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运用现代化测绘技术十分重要。文章首先对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展开了简要分析,其后就GPS技术原理及其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势展开分析,最后围绕案例展开论述,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地籍控制测量;GPS技术;土地测绘;应用优势;案例
中图分类号:P271;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9.050
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地籍控制测量是首要任务,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地籍是由国家统一监管的,有权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用途等进行分配。在土地测绘中,必须要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合理利用GPS测量技术提高测量效率、精确性,更好地为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1]。
1 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控制测量是在现代化社会逐渐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社会性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每一块地的权属做好管理与分配,以对无权属荒地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实现对地籍信息的有效管理。
地籍控制测量是合理分配资源的前提,只有对地籍进行测量,才可以明确可利用的土地,让群众的地籍权属更加合权,拓宽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式。根据使用方式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在地籍测量中对居民点和行业用地进行精准划分,利用新型技术实现地籍控制、地籍测量、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动态管理与监察等。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控制测量质量,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新技术,包括遥感、GPS技术等。文章以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为例,展开分析[2]。
2 GPS技术原理及其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2.1 GPS技术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地面控制系统、GPS信号接收装置和GPS卫星等部分组成。GPS测绘技术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在待测区域设置若干测绘接收点,然后在接收点处装设接收机,以完成与GPS卫星间的数据通信。待通信网络连通实现数据交互后,利用地面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运算、三维建模等测绘技术软件,对接收机所接收的卫星电文信息进行解码整合、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并结合待测区域特性,建立全面的数据信息三维坐标模型。内业人员根据外业作业数据,经测绘三维模型进行数据提取,最终获得满足工程测绘需求的数据资料[3]。
2.2 GPS技术应用优势
2.2.1 提高测绘效率
传统地籍测绘工作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相应数据收集。而利用GPS技術收集地籍测绘数据,是一次改革性的转变,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地籍测绘工作的性质,不在实地进行测量,而直接通过空间卫星对地表相应地点进行一定的定点勘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集数据的精度,为后期土地管理等其他工作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4]。
2.2.2 适应性更加广泛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适应性更加广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GPS的实时性和环境耐受性。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段和周期。地籍测绘人员需实地进行考察,收取相关的信息,且考察过程中也存在动态变化的问题。通过GPS技术,可对相应地区的地质状况以及其他问题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反馈。另外,GPS技术对于环境的耐受性更强,除非非常特殊的天气环境,一般状况下都能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和处理[5]。
2.2.3 提高测绘精度
传统地籍测绘工作往往依靠人工进行测量,容易产生偏差。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大大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数据获取的精确性。简言之,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已经将相应的误差限制在地籍测绘的规范之内[6]。
3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案例
本节以某测区地籍控制测量为例,具体分析了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3.1 测区概况
本项目区域地形复杂,分布有丘陵、山脉。其中,丘陵主要在城市的西部;东部主要是平原,分布着多条河流,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 787 m。此次测区的地势相对平坦,除了三座丘陵以外,其他均为沙土平原,地面的自然标高为5.2 m~6.2 m。
3.2 GPS平面控制网布设
3.2.1 布设方案
测区严格按规范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平均控制面积14 km2,实际控制面积比设定值高7 km2,根据等级的不同,设置测量网。此研究控制区为E级网,GPS测量点布设数量共120个。其中,水泥标石、钢筋分别为30个、80个,旧点10个。此次测量试验布设,采用边点混合方式对各测量点进行连接,构成测量网组,满足测量规范要求[7-8]。
3.2.2 点位编号
地籍测量的点位编号为“GXX”,如第一个测量点记为“G001”,同时在命令格式前增加“E”,表明为E级GPS网的测量点位。
3.2.3 数据采集
本次选用的是S82双频GPS接收机,测量精度5 mm+1×10-6D,共计2台;DGS-900单频GPS接收机,共计3台;同步观测卫星,至少4颗,高度角15°以上;观测时间45 min,采样频率23 s,PDOP值≤8。
3.3 地籍测量实施
测区严格按平面控制网、信息采集方案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设5个接收机天线,获取天线高3个不同方向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在系统内。考虑到地籍测量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各项测量指标满足要求时方可正式测量。此次测量以EG10、EG23、EG45点位为例,表1所示为起算数据。 以起算数据为参考,使用测绘公司提供的软件实施测绘方案,按布设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启动软件后,系统自动处理基线,并以人工干预对残差分布图进行修整,提高基线结果的可靠性;在此过程中,以双差固定解重新测量基线,误差双差为-5.0 cm~+5.0 cm内,则误差可控。EG10、EG23、EG45点位起算数据为对照组,GPS测量坐标为实验组,计算可得X、Y坐标的误差,具体检核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分析可得,EG10点位的地籍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X、Y坐标误差分别为-0.06 cm、+1.3 cm;EG45点位地籍测量数据误差次之,X、Y坐标误差分别为+0.3 cm、-0.22 cm;EG23点位地籍测量数据误差相对较小,但是也无法忽略不计。总体分析,GPS地籍测量精度高,误差在-0.22 cm~+0.14 cm范围内,在允许范围内,具有可行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采取先进的测绘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可有效提高数据准确性,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支撑,维护合法权益。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测绘效率、质量,且适应性广泛,可满足不同地区、环境下的测量需求,真正实现现代化测量,方便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獻
[1] 冯瑶,冯傲,段凯健.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A].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7:4.
[2] 陈少康.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2.
[3] 段智勇.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正确运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5,43.
[4] 黄照贵,王劲,林玉.GPSRTK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6):123-124.
[5] 邓丽菊.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5):204-205.
[6] 李彦平.地籍测量GPS数据精度分析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7):59-60.
[7] 高勇.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7):229.
[8] 肖玉勇.浅谈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7):87.
关键词:地籍控制测量;GPS技术;土地测绘;应用优势;案例
中图分类号:P271;P22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064(2021)09--02
DOI:10.12310/j.issn.1674-1064.2021.09.050
在我国土地资源管理中,地籍控制测量是首要任务,是保障社会经济发展和开展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条件。地籍是由国家统一监管的,有权对土地及其附属物的权属、用途等进行分配。在土地测绘中,必须要做好地籍控制测量工作,合理利用GPS测量技术提高测量效率、精确性,更好地为土地资源宏观调控和科学规划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1]。
1 地籍控制测量概述
地籍控制测量是在现代化社会逐渐发展过程中建立的社会性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每一块地的权属做好管理与分配,以对无权属荒地进行有效利用,同时实现对地籍信息的有效管理。
地籍控制测量是合理分配资源的前提,只有对地籍进行测量,才可以明确可利用的土地,让群众的地籍权属更加合权,拓宽土地资源的使用方式。根据使用方式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在地籍测量中对居民点和行业用地进行精准划分,利用新型技术实现地籍控制、地籍测量、地籍要素测绘、地籍动态管理与监察等。地籍控制测量过程中,为有效提高控制测量质量,必须合理利用各种新技术,包括遥感、GPS技术等。文章以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为例,展开分析[2]。
2 GPS技术原理及其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优势
2.1 GPS技术原理
全球定位系统(GPS),主要由地面控制系统、GPS信号接收装置和GPS卫星等部分组成。GPS测绘技术是在全球定位系统(GPS)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具体工作原理为:在待测区域设置若干测绘接收点,然后在接收点处装设接收机,以完成与GPS卫星间的数据通信。待通信网络连通实现数据交互后,利用地面控制系统中的数据运算、三维建模等测绘技术软件,对接收机所接收的卫星电文信息进行解码整合、运算分析和处理利用,并结合待测区域特性,建立全面的数据信息三维坐标模型。内业人员根据外业作业数据,经测绘三维模型进行数据提取,最终获得满足工程测绘需求的数据资料[3]。
2.2 GPS技术应用优势
2.2.1 提高测绘效率
传统地籍测绘工作中,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实地考察以及相应数据收集。而利用GPS技術收集地籍测绘数据,是一次改革性的转变,从本质上改变了传统地籍测绘工作的性质,不在实地进行测量,而直接通过空间卫星对地表相应地点进行一定的定点勘测。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收集数据的精度,为后期土地管理等其他工作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打下坚实的基础[4]。
2.2.2 适应性更加广泛
GPS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适应性更加广泛,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即GPS的实时性和环境耐受性。传统的地籍测绘工作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段和周期。地籍测绘人员需实地进行考察,收取相关的信息,且考察过程中也存在动态变化的问题。通过GPS技术,可对相应地区的地质状况以及其他问题进行实时的监测和反馈。另外,GPS技术对于环境的耐受性更强,除非非常特殊的天气环境,一般状况下都能对相应的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和处理[5]。
2.2.3 提高测绘精度
传统地籍测绘工作往往依靠人工进行测量,容易产生偏差。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量,大大减少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数据获取的精确性。简言之,利用GPS技术进行地籍测绘,已经将相应的误差限制在地籍测绘的规范之内[6]。
3 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案例
本节以某测区地籍控制测量为例,具体分析了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具体内容如下。
3.1 测区概况
本项目区域地形复杂,分布有丘陵、山脉。其中,丘陵主要在城市的西部;东部主要是平原,分布着多条河流,平均海拔高度约为1 787 m。此次测区的地势相对平坦,除了三座丘陵以外,其他均为沙土平原,地面的自然标高为5.2 m~6.2 m。
3.2 GPS平面控制网布设
3.2.1 布设方案
测区严格按规范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平均控制面积14 km2,实际控制面积比设定值高7 km2,根据等级的不同,设置测量网。此研究控制区为E级网,GPS测量点布设数量共120个。其中,水泥标石、钢筋分别为30个、80个,旧点10个。此次测量试验布设,采用边点混合方式对各测量点进行连接,构成测量网组,满足测量规范要求[7-8]。
3.2.2 点位编号
地籍测量的点位编号为“GXX”,如第一个测量点记为“G001”,同时在命令格式前增加“E”,表明为E级GPS网的测量点位。
3.2.3 数据采集
本次选用的是S82双频GPS接收机,测量精度5 mm+1×10-6D,共计2台;DGS-900单频GPS接收机,共计3台;同步观测卫星,至少4颗,高度角15°以上;观测时间45 min,采样频率23 s,PDOP值≤8。
3.3 地籍测量实施
测区严格按平面控制网、信息采集方案开展地籍测量工作,设5个接收机天线,获取天线高3个不同方向的数据,取其平均值,并记录在系统内。考虑到地籍测量容易受各种因素影响,各项测量指标满足要求时方可正式测量。此次测量以EG10、EG23、EG45点位为例,表1所示为起算数据。 以起算数据为参考,使用测绘公司提供的软件实施测绘方案,按布设要求设置相应的参数;启动软件后,系统自动处理基线,并以人工干预对残差分布图进行修整,提高基线结果的可靠性;在此过程中,以双差固定解重新测量基线,误差双差为-5.0 cm~+5.0 cm内,则误差可控。EG10、EG23、EG45点位起算数据为对照组,GPS测量坐标为实验组,计算可得X、Y坐标的误差,具体检核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分析可得,EG10点位的地籍测量数据存在较大误差,X、Y坐标误差分别为-0.06 cm、+1.3 cm;EG45点位地籍测量数据误差次之,X、Y坐标误差分别为+0.3 cm、-0.22 cm;EG23点位地籍测量数据误差相对较小,但是也无法忽略不计。总体分析,GPS地籍测量精度高,误差在-0.22 cm~+0.14 cm范围内,在允许范围内,具有可行性。
4 结语
综上所述,地籍控制测量是土地管理中的重要工作内容,采取先进的测绘技术开展地籍测量工作,可有效提高数据准确性,为相关工作提供可靠支撑,维护合法权益。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的应用,可有效提高测绘效率、质量,且适应性广泛,可满足不同地区、环境下的测量需求,真正实现现代化测量,方便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獻
[1] 冯瑶,冯傲,段凯健.GPS技术在土地测绘中的应用[A].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局,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云南省测绘地理信息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昆明: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2017:4.
[2] 陈少康.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A].《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2015年7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建筑科技与管理》组委会:北京恒盛博雅国际文化交流中心,2015:2.
[3] 段智勇.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中GPS的正确运用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4):15,43.
[4] 黄照贵,王劲,林玉.GPSRTK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工作中的作用探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16,31(6):123-124.
[5] 邓丽菊.测绘新技术在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四川建材,2017,43(5):204-205.
[6] 李彦平.地籍测量GPS数据精度分析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17):59-60.
[7] 高勇.GPS技术在土地测绘地籍控制测量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4(17):229.
[8] 肖玉勇.浅谈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