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所致脾功能亢进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因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脾功能亢进而行脾脏切除术患者38例,其中行开腹脾脏切除术( OS组)18例,行腹腔镜脾脏切除术( LS组)2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T管拔出时间、肝肾功能、血常规、引流液淀粉酶等指标。结果与术前比较,LS组ALT术后2 d内、术后3~6 d均显著降低(t=6.75、9.32,均P<0.05);LS组术后3~6 d AST水平显著降低(t=8.87,P<0.05);LS组术后2 d内、术后3~6 d GGT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t=6.54、10.76,均P<0.05)。 LS组术后BUN下降,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3,P<0.05),术后3~6 d及术后7~9 d,LS组白细胞、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改善均优于OS组(t=19.32、10.21、8.42、6.76、9.32、13.32,均P<0.05)。结论 LS对肝硬化脾脏功能亢进的治疗方面效果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恩替韦卡(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24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ETV联合六味五灵片治疗和单纯ETV治疗,比较两组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指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1.94%,对照组有效率82.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idit=32.251,P〈0.05);治疗24周、48周,观察组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82例(82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6个月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开放程度的变化,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5者54眼,0.4者12眼,0.1~0.3者10眼,<0.1者6眼,与术前差异有统
目的 比较256层与64层螺旋CT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T肺动脉造影检查的65例肺动脉栓塞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发病3 d内在进行256层螺旋CT以及64层CT动脉造影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检查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检出率,并对其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平均扫描时间及平均造影剂使用剂量进行比较。结果两种设备对肺动脉栓塞的显示率均为100.0%,在噪声、图像信噪比、对比噪声
目的 探讨快速测定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在急诊老年呼吸困难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以呼吸困难为主诉急诊入院的146例患者(年龄≥60岁),2012年度患者为常规治疗组;2013年度患者为NT-proBNP测定结果指导下治疗组;按照NT-proBNP临床参考标准和测定结果来评价呼吸困难的性质从而指导抢救,对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进行分析比较
目的 研究降钙素原用于脓毒症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新进入ICU患者60例,根据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诊断标准分为非感染SIRS组(32例)和脓毒症组(28例)。分别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人院1d和4d降钙素原(PCT)、CRP、WBC、ESR、中性粒细胞比率(N)、血小板(PLT)及最高体温(T)。结果脓毒症组PCT(6.73±1.31)ng/mL,显著高于非感染性SIRS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