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皖麦29”的选育途径及体会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yy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小麦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及气候变暖的变化,小麦白粉病已成为淮北地区小麦的主要病害之一。因此,选育和推广抗白粉病、高产小麦新品种成为淮北小麦生产上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安徽省农科院作物所经过多年精心组配和选育,已于1997年6月完成全部选育程序选育出抗白...更多还原
其他文献
水稻旱育稀植技术的引进与开发是皖西大别山区科技扶贫的一条有效措施,经1992—1994年三年推广,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显著。1994年面积76.9万亩,平均每亩增产稻谷78公斤,增幅
桐城市位于长江北侧,常年种植水稻5.5万ha,其中早稻2.47万ha,双季晚稻2.87万ha,单季稻0.17万ha,属江淮丘陵双季稻区。稻飞虱在我市1971年开始点片为害,1974年起成为单、双季稻后期的主要害虫,1974-1997年大发生频率达35...
杂交油菜“皖油9号”系安徽省滁州市农科所和安徽省种子公司合作用雄性不育系R5A与恢复系R2C配组而成的我省第一个用于大面积生产的杂交油菜新组合。与“秦油二号”相比,产量高、熟期
水稻苗床旱育秧苗死苗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李先发(全椒县农牧渔业局,全椒239500)一、死苗原因:1.1施肥不当一是底肥施入未经腐熟的农家肥,特别是家禽家畜粪未经充分熟化后就放入苗床,且施入苗床
我所是全国成立较早的一个省级烟草研究所。1992年1月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行省农业科学院、省烟草公司双重领导后,我所与烟草行业的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1994年以来,我所组织科研人员投身
【正】 依靠科学技术,建设试验示范基点,引导农民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建设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有效途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几十年来在全
浅论塑盘旱育抛秧在水稻亲本繁殖上的应用陶长虎(五河县农技推广中心233300)水稻塑盘旱育抛载技术是在综合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和抛秧技术的基础上而孕育出的一项水稻节本、高产、高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