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ATM基因和BRCA2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ATM基因D11S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ATM基因和BRCA2基因杂合性缺失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技术检测ATM基因D11S2179位点和BRCA2基因D13S260位点的杂合性缺失(LOH).结果:64例ALL患者中两位点LOH发生率为18.7%;D11S2179和D11S260两位点LOH的发生频率分别为12.5%和14.0%;两位点同时发生LOH的频率为7.8%.38例ANLL患者中两位点LOH的发生率为7.9%,D11S2179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免疫微环境,揭示AL免疫逃逸的机制,为有效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AL患者血浆中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
目的:分析研究白细胞减少症患者皮窗细胞反应的变化与机体抗感染防御能力的关系.方法:对未经治疗的原发性白细胞减少症患者38例及正常对照者30例进行皮窗实验,并比较患者中白
1病例介绍患者,女,80岁.体重35kg.因两上肢皮肤片状淤斑2 d于2001年7月11日入院.患者2 d前出现两上肢皮肤淤斑,逐渐扩大.门诊查血常规:WBC 8.8×109/L,Hb 83 g/L,PLT 151
随着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方法的成熟,自身造血干细胞移植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得到充分肯定,但原发性或继发性耐药的发生仍是临床上最棘手的问题,使部分患者
鼻腔鼻窦恶性淋巴瘤是主要发生在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一种恶性淋巴瘤,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了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1998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17例鼻腔鼻窦恶性淋
患者男,56岁.2002年9月底无明显诱因出现纳差,轻度厌油,无恶心、呕吐、鼻塞流涕、头昏、关节疼痛、腰痛等症状,自以为感冒,自服感冒通2片,每天3次,共服用近70片,症状无好转,
目的:探讨血清补体含量在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比浊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观察60例CAA患者血清补体C3、C4和免疫球蛋白(Ig)含量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最常见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其中绝大多数来源于B细胞,90%的病例表达CD20抗原.常规化疗、放疗难以延长NHL患者生存期,且复发率高,治愈率低.
目的:采用基于attLXattR的入噬茵体位点特异性重组系统的Gateway^TM技术构建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Ad—hBMP-2)。方法:从pcDNA3.1质粒中获取目的基因hBMP-2片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