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

来源 :科技尚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yibi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十分重要。文章首先对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展开了简要分析,其后就GPS技术原理及其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势展开分析,最后围绕案例展开论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籍控制测量;GPS技术;土地测绘;应用优势;案例
  中图分类号:P271;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9.050
  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地籍控制测量是首要任务,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地籍是由国家统一监管的,有权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用途等进行分配。在土地测绘中,必须要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合理利用GPS测量技术提高测量效率、精确性,更好地为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1]。
  1 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控制测量是在现代化社会逐渐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社会性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每一块地的权属做好管理与分配,以对无权属荒地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实现对地籍信息的有效管理。
  地籍控制测量是合理分配资源的前提,只有对地籍进行测量,才可以明确可利用的土地,让群众的地籍权属更加合权,拓宽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式。根据使用方式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在地籍测量中对居民点和行业用地进行精准划分,利用新型技术实现地籍控制、地籍测量、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动态管理与监察等。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控制测量质量,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新技术,包括遥感、GPS技术等。文章以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为例,展开分析[2]。
  2 GPS技术原理及其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2.1 GPS技术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地面控制系统、GPS信号接收装置和GPS卫星等部分组成。GPS测绘技术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在待测区域设置若干测绘接收点,然后在接收点处装设接收机,以完成与GPS卫星间的数据通信。待通信网络连通实现数据交互后,利用地面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运算、三维建模等测绘技术软件,对接收机所接收的卫星电文信息进行解码整合、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并结合待测区域特性,建立全面的数据信息三维坐标模型。内业人员根据外业作业数据,经测绘三维模型进行数据提取,最终获得满足工程测绘需求的数据资料[3]。
  2.2 GPS技术应用优势
  2.2.1 提高测绘效率
  传统地籍测绘工作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相应数据收集。而利用GPS技術收集地籍测绘数据,是一次改革性的转变,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地籍测绘工作的性质,不在实地进行测量,而直接通过空间卫星对地表相应地点进行一定的定点勘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集数据的精度,为后期土地管理等其他工作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4]。
  2.2.2 适应性更加广泛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适应性更加广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GPS的实时性和环境耐受性。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段和周期。地籍测绘人员需实地进行考察,收取相关的信息,且考察过程中也存在动态变化的问题。通过GPS技术,可对相应地区的地质状况以及其他问题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反馈。另外,GPS技术对于环境的耐受性更强,除非非常特殊的天气环境,一般状况下都能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和处理[5]。
  2.2.3 提高测绘精度
  传统地籍测绘工作往往依靠人工进行测量,容易产生偏差。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大大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数据获取的精确性。简言之,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已经将相应的误差限制在地籍测绘的规范之内[6]。
  3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案例
  本节以某测区地籍控制测量为例,具体分析了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3.1 测区概况
  本项目区域地形复杂,分布有丘陵、山脉。其中,丘陵主要在城市的西部;东部主要是平原,分布着多条河流,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 787 m。此次测区的地势相对平坦,除了三座丘陵以外,其他均为沙土平原,地面的自然标高为5.2 m~6.2 m。
  3.2 GPS平面控制网布设
  3.2.1 布设方案
  测区严格按规范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平均控制面积14 km2,实际控制面积比设定值高7 km2,根据等级的不同,设置测量网。此研究控制区为E级网,GPS测量点布设数量共120个。其中,水泥标石、钢筋分别为30个、80个,旧点10个。此次测量试验布设,采用边点混合方式对各测量点进行连接,构成测量网组,满足测量规范要求[7-8]。
  3.2.2 点位编号
  地籍测量的点位编号为“GXX”,如第一个测量点记为“G001”,同时在命令格式前增加“E”,表明为E级GPS网的测量点位。
  3.2.3 数据采集
  本次选用的是S82双频GPS接收机,测量精度5 mm+1×10-6D,共计2台;DGS-900单频GPS接收机,共计3台;同步观测卫星,至少4颗,高度角15°以上;观测时间45 min,采样频率23 s,PDOP值≤8。
  3.3 地籍测量实施
  测区严格按平面控制网、信息采集方案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设5个接收机天线,获取天线高3个不同方向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在系统内。考虑到地籍测量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各项测量指标满足要求时方可正式测量。此次测量以EG10、EG23、EG45点位为例,表1所示为起算数据。   以起算数据为参考,使用测绘公司提供的软件实施测绘方案,按布设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启动软件后,系统自动处理基线,并以人工干预对残差分布图进行修整,提高基线结果的可靠性;在此过程中,以双差固定解重新测量基线,误差双差为-5.0 cm~+5.0 cm内,则误差可控。EG10、EG23、EG45点位起算数据为对照组,GPS测量坐标为实验组,计算可得X、Y坐标的误差,具体检核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分析可得,EG10点位的地籍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X、Y坐标误差分别为-0.06 cm、+1.3 cm;EG45点位地籍测量数据误差次之,X、Y坐标误差分别为+0.3 cm、-0.22 cm;EG23点位地籍测量数据误差相对较小,但是也无法忽略不计。总体分析,GPS地籍测量精度高,误差在-0.22 cm~+0.14 cm范围内,在允许范围内,具有可行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采取先进的测绘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可有效提高数据准确性,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支撑,维护合法权益。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测绘效率、质量,且适应性广泛,可满足不同地区、环境下的测量需求,真正实现现代化测量,方便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獻
  [1] 冯瑶,冯傲,段凯健.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A].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7:4.
  [2] 陈少康.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2.
  [3] 段智勇.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正确运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5,43.
  [4] 黄照贵,王劲,林玉.GPSRTK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6):123-124.
  [5] 邓丽菊.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5):204-205.
  [6] 李彦平.地籍测量GPS数据精度分析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7):59-60.
  [7] 高勇.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7):229.
  [8] 肖玉勇.浅谈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7):87.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处于爱情的朦胧期和憧憬期,对异性产生亲近或倾慕等情感,并把这种朦胧的情感认作就是爱情。作为高中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本文探讨的重点。作者试着从教材中的爱情教育因素和生活中的爱情教育因素两个维度对此问题做一初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爱情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往往拘泥于教材,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不足,课堂气氛相对沉闷,学生缺少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本文主要探讨从教材处理入手,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提高职业学校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模式;教材处理;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识文断字,能够正确表达自己,有良好的阅读理解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应当培养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通俗来说,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使得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和文字。本文结合实践经验,阐述小学生语言文字应用的现状,浅谈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最后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教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中文是我国的本土语言,在实际授课中有着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当前初中阶段基础性教育中,语文教学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每个人的关键环节。初中是学生智力发育和身体发展的黄金时期,语文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甚至是影响学生其余课程知识学习的重要方面。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手段,能够从生活中发
【摘要】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课程之间存在着许多共通之处,而且都可以向学生传递一些积极的价值观,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此,本文阐述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小学语文和道德与法治融合的意义,分别从深入挖掘课本内容,探寻学科融合切入点;加强课外活动引导,实现巧妙渗透融合;延伸教材内容,加强启发与引导;组织丰富实践活动,推动学生更好发展等方面,提
【摘要】随着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要求的不断提高,在新时期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为了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教师需要在减负增效背景下合理地设计课堂教学的内容,并且让学生更加灵活地进行知识内容的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因此,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减负增效问题有效了解以及认识,将理论和实践进行相互融合,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摘要】对于农村地区小学中的语文教育来说,给学生所呈现出来的语文课堂不能仅仅是对于课文知识的基础性教学,更需要从学生当前学习的教材内容中进行适当合理的延伸教育,能够让学生在阅读和写作学习环节中的思维和方法衔接在一起,成为更加深层次的语文课堂。由于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的培育方式比较单一,因而在促進学生阅读、写作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需要教师进行更加多元化的创新探究,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