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紫色》是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一部重要作品。女主人公茜莉的成长和蜕变是小说的中心点。这个过程通过几个方面可以清晰的展现出来:对于宗教的新的理解;小说中三个女性人物的言语和行为对茜莉自我价值的建构所起的;茜莉的缝纫。茜莉的成长和蜕变显示了对自我价值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关键词】宗教;姐妹关系;缝纫;蜕变
1. 对宗教的新的理解
在一开始,茜莉把上帝当作她的聆听者。因为她对于伤害她的人毫无办法。她的继父警告她,关于他的行为“除了上帝最好谁也不要告诉。”茜莉觉得她能够生存和坚持的唯一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在后来与阿尔伯特先生一起的艰难生活里,茜莉告诉妹妹耐蒂:“只要我还知道上帝如何拼写,我便有些支撑的力量。”因此在写给上帝的信里,茜莉倾诉了自己所有的故事,这些倾诉成为她惟一宣泄和自我表达的途径。
然而,当茜莉知道了关于自己家族的真相的时候,她向上帝写道:“你肯定是睡着了。”关于上帝的观点开始改变。因为她的生命中出现了太多的苦难,她觉得上帝对她是漠不关心的。并且“我对之祈祷的上帝是个男人。他的行为和其他我所认识的男性一样,是无聊的,健忘的。”因此她开始失去对上帝的信仰,如同她丧失了对于男性的兴趣一样。因此在后来给耐蒂的信中她说:“我不再给上帝写信了,我写给你。”这表明,茜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精神的独立。
作为茜莉最亲密的伙伴,莎格对茜莉宗教信仰的改变起了一定作用。莎格眼中上帝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她把上帝描述为一个“它”的存在,这个“它”给了世间万物快乐,“它”只想让人类去爱“它”所创造的一切。这种思想提醒了茜莉,她长久以来沉浸于对上帝的景仰中,却从来没有仔细关注上帝所创造的事物。比如一棒玉米,紫色,以及小小的野花。因此莎格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茜莉的宗教观。
在小说的结尾,茜莉这样写道:“亲爱的上帝,亲爱的群星,亲爱的树木,亲爱的天空,亲爱的人们,亲爱的所有,亲爱的上帝。谢谢你把我的妹妹和我的孩子们带回了家。”这种对于上帝形象新的理解表明了茜莉从一个他者的附属体向独立的女性存在的转变,同时也表明了她自己的声音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来进行阐述。
2.茜莉的自我成长历程
当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茜莉就遭受着被粗暴对待的命运,并且被告知她是丑陋的。她的存在是完全被动的,没有力量通过语言或行动来体现自己的存在。然而在她周围“姐妹们”的影响下,以及通过她独特的缝纫经历,茜莉最终找寻到了自我价值。
在小说中,茜莉的妹妹耐蒂告诉她要斗争,但是对于茜莉来说,她不想斗争,只想呆在她被告知呆的地方,活着便好。她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哭泣,让自己感觉象木头一样。她对自己说:“茜莉,你是一棵树。”所以茜莉是在忽视她真正的感觉。真正给茜莉树立斗争的榜样的是索菲,哈伯的妻子。尽管茜莉没有追随索菲的斗争历程,但是索菲对于自我强烈的认知,坚强的意志和独立深深的影响了茜莉。
真正成为茜莉的榜样的是莎格,一个漂亮的,和看起来拥有力量的女人。莎格是温和的,热情的,她在茜莉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如同是在茜莉的生活中开启了另一扇窗,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她的空间。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莎格充当了很多角色,母亲,知己,爱人,姐妹,老师和朋友。是莎格让茜莉从阿尔伯特先生的控制中解放了自我,这就标志着茜莉自我的独立。同时莎格还帮助茜莉开始了她的缝纫事业,这一事业对于茜莉经济和思想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茜莉的妹妹耐蒂对于茜莉自我意识的唤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耐蒂从一开始,就尝试着告知茜莉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在给茜莉的信中,耐蒂阐述了自己面临的无知的处境,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寻求认知的欲望。耐蒂关于非洲海岸,非洲土地的描述让茜莉认识到自己种族的历史,她自己的历史以及她的孩子们的命运。这些信息的告知加强了茜莉对于自我的认知。姐妹关系的亲密性让茜莉一步步趋向于自我价值认知的完善。
茜莉自我价值的认知成长通过一种形式—缝纫,集中的体现了出来。小说中有这样的一幕:我做在那里做裤子,一条接一条,没法停止。茜莉好像进入了一种试图做某事的状态中,潜意识里她在试图寻找什么。那样一种存在会反映她的心情,她的思想,或更确切的说,她在表达自己。最终茜莉给莎格做了一条柔软的,色彩纷呈的裤子。的确,那种温暖的流动的丰富性反映了茜莉内心多彩的世界。之后茜莉开始了她的缝纫生涯,为每个人做适合他们的裤子。变幻的色泽和形状是她的精神世界的反射,也是她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3.结语
茜莉通过对上帝新的认知扩展了她的信仰空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主观独立,不再是一味的依赖于宗教获得救赎。亲密无间的姐妹关系让茜莉的自我认知逐步成熟,而缝纫这种形式从经济上体现了她精神的独立。对于茜莉来说,最初的生命是惶恐的,而最终的生命又是祥和的。生命于她来说,如同一场奇迹的旅行,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中,她获得了重生。
【参考文献】
[1]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 Harcourt Brace Jovaovich, Publishers, New York, San Diego, London, 1992.
[2]H.Holdstein, Deborah; The Prentice Hall Anthology of Women’s Literature; New Jersey, 2002.
[3] J.Whitson,kathy.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Literature; Westport, Green wood Press, 2004.
[4]http://www.sparknotes.com/lit/purple/canalysis.html
【关键词】宗教;姐妹关系;缝纫;蜕变
1. 对宗教的新的理解
在一开始,茜莉把上帝当作她的聆听者。因为她对于伤害她的人毫无办法。她的继父警告她,关于他的行为“除了上帝最好谁也不要告诉。”茜莉觉得她能够生存和坚持的唯一途径就是保持沉默。在后来与阿尔伯特先生一起的艰难生活里,茜莉告诉妹妹耐蒂:“只要我还知道上帝如何拼写,我便有些支撑的力量。”因此在写给上帝的信里,茜莉倾诉了自己所有的故事,这些倾诉成为她惟一宣泄和自我表达的途径。
然而,当茜莉知道了关于自己家族的真相的时候,她向上帝写道:“你肯定是睡着了。”关于上帝的观点开始改变。因为她的生命中出现了太多的苦难,她觉得上帝对她是漠不关心的。并且“我对之祈祷的上帝是个男人。他的行为和其他我所认识的男性一样,是无聊的,健忘的。”因此她开始失去对上帝的信仰,如同她丧失了对于男性的兴趣一样。因此在后来给耐蒂的信中她说:“我不再给上帝写信了,我写给你。”这表明,茜莉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精神的独立。
作为茜莉最亲密的伙伴,莎格对茜莉宗教信仰的改变起了一定作用。莎格眼中上帝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她把上帝描述为一个“它”的存在,这个“它”给了世间万物快乐,“它”只想让人类去爱“它”所创造的一切。这种思想提醒了茜莉,她长久以来沉浸于对上帝的景仰中,却从来没有仔细关注上帝所创造的事物。比如一棒玉米,紫色,以及小小的野花。因此莎格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茜莉的宗教观。
在小说的结尾,茜莉这样写道:“亲爱的上帝,亲爱的群星,亲爱的树木,亲爱的天空,亲爱的人们,亲爱的所有,亲爱的上帝。谢谢你把我的妹妹和我的孩子们带回了家。”这种对于上帝形象新的理解表明了茜莉从一个他者的附属体向独立的女性存在的转变,同时也表明了她自己的声音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来进行阐述。
2.茜莉的自我成长历程
当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时候,茜莉就遭受着被粗暴对待的命运,并且被告知她是丑陋的。她的存在是完全被动的,没有力量通过语言或行动来体现自己的存在。然而在她周围“姐妹们”的影响下,以及通过她独特的缝纫经历,茜莉最终找寻到了自我价值。
在小说中,茜莉的妹妹耐蒂告诉她要斗争,但是对于茜莉来说,她不想斗争,只想呆在她被告知呆的地方,活着便好。她所能做的事情就是不要哭泣,让自己感觉象木头一样。她对自己说:“茜莉,你是一棵树。”所以茜莉是在忽视她真正的感觉。真正给茜莉树立斗争的榜样的是索菲,哈伯的妻子。尽管茜莉没有追随索菲的斗争历程,但是索菲对于自我强烈的认知,坚强的意志和独立深深的影响了茜莉。
真正成为茜莉的榜样的是莎格,一个漂亮的,和看起来拥有力量的女人。莎格是温和的,热情的,她在茜莉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如同是在茜莉的生活中开启了另一扇窗,让新鲜的空气进入她的空间。随着两人关系的发展,莎格充当了很多角色,母亲,知己,爱人,姐妹,老师和朋友。是莎格让茜莉从阿尔伯特先生的控制中解放了自我,这就标志着茜莉自我的独立。同时莎格还帮助茜莉开始了她的缝纫事业,这一事业对于茜莉经济和思想的独立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茜莉的妹妹耐蒂对于茜莉自我意识的唤醒也是一个重要因素。耐蒂从一开始,就尝试着告知茜莉这个世界在发生着什么样的事情。在给茜莉的信中,耐蒂阐述了自己面临的无知的处境,以及自己对这个世界寻求认知的欲望。耐蒂关于非洲海岸,非洲土地的描述让茜莉认识到自己种族的历史,她自己的历史以及她的孩子们的命运。这些信息的告知加强了茜莉对于自我的认知。姐妹关系的亲密性让茜莉一步步趋向于自我价值认知的完善。
茜莉自我价值的认知成长通过一种形式—缝纫,集中的体现了出来。小说中有这样的一幕:我做在那里做裤子,一条接一条,没法停止。茜莉好像进入了一种试图做某事的状态中,潜意识里她在试图寻找什么。那样一种存在会反映她的心情,她的思想,或更确切的说,她在表达自己。最终茜莉给莎格做了一条柔软的,色彩纷呈的裤子。的确,那种温暖的流动的丰富性反映了茜莉内心多彩的世界。之后茜莉开始了她的缝纫生涯,为每个人做适合他们的裤子。变幻的色泽和形状是她的精神世界的反射,也是她自我成长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3.结语
茜莉通过对上帝新的认知扩展了她的信仰空间,从而获得精神上的主观独立,不再是一味的依赖于宗教获得救赎。亲密无间的姐妹关系让茜莉的自我认知逐步成熟,而缝纫这种形式从经济上体现了她精神的独立。对于茜莉来说,最初的生命是惶恐的,而最终的生命又是祥和的。生命于她来说,如同一场奇迹的旅行,在这个漫长的旅程中,她获得了重生。
【参考文献】
[1]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 Harcourt Brace Jovaovich, Publishers, New York, San Diego, London, 1992.
[2]H.Holdstein, Deborah; The Prentice Hall Anthology of Women’s Literature; New Jersey, 2002.
[3] J.Whitson,kathy. Encyclopedia of Feminist Literature; Westport, Green wood Press, 2004.
[4]http://www.sparknotes.com/lit/purple/canalysi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