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班主任工作新思考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1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工作,尤其是小学班主任工作决不是一种机械的、简单化的管理,而是一种需用心去创造的艺术。小学生富于幻想、思想幼稚单纯,又处于蒙发阶段,如果班主任只凭严格的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进行管理,不注意思考工作的艺术性,势必要事倍功半。因此在教育科学发展的今天,教育观念得有新的思考,除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外,还要有一套工作的艺术。
  
  1.放与管相结合
  
  在班级管理上,班主任提出整体要求,不宜过多、太细,这就是“放”。就是要充分让学生管理学生,发挥班干的能动自主性。一方面这“放”是集体中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基本要求,它有益于形成班集体;另一方面也给全体学生在形成班集体过程中留有创造与发挥的余地,有益于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正如英国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指出的:“记住你的教育目的应该是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不包办,不当“司令”,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学中干、干中学,把班集体当做他们除了学习文化知识之外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实验场所。
  但“放”并不是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而是抽出更多的精力,细心地观察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特点、思想和需要,从而激发学生对某方而活动的兴趣,使其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管”正是在“放”的框架下对放的完善与丰富,也是因材施教,造就个性化不可缺少的。
  
  2.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教育方法,学无定法。作为班主任,不要拘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目前,独生子女人数越来越多,家长对自己孩子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被老师重视、关心,能在各个方面高人一等。另外,现在家长的素质普遍提高了,他们已意识到当今竞争的社会中,能力对于一个人很重要,也懂得当班里的“小干部”是自己孩子培养、锻炼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之一。于是,成为班里的“小干部”不仅是学生的追求,更是家长们评定自己孩子表现好的标准之一。因此,传统的班干部常任制已不再适应当前的班级管理,而启用大部分学生,让大部分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班干部轮流制,成为班级管理的必然趋势。
  但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又不难发现一些问题。现在的孩子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强,对别人要求高,对班干部的要求更高,若只一味地实行轮流制,班级会出现无核心,班干部作用、威信减弱的现象,不利于班级日常工作的开展,不利于班集体的形成。所以,我们又需继承传统制度中的精华,实行常任班干部和轮换班干部相结合的班干部制度,使班里既有起模范带头作用的核心人物,又使班里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
  
  3.缓与急相结合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班主任处理问题时,如果能针对学生心态,做到缓得适时、急得恰当,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我班里有一名个性倔强、好胜、自尊心强的学生,课间时,他总会和其他同学发生矛盾,还会出手打人。每次,我都“及时”提醒他、批评他,可他还是犯错误,事后一言不发,还冲着同学或课桌椅发火。终于,我真的急了,狠狠批评了他。一连几次的针锋相对后,他在上课时不再正面对着我,不再听课、写作业了,使得我不能正常地完成教学工作,整个班级的气氛也十分紧张。在这种情况下,我经过观察、思考,转变了教育他的思想和态度。当他再次犯错误时,我采取了“迟延教育法”,没有马上进行批评教育,而是先“缓一缓,观一观”,等到他能心平气和接受别人的意见时,我再抓时机找他谈话,进行说服教育。当他犯了小错误时,我又采取“让步政策”,只用眼神告诉他下次注意,他也总能领会我的意思。几个星期后,他打架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还经常帮助同学,接近老师,而他的好胜、不服输的性格,使他多次获得班里“每周之星”。
  所以,针对像他一样的学生,一定要采取“缓”的方法,循序渐进,让他们自我思索,自我对比,自我反省,以达到激发他们“内在驱动力”的目的。但强调缓的作用,并不是说时时处处以缓为宜,相反,急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4.严与爱相结合
  
  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每时每刻都可能出现一些偏离正确轨道的倾向问题,教师既要严格地把关,又要巧妙引导,应做到严在理中,严中有爱,理解学生。理解是教育的前提,严格是教育的方式,而关爱却是教育的春雨。教师对学生应具有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爱。雨果说:“人生最大幸福就是坚信人们爱你。”如果被教育者真正感到你是爱他的,他就会因此受到尊重,而使“良心”有所发现,有所醒悟。
  所以,要转化学生的过失,班主任首先要用火热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关心他们,暗示教育他们,将爱心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从而启发学生自觉,唤起学生的责任感。
  收稿日期:2008-06-12
其他文献
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仅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而且还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长远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重视加强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他们营造一个适宜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1.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原因    影响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点:  学校方面,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德育工作仍是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评价体系
期刊
【摘要】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语言的教学过程是语言感知的训练,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讲解和训练指导的主体,语言是学生学习的客体;学生掌握是教学的最终目的。  【关键词】培养;语言运用能力;语言感知的训练    我们的英语教学被异化了,异化成为一种英语语言学的教学模式,和语言学习和语言训练的目的背道而驰。近年来在民间和互联网上,许多人主张取消英语过级考试,认为英语
期刊
1.研究目的    职业教育心理研究学的首要任务是揭示职业教育实践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更好地为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和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应以职业教育对心理学的基本要求为出发点,以解决职业教育实践中的心理学问题为目的。    2.研究领域    职业教育心理学研究必须及时地吸收本学科和某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调整自身的学科体系。从组成内容上说,职业教育心理学将包含有关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心理发展
期刊
众所周知,传统的班级授课制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大相径庭。实践证明,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1.“合作学习”的含义及实践的理论依据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
期刊
【摘要】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理所当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本文阐述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德育How carry on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virtuous teach to permeate    新的课程标准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指导我们,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
期刊
“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是教育的最终目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语文教学“应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培养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已被提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阅读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1.阅读创造能力的培养,要运用创造原理来指导阅读实践    1.1置换。读物形式上是一串串书写、印
期刊
【摘要】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推动素质教育一种新的尝试和实践,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本文试从研究性学习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渗透的意义、渗透的可行性、在渗透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五个方面做了初步的思考和探索。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课;研究性学习;探索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
期刊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所追求的不是给学生下一个精确的结论,更不是给学生一个等级或分数并与他人比较、排队,而是要通过对学生过去和现在状态的了解,分析学生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逐步达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1.发展性学生评价注重过程评价    发展性学生评价强调在学生发展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不断关注,
期刊
辩证法是一切思想方法的基础,是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根本指导方法。怎样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坚持辩证法呢?我认为:必须坚持一个根本原理三个基本原则和几个基本范畴。一个原理即适应与转化的原理;三个基本原则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原则、认知与情感统一原则、遵循规律与追求创新统一原则等;辩证法运用的范畴较多,有语文学习与综合学习、教学目标与年龄特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言语内容与言语形式等。    1.运用辩证法
期刊
【摘要】课程改革中观念更新,就是从孩子角度出发,结合孩子原有经验寻找教学突破点,营造一个让孩子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挥孩子主体能动性和教师作为观察者、引导者的作用,改变重学习技能为掌握学习的方法,努力使每个活动都能让孩子在自主学习中充分的、富有个性的发展。  【关键词】幼儿;反思教学;自主学习;活动方式    1.活动背景    大班幼儿由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