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去年12月,温州三级人大代表通过集体博客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议案、建议内容,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受到了人大代表和网民的欢迎。然而,博客绝不能仅仅只是一扇短期开放的代表联系选民的“时髦”窗口。
共识:倡议发起
12月4日,温州新闻网的博客里多了一个新的“客人”——部分在温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的集体博客(http://www.blog.66wz.com/user1/renda/)。他们在“用户公告”栏里这样写道:
“我们是在温州的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这里是我们的集体博客。想通过博客与大家互动。谁有好的议案、建议,请留言!
——全国人大代表吴作东、陆征一、金颖颖,省人大代表郑雪君、王振滔、庞振声、柯茜茜、何金彩、李晓燕、杜洪灵、应真、雷鸣,市人大代表邱向真、余进华、徐云旭。
人大代表通过集体博客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议案、建议内容,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受到了人大代表和网民的欢迎。
“会前为各级人大代表征集议案建议提供服务,是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一位同志表示,从2004年开始,他们通过组织代表街头设点、开通热线电话、与网民现场聊天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征集议案、建议内容,受到了人大代表和市民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温州新闻网等3家新闻单位,利用媒体公众性的特点,公开为全国、省人大代表征集议案、建议内容。在12月1日下午的活动策划会上,温州新闻网作为网络媒介,带着全新的思维在会上提出:“开通集体博客,通过与网民实现良好的互动,拓宽征集的渠道。”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的赞同,与会的人大代表也表示愿意尝试这一全新的形式,与网民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
根据活动的计划,温州新闻网在12月4日按时开通了人大代表集体博客,并在首页显眼的位置进行预告。集体博客开设了代表最新日志、最新回复、最新评论等板块,包含“议案征集”、“代表手记”等内容。
反响:网民支持,代表参与
人大代表集体博客开通当天,网民就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共收到建议10件。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的赵智强、赵亮两人,近年来认真思考温州的经济模式,得知集体博客开通消息后,赵亮在博客里这样留言:“太好了,我正愁找不到向你们汇报的机会呢。”他将他们完成的“创新温州发展模式研究”一文发到了网页中,“这是我们首次将调研报告发表,作为一项建议供代表参考。”市民马军建有感于温州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状况,认为这是公共交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且“公交真正实现优先”还很困难,故提出实施“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议,希望市政府尽快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规划。
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网络的互动空间,与民沟通,收集民意,受到温州市民的好评和拥护。温州市民余杰在集体博客里这样写道:“博客把我和代表的距离拉近了,就像是朋友在讨论。”
从12月4日开通至月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温州市民的评论留言有120多条,博客访问量达3600多人次。市民的评论内容涉及政府服务、环境治理、交通发展、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集体博客的主体是人大代表,15名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博客的互动。
“百姓的声音就是我们的声音,群众的意见就是代表的意见。欢迎网民多提宝贵建议、意见,我们在倾听和答复。”集体博客管理者、省人大代表郑雪君在博客开通第一天就开宗明义地留言。网民的积极留言给予郑雪君等人大代表莫大的鼓励。他们在接受群众提供的建议内容的同时,也在感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赖和支持。郑雪君在12月6日的留言中动情地写道:“通过和这些市民朋友通电话和网上交流,我能够感受到一颗颗饱含着爱国、爱乡之情的心在激烈的跳动。我的心也随着这一颗颗火热的心在跳动。”
经过一个星期的征集,12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将市民博客留言和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提供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选取了“康庄大道通路不通车”、“城市犬只管理”、“婚前体检”、“看病贵、看病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按人大代表的行业特长,分组开展调查研究。市人大相关专委和常委会工作部门也根据代表的需要,及时提供服务,并帮助起草有关议案、建议草案,由代表在全国人大、省人大会议期间提交。涉及温州市范围的问题,留待温州市新一届人大代表产生后,由这些代表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
意义:代表履职新窗口
“应该鼓励人大代表建立自己的博客,让它们蔚然成风,这样影响力就有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对代表博客的普及工作寄予了希望。
2007年地方人代会上,代表博客不断涌现。江苏省几家新闻媒体联合为省人大代表开设了“会议博客”,很多代表都把自己的议案、建议发在博客上,同时也向网友征集对政府日常工作的意见、建议。郑州市人大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新栏目——“郑州市人代会代表与市民互动博客”。市民在网站上注册后,可以在代表博客后跟帖,还可以了解大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干什么,便于及时与他们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浙江代表团的数名全国人大代表将自己的议案和建议通过浙江“两会”新闻网页向网民公开,并征求网民的意见。其中,范谊代表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建议成为了最热门“帖子”之一,网民褒贬不一,吵得不可开交。代表博客越“博”越热,代表与网民互动也频频升温。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张大光认为,在目前人大代表兼职的状况下,人大代表博客征求公众意见、建议体现了多重的现实意义。
——为社情民意的传递开辟了一条新渠道。这对兼职制度下人大代表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参加活动的有益探索。张大光指出,通过集体博客,有利于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拓宽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促进了群众有序参政议政。群众在博客上留言,通过自己的“代言人”——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到有关决策层,这是群众当家作主权利得到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向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省却了群众来回奔波的辛劳;同时它也最大限度地“享有”客观环境的自由度,因此,群众在集体博客上的留言相应的更自由,也更具真实性。
——展示人大工作的一个舞台,也是宣传人大制度的重要方式。张大光表示,人大代表开博客实质上也是为人大工作做了“公益广告”,扩大了人大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有利于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关系,消除人大在群众心中的神秘感,同时深化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使人大的各项工作能得到更多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为各级人大机关权威和形象的树立奠定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思考:重在整合民意
博客之风吹进人代会,鼓舞了普通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拉近了代表和网民的距离。也有人认为,网络舆论这种“草根”话语权值得珍视,但作为人大代表,显然对网络舆论不可能不加甄别地照单全收,也不可能仅仅依靠博客来收集民意。
事实上,网络民意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形式各样的论坛上早已站稳了脚跟,几个全国大型的论坛更是吸引了领导人的视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就是引用了“论坛上的一个帖子”。不难想象,如果代表的博客和一般的论坛没有差别,代表只是充当了网络民意的“二传手”,将意见直接“复制粘贴”到建议或议案中,履职是“快捷”了,但并不能体现人大代表的价值,甚至有人提出了“还要你代表做什么”的质疑。
温州人大代表开设博客,采集网络民意后的跟进工作则给了我们不少启示。根据博客上集中反映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进行专题的调研,深入基层,掌握一手资料,挖掘社会上的共性问题,并以此起草建议或议案。郑雪君感叹,这样做“问题深刻了,议案和建议的质量也更高了”。
从博客上留言的情况来看,记者发现,网民留言中,信访案件占了大多数,而且超过了温州甚至浙江省的范围,其中也不乏一些“垃圾”信息,这就给代表在整合民意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网民数量虽然众多,但依然只占全国人口比例的10%左右,而这其中只有部分网民使用论坛和博客,至于真正在这些舆论平台上留言的人比例就更小了,大量的民意还“潜藏”在民间。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在网的外面,多数的农民、农民工都不在网上,不是网民能够代表的。”因此,代表倾听民声、征集民意,决不能仅仅依靠这种“快捷”方式,而要从广泛、经常性的联系选民中,去发现群众最为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现实素材中和真实感受中提炼出自己的议案和建议。
可见,博客绝不能仅仅只是一扇短期开放的代表联系选民的“时髦”窗口,代表需要将博客上的网络民意进行深度“加工”,形成议案和建议,从而打开人们通向公共决策空间的窗户,使代表博客“博出人大制度的价值和意义”。
共识:倡议发起
12月4日,温州新闻网的博客里多了一个新的“客人”——部分在温的全国、省、市人大代表的集体博客(http://www.blog.66wz.com/user1/renda/)。他们在“用户公告”栏里这样写道:
“我们是在温州的全国、省、市三级人大代表。这里是我们的集体博客。想通过博客与大家互动。谁有好的议案、建议,请留言!
——全国人大代表吴作东、陆征一、金颖颖,省人大代表郑雪君、王振滔、庞振声、柯茜茜、何金彩、李晓燕、杜洪灵、应真、雷鸣,市人大代表邱向真、余进华、徐云旭。
人大代表通过集体博客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征集议案、建议内容,这在全国尚属首创,受到了人大代表和网民的欢迎。
“会前为各级人大代表征集议案建议提供服务,是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的一位同志表示,从2004年开始,他们通过组织代表街头设点、开通热线电话、与网民现场聊天等多种方式向群众征集议案、建议内容,受到了人大代表和市民的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今年,市人大常委会联合温州晚报、温州电视台、温州新闻网等3家新闻单位,利用媒体公众性的特点,公开为全国、省人大代表征集议案、建议内容。在12月1日下午的活动策划会上,温州新闻网作为网络媒介,带着全新的思维在会上提出:“开通集体博客,通过与网民实现良好的互动,拓宽征集的渠道。”这一建议马上得到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负责人的赞同,与会的人大代表也表示愿意尝试这一全新的形式,与网民进行更深层次的沟通。
根据活动的计划,温州新闻网在12月4日按时开通了人大代表集体博客,并在首页显眼的位置进行预告。集体博客开设了代表最新日志、最新回复、最新评论等板块,包含“议案征集”、“代表手记”等内容。
反响:网民支持,代表参与
人大代表集体博客开通当天,网民就给予了热情的支持,共收到建议10件。温州市场营销协会的赵智强、赵亮两人,近年来认真思考温州的经济模式,得知集体博客开通消息后,赵亮在博客里这样留言:“太好了,我正愁找不到向你们汇报的机会呢。”他将他们完成的“创新温州发展模式研究”一文发到了网页中,“这是我们首次将调研报告发表,作为一项建议供代表参考。”市民马军建有感于温州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的状况,认为这是公共交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所致,且“公交真正实现优先”还很困难,故提出实施“公共交通一体化”建议,希望市政府尽快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规划。
人大代表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利用网络的互动空间,与民沟通,收集民意,受到温州市民的好评和拥护。温州市民余杰在集体博客里这样写道:“博客把我和代表的距离拉近了,就像是朋友在讨论。”
从12月4日开通至月底,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温州市民的评论留言有120多条,博客访问量达3600多人次。市民的评论内容涉及政府服务、环境治理、交通发展、社会保障等各个方面。
集体博客的主体是人大代表,15名人大代表积极参与博客的互动。
“百姓的声音就是我们的声音,群众的意见就是代表的意见。欢迎网民多提宝贵建议、意见,我们在倾听和答复。”集体博客管理者、省人大代表郑雪君在博客开通第一天就开宗明义地留言。网民的积极留言给予郑雪君等人大代表莫大的鼓励。他们在接受群众提供的建议内容的同时,也在感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赖和支持。郑雪君在12月6日的留言中动情地写道:“通过和这些市民朋友通电话和网上交流,我能够感受到一颗颗饱含着爱国、爱乡之情的心在激烈的跳动。我的心也随着这一颗颗火热的心在跳动。”
经过一个星期的征集,12月11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有关人大代表召开座谈会,将市民博客留言和热线电话、电子邮件提供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选取了“康庄大道通路不通车”、“城市犬只管理”、“婚前体检”、“看病贵、看病难”等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按人大代表的行业特长,分组开展调查研究。市人大相关专委和常委会工作部门也根据代表的需要,及时提供服务,并帮助起草有关议案、建议草案,由代表在全国人大、省人大会议期间提交。涉及温州市范围的问题,留待温州市新一届人大代表产生后,由这些代表在市人代会期间提出。
意义:代表履职新窗口
“应该鼓励人大代表建立自己的博客,让它们蔚然成风,这样影响力就有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对代表博客的普及工作寄予了希望。
2007年地方人代会上,代表博客不断涌现。江苏省几家新闻媒体联合为省人大代表开设了“会议博客”,很多代表都把自己的议案、建议发在博客上,同时也向网友征集对政府日常工作的意见、建议。郑州市人大网站上出现了一个新栏目——“郑州市人代会代表与市民互动博客”。市民在网站上注册后,可以在代表博客后跟帖,还可以了解大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干什么,便于及时与他们沟通。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全国人代会期间,浙江代表团的数名全国人大代表将自己的议案和建议通过浙江“两会”新闻网页向网民公开,并征求网民的意见。其中,范谊代表关于改革高考制度的建议成为了最热门“帖子”之一,网民褒贬不一,吵得不可开交。代表博客越“博”越热,代表与网民互动也频频升温。
温州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副主任张大光认为,在目前人大代表兼职的状况下,人大代表博客征求公众意见、建议体现了多重的现实意义。
——为社情民意的传递开辟了一条新渠道。这对兼职制度下人大代表更好地倾听民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也是对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如何参加活动的有益探索。张大光指出,通过集体博客,有利于促进人大代表更好地履行职责,更好地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拓宽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参与民主管理的渠道,促进了群众有序参政议政。群众在博客上留言,通过自己的“代言人”——人大代表将自己的意见、建议及时反映到有关决策层,这是群众当家作主权利得到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这种方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向代表反映自己的意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成为群众表达诉求的重要途径,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省却了群众来回奔波的辛劳;同时它也最大限度地“享有”客观环境的自由度,因此,群众在集体博客上的留言相应的更自由,也更具真实性。
——展示人大工作的一个舞台,也是宣传人大制度的重要方式。张大光表示,人大代表开博客实质上也是为人大工作做了“公益广告”,扩大了人大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有利于密切人大代表与群众的关系,消除人大在群众心中的神秘感,同时深化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意识,使人大的各项工作能得到更多群众的理解、支持和配合,从而为各级人大机关权威和形象的树立奠定了扎实的民意基础。
思考:重在整合民意
博客之风吹进人代会,鼓舞了普通网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拉近了代表和网民的距离。也有人认为,网络舆论这种“草根”话语权值得珍视,但作为人大代表,显然对网络舆论不可能不加甄别地照单全收,也不可能仅仅依靠博客来收集民意。
事实上,网络民意伴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在形式各样的论坛上早已站稳了脚跟,几个全国大型的论坛更是吸引了领导人的视线。温家宝总理在今年记者招待会上的开场白就是引用了“论坛上的一个帖子”。不难想象,如果代表的博客和一般的论坛没有差别,代表只是充当了网络民意的“二传手”,将意见直接“复制粘贴”到建议或议案中,履职是“快捷”了,但并不能体现人大代表的价值,甚至有人提出了“还要你代表做什么”的质疑。
温州人大代表开设博客,采集网络民意后的跟进工作则给了我们不少启示。根据博客上集中反映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代表进行专题的调研,深入基层,掌握一手资料,挖掘社会上的共性问题,并以此起草建议或议案。郑雪君感叹,这样做“问题深刻了,议案和建议的质量也更高了”。
从博客上留言的情况来看,记者发现,网民留言中,信访案件占了大多数,而且超过了温州甚至浙江省的范围,其中也不乏一些“垃圾”信息,这就给代表在整合民意工作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中国网民数量虽然众多,但依然只占全国人口比例的10%左右,而这其中只有部分网民使用论坛和博客,至于真正在这些舆论平台上留言的人比例就更小了,大量的民意还“潜藏”在民间。经济学家樊纲指出,“网民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中国更大的利益群体在网的外面,多数的农民、农民工都不在网上,不是网民能够代表的。”因此,代表倾听民声、征集民意,决不能仅仅依靠这种“快捷”方式,而要从广泛、经常性的联系选民中,去发现群众最为关心、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现实素材中和真实感受中提炼出自己的议案和建议。
可见,博客绝不能仅仅只是一扇短期开放的代表联系选民的“时髦”窗口,代表需要将博客上的网络民意进行深度“加工”,形成议案和建议,从而打开人们通向公共决策空间的窗户,使代表博客“博出人大制度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