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交响乐鉴赏教学研究初探

来源 :世界家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ck5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更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进行欣赏教学是进行情感培养的有效且捷便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桥、讨论.联想与想象,在音乐的海洋哩畅游。让富有人生情感和深刻哲理性的作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自身,培养学生正面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情。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培养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贯穿整个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和发展。本文对普通高校交响乐鉴赏教学研究。
  关键词:交响乐;鉴赏;教学研究
  引言
  情感是人自身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方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愿望、观点和社会的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表现为:或激动、热烈;或高兴、喜乐;或悲恸、忧愁;或赞叹、喜爱;或惊恐、愤怒等等。音乐教育的核心即为培养学生的情感,最大的特点是打动人的情感。而正面的积极地人的情感则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最高境。
  一、交响乐与情感之间的联系
  目前有一种普遍的现象就是:当人们面对交响乐时常常有一句话:“我听不懂”。可见交响乐并不是以一种大众的艺术形式存在,而是一种少众的艺术形式,其丰富的哲理性的内容不易被人理解。其实,交响乐也不像众人所说的那样难以听懂,就像读书一样,“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反复欣赏交响乐也是一样,每听到相同的旋律也有耳熟能详的刚觉。且交响乐自身本来就具有很强的认识、教化和娱乐功能,我们理解其深刻的富有哲理性的真正的内涵之后,通过鉴赏交响乐达到陶冶人的心灵、升华人的精神,因为交响乐具有一种鼓舞人、激励人的动人心魄的力量,使人们能够通过对它的欣赏与理解而产生共鸣和激情。
  古典主义时期的交响乐,在对学生情感培养方面是不可多得的教学音像资料。首先是由于有三位大师——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的活动和卓越贡献,使得交响乐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现了其规范化并得到了最终的确立。其次,他古典主义作为西方国家的一种文化思潮,强调逻辑性和客观性,音乐语言通俗且含义深刻,音乐结构清晰明了。三位大师的音乐创作也都体现出了一种对理性的倡导,对质朴、自然的追求,在他们的交响乐作品中,时刻令人感到一种自信、乐观向上、敢于追求的时代精神;其音乐旋律具有高雅、和谐、优美,情感激动而不过分激烈,达到了一种完美的均衡的艺术形式。优秀的音乐作品往往凝聚着作曲家们的崇高的思想情感、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融入人类的丰富的情感和生活,它们是人类的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用在课堂上以达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的正面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
  二、音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学习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情感、陶冶性情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国家教育部明文规定,中小学音乐教育应以音乐鉴赏作为音乐课程的基本教学方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欣赏教学内容的选择是影响这一教学手段实施是否能够实现音乐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欣赏教学内容应选择能够激发学习兴趣、鼓动人心积极乐观向上的作品。古典交响乐含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无论从内容题材、体裁形式、风格特征等多方面都有其典型性,它们能够使音乐教学由此及彼的催化欣赏者的情绪,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引发欣赏者的联想与想象。欣赏教学是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情感培养的途径之一,在欣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采取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教学环境,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实现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培养情感,也使得那些优秀作品得到永世流传。美国教育家巴格莱曾说:“教育是传递人类积累的情感中具有不朽价值的那部分过程。”音乐教育作为普通学校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有权利和义务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到人类文化中的经典与艺术作品。学生们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反复聆听、鉴赏与理解,从而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丰富的情感。
  三、以《命运交响曲》为例,分析欣赏古典交响乐对情感培养的作用
  3.1贝多芬与他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1770-1827)古典乐派偉大三杰之一,同时还享有“乐圣”之称誉。自小饱尝生活的艰难困苦,虽然后来成为家喻户晓的伟大音乐家,但是他的生活并没有为此而得到改善,他一生的生活充满了艰辛坎坷,然而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作品中的每个音符都迸发着灿烂的光芒和胜利的光辉。
  《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全部交响曲创作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德国社会令人窒息的封建势力,贝多芬号召人们起来与“命运”抗争,激励人们同封建势力搏斗。贝多芬在这部作品揭示的“通过斗,达到胜利”指的是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和斗争上升为欢乐和胜利。表达了作者“通过斗争,获得胜利”的光辉思想,象征着人类的执着的意志力、勇于追求、厚积薄发的精神。全曲四个乐章,贝多芬在这部作品中采用了很多新的手法来体现其内容的重大意义和深度,且一改以往的独立四乐章结构,“命运”这一主导动机贯穿乐曲的始终,使其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一乐曲的主导动机是以不同的形式在各个乐章出现,我们能够感受到它的音响有时阴暗凶险、有时欢愉神气、有时倔强而紧张、有时悲戚而低沉,代表了人类的各种情绪反应,正像美国哲学家苏珊·朗格说的一样:“音乐艺术是人类情感象征的符号。”
  3.2《命运交响曲》的创作背景
  这部作品是在贝多芬失聪6年后完成的撼人心魄的绝世佳作,贝多芬不畏坎坷的人生,悲惨的命运,与黑暗势力相抗衡,用音乐语言记录了自己的苦难人生和为把握自己的命运与现实而进行的苦苦抗争。学生通过对贝多芬创作这部作品时的背景的艰难不易但不畏惧的精神的了解与熟知,同时联系自己身边的现实生活现象来欣赏这部作品,让学生自身的内心情感与跌宕起伏表现有力的音乐碰撞产生火花,充分发挥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亲身体验艺术作品中包含的真谛。站在非专业的角度欣赏一部艺术作品时,对其结构及形式的理解有多少都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对这部作品的作曲家和作品创作背景的认识。每部伟作都不是凭空臆想出来的,而是蕴含了作曲家们的呕心沥血和崇尚的高贵精神,是能够传达内心真诚感受的情感的作品。《命运交响曲》是集表现活力特征、斗争和胜利的一部音乐作品,深刻表达出了不同时代相同主题——人与命运的抗争,贝多芬这位音乐巨匠用他的音乐同后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对话,给人以信心、力量、希望和追求。
  但是,健全完善的性情发展,是由客观事物对主体的影响,是个体主观能动选择的过程,尽管这个过程受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制约,但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内因是根本,最终是由个体自身决定的,只有充分发挥个体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发挥古典交响乐的人格陶冶的功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
  在音乐课堂上进行情感教育是一项不容忽视的任务,更是音乐教育的核心。而进行欣赏教学是进行情感培养的有效且捷便的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分析、讨论、联想与想象,在音乐的海洋里畅游。让那些富有人生情感和深刻哲理性的作品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自身,培养学生正面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情。正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让培养学生的情感为主要目的贯穿整个音乐课堂,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在这种氛围中得到真正完善和发展。
  四、结束语
  音乐教育的过程是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过程也是进行心理音乐审美活动的过程,遵循音乐审美心理,科学的安排教学环节,就可以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质量,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学到基础音乐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从而对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人与音乐的关系是十分复杂微妙的。人们关于音乐的探索还在进行之中,对于交响音乐的教学也需要我们不断的钻研和实践。在某些层面和某种程度上,希望本文能够为一线教学的老师和教学教育专家提供一点教学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孙大鹏.贝多芬交响乐鉴赏——以《第三交响乐》《第九交响乐》为例[J].名作欣赏,2011(35):178-179.
  [2]田杰.如何使交响乐走入我们的生活[J].新课程学习(下),2011(03):5-6.
  [3]周艳霞.高职院校音乐剧鉴赏课教学与实践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
  [4]石淑菊.如何欣赏交响乐[J].山东教育,1999(Z5):78-79.
  (作者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幼儿美术教育在人的发展的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所以我们才要重视,美术教育旨在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想象力、创造力、观察力及对美的感受力和表现力等,注重美术教育在幼儿心里发展起到的辅助作用,以及借助美术这一学科来帮助孩子提高解闭能力,促进其个性的发展。美术教育不单纯是绘画专业技能的培养,应遵守幼儿生理及心理的发展规律,课程设置上应研究系统科学的教学方法,构建新的幼儿
期刊
摘 要: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它是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但是,幼儿园在开展区域活动时,要在保障幼儿安全基础上开展安全知識教育,引导幼儿掌握自救知识,确保小朋友们在安全环境中快乐游戏。及时面对突发事故,自己也有应对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安全教育区域游戏  保护幼儿身体安全,是幼儿园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因为幼儿尚处于低龄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所以,针对当前幼儿安全教育的情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幼儿进行一定户外活动,提供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幼儿身体健康水平。相关教育工作者也要注重学生户外安全问题,幼儿安全问题贯穿活动组织开始到结束,教师要注重在户外活动当中提高学生预测、判断和回避危险的相关能力。学生户外安全不仅关乎教师的职责,更关乎学生安全意识教育落實情况。  关键词:幼儿户外活动;安全教育;危险防范措施  户外体育游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也让教育
期刊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礼仪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是国家文明的标志。无数研究表明,幼儿期不仅是智力培养的重要阶段,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期,“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有效实施幼儿礼仪教育,将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园为了让幼儿在人生最初阶段就得到文明礼仪的良好熏陶和浸
期刊
摘 要:美术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重要学科之一,在学生教育和教方面起着不可小看的作用。幼儿美术教师以美术学科为切口提高学生对美的观察能力,幼儿学生学习状态处于初步状态,在这个重要时期,学生审美能力可是空间最大,教师要抓住这一黄金时期培养学生稳定的审美水平价值观。在幼儿进入到中班时期,呈现一个学生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型的过渡趋势,教师要以严谨科学教学方案为指导,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培养学生,让学生在美术方面
期刊
摘 要:课题名称:“新常态”下高校思政课教改研究。项目编号:JAS161183。立项文件:闽教科[2016]48号。课题负责人:赵家才。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受到巨大的影响和冲击。高职院校思政课是我国高校的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形式。高职院校的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中心,不断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进行精细化和多样化改革和尝试。同时,充分重视和
期刊
摘 要:幼儿教师要及时转变自身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当中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进行高效科学备案,在课堂学习当中挖掘学生绘画能力方向,准确定位学生学习能力发展水平和未来潜力。教师要采取激励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绘画学习兴趣,根據幼儿学生学习心理,“表扬鼓励”成为学生绘画学习又一重要动力。  关键词:幼儿绘画课堂现象;课堂策略;绘画能力  素质教育呼吁教师走出传统教学泥潭,根据学生现有知识水
期刊
摘 要:幼儿安全教育永远离不开游戏活动,幼儿们由于身体发育并不完善,所以相应的身体协调能力并不好,但是幼儿的好奇心确实很重,那么这个时候为了能够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以及达到培养幼儿对于各类事物兴趣的目的,做游戏就是最佳的选择了,多一些游戏活动不仅能够让幼儿在游戏中提高对身体的协调能力,还能够让幼儿从游戏中增加更多的安全意识,所以户外游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现状 
期刊
摘 要:美术学科提高学生审美水平,丰富学生情感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学生综合技能的基本表现。教师要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全面评价指出学生美术技能提升过程当中的一些缺点漏洞,进行及时弥补,有利于学生朝着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打好铺垫。  关键词:幼儿时期;美术教学;教育策略  素质教育呼吁广大教师人才培养目光放得更长远,看到学生多维发展方向,美术作为教育重要组
期刊
摘 要:随着《指南》的颁布实施,学前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目标和价值取向都有所转变,不仅着眼于表层,更关注深层;不仅着眼于眼前发展,更关注长远进步。同时,《指南》中阐述了游戏作为《指南》实施途径的重要意义和价值。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是我国学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命题,也是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谈几点加强幼儿园民间美术游戏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美术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