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磁刺激在脑卒中后痉挛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来源 :中华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ie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卒中后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形式之一,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群及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强.痉挛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低生活质量,故PSS的治疗尤为重要.PSS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法牵伸、神经阻滞疗法等,治疗方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没有统一最优方案,以综合治疗为主.经颅磁刺激(TMS)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磁刺激技术,通过电磁感应原理,改变大脑皮层兴奋性,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神经系统疾病当中.经颅磁刺激治疗痉挛按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应用于中枢及应用于外周.应用于中枢时,根据治疗模式的不同又分为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高频rTMS以及模式化TMS.研究大多采用1 Hz-rTM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少量研究应用间歇性爆发性θ波刺激(iTB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10 Hz-rTM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高频rTMS或iTBS作用于受累侧大脑半球,提高皮层兴奋性,加强上位中枢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降低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肌梭敏感性,改善痉挛症状.而低频rTMS作用于非受累侧大脑半球,降低非受累侧半球的兴奋性,减少非受累侧皮层对受累侧皮层的抑制作用,恢复双侧半球间的平衡,间接加强受累侧半球对脊髓运动神经元的控制.应用于外周目前的研究基本采用高频rTMS治疗.本综述旨在阐述经颅磁刺激在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
其他文献
“美腿”大概算得上一个永恒的话题,甚至还新兴了腿模“的职业。无论对”美腿“做什么样的理解,粗细大概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太粗的腿,哪怕光洁如玉,大概也不能被称为”
会议
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能否作为预测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指
好一朵茉莉花,香飘千万家。郑莉莉一朵盛开在江南,求艺于岭南的茉莉花,正以其执著的追求,频频在歌坛崭露头角,并引起人们的关注与期待。她出生于浙江宁波,毕业于星海音乐学院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
会议
1992年1月7日,在华盛顿的阿灵顿国家公墓,美国海军为在元旦凌晨在睡梦中安然去世的退休女海军军官霍波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全套海军仪仗队和众多肃穆的海军官兵按照海军的仪式
目的 探讨诱导常温控制对严重多发伤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
会议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