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个人的艺术修养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grace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通过对艺术美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艺术鉴赏力及艺术创造等三方面综合的认识,深刻的体会。不仅要认识艺术,还要体会到艺术美给人带来的享受。懂得欣赏艺术、积极创作艺术,才能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关键词】:艺术认识;艺术鉴赏;艺术创造
  在生活中,一个人有了良好的艺术素养,那他就会用美的视角去关注周围的事物,使自己的人生变的有意义,同时也会更加有见识地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 更加深入地关注社会,关注我们生活的环境。下面就從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如何培养一个人的艺术修养。
  一.认识艺术之美
  艺术,是艺术家借助于一定方式对现实生活的概括反映,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核心,它来源于现实美,又高于现实美。艺术美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鲜明的个性特征。我们通过以往对艺术美的研究, 总结 出艺术美的几个基本特征:1、艺术美的直观性。所谓直观性,就是具体生动性和直接可感性。有些艺术作品中,艺术美的直观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们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使我们经过联想或想象,在脑中产生出美的形象。例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美术家达?芬奇的优秀肖像画《蒙娜丽莎》。2、艺术美的协调性。所谓协调性,最根本的是指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也就是说以完全美的艺术形式表现真实的生活内容。3、艺术美的典型性。所谓典型性,就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能反映一定社会本质的某些方面,并寄寓着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和审美情感。例如,解放初期我国著名舞蹈家戴爱莲创作的《荷花舞》,既有鲜明的个性,又反映了我国广大人民在解放后的新 中国 所过的那种和平幸福、欣欣向荣的新生活。在翠柳环绕的荷塘中,荷花仙子们身着粉红舞衣和淡绿舞裙,轻盈安详地婆娑起舞,创造出芙蓉出水的的恬静意境,深深激发着人们对大 自然 、对祖国、对和平的无限热爱的美好感情。
  在任何一种艺术作品中,我们都能够领略到它的美。例如,散文中的诗情画意,绘画中的绚丽色彩和精巧构图, 音乐 中的优美旋律和欢快节奏,舞蹈中的轻盈洒脱和灵活飞动等等,都无不蕴含着丰富的美。所有这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都是艺术美。
  二.学会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艺术鉴赏以具有美的属性的艺术作品为对象,并伴随着复杂的情感运动,实际上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种高级、特殊的形式。在艺术鉴赏中,鉴赏者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艺术形象的感染,而是能动、积极地调动自己的思想认识、生活经验、艺术修养,通过联想、想象和理解,去补充和丰富艺术形象,从而对艺术形象和艺术作品进行“再创造”,对形象和作品的意义进行“再评价”。艺术鉴赏的过程是由浅入深的,大致上经历了感官的审美愉悦、情感的审美体验到理性的审美超越这三个层次。艺术鉴赏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它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提高鉴赏者的审美能力。因此对于艺术品看得越多的人她的审美能力也就越强,就越能看出艺术品的优劣。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大量的鉴赏古今中外的代表性美术作品势必能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它能培养人们的品德,提高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它能开发人们的智力,增加智慧,拓宽认识。如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我么们可以了解到很多不同的画家的个人坎坷生活经历,而他们的经历或许就是我们远远不能涉及的领域。如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彩陶、绘画、雕塑、工艺品、建筑艺术和民间美术等等优秀的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漫步中国 历史 长河,了解中国古代辉煌的艺术品,极大地扩大了我们的知识领域。它是一种积极的娱乐方式,能娱情怡神,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等。
  三.体验 艺术 创造
  艺术创造通常指艺术创作,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提炼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艺术创造要具有生产的材料,材料是艺术创造过程的第一起点。 古今中外许多艺术巨匠和艺术大师,都是有着丰富的生活积累的,比如屈原、司马迁、杜甫、李白、曹雪芹等人都有不平凡的生活际遇,为其创作储存了丰富的素材。
  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不可能事事都自己直接经历一番,这就需要艺术家从间接的艺术创作及艺术作品中吸取经验和创作素材,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展自己的艺术思路。创作上越有成就,对前人和他人(包括古今中外)的间接经验的掌握愈加丰厚,并且化成了自己的营养、血液和独创的见解,就像将直接经验化成了自己的血液和独到的见解一样。此外,前人的艺术作品还潜移默化地在给作者起着提高创作构思想像力和表现力的超常有效的榜样的力量。可见,不断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创作主体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其实艺术创造也是一种转化的过程,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艺术地认识生活及再现和表现生活,将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既要深入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掌握生活的内在本质和外在形象特征,又要按照一定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对纷繁复杂的生活素材进行研究、分析、选择、加工、概括、提炼和改造,综合成为一个具有艺术感染力的艺术形象。同时,还要将自身的思想、情感、意趣、理想巧妙而又 自然 地熔铸到艺术形象中去。
  总之,要培养和提高一个人的艺术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仅要认识艺术,还要体会到艺术美给人带来的享受。学会欣赏艺术欣赏美非常重要,因为学会了欣赏艺术,才有可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才能使一个人的艺术修养得到深层次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罗希.浅谈艺术创作的方法与中国美术史的关系[J].现代交际. 2011(08)
  [2] 沐牧,张菁,张曦.在欣赏中提高艺术修养——论艺术类大学生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时代文学(下半月). 2009(10)
  [3] 唐俊芳,乐茂顺. 加强文学经典阅读以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素质[J].景德镇高专学报. 2008(04)
  [4] 李磊.浅析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5] 罗琴.浅谈艺术修养的重要性和贯通性[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 2006(S2)
  [6] 謝筱冬,唐长安.论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邵阳学院学报. 2005(03)
其他文献
【摘要】:《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由斯宾塞·约翰逊编着的书籍。斯宾塞·约翰逊在清晰洞彻当代大众心理后,便在该书中制造了一面社会普遍需要的镜子——怎样处理和面对信息时代的变化和危机。小故事蕴含大哲理,作者创作这个故事的初衷就是帮助自己应对生活中一次痛苦的变化,帮助他明白如何认真对待变化的形势,及时做出调整,从而实现自己的目标。  【关键词】:奶酪;应对;生活;变化  《谁动了我的奶酪?》从出版到现
期刊
【摘要】:父权的威严在家庭中似乎从来都是强大且难以抗拒的,但在苏童的《罂粟之家》《妻妾成群》中父权却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失去了往日威严,这也显示了新时期小说对于传统父权的新的态度和价值取向。  【关键词】:父权;衰微;《罂粟之家》;《妻妾成群》  父权制在中国社会中延续几千年,在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组织--家庭中从来未曾缺失,尽管20世纪以来在历次革命运动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父权制受到削弱但并没有消亡,
期刊
【摘要】:范小青小说中出现的诸多男性人物形象,彰显了范小青在女性写作时,在观照自身存在的未来命运的同时,能渐渐地进行身份和心理上的双重突围,以别样的眼光来审视男性群体,表达出对男性越来越客观的思考。本文将从男性身份的角度入手,来分析范小青小说中所表现出来的典型男性形象,以挖掘范小青的女性立场。  【关键词】:范小青小说;男性人物;女性立场  从“五四”运动起,女性意识在启蒙思潮中开始觉醒,她们用自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深秋,一个女婴的降生没有给小河边的这户普通农家带来期盼的喜悦。亲戚朋友稀稀松松地在这间农家小院里闪过,“千金”被升作最高级别的道贺词,5元、10元的人情债被男人一笔一划地记录在崭新的工作簿上。  男人的妈也来了,怀里抱着一岁多的孙儿,女婴的堂哥。男人的妈踢翻了男人正搓洗尿布用的搪瓷盆,男人低着头,没有声响。孙儿被逗笑了,女婴被吓哭了。  女人知道月子里不该流眼泪,可那大颗大颗的水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具体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对视错觉艺术中所体现的错视原理进行生理与心理学中的分析,并剖析其表现手法——光影关系的应用与原理。  【关键词】:视错觉艺术;光影  一、错视现象与对比性视错觉  (一)错视现象  眼睛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之一,它能辨别物体的明暗和颜色,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视觉。人们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视觉占所有知觉的65%。人们常说眼见为实,对于绝
期刊
【摘要】:冰心的小诗铭记了冰心作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第一个女性诗人的意义。在冰心的小诗中,有关人与人关系的理解,成为她建构运思逻辑的资源和推动力,在对美德和道德的思索中完成了个人伦理观的建设。小诗成为冰心伦理思想建设的起点,这也是她作为诗人被铭记的一个意义所在。也因此冰心诗歌的伦理思想值得关注和研究。  【关键词】:冰心;小诗;伦理观  冰心的小诗构成了一个重要事件:冰心以第一个女性诗人的意义铭记在
期刊
【摘要】:在老舍“怀旧式”的小说世界中,形形色色的市民群体往往阐释着某种文化内涵,一方面是对古老文明所孕育的含蓄、精致的美的欣赏与陶醉,另一方面是对其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无法避免的毁灭和式微而产生的感伤和悲哀。笔者主要以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为切入点,分析在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激烈交战中,老舍所流露出的沉痛而复杂的感情。  【关键词】:老舍;国粹;《断魂枪》  国粹,指的是中国文化的精华部分。主要
期刊
【摘要】:方方作为惯常以冷峻笔调描写人生的“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在描写那些貌似普通寻常的故事背后时也透出了鲜明独特的当代意识与强烈的存在主义哲学意识。 在她的中篇小说《出门寻死》中,方方通过一种轻松而略带戏谑的语调讲述了一个普通女性荒诞可笑的寻死之旅。但透过故事表面,我们更多的看到的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自我,在这个荒诞的他者世界的生存困境和尴尬处境。  【關键词】:存在主义;萨特;方方;《
期刊
【摘要】: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本文从马氏庄园的建筑形态、院落空间等方面来分析马氏庄园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归纳出居中为上、重视礼仪、崇尚自然等儒家思想特征在马氏庄园中的体现。  【关键词】:儒家思想;马氏庄园;建筑;艺术形式  儒家思想是我国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在历史上历经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为适应不同朝代统治者的需求,不断吸收和发展新的思想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思想理论体系,对社会物质
期刊
【摘要】:后出现的超现实主义是深受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以梦的解释开创了精神分析的新时代。弗洛伊德学说注重对人内心世界的解析,不少艺术家将自己的兴趣转向了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说,他们把毫不相干的东西凑在一起,热衷于没有任何逻辑联系的理性约束的表现手法,以求脱离现实的残酷与悲哀。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相糅合,达到一种绝对和超现实的情境。达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能和想像力的艺术家,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