子的人吗?她能挣钱,能补贴育儿经费,你妈出力,这样各司其职,有什么不好?”
  婆婆出去演出,是有大把钱赚的,有钱就是气粗,可我总替母亲委屈。
  婆婆还真不是带孩子的料,她来看豆豆,爱不释手,心肝宝贝地逗弄一通,豆豆一哭她就烦了,转身扔给我们。孩子拉屎拉尿,她也是一副很嫌恶的模样,好在她很爽快地扔给我们两万块钱,而我家家境一般,母亲只为豆豆送来一些手工制作的衣服鞋子。
  2
  孙女的出生,一点没影响公婆的生活质量,婆婆频频打扮得花枝招展展示在公众面前,公公也接了一个个的工程设计。母亲忙里忙外,照顾孩子、照顾我们一日三餐。
  婆婆自己不插手,却对母亲不甚满意,一到我家就挑三拣四:“孩子别夹着抱啊,科学抱法不是这样的,小心压着内脏。” “豆豆怎么这么脏啊?是不是没洗澡?”“现在冬天给豆豆吃这个不好,是化肥蔬菜。”婆婆理论一大堆,就是光说不练,舍不得动一下手,偏偏母亲唯唯诺诺,陪着笑脸对婆婆言听计从。她不但伺候孩子,婆婆一来,还手忙脚忙地伺候她,做她喜欢的饭菜。
  偶然地我听到旁人在议论:“李可他丈母娘跟亲妈简直天壤之别啊,看他妈像个贵妇人,而他丈母娘呢,简直就是一农村妇女……”
  我自尊心很受打击,带孙子本来就是当婆婆的事,凭什么要假我母亲的手?还让她辛辛苦苦最后落一大堆的不好。
  在婆婆又一次挑毛病时,我挤出笑脸反击她:“我妈是农村妇女孩子带得粗,您是文化人,懂得多,不如您帮着带带?”
  婆婆倒不尴尬,她保持微笑气势强大:“我明白你的意思,是嫌我不带孩子还事多,可我忙的也是正事,我出去赚的是豆豆的奶粉钱,我是在外面挣钱好呢还是在这里洗尿布好?”
  我无语了,自从豆豆出生后,婆婆补贴了不少钱,小可说这是“各司其职”,婆婆出钱母亲出力,可为什么母亲出了力,最后还是要低人一等?好像她是买来的女佣似的,我打心里不服,却又无可奈何。
  我悄悄把婆婆给的钱塞给母亲一些。
  到了七八个月,豆豆满地爬了,更加麻烦不好带了,得有个人一天到晚守着她。这时正值春耕,母亲只好放弃农活继续照顾我们,父亲却因为劳累过度病倒了,哥嫂都忙着地里的活走不开,母亲跟我商量:“要不我带着孩子回去吧,这样一边带孩子,一边照顾你爸,反正豆豆已断了奶。”
  我不依,那样不是要把母亲再整病吗?豆豆最是顽皮,就她一个都够受的。我惦记起婆婆,最近活动少了,她整天在玩,近期还嚷嚷着要减肥,不如来带孙女。
  我给婆婆哭丧着脸说起娘家的处境,婆婆表示同情,可让她带孩子她还是不太情愿,公公在一旁说:“豆豆是自家的孙女,我们不带谁带?带孩子最减肥。”
  3
  婆婆终于被我请动“大驾”,帮我们带起了孩子。她不愿意跟我们同住,把豆豆抱到了她那去养,这样也好,如果想她了,相隔几公里,一阵子也就到了。
  母亲回了家,专心照顾父亲,临走前她很不放心,对我说:“我看你婆婆娇生惯养,就不是带孩子的人,你要让着她点,人家文化人,有本事也清高。”
  有本事怎么了?难道就不该带孙子?我也是本科生文化人,收入比小可还高,我不一样给她李家生孩子?
  果不出母亲所料,豆豆送到婆婆家没几天,就出状况了:一天晚上,婆婆着急上火地打来电话,说豆豆突然吃什么吐什么,发烧要住医院。我急忙跑去一看,是婆婆实行的“科学放养”,把孩子的厚衣服脱得太急了所致,之前她一直抱怨母亲把孩子裹得太厚不利于健康,这下倒好,轮到她养,马上就养病了。
  一家子手忙脚乱把孩子折腾到医院,好在没有大碍。母亲经常打电话询问情况,我不敢把实情告诉她。
  自此,婆婆就抱怨上了:“中国父母最命苦,养了儿子还要带孙子,早知道生孩子干吗?”“这孩子怎么这么麻烦啊?天天哭天天闹,上辈子谁欠她的了?”“一刻不得清静,不如请保姆算了,出点钱省事。”总之,只要我一去看豆豆,耳朵就会塞满唠叨不满,就算我不去,婆婆也会打来电话诉苦。
  婆婆到处找保姆,只是合适的保姆一时半会儿请不上,好容易找到个中年妇女,婆婆又嫌她穿得脏,不肯要人家。婆婆是讲究人,干净卫生是第一的。
  一天,婆婆打电话过来:“下个月我要参加一场盛大的欢迎演出,点名让我去的,我要加紧排练了,你爸病好了没有?要不你赶紧找个保姆……”
  婆婆才带了豆豆一个月,她就不耐烦了。小可是他奶奶带大的,婆婆就从来没带过孩子。与其让她有怨言不情愿地带,不如把孩子接回来,反正她带的我也不满意,自从豆豆过去后,明显瘦了,病也多了。
  豆豆这个可爱的小麻烦回来了,她哭闹个不停,害得我们一刻不得安宁,工作干不成,觉睡不好,她会歪歪斜斜走路了,生怕她碰着摔着,她把我的文件资料丢得到处飞。
  带孩子真不容易,难怪婆婆会叫唤,真思念母亲在的日子,她虽然只是出力,但正因为她的出力,我们才能更好地挣钱、更好地生活。
  母亲大概猜到了情况,她打电话问我:“亲家是不是带不好孩子?你爸病好了些,孩子还是交给我来带吧,好久没见她了,怪想的。”
  我眼泪忍不住想往下流,同是母亲,为什么会这么大的区别?
  为了让父亲有更好的医治条件,我对小可要求把父母都接来,父亲虽然病着,但生活完全能自理,母亲可以一边照顾他一边看小孩,三全其美,小可同意了。
  父母住進了我家,让原本不大的房子热闹拥挤了起来。我和小可终于可以放下心去工作了,而豆豆对姥姥分外亲,哭闹也少了。
  婆婆继续风光她的,一场演出接一场,打扮得越来越漂亮。她经常会来我家看看,只是,她没有再对我母亲挑三拣四找毛病,有时还会帮把手做些家务。母亲生日那天,她慎重地掏出一万块钱给她,说:“这是我做豆豆奶奶的一点心意,没别的意思,只是因为这些日子你辛苦了,因为有你在,我们大家才过得快乐。”
  妈妈不肯收,说照顾外孙是份内事,公公说:“我们这是照顾孙子AA制,你们A的那份是精力,我们A的那份是财力,都是孩子的长辈,都有应尽的职责,哪个都重要。”
  我想:我是孩子的亲生母亲,照顾孩子应该尽最大的力,可是现实条件让我不得已把孩子推向了父母公婆,我要尽的这份,是对4位老人尽更多的孝心了。
  (摘自《女子世界》)
其他文献
我有點收藏癖,也有点选择综合症。自从我有了自己的房子之后,属于我的物品越来越多,甚至许多连包装都没有被破坏就一直静静地躺在那里。后来,一位朋友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名为《不持有的生活》。整本书都在讲述这样的观点:不持有地享乐生活!  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不持有;  不钟爱的物品,不持有;  无法回收利用或转送给他人的物品,不持有;  不适合自己、与自己的生活方式不相符的物品,不持有。  我仔细地做
在所有投资者中,巴菲特的言论是被引用最多的。但投资者在真实的投资中,总是忘却股神的教导,还是会犯种种错误,这里我们再引述巴菲特10个经常被忽视的言论。  理解后再行动  巴菲特说:“如果球还在球手的手皮套里,我从不会在他抛出球之前,挥动球棒去击球。”如果没有对公司进行详细的研究,或者公司本身没有长期一致的有效经营数据,投资者就贸然决定买入,在巴菲特看来这是投资者快速出局的方法。  独立思考  巴菲
每天上班等车的街边,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一家修鞋的小店,不大,6平方米左右的样子。店主是一对中年夫妻,男人纯朴憨厚,说话时,脸上是谦恭讨好的表情。女人灵巧勤快,看着过往行人的脚下,招揽生意。  小店说不上干净,杂七杂八的零碎东西堆了一地,还有一些要修的鞋,装在塑料袋里,挂得墙上到处都是,显得很凌乱,很拥挤。倒是旁边一个小方几上,一个细颈的玻璃花瓶,瓶颈处系着淡黄色的蝴蝶结,在阳光下显得玲珑剔透、雍容华
萧伯纳曾说,他的论敌有时仅仅因为他是素食主义者便感到自卑。萧伯纳把吃肉称作“咀嚼动物的尸体”,把打猎叫作“残杀的兴奋”。有一回他因脚踝扭伤躺在床上,医生要他吃肉,他回答说:“宁可去死,也不愿让肚子成为动物的坟墓。”  希特勒年轻时常常挨饿。曾经有连续5天的时间,他都靠牛奶、面包和黄油度日。有时候,他一生气便高声怒喊:“真是牛马不如的生活!”希特勒一星期要去戏院或歌剧院几次,所需费用都是靠省吃俭用得
生命之初,当宝宝的触觉功能还未完全打开,视觉也尚在朦胧状态之时,听觉便成了感觉功能中最先也是最直接的能与外界互动沟通的感官。如果能让宝宝每天都享受到优美悦耳的声音,将有效促进宝宝听觉神经的发育。  可爱的小宝宝们生来天真无邪、敏感好奇、喜形于色,只是难以用言语表达内心的情感和体验,而音乐恰恰可以抒发他们的内心感受。最好的例证便是,一旦听到欢快的音乐,宝宝常常情不自禁随着音乐手舞足蹈,甚至跟着音乐声
弃婴变紫娃,可怜养母心    1993年深冬的一天清晨,江西省瑞金市泽覃乡泽覃村的农妇刘翠娇冒着严寒,照例起了个大早去厨房煮饭。谁知她打开房门,一眼看见自己的家门口,竟放着一个用破棉袄包裹的初生男婴!此时,那婴儿已经被冻得哭不出声音,只剩下了微弱的一口气。刘翠娇慌了,赶紧上前把他抱进卧室,又是灌姜汤,又是请医生,经过好一番折腾,总算把他抢救了过来。  村里人闻讯蜂拥而至,站在一边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大约100年以前,美国人亨利·马丁·罗伯特将军出版了《罗伯特议事规则》,此后的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将此书奉为民主议事的圭臬。《罗伯特议事规则》的伟大之处在于其为开会这件平常事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流程,让会议不至陷入无序,引起矛盾,还保障了决策的合理性。  可如今,我们的会开得还是缺少章法,大会开得繁琐,小会开得随意,开会之前稀里糊涂,开会之后也没能明白清楚。人们普遍对开会没能增加多少好感,只是不断地开会
2008年的一天,王琰在家中准备了可口的饭菜,招待她从大学就认识的三个女朋友,以及她们的丈夫,聚会的气氛轻松而愉快,她也很享受自己的女主人身份。几天之后,一个女朋友打电话给她,闲聊中说道:“我老公说都不认识你了。聚会的整个过程中,你都在说,哪个菜做得不好吃,阿姨没打扫干净,东西买贵了。”王琰被吓坏了,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会在别人眼里变成一个只识柴米油盐的女人。  不仅如此,作为一个全职母亲,你在别人
张海鹏的女儿今年三岁半,开学就要上幼儿园了。尽管每天都安排了户外活动,但乖巧的小姑娘最喜欢的还是在家里玩贴纸和做饭游戏。每到周五,张海鹏的太太都会和女儿一起看《爸爸去哪儿》,“太太喜欢黄磊和他的女儿,女儿的意见和妈妈一致。”  尽管给孩子安排了充足的玩乐时间,但早期教育仍不能有半点松懈。张海鹏说:“女儿一岁多开始,我就在家附近的一所来自美国的早教机构给她报了亲子班,每周上24节课,希望通过这些课,
等了几季的花开,它仍旧只是叶落。如今才明白,一棵草怎么能够开花。  母亲离开时,我仅是一个未满10岁的孩子,父亲一个人含辛茹苦地把我拉扯到这么大,却始终是孤身一人。或许是我的自私,抑或是父亲的执著,坚信母亲一定会回来。  面对外人嘲讽的目光,面对亲人的狠心抛弃,只有默默忍受,独自哭泣。一直追问父亲:“我妈呢?她去哪儿了?我要妈妈!”而父亲总是转过身背对着我一言不发。而当时年幼的我什么也不懂,无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