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媒体扫描
《经济参考报》
美国“圣诞购物季”前景不妙
个人消费开支在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为2/3,被视作经济增长的主引擎,而商品零售额是反映个人消费开支情况的指标之一。据美国商务部日前公布的数据,美国商品零售额10月份下降了218%,创1992年开始编制该指标以来最大单月跌幅。
令人沮丧的消息为日益临近的“圣诞购物季”蒙上了厚厚的一层阴影,更预示着美国经济将进一步恶化,跌入衰退或许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已。“圣诞购物季”是美国零售商一年当中最为重视的销售高峰。从目前美国的商品零售额趋势来看,今年恐怕是凶多吉少,美国零售企业很可能遭遇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最为冷清的一个“圣诞购物季”。分析人士指出,即便包括奢侈品商在内的不少美国零售企业已提前采取打折策略吸引顾客,但美国消费者,特别是白领阶层,绝不会向过去一样尽兴而豪爽地采购大量节日用品和礼物。还有分析指出,幸亏油价处于低位,否则高昂的取暖费和汽油费还要再搜刮一遍日益干瘪的钱包,美国居民在“圣诞购物季”的花销只会更少。
有报道援引国际购物中心协会(ICSC)的话说,目前美国的市场环境“糟糕透了”,该组织下调了美国零售业今年最后两个月的销售增幅,从此前预计的1.7%降至1%。
《中华工商时报》
拉动内需不能再走过去的老路
在前30年的经济改革中,曾出现过数次经济波动,而解决的办法基本都是在“放”和“限”之间调动财政与金融弹簧。但这次中国所面临的问题与以前的经济波动有质的不同,因此“调”的方式也肯定不同。
拉动内需仅仅靠放宽信贷,大规模的基础建设是不够的。更严格地讲,目前的拉动内需如果在消费层方面没有应对手段的话,很可能导致拉动内需的终端层断裂,即:当投资拉动没有控制好结构性和消费端问题时,很可能因终端消费的不足而引发生产领域的“过剩”。反之,过猛的投资同样可以带来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带动PPI的进一步提高,以至带动后期CPI的快速上升,那么,所谓投资拉动引发的很可能是2009年中期更可怕的通货膨胀。
因此,中央、国务院拿出上万亿的投资应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一方面体现了今天的中国已具备应对经济风险的巨大能力,显现出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积蓄的巨大财力,也说明,要参与全球经济的拯救和搞好中国自身经济的发展,绝非易事。我认为,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中国面对的考验与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决策层必须在坚决、勇敢救市的同时,避免中国经济或左或右地陷入通胀和紧缩之中。
《新京报》
产业升级是解药吗
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东南沿海企业倒闭动辄见诸报端。有论点认为,这正是产业升级的动力和机会。但外向型劳动密集企业的困境,可以通过产业升级来解决吗?这是一个很难短期内得到解决的问题。 首先,正如郎咸平所一再指出的,被固定在产业链底端、专一从事生产制造的企业,几乎没有产业升级的可能,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制造商,其实早就丧失了市场感觉,也没有营销网络,当然也缺乏人才储备,产业升级不啻是由易到难,甚至是从零开始,谈何容易?
其次,所谓的产业升级,更多的是区域经济意义上的,指的是一个区域内主流产业地位的变迁,而不是指企业的变迁。最近一段时间新闻里频频出现的产业升级,不乏某企业完全中止了原有业务,而投入到新业务当中的例子。企业资本向其他业务的转移,更应该被看作是一个新企业的设立,在这一过程里面发生的真实故事,是老企业的死亡和新企业的设立,而没有什么企业的产业升级。
最后,中国外向型经济的爆发,不过短短十数年。在这一过程当中,中国从农村吸引并培育了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正是因为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了所谓的比较优势下的“中国制造”,如果随着发展进程,这一宝贵财富伴随着大量失业而大幅贬值,加上已经流失的企业家能力,那么,中国经济还剩下什么?
《光明日报》
开征燃油税的期待
近日,开征燃油税也成为很多人关注的话题。如果燃油税马上开征,这无疑是我国税收史上的一件大事,值得期待。然而,从网友的反应看,仍有人表示“担忧”——担忧燃油税不与国际接轨,一边开征燃油税,一边继续征收养路费。其实,这一点是不必担忧的,因为燃油税就是从养路费“演变”而来的,不可能既收养路费又收燃油税。其实,开征燃油税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从我国海南省的试点看,燃油税的征收确实促进了道路畅通,提高了车辆的运行效率,起到了节能降污的目的。而且,在汽车业进入“冬天”、各方呼吁“救市”之际,燃油税的出台,无疑会对汽车市场有刺激作用。
然而,不得不说,开征燃油税还存在一个公正的问题。自1 999年全国人大通过了《公路法》修正案以来,对交通车辆开征燃油税正式列入法案,开征燃油税正式上升到法律层面。2001年,考虑到当时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较高,为稳定国内油品市场,避免增加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负担。国务院决定分步实施改革方案。然而此后,燃油税话题却陷入一连串的“择机”和“适时”以及进进退退之间。以至到今天,开征燃油税的时间表仍旧没有确定。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燃油税代表了公平;对于管理部门而言,开征燃油税体现了对于市场规律的尊重。这也是开征燃油税过程中有关部门应有的认识。
《国际金融报》
9000亿能否保房地产商不破产?
建设部近日正式公布未来3年投入9000亿元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以促进经济和谐循环发展。此次一次性的计划投入就超过了过去十余年保障性住房的投入总和,受到各方关注。在日前上海市政府召开的工作会议上,出台了8项相关措施。北京市明年保障性住房和限价房建设总规模力争达到850万平方米。江苏省计划用3年时间建设3.6万套廉租房,至2010年全省建成经济适用住房15万套。
“此时推出的这项措施将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出现多赢的局面,也有利于经济在转型调整中实现正确的循环。”华富基金研究员张惠说。
伴随着经济的转型与调整,房地产开发商们将进入更深一轮的调整。暴利时代终结,“如何在逆势中活下去”是眼下业界最关注的问题。
根据已公布的数据,保障房的市场供应量预计未来3年内将占市场年度需求量的50%左右,而此前保障房占市场成交量的比例在10%左右。由于保障房主要针对低收入消费者,价格接近成本价,因此保障房能够被市场吸纳。
有专家认为,重启房地产需求,包括发展保障性住房消费,必须要有一个审慎的态度。首要任务还是要防止房地产市场崩溃。根据目前一、二线城市平均租金收益率3.3%计算,与正常租金收益率5%相比,目前的房价至少还有30%的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