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有想象力、有心的人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yunlong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天得了三张音乐会门票,据说是爱乐乐团来本市巡回演出,于是约上两位闺蜜一同前往恭听。
   台上坐满了形神各异的艺术家,摆满了各种西洋乐器。扎马尾辫的指挥穿着燕尾服,双手高高扬起,刹那间,各种乐器齐奏,钢琴铿锵有力,大提琴如泣如诉,小提琴穿石裂锦,单簧管音色纯净,双簧管清澈优美……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有顷,闺蜜甲轻声叹了口气,说,你们听,这个乐段让我想起了那年去西藏,在拉萨看回风舞雪时的情形,碧蓝的天空,雪白的远山,白墙红瓦的布达拉宫,转经人囔囔的咒语……就像默片一样在眼前回旋。听着她的喃喃低语,我和闺蜜乙讶然对视不知所以。过了一会儿,闺蜜乙撇撇嘴小声说,我咋听不出来?我就听着钢琴聲嘣嘣嘣,大提琴嗡嗡嗡!我哑然失笑。说实在话,我也没听出个所以然来,所幸比闺蜜乙稍好一点,在闺蜜甲的呓语中似乎也看到了那回风舞雪的壮观场面。
   这件事过去后不久,我在网上看到一位教师的讲课视频,那位女教师讲的是梁实秋的《鸟》。上课一开始,她就在黑板上书写了一个大大的“鸟”字,然后问大家:看到这个字,你想起了哪些与鸟有关的事或物?同学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想起了成群的鸟儿在蓝天上飞来飞去;有的说好像听到了鸟儿清脆的叫声;有的说想起了冬天向南迁徙的燕群;有的说想起了王维的诗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有的说想起了课文中闰土雪地扣鸟的事情;甚至还有一个说,他想起了家里买的鸟笼子……
   那天晚上,我与妈妈一起去倒垃圾。天已经很黑了,偏偏那段路的灯箱坏了,一下楼,周围黑乎乎的一片,模模糊糊什么也看不清楚,我有些害怕,抓紧了妈妈的胳膊。走到垃圾箱近前,突然,一个黑乎乎的怪物出现在对面的墙头上,我吓得捂紧了嘴巴,用颤抖着声音问妈妈:不会是鬼吧?我心里非常恐惧,同时我感觉妈妈也很忐忑。不过她还是用相对平静的语气跟我说,那或许只是一只流浪猫。我们娘儿俩赶紧扔掉垃圾往回走,走了好长一段路,回头看看,那怪物还蹲踞在墙头上,泥塑木雕一般毫无动静。这时候,有位同院的叔叔也出来倒垃圾,我和妈妈将那怪物指给他看,他笑笑说:那是今天下午村人放在上面的一堆丝瓜藤。
   回到家后,我不由想起了那次音乐会和那位女教师的讲课。同样一段音乐,为什么我和闺蜜乙就没有闺蜜甲的联想丰富呢?同样一个“鸟”字,为什么每一个孩子联想或想象到的事物都不同呢?不过是一堆丝瓜藤,为什么我首先想到的是“鬼”,而妈妈则联想到了流浪猫呢?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究竟跟什么有关系?一夜辗转难眠,天蒙蒙亮的时候,我一团浆糊的脑海里忽然涌进一丝儿光亮:从我自身经历的这几件事来看,联想力和想象力首先与先天的领悟力有关;其次,联想力和想象力与后天的经验也有莫大的关系;再次,联想力和想象力与个人的心理品质有关。之所以我和闺蜜乙在音乐会上没有闺蜜甲的感受,是因为我们俩对音乐这个领域的先天领悟力不如闺蜜甲,再者,闺蜜甲因为曾经去过西藏,她有看“回风舞雪”的直接经验,并且在心理上一直怀念那段美好的旅行时光。同学们看到汉字“鸟”联想和想象到的是不一样的事物,这跟他们的先天领悟力、后天经验、当时的心理品质也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至于我和妈妈看到一堆丝瓜藤却想象成“鬼”和“流浪猫”,则更是跟当时的心理品质及后天经验有关系。
   明确了这一点,那么,怎样对学生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展开训练呢?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来进行联想力的训练。
   首先是利用文本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比如我们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这则新闻,可以让学生先对题目中的事物进行联想和想象:百万雄师全体出动会是个什么场景?敌人在死守,横渡长江是怎样的壮烈场面?这样以来,学生学习到的就不仅仅是一则新闻所报道的内容,更加深了他们对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理解。
   其次是利用美术对学生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比如我们学习《紫藤萝瀑布》《济南的冬天》等课文,可以找一些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面对图片尽兴联想和想象,然后再进行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这样就让学生们不仅体会到宗璞眼中的紫藤萝瀑布的意义、济南冬天对老舍先生的影响,更让这些事物带上了主观能动色彩,因为有自己的体验与感受在里边,所以学生学起课文来救格外有趣,领悟到的东西自然也就更多了。
   再次是利用音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比如我们学习《黄河颂》《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等课文,可以先放相关的音乐给学生听,让学生通过音乐尽情地联想和想象当时的情形,然后再进入文本教授,不但使得课堂气氛自始至终异常活跃,学习效果也将会事半功倍。
   最后,利用实物对学生进行联想力和想象力的训练。这种方法不止在课堂上行之有效,任何时间都可以对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春天鸟儿的叫声,秋天一片掉落的树叶,上学路上看到的任何景物等等等等,都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联想和想象。记得一次放学,我跟一位同学同乘一辆车子回家,路上看到一位匆匆赶路的妇女,我问那位同学她联想到了什么,她首先想到那个人可能是急着接孩子,然后又说她可能刚刚下班要赶着去市场买菜,还可能是家里有人生病了她着急往家赶……这样的训练看似貌不起眼,但积少成多,时间久了,人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就会慢慢提高。
   当然,进行联想力与想象力的训练,远远不止上面所说的几条途径,还有许多的方法等待我们在实践中进行探索。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肯思考,敢实践,就不怕同学们的联想力与想象力不丰富。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一个智慧的教师,是不会仅仅局限于四十五分钟课堂来施教的,教育可以随时随地发生,在课堂之外有着无限大的外延;课程也不仅仅是那本长方形的书本,它可以是一滴水、一棵树、一朵花、一根草,也可以是一次旅行、一个游戏、一台联欢会,只要以“活动”贯穿其中,属于你自己的课程也就建立起来了。同样的,联想力与创造力的培养,途径也不是单一的,更不是唯一的,就看你是不是想做个有心的教育人。
   安星璇,河海大学外语学院二年级四班学生。
其他文献
个性是一个人精神面貌的总和,它形成于人生命的早期,其质量决定着个体稳定的心理特质的发展方向。注重个性是“三性并茂”阳光教育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在儿童天性得到葆有与心性得
笔者立足于句法,以句法统摄语义,设置句法—语义鉴定式,对制作动词进行更为严格的界定,并考察这一小类动词在相关句式中的不对称表现。制作动词在形容词指宾定语句和形容词指
民俗文化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将其渗透于语文教学活动中,能够展现出民俗文化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并且符合现代教育体制深化改革的现实要求,有助于高中学生深入感知中华文化,对于学生文化水平的提升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将民俗文化滲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民俗文化及其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的价值   所谓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是一种社会文
2016年初,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微信公众号“千聊”,就被它深深地吸引。“千聊”,是腾讯众创空间孵化的项目。正如“千聊”宣传的“再小的个体,也可以有自己的移动讲台”一样,使用千聊多媒体技术一般的老师(或多媒体硬件设施匮乏的学校)即可轻松为自己的学生开播丰富多彩的在线直播课程。2016年下半年我在“千聊”,创设了属于我自己的直播空间(名称为“博雅课堂”)并在我授课班级设置微信群、开始了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进行诵读国学经典的实践,让小学生掌握到国学文化的重点,使小学生能够更好参与到国学经典的诵读之中,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使小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发展。  一、通过范读,让学生掌握节奏感  范读是促进小学生理解国学文化的有效策略,只有让小学生对国学文化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够逐步提升小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水平。由于国学文化多属于文言文范畴,小学生很难对国学文化的深刻内涵有充分的理
作为企业实现其经营管理目标的一种手段,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而作为控制环境的一部分的ERP系统,深刻影响着控制程序和会计系统等企业
教育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沟通。沟通的方式除了语言之外,还有肢体。老师一个亲切的微笑,一个关注的眼神,与学生之间适当的距离(如提问时适合远距离,合作时适当近距离)都能有效调节学习的情绪,激起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人的肢体语言,心理学家称之为“身体语言”,是一种非文字语言的信息传递手段,是人们广泛运动的无声信号。动作、手势等均属身体语言的范围。  要做好肢体信息,就必须探讨一番表演艺术
当下,很多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方式出现,日常生活也融入大量娱乐元素,娱乐业日渐繁荣。难道这就反映出如今社会的和平与繁荣?本人认为,唯有国之精神屹立不倒,无论何时何地,民族精神不可丢弃,社会核心价值观应当秉持。   社会每日大步向前,人们时刻紧跟时代脚步,为生计,为立足,为成功,众人都会背负许多压力,娱乐便成为缓解社会压力必不可少的方式。适当娱乐可缓解人们压力,丰富人民生活,可适当推行,但娱乐至上却会
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向学生传送语言知识的同时,也要向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传统文化能帮助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摒弃掉传统教学中师生对教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