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插图,激起文本阅读点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本插图是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能适时地挖掘、发挥插图的作用,插图便会如龙之睛、豹之头、凤之尾,给语文教学增添无穷的魅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文本插图的可利用因素,有效地利用插图,让其更好地为语文学习服务。
  一、巧用插图,找准文本的切入点
  文本的阅读感悟,需要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只有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展现的情境相融合,感悟才得以发生、发展,学生对本文的理解才更加深刻。在实现学生的经验与文本情境的有机融合中,插图作为“可视画面”是一个绝佳的切入点,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以实现自主阅读。
  如我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的导入片段:
  师:(展示文本插图后问)看着这幅画面,你觉得天鹅是一种怎样的动物?
  生:我觉得天鹅的是美丽高贵的,你看它伸着长长的脖颈,真是太优雅了。
  生:我喜欢天鹅的纯洁无暇,那一身洁白的衣裳,显示出不俗的气质。
  ……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的文本就是一个关于天鹅的感人至深的故事。读了这篇文本,相信你们会对天鹅有另外一番深刻的认识。
  让学生欣赏天鹅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嬉水的图片,能够引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美妙的情境,唤起学生已有的情感和知识体验,诱发出学生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自然而然地实现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文本情境的巧妙融合,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
  语文教学是情感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够激活审美心理的“情弦”,丰富文本的内涵。当学生带着阅读期待走进文本,精读深思,深入感悟,并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之后,教师要善于找准学生情感的切入点,努力实现学生、老师、文本的情感共鸣,让学生的情感得以自然无痕的升华。那么,触动学生情感的“情弦”在哪里呢?形象可感的插图便是很好的切入点。
  二、巧用插图,强化积累的训练点
  我们的阅读教学担负着积累语言的任务。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吟诵质量,进行语言积累呢?凭借文本插图做训练点,便可起到特殊的效果。
  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古诗时,通过展示插图边看图边吟诵,使学生既加深了对诗文的感悟,又强化了对诗境的体会。
  如在教学《渔歌子》时,我先让学生认真欣赏文本插图,然后思考。
  师:你从图上看到了哪些景物?
  生:西塞山 白鹭 桃花 流水 微风 细雨 小舟 老翁
  师:能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用自己优美的语言描绘这首词描绘的意境吗?
  生:江南水乡三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生:三月桃花水闪着亮光,洁白如雪的白鹭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红艳绽开了粉红的笑脸。一位悠闲自在的老渔翁正在垂钓,由于太投入,而不顾微风细雨了。
  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時机,设计灵活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这样以插图为训练点,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之中,体会古诗文的深刻内涵。
  三、巧用插图,延伸想象的迁移点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图文并茂,特别是插图色彩鲜艳,形象生动逼真。我们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插图,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诱发学生想象,从而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立足已有的文本插图进行多角度迁移,亦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天鹅的故事》时,我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然后引导学生想象:一次,两次,三次……一次又一次地扑打、撞击,你们仿佛看见冰面上留下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老天鹅?
  出示:我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 ,看到了老天鹅 。
  生:我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老天鹅的斑斑血迹,看到了老天鹅伤痕累累的身体,它感到痛苦极了。
  生:我看到了冰面上留下了七零八落的羽毛,看到了老天鹅受伤的深情,但眼神中却流露出继续破冰的坚毅。
  以画面为载体,激发学生的想象,呈现在学生头脑中的就不只是画面的形象,而是透过书中插图,感受画中之美,画外之情。给学生一幅插图,学生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驰聘于文字所无法包容的境界,更深入地内化文章的主旨。
  精彩纷呈的文本画面,无时不在点击着学生的想象神经,让我们充分利用插图,找准文本的“点”,演绎语文文本阅读更多的精彩吧!
  赵艳,臧秀全,江苏连云港市欢墩中心小学教师。
其他文献
一位老员外,特别喜欢牡丹花,庭内庭外都种满了牡丹。老员外采了几朵牡丹花,送给一位老翁,老翁很开心的插在花瓶里。隔天,邻居激动的和老翁说:“你的牡丹花,每一朵都缺了几片
初中语文教学在整个教育体系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承担起了相应的使命,就是为了提高我国民族素质和综合国力,做出应有的贡献。但是,虽然初中语文教学有着良好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许多误区。因此,只有提出相应的措施,才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将自身从误区中解救出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1.教师教学观念的落后。教师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
期刊
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既是张爱玲小说创作的背景,也是她小说中人物的生活空间。上海是个充满传奇的世界,而张爱玲更是传奇中的奇葩一束。张爱玲与其生活过的上海是一种“魂体相依”的关系。上海之于张爱玲,如同水之与鱼,鱼水相恋才泛起美丽的涟漪。在张爱玲笔下有着黯淡破败、无根、下沉的城市表情的上海,表现出如下几个特征:现代性、世俗性、日常性、民间性。下面我试分析现代性和世俗性两个特征。  一、现代性  “自近代上
期刊
英国医学家罗斯为了证实蚊子是疟疾病菌的媒介,日复一日地和蚊子打交道。1983年的一天,他在显微镜下看了8个小时,眼睛酸痛,视力模糊,外加天气炎热,蚊叮蝇咬,观察难以继续。可是,
《〈史记〉选读》苏教版教材使用的选修教材之一,如何在教学引领学生综合思考、深刻领悟文学巨著《史记》呢?《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司马迁也说“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因此我一直引导学生要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读书。下面我就以《管仲列传》为例,谈谈如何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不仅了解到管仲的为人和为政,更能管中窥豹,理解司马迁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思考,领悟《史记》的理想人格。  《管仲列
期刊
肯德基创始人——哈伦德·山德士一生的简历:5岁时,他父亲就去世了:14岁时,他从学校辍学,开始了流浪生活:16岁时,他谎报年龄参了军,而军旅生活也是处处不顺心:18岁时,他娶了个媳妇,可只
一个人的阅读史也是精神成长史。初中学生,正值自主阅读学习的起步阶段,适时恰当的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至关重要。但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小说阅读时间非常有限,兴趣也不足。阅读状态呈现“短、浅、快”特点。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中,虽然小说篇数较多,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对小说阅读的教学角度单一,缺乏原生态阅读技法的指导。基于这些问题,本文尝试提出如下解决方案。  为了提升学生小说阅读的专注力和持久性,安静
期刊
2014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独立时代》杂志社举办了“愿付雁书长思君——微情书大赛征文”活动,戴畅同学的《你还在我身旁》获得了一等奖,多数同学写的是你侬我侬的情感,唯独她写给了母亲。这首诗在媒体上发布之后,感动了无数网友,很快风靡网络,并通过微博、微信、QQ等渠道疯传,足以见出人们对这首诗的喜爱。戴畅是一位来自大东北的孩子,她在香港求学期间,大一寒假没有回家,独自在香港过春节,隔窗看窗外万家灯火,
期刊
有个鲁国人,擅长织麻鞋,他的妻子擅长织白绢。他们想到越国去居住,于是有人对他们说:“你们将会贫穷不堪了。”这个鲁国人问他是何道理,那人说:“麻鞋是穿在脚上的,而越人是赤脚走路
近日,有人对小学课文《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挑刺”认为其没有相关事实依据,求妈妈的阑尾炎手术当年也不可能完成。因此出现了两种观点,一是文学作品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虚构,也有人认为这会忽悠小朋友,小朋友会很迷茫。  我认为文学作品是可以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必要虚构的。  文学作品在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虚构,可增强其文学艺术性。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就有着大量虚构的部分。人人都知其三分实,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