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激发灵动思维

来源 :启迪·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r906646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是启发式教学法的一种,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水平和思维过程,从提问的形式、切入点、方式、内容、途径、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提问,激发出学生的灵动思维。
  [关键词] 优化提问  激发思维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窦,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使课堂提问真正能激发学生的思维,达到教学目标。
  • 优化提问的形式:“趣问”

  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这些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不要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至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优化课堂提问策略,首先体现在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建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富有新意,使学生喜闻乐答,使学生心理各方面得到和谐发展,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让学生有“如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受,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产生出一种学习需要,形成学习的内驱力,促进学生课堂的“互动——生成”。
  • 优化提问的切入点:“巧问”

  “浅”是提问设计的大忌。“有疑而问”本来是天经地义之事,但是浅显的提问,往往问而无疑,课堂上学生对答如流,表面上是“互动”得轰轰烈烈,教师不仅不以为忧,反以为喜,实在不应该。当然,太深的问题学生根本无从下手,望而却步,即使是学生想与教师“互动”,但是因为问题太难,学生也“动”不了。只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受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做到“巧”问,只有“巧”的问题才能真正拓宽学生的思路,引起丰富联想,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 优化提问的方式:“曲问”

  “直”是直问,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但是,由于直问通常是按照常规思路正面直接发问,往往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难以真正启动学生思维。“曲”是指问题答案不能浅显直露,而应让学生通过仔细思考后才能发现。全国特级教师钱梦龙说“所谓曲问,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的角度,让思路拐一个弯,从问题侧翼寻找思维的切入口;所谓直问,就是一味正面硬攻,不会迂回包抄。曲问多见巧思,易于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直问则难免显得笨拙,往往造成启而不发的僵局。
  • 优化提问的内容:“精问”

  “碎”是提问设计的通病。教师设计的提问太多、太杂将导致课堂教学的“外緊内松”,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松松垮垮。“满堂问”其实就是“满堂灌”的另一种翻版,这是表面上的“互动”,形式上的“互动”,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另一种负担。“精”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应该是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在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 优化课堂提问的途径:“新问”

  大家知道,同样一个问题内容,采用不同的提问途径,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这往往体现教师间的个性差异,也正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学习牛津英语9A Unit 5 Films 最后一课时的时候,为了启发学生的思维,我让学生想想:为什么中国的电影市场反倒不如上世纪80年代火爆?为什么绝大多数人宁可坐在家里看电影也不到电影院里去?如果你是电影公司或电影院的老板,你会想一些什么办法把观众从自己家里的家庭影院前吸引到你的电影院?……这些问题一问出来,学生都很兴奋,他们思考商讨了一会后,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他们找到了很多观众不去电影院的原因,也想出来很多好办法把观众吸引回电影院。听了他们的回答,我甚至认为那些电影院的老板真应该聘请这些孩子做顾问呢!
  六、优化课堂提问的类型:“活问”
  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初读课文时可采用疏导性提问;深钻课文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品位精华时可采用鉴赏性提问;复习巩固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同时,还必须注意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一旦发生,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是正常现象,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从而化解疑难。比如,有时反客为主,欲答还问,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使学生在思辩中求得正确的理解,则比直接灌输答案更有价值。
  当然,不同的课堂有不同的提问策略,不同的提问有不同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针对每堂课具体特点,根据自身的实际,采用不同的提问策略。在提问中,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提问要明确、清晰。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
  二是提问要适时。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就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知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时提出相应的问题。另外,如果某些问题的提出生成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情境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地提出相应的问题。
  三是提问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处于思考再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要给学生足够的练习、讨论时间,多设计一些问中有练、练中有问的题型,提问与练习两者互相融合。
  四是提问的涉及面要广。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尖子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生更受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殊不知,这是违背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的。提问仅面向几个尖子生,表面上看起来,难题得到了解决,教学效果很好,实际上则是少数人解决了问题,他们的思维力得到了发展,而大多数学生则处于被动地位,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思维力的发展了。课堂提问决不能冷落成绩中差生,而要充分提供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可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参考文献:
  [1] 蔡楠荣﹒课堂掌控艺术[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2] 朱旭东、张斌贤﹒课堂教学技巧[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其他文献
现阶段,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攻坚阶段,所谓的攻坚阶段要求企业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准备,克服所有的困难。而休闲农业已成为了当下十分流行的一种旅游模式,休闲农
对贵州目前查明分布的28种山矾树种,就生态适应性、环境抗逆性、树种形态性状3个方面特征开展专项考查,并进行分项分级赋值,建立评价模型测算综合性状总评分值,按分值排序择
自1997年5月~2002年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采用高容低压套囊气管插管行喉显微手术共814例次.结果表明,手术时间短,安全系数高,病变切除彻底,术后发音质量改善明显,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