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由你掌握

来源 :个人电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545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汪国华 宋晶晶
  美编:彭嘉鸣
  
  1993年9月,DV格式诞生,从此,数字影象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开来。
  2003年9月,HDV格式诞生,HD与DV的组合启动了数字影像的高清化过程。
  十年铸剑,摄像机从标清踏入高清,五年砺锋,高清摄像机开始替代标清摄像机……
  这题目开得有点大,因为至少这一两年我从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是不是应该购买一台新的摄像机,因为一方面我能在工作中使用一些送来测试的摄像机,另一方面,我在2000年购买的松下摄像机现在还老当益壮,拍摄的图像色彩鲜艳饱满,找不到更好的理由来替换它。
  虽然我个人的观点如此,但总是有朋友问我:“我要去买个摄像机,买什么好?”、“你说现在高清摄像机有必要么?”在多次回答了朋友们的询问后,我想很多之前对数码摄像机没有很明确需求的朋友的确会遇到相同的问题,加之不少朋友会乘奥运东风在预算中加入摄像机,因此我们决定做一个高清摄像机专题,至少让有需要的朋友知道自己是否需要花上几千块去买这东西。
  
  为什么没有涵盖标清摄像机?
  尽管我仍然在使用标清摄像机,但必须要说,现在购买标清摄像机很可能会面临“失败投资”风险,因为应用的趋势一定是朝向高清方向。说句题外话,现在主要电视台已经完成了电视信号数字化,虽然根据《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国家标准》所言要到2015年才会完全过渡到数字高清信号,但你会按照这个最后期限来更新电视、录像设备么?我周围的普遍情况是这样:朋友们很早就将电视升级到了HD Ready,但出于无奈大多数情况下都只能看标清电视,因为没得可看。所以他们通过网络下载高清片源的方式来体现高清电视的价值,随后我们会一起交流,用什么软件来看效果最佳等实际问题。
  而从个人角度来看,当你欣赏过高清视频带来的视觉享受后很可能会有选择地“抵制”标清视频,你会通过各种渠道寻找高清视频观看。不要认为我的说法夸张,来看看一年前我们使用标清摄像机拍摄的视频截图我相信你一定会看到其中巨大的差异。
  所以如果你现在确实需要一台摄像机,那么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极力推荐你购买高清摄像机,以免在用上高清电视后对标清摄像机图像效果后悔不迭。因此我们在本次专题中没有将标清摄像机考虑在内。
  
  关于本次专题
  从家用高清摄像机上市到现在,已经过了四个年头,我们一直在对高清摄像机进行单独测试,没有进行过横向测试,因为各个厂商推出产品的周期不同,总是没有一个恰当的时间让相同档次产品走到一起。今天两大重要高清摄像机生产商——佳能与索尼的产品更新周期终于有了交集,于是有了下面的文章。
  首先我们来看看从2007年到现在个人数码摄像机厂商在主推的产品数量(见下表)
  表格中是我们在国内正规渠道上能看到几个摄像机生产制造商,从2007年到现在推出过以及正在主推的产品,从产品数量上可以看到在高清摄像机产品线中,索尼公司在产品数量上有绝对优势,在狭义的方面来讲不妨将其视为对国内市场重视态度。
  索尼与佳能公司为我们送来他们目前主流的HDV、AVCHD高清摄像机共计五台,它们的共同特点是都能输出全高清(1920×1080分辨率)级别的视频,所不同的是HDV摄像机采用MiniDV磁带介质,而AVCHD摄像机采用固态存储介质。
  
  关于高清摄像机产品
  我们对高清摄像机的定义是:能拍摄16:9画幅、720p(1280×720)或更高分辨率的影像的摄像机。而从最初确定的MPEG2-TS格式到现在的AVCHD、HDV格式都可能是高清摄像机使用的记录格式,那么这些格式对是否会能对你购买产生影响呢?这一定是部分用户关注的一个问题。
  现在有很多朋友都想知道HDV、AVCHD两种格式那种最好。从画面具体细节来看我们认为HDV格式要胜出一筹,AVCHD画面细节损失较为明显,但这并不是说使用AVCHD格式的摄像机拍摄出的图像品质就明显比使用HDV格式的摄像机要差上一大截。实际上在正常观看距离下,在FULL HD电视机上观看使用两种不同摄像机拍摄的视频不会有很明显的差异,除非你打算将脸贴在电视上看画面—尽管画质比HDV稍逊,但AVCHD格式非常适合家用摄像机,因为它可以封装杜比数字音效,还可以支持1080p分辨率,更关键的是AVCHD格式的压缩比很大,能够在摄像机上存储更多的视频。
  虽然画质上稍逊,但综合来看AVCHD仍然是一种灵活实用的高清摄像机视频格式解决方案。
  除了视频格式外,高清摄像机使用何种存储介质也被不少朋友关注,总是有人问:“我买硬盘如何?买磁带的如何……”实际上现有高清摄像无论采用何种介质都有自己的优势,无法说到底哪种存储类型最好,而是要看你准备如何使用摄像机。
  如果你经常在旅游或使用摄像机拍摄,那么使用硬盘介质的摄像机优势明显,随着百G以上硬盘的采用,硬盘摄像机已经可以一次性存储数十甚至上百小时的视频,适合长时间连续拍摄;反之,闪存摄像机由于机内不集成存储器,因此机身可以控制得更为小巧,随身携带十分方便,但由于现在存储卡容量有限,闪存摄像机难以承担长时间外出录制任务;而光盘摄像机(DVD光盘)目前在容量、体积上均没有明显优势,但因为它可以直接视频录制到DVD光盘,因此在快速分享影视内容上优势明显,如果你希望用最方便的方式与亲朋分享拍摄电影内容,那么DVD光盘摄像机是个不错的选择。
  任何一种存储方式都有明确的优势和不足,而到底选择什么则要看你的实际需求。
  
  我们即将进入全方位高清时代
  当大多数生产商不再以某项功能作为商品宣传重点,而是将其作为必备功能时就可以认为,该功能已经在商品上发展成熟。如同车辆上的安全气囊,家电行业的能耗标准等等,都很好地说明了这个观点。
  现在电视机已经进入了高清时代,可以看到,现在市场上推出的主流电视机已经全面支持高清规范,问题只是在于支持Full HD(1080p)还是普通HD(720p)。
  与电视机一样,家用投影机厂商也在竞相进入HD Ready时代,720p已经成为很多年内推出的投影机的分辨率标准,而支持全高清分辨率的投影机也开始批量涌现,更关键的是支持全高清分辨的投影机现在售价已经跌破2万,尽管绝对价格还很高,但无疑高清化也是投影机厂商在今年要做的事情。
  相对高清显示设备而言,高清播放设备普及角度相对要缓慢,毕竟在今年年初高清播放机才实现格式的统一,相信生产商重新调整生产战略后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将高清播放机价格降低到多数人可以接受的层面上。但撇开专用的高清播放机不谈,动手能力强的人已经将计算机巧妙地融入客厅,让计算机承担高清播放机的职能,而现在能够放在客厅中、并能够流畅播放高清计算机的成本四千元足矣,这对想要进入高清世界的朋友而言并不是一件门槛多高的事情。
  如果不考虑商业上的需要,家用摄像机已应进入高清时代,无论在技术、应用层面来看,高清摄像机已经相当成熟,只是出于利润最大化考虑现在标清摄像机仍在市场上销售。想想看,当你已经花大力气筹建了高品质显示设备,还有比因一两千块的差价而放弃高清拍摄效果更让人感到遗憾的么?
  
  让高清摄像机充分发挥作用
  也许你认为这个话题有点儿罗嗦,就算是新手买了机器,看看说明书也能上手,若是懒得看用自动模式也能轻松拍摄吧?我十分同意你这个观点,但有些看似并不重要的细节可能会给你拍摄的视频带来重大改变。
  
  可以适当采用数码变焦
  实际上经过多年的推广,很多朋友都知道数码变焦到底是怎么回事儿——无非是通过放大感光器上局部内容的方式来实现,不仅画质损失严重,放大效果也十分一般。但也不要完全摒弃数码变焦功能,实际上适当使用数码变焦功能还是可以达到提升拍摄品质的目的。
  那么,什么情况下才是适当呢?根据我的使用经验来看,数码变焦幅度在15倍以内拍摄的图像还是可以令人接受,而且多少起到了一点长焦镜头的作用。
  
  部分手动功能可能带来惊喜
  实际上现在主流家用摄像机的功能大量采用了自动化设计,这很好,因为多数的家庭用户在使用时没有时间来逐项调整各项参数。但实际上花上点时间研究一下摄像机的手动功能,然后运用到拍摄中,你会发现原来手动拍摄也有这么多方便的地方。例如在机位固定的情况下使用手动对焦功能可以获得比自动对焦更快的对焦速度。
  
  【人像识别功能的利与弊】
  现在索尼为旗下大部分数码摄像机提供了人像识别功能,这是一项非常有意思的功能,它可以自动识别人脸,并确保焦点能够正确停留在人脸位置,防止在拍摄时由于焦点位置不正确而出现人像模糊的问题。除辅助对焦外,人像识别还是可以作为一种索引方式帮助使用者快速按照人脸特征找到对应人员的视频(该功能只能在使用硬盘、闪存等非线性存储介质的摄像机上实现)。
  虽然人像识别是个非常有意思的功能,但在某些情况下它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例如在拍摄人员较多时(SR12最多可同时识别八个人像)会出现对焦速度变慢的问题,而且在容易丢失拍摄景物(人像)之外的部分,会出现焦点丢失的问题。因此我们建议你在拍摄时根据需要有选择开启或关闭人像识别功能。
  
  性能测试
  按照以往我们测试数码摄像机的规范,视频分辨率、色彩还原、图像噪声都是我们的固定测试项目,但实际上从个人使用摄像机角度看来,这部分性能被关注可能性并不大,我相信更多人对摄像机的某些特色功能会更为感兴趣。
  由于不同摄像机设定自动拍摄的模式时间的参数各有不同,而且并非所有测试产品具备快门速度、白平衡自定义功能,因此我们在测试时将所有摄像机的拍摄模式都设定为自动,而且室内标板拍摄都采用了5000K色温的标准灯光,以对比摄像机在拍摄中的表现。
  
  分辨率测试
  我测试分辨率的主要目的在能够直观体现出高清摄像机与标清摄像机之间的差距所在。测试工具仍为ISO 12233标板。就测试结果而言,高清摄像机与标清摄像机差别悬殊,其差异不亚于十字绣版画与印刷品之间的差别。你也许要问,不同摄像机由于镜头、处理电路上面的差异,即便完全采用相同的码率、同样的压缩格式也会有些许差别,为什么没有测试呢?其实很简单,动态图像与静态图像不同,你在观看动态画面时没有机会注意极为具体的图像细节,因此对于同档次摄像机而言并没有必要过于追求分辨率上细小差异,反而更应该注意考察画面的整体协调性与色彩表现。因此我们没有将分辨率测试的图片全部登出,而下面你所看到的两幅图片则是高清、标清摄像机在分辨率上的差异对比,相信一定会给你一个升级高清摄像机的理由。
  
  实际拍摄
  根据实际使用情况,我选择两处景物:蓝天下微风中的树和强光背景下的树叶、红黄两色花朵。在随后视频截图中请注意树叶的层次感、阴影部分以及花朵的色彩,它们很直接地体现摄像机最基本的性能。
  
  【为何家用高清摄像机都采用了CMOS感光器】
  在传统观念中,CCD代表着高解析度、低噪点等优点,而CMOS由于噪点问题,一直与电脑摄像头、手机摄像头等对画质要求不高的电子产品联系在一起。但是现在CMOS摄像机绝非只局限于简单的应用,甚至发展出了高清系列。首先我们还是从CCD和CMOS的不同工作原理说起。
  CCD在工作时,上百万个像素感光后会生成上百万个电荷,所有的电荷全部经过一个“放大器”进行电压转变,形成电子信号,因此,这个“放大器”就成为了一个制约图像处理速度的“瓶颈”,所有电荷由单一通道输出,就像千军万马从一座桥上通过,当数据量大的时候就发生信号“拥堵”,而HDV格式却恰恰需要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因此,在家用级产品中使用单CCD无法满足高速读取高清数据的需要。
  而CMOS则不同,每个像素点都有一个单独的放大器转换输出,因此CMOS没有CCD的“瓶颈”问题,能够在短时间内处理大量数据,输出高清影像,因此也能都满足高清HDV的需求。另外,CMOS工作所需要的电压比CCD低很多,功耗大约只有CCD的1/3。因此,电池尺寸可以做得更小,使得摄像机的体积也就做得更小。而且,每个CMOS都有单独的数据处理能力,这也大大减少了集成电路的体积,让高清数码摄像机得以实现小型化。
  
  Canon HV30
  自从开始推出家用高清摄像机以来,佳能公司每次产品更新列表中都带有一款采用MiniDV磁带的产品,而HV30则是年初发布的佳能最新款MiniDV磁带高清摄相机。
  HV30采用佳能自产的43毫米大口径高清专用镜头,具备10倍光学变焦能力,而且带有Super Range光学防抖装置。其感光器为1/2.7英寸CMOS感光器, 最大像素数为296万,拍摄高清视频时有效像素数为207万。HV30采用了2.7英寸广色域16:9LCD显示屏,此外还具备一个0.27英寸电子寻像器。
  HV30使用了HDV视频格式,因此最大输出视频物理分辨率被限定在1440×1080,在输出至电视等设备时水平分辨率被插值为1920,因此可用1:1像素比方式在全高清设备上显示,但就物理分辨率而言并不能算作真正的全高清格式。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InstantAF功能的帮助下,HV30对焦快速、准确,变焦抓拍时景物时十分方便。
  与现在的所有数码摄像机一样,HV30也带有丰富的AE功能,除此之外HV30提供的手动功能也为数众多,可以说HV30是一款适合愿意在摄像技术上花些时间研究的朋友的使用,你可以在AE模式表现不佳时,选择Av(光圈优先),Tv(快门优先)手动模式获得自己认为最合适拍摄效果,而且这所有的功能都可以用一个大拇指轻松地进行操作。HV30的性能与功能设计都体现出了较高水准,但让人不愉快的地方在于机身做工,机身晃动时会出现“异响”,我们以往在佳能摄像机上不曾见到类似问题。
  HV30在光线良好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锐度、色彩表现很好,低照度情况下也能保存较多的图像细节,但在高光情况下图像细节损失比较明显,有必要手动降低曝光量来获更好的效果。HV30带有25PF(Progressive Frame)逐行模式,在该模式下拍摄时感光度和图像精度提高、局部画面上的交错感也得到一定程度减轻。
  如果能接受HV30在机身设计上的不拘小节,而且注重享受拍摄乐趣,那么Canon HV30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因为它的画面质量相当不错,带有大量手动调节功能而且操作很方便。
  
  Canon HF100
  HF100是佳能公司首次推出的完全使用闪存介质的高清数码摄像机,存储介质的因素让HF100较好地控制了体积,虽然无法与索尼TG1E、三洋Xacti系列产品在体积上抗衡,但外出携带也比HV30等机器要方便不少。
  HF100采用了1/3.2英寸CMOS感光芯片,总像素331万,动态有效像素207万,镜头为佳能自产37毫米口径高清摄像机专用镜头,光学变焦倍数12倍,并具备光学防抖能力。HF100的LCD显示与HV30一样采用了2.7英寸宽色域LCD显示屏,但不同的是HF100将多功能摇杆以及“FUNC”按钮放在了显示屏侧面,对摄像机的功能的操作必须使用双手完成。此外与HV30一样的地方还有HF100也具备Insant AF快速对焦功能。
  HF100存储完全依靠外置存储卡存储视频、图像,用最高画质保存视频时码率高达17Mbps,因此HF100需要配合6级SDHC存储卡使用(使用普通SD存储卡则会出现无法识别的情况),但好在此类存储卡售价还算公道。
  HF100的AE功能与HV30完全相同,手动调节功能与前面介绍的HV30相似之处很多,诸如光圈、快门优先等手动模式也完全相同,只是没有手动对焦功能。HF100让很多朋友感兴趣的是提供了25PF逐行模式,使用这种拍摄模式可以输出更有电影质感的视频。
  因为我的手型较大,因此就使用来看我更喜欢HV30、HC9、SR12E等大尺寸机身背板倾斜的设计形式,HF100的机身显得过于修长,手掌无法完全起到支撑摄像机的作用,在使用变焦功能时引起机身晃动。
  HF100拍摄的图片画面的清晰度、锐度很好,但图像宽容度表现一般,在强光下除了表现与画面细节丢失的问题外,树叶下的鬼影也比较明显,需要手动将曝光度降低,才有所改善。此外HF100的暴露出了AVCHD格式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一些不起眼的地方图像被明显压缩了。
  HF100很好地对体积、性能两方面的关系作出了调解,既方便外出携带,而且拍摄的图像质量也有可圈之处,如果你无法接受HF10的售价,那么HF100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同档次替代品。
  
  SONY HDR-SR12
  HDR-SR12是当前索尼最高端的硬盘摄像机,这点从机身设计的各处细节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HDR-SR12机身融入了很多人体工程学设计,例如右侧机身采用了15度倾角设计,这样在拿握摄像机时更为顺手。同样其寻像器也采用了倾角设计,而且可以上仰,在关闭液晶屏时也可以很方便取景。另一部分值得赞赏的设计细节是HDR-SR12所有覆盖接口的舱门都采用带有弹性的滑盖式设计,与简单的“塑料盖板”处理方式反差极大。
  HDR-SR12不仅机身设计细节考究,成像系统配置也很高,它使用了一块1/3英寸ClearVid CMOS,总像素为566万,动态有效像素381万像素,静态照片拍摄为508万像素,但通过插值能够拍摄1000万像素级别的照片。与以往索尼的高端摄像机一样,HDR-SR12也采用了VarioSonnar T*蔡司镜头,镜头口径37毫米,12倍光学变焦能力,并具备Super SteadyShot光学防抖系统。
  HDR-SR12采用的3.2英寸、92万像素屏幕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称赞的地方,它除了有着很高的分辨率外还可以支持x.v.Colour广色域技术。与之前没有整合x.v.Colour LCD显示屏的产品相比,HDR-SR12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出使用该技术拍摄视频的效果。
  HDR-SR12内置了120GB硬盘,如果用1920×1080i@16Mbps格式录制视频最多可以录制14小时40分钟视频,是目前市场上容量最大的硬盘摄像机。
  Handycam系列的标志按钮之一是蓝色“Easy”按钮,任何情况下只要按下这个按钮,摄像机内置的多种AE功能就会帮你准备好拍摄前的一切,当然HDR-SR12也具备一些手动调节功能,但相对于Canon HF100、HV30完整的光圈、快门参数自定义能力还是逊色一些。
  HDR-SR12拍摄的图像色彩饱和度、动态范围很好,整体图像显得鲜明且富有张力,而且很好地抑制了隔行画面的交错感。虽然HDR-SR12同样采用了AVCHD格式,但相比本次测试中的其他两款AVCHD摄像机在画面细节上有明显的优势。
  
  SONY HDR-HC9
  考虑到现在MiniDV磁带仍然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生存空间,SONY将摄像机全面提升到全高输出清规格时仍没有忘记推出一款采用MiniDV磁带的全高清摄像机—HDR-HC9。
  HDR-HC9使用HDV格式录制视频,它也只能输出1440×1080i规格的视频素材,但通过摄像机插值仍然可以输出1920×1080规格视频。与前面中的HDR-SR12相比HDR-HC9在各项配置上有所降低。它使用了1/2.9英寸CMOS感光器,具备330万总像素,动态有效像228万,与HDR-SR12一样HDR-HC9也采用了Vario-Sonnar T*镜头,支持光学防抖,只是光学变焦倍数降低为10倍。此外HDR-HC9的2.7英寸显示屏不支持x.v.Colour技术,因此不能直接在摄像机上欣赏到采用x.v.Colour技术拍摄视频的色彩优势。
  HDR-HC9的机身右侧也采用了15度倾斜的人体工程学设计,不仅在拍摄时可以更好把握机身而且推动变焦滑杆时的稳定性更好,与索尼其他的高清摄像机一样,HDR-HC9的很多功能也需要通过触摸屏进行操作,长时间使用后会在屏幕上留下大量指纹,既不美观对屏幕本身也不好,因此我建议你在购买使用触摸屏幕操作的机器后为屏幕贴上保护贴。
  HDR-HC9的也提供了很多内置的AE功能(自动程序曝光),并且支持手动对焦模式,与HDR-SR12机身前方的多功能滚轮一样,HDR-HC9的滚轮也支持对焦、曝光、自动曝光变换及白平衡四种常用功能自主设定,不过它的手动模式切换按钮位置有些局促,相比之下我更喜欢HDR-SR12采用的设计。
  HC9的自动白平衡在长焦端有些偏暖,但在广角端色温有些偏冷,就个人而言我比较喜欢它在长焦上的表现,而如果你喜欢更真实的风格,可以使用它的手动白平衡功能进行修正。HDR-HC9整体的色彩平衡不错,而且比较好地控制了隔行扫描带来的画面交错感。
  如果是你是索尼产品的忠实用户、而且需要一款HDV高清摄像机,那么HDR-HC9是个可以考虑的产品,它虽没有耀眼光芒,但出色的性价比却足以让它成为一个出色的选择。
  
  SONY HDR-TG1E
  HDR-TG1E机身尺寸为119×32×63毫米,机身全重为300克,体积与很多小型数码相机十分相似。为了在机身小巧的同时确保坚固可靠,HDR-TG1E采用了钛金属外壳。
  体积小并没有成为抑制HDR-TG1E性能的因素,SONY家用数码摄像机几乎所有的招牌功能都在在HDR-TG1E上得以体现,它采用Carl Zeiss Vairo-Tessar 10倍光学变焦镜头,最大光圈为F1.8-2.3,并配有电子防抖功能,LCD也采用了21.1万像素的16:9屏幕,其图像处理引擎采用了BIONZ图像处理器,支持面部检测AF/AE(即人脸识别),可以在使用AVCHD格式拍摄时优先为脸部分配数据容量进行压缩记录。
  HDR-TG1E的感光元件采用了1/5英寸“Exmore”CMOS感光器(与α700技术相同),拥有较佳的降噪性能,大小为1/5英寸,动态有效像素210万。HDR-TG1E可以记录MPEG-4 AVC/H.264格式1920×1080像素的Full HD动画,而静态则可以记录2304×1728像素(4:3)的照片,而且可以在拍摄动画的时候同时记录最高分辨率为2016×1134像素(16:9)的静态画面,在回放模式下可以从动画中提取210万像素的照片,通过随机的“Picture Motion Browser”软件更可以从动画中提取300万像素照片。
  HDR-TG1E支持快速启动功能,在电源开启的情况下,开启或关闭LCD即可启动或者关闭摄像功能,至少不用担心忘记关机而导致电源流失了。HDR-TG1E也具备简单本机视频编缉处理功能,你可以完成视频片段分割排序以及删除等功能,对机内素材管理很有帮助。
  HDR-TG1E对焦度速度有些缓慢,这一点我建议使用者在对焦时尽选择大反差参照物以便于更快对焦,HDR-TG1E的防抖装置效果表现一般,在长焦段进行拍摄时,几乎无法用手持方式进行稳定拍摄,因此我们建议尽量使用广角端进行拍摄。HDR-TG1E的色彩鲜明,但层次感、细节也有些不尽人意。
  显然HDR-TG1E更像是给“时尚潮人”准备的礼物,虽然在图像质量上表现较为平庸,但对于需要的人来讲,它的外形就是最有力的竞争武器。□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AMD的第一颗四核处理器终于问世,《个人电脑》实验室也在第一时间拿到了测试样品:市售版的Phenom X4 9500处理器。在揭晓其性能之谜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四核处理器市场近一年的发展情况。
期刊
本次《个人电脑》实验室收到的新科新科GM-4810 GPS在外形、功能上的设计与之前曾获《个人电脑》杂志编辑选择奖的GM-4308颇有相似之处,甚至会让人认为这仅仅是后者的升级版本,例如我本人就有这样的看法,但看法归看法,实际上GM-4810的变化还是相当明显的。
期刊
一谈到UPS,人们首先想到的恐怕都是企业级的应用模式对这类产品的依赖。为了保证重要数据服务器或是关键设备24小时不间断运行,往往要配置大量UPS产品以满足需要。也正是如此,UPS被人们束之高阁,是一般个人用户不曾问津的。
期刊
本月,《个人电脑》实验室接收到来自微星公司的一款主板新品MSIG31M-F。从产品型号便不难得知,这款主板采用的是Intel G31芯片组。与英特尔的主流整合型芯片组G33相比,G31的技术规格偏低,因此市场定位应该是低端及入门级用户。但这款G31主板却略有不同,尽管同样采用的是G31+ICH7的芯片组组合,但通过技术改进,这款主板能够支持1333MH z前端总线,因此搭配同样具有1333MHz
期刊
惠威在推出了音质出色的惠威D1080MKII后,再接再厉推出了价位更低的D1010升级版D1010MKII,这款产品和D1080MKII一样采用了电子分频方式,声音表现上是否也一样值得称赞呢?
期刊
随着AMD蜘蛛平台的问世,各大主板厂商也纷纷推出基于新一代AMD 7系列芯片组的主板产品。本月《个人电脑》收到来自华硕的主板新品ASUSM3A32-MVP Deluxe,便是基于面向发烧友级用户、技术规格最高的AMD790Fx芯片组的一款产品。也正是在华硕的大力支持下,《个人电脑》才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搭载了Phenom处理器的新一代AMD蜘蛛平台进行综合全面的性能测试。
期刊
我们测试过很多专门为笔记本电脑设计的便携鼠标,其中不乏设计优秀、性能出色的产品,但要说到与笔记本结合最为紧密的,恐怕非这款爱国者Z9900莫属了。
期刊
2007年AMD发布的全新3D显示核心Radeon HD 2000系列产品,推出至今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这段时间里,AMD的竞争对手nVIDIA连续发布了几款不同定位的产品,比如高端的GeForce 8800URra,面向中高端的GeForce 8800GT,其中GeForce 8800GT的设计代号为G92,在制造工艺方面达到了新的高度,采用65nm工艺制造的G92拥有非常出色的性能表现(详见本刊
期刊
随着工作时间的增加以及社交活动的频繁,你所得到的名片数量也在逐渐增加,甚至在某一天你会不经意发现,名片盒中竟然积累了上千张名片!想想看,你要对这些名片分门别类,剔除投有用的联系人,整理出可能有合作价值的联系人,这要消耗多少时间?按照我们在Outlook中手动保存联系人的速度来看,统计一张名片上的信息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而统计1000张名片则需要34个小时——多么可怕的数字!但如果使用自动化方式更高
期刊
编辑:张 越 李 寒  美编:彭嘉鸣    记得以前有个广告说“手机、呼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这三种产品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当时信息沟通和移动计算的状况。时至今日,呼机和商务通早已被智能手机取代,而移动计算设备则表现出更为迅猛的发展趋势。对于一个习惯于网络生活的人,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是必不可少的装备,而近些年出现的UMPC等超便携移动计算产品,也逐步受到信息人的青睐。    UMPC的全称是U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