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探析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电子商务和快递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快件业务量不断增加,但校园快递网点大都缺乏统一管理,以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快递发展现状为例,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提出高校校园物流超市这一商业模式,并在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以及企业价值六个方面对这种模式进行探析,希望在解决校园快递管理问题的同时,实现这一商业模式的成功实践。
  关键词: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校园快递;整合;人流量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55-03
  1 前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成熟,网购逐渐成了消费者重要的购物方式甚至是主要购物方式。与此同时,与网购紧密相连的快递行业飞速发展。据国家邮政局《2013年度快递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企业完成业务量91.9亿件,年人均快件使用量为6.8件。而高校校园作为大学生集中居住地,具有集中度高、人流量大、网络消费水平高等特点,校园快递整合商业价值巨大。经过对高校的实地调查发现,高校校园快递大都处于“割据”状态,缺乏统一管理,从而出现校园快递平台整合的市场机会。校园物流超市就是结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提出的一种新型商业模式。从概念上说,这里的校园物流超市是指在高校校园内建立多家快递企业并存,为高校师生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的超市,即物流超市可以为在校师生提供日常快递代收代发、个性包装、校园配送等一系列的物流需求。此外,校园物流超市可以利用人流量优势,开展物流增值服务和基于物流超市平台的校园O2O服务。
  本文力图结合当前快递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和校园快递发展实际情况,通过对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深入分析,为高校快递配送难题的解决和基于校园快递整合下的商业价值挖掘提供一些建议和发展思路。
  2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快递发展现状
  本文以安徽财经大学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走访代理点、访问快递公司、亲身体验等方法,发现该校校园快递具有以下现状,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整理得出相应结论。
  2.1 快件业务量巨大
  在高校扩招和网络购物不断普及的背景下,高校校园快件业务量不断增加,安徽财经大学也不例外,该校校园快递业务量位居当地大学城四大高校之首。根据实际调查得知,在该校有快递业务的企业多达11家。各大快递公司日业务量如表1所示。
  2.其他是指全峰、国通、京东快递、汇文快递等业务量较小的快递企业。
  2.2 代理点多且杂
  在安徽财经大学校园内,快递代理点最多时达9处,基本是一家快递公司一家代理点,且绝大多数代理点与校园内书店、报亭合作,场地狭窄拥挤,快递摆放混乱。而无固定代理点的快递公司则无法进入校园,该类快递公司主要将临时取件点设在该校东门门口,杂乱无章。
  2.3 管理混乱,包裹安全性低
  各大快递公司虽在校园内开设代理点,但大多是各自为政,快递管理混乱,包裹安全性低。以安徽财经大学为例,由于场地限制,大多数商家将快递包裹露天无序摆放,加上从业人员专业素质低下,包裹丢失、暴力分拣、被雨水淋湿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师生造成安全性低、管理混乱的感觉。
  2.4 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与先前受关注的低价相比,如今消费者更追求真正有“品质”的快递服务消费体验。因此,快递服务者要维系顾客忠诚,必须专注于提高顾客对服务质量的体验。而高校校园快递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管理,代理点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管理和考核,因此服务质量良莠不齐,难以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口碑,对快递公司的企业形象造成巨大伤害。
  2.5 盈利模式单一
  从快件交付业务中获取佣金是传统快递自提网点最基本的盈利来源高校校园快递代理点大多数盈利模式单一,代理点主要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以快递收发业务量为标准来参与提成,代理点的收入来源仅仅局限于快递公司的佣金。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内代理点大多数是合作商家的副业,代理点工作人员无暇开发基于代理点的新业务,收入来源单一。
  3 安徽财经大学校园物流超市运营可行性分析
  消费者在快递服务过程中,对服务质量的初始评价主要基于与快递服务者雇员间的互动交流。物流超市作为与师生面对面“交流”的物流末端服务平台,对构建校园末端服务体系尤为重要,因此为构建好此服务体系,达到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目的,需要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必要的分析。
  3.1 从校园物流超市的利益相关者来看
  (1)供应商——快递公司。
  快递公司作为快递包裹的上游供应商,自然希望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优质的服务为校内师生解决日常寄送难题,但由于校园环境的特殊性和出于网点经营成本的考虑,快递公司无法直接在校内开设直营网点,而只能寻求与校内商家进行合作,由此带来服务质量差、包裹安全性低、管理混乱、成本高昂等一系列的问题。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使得降低付给代理点的佣金成为可能,快递公司基于成本考虑必将认可该种模式。
  (2)中间商——校园代理点。
  经过实地调查发现,安徽财经大学快递代理点大多盈利模式单一,代理点不仅需要为快递包裹的丢失承担赔偿风险,快递收发带来的人工成本、通信费用也很高昂,分散各处的代理点将快递包裹露天摆放,给校园环境带来巨大的负面效应,不利于校方的管理。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模式通过集中规范化管理,降低成本费用,大大提高校园末端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末端消费者——在校师生。
  根据走访调查、亲身体验发现,当前安徽财经大学的快递代理模式无法满足广大师生的日常快递寄取需求,师生反映的代理点管理混乱、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差、物流个性化服务缺乏等问题突出。因此,急需校园物流超市这样的新模式管理校园快递,统一服务标准。   3.2 从校园物流超市所处的市场环境看
  (1)学校环境。
  大学生作为网络购物主力军之一,日常网购频繁,由此带来的快递需求日益旺盛。安徽财经大学拥有代理点的快递公司多达九家,日均快递包裹超过2000件,由于部分快递代理点管理不规范,快递爆仓现象频繁发生,为学校的校园管理带来诸多问题。因此,建立校园物流超市并进行规范化运营,对于校园环境和校园安全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将容易得到校方的认同。
  (2)社会环境。
  网络购物加速了快递业的发展步伐,但校园的末端配送却是当前行业的共同难题。对于校园快递的整合,地方管理部门大多持鼓励态度,如安徽省邮政管理局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快递服务中心为模式,研究推动该模式在省内高校的实践。因此,校园物流超市模式也终将得到行业管理部门和社会的认可。
  综上所述,校园物流超市的商业模式是非常可行的。
  4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设计
  近年来,商业模式屡屡成为业界的焦点。创新板提出“两高六新”标准,最后一个“新”就是指“新商业模式”。而关于商业模式的定义,学术界与实业界都尚未达成共识。这里,我们姑且采用魏炜和朱武祥的观点,商业模式是利益相关者的交易结构,商业模式六要素包括业务系统、定位、盈利模式、关键资源能力、现金流结构和企业价值。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正是基于魏炜和朱武祥两位教授提出的“魏朱六要素商业模式”建立的。
  4.1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
  魏炜、朱武祥认为,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是其核心概念,用来表达企业选择哪些行为主体作为其内部或外部的利益相关者。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业务系统如图1所示,其利益相关者主要包括四类,分别是快件供应者、合作商家、物流超市、终端消费者。其中,快递供应者可以是专门的快递公司,如申通快递、顺丰快递等,也可以是有寄件或者配送需求的消费者。合作商家是指除快递公司之外的与物流超市有合作业务的法人企业或者个体商户,如广告投放商、支付厂商、O2O业务的商品供应者等。物流超市则是当作一个平台来运营,其基础业务是快件的代收代发和临时存储。此外,物流超市依托快递收发带来的巨大人流量,与合作商家、终端消费者以及快递公司开展除快递收发以外的其他业务。终端消费者在这里主要指广大师生,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这一平台享受其提供的各项服务。
  注:合作商家1主要指物流超市的广告投放商,主要与物流超市发生交易,故其与消费者关系用虚线表示;合作商家2主要指物流超市O2O业务引流对象;“服务”是指物流超市提供给消费者的取件通知服务、增值与个性化服务、O2O商品供给服务等等。4.2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定位
  定位是指企业满足利益相关者需求的方式。物流超市存在的根本是为利益相关者提供满意的服务,为其创造价值。对于物流超市这一模式,其定位是以高校校园为目标市场,通过整合校内快递资源,实行专门化管理,为师生提供快件收发服务,并依托人流量优势,建立校内服务平台,开展增值业务,并提高与校外商家的议价能力,通过规模效应、规范化管理和一站式解决校内师生需求。
  4.3 校园物流超市的盈利模式
  盈利模式(此处盈利模式也是物流超市的业务模式)包括盈利的来源和计价的方式。当前,由于校园快递代理点分散经营,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主要采取与各家快递公司分成的盈利模式。而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整合校内所有快递资源,实现规模化效应的同时带来巨大的人流量,而人流即商流,人流量决定商业价值。因此,高校校园物流超市可重点开发以下四种盈利模式,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增加物流超市的经济效益。
  4.3.1 快递计票分成
  高校校园物流超市的基础业务是快递业务,即整合校内快递代理点,建立专门的物流超市门店,为师生提供日常的快件代收代发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主要是与快递公司进行分成(主要有派件分成和寄件分成两种),如通过计票制,物流超市每成功交付一票业务,就可从快递公司获得一定报酬。
  4.3.2 广告服务费
  校园快递包裹集中且数量众多,物流超市可以与快递公司和广告投放商合作,在包裹或者快递面单上进行广告投放,为商场、饭店、教育培训等学生需求类行业提供校园推广服务。这一业务模式的盈利模式是收取广告公司或者商家的广告投放费和校园商品推广费。
  4.3.3 增值业务收入
  物流的使命就是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开发和创造客户价值,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物流超市作为在校师生的统一寄取快递平台蕴含着众多的增值机会。针对校园市场需求的的特殊性,校园物流超市通过提供网购代收货款,校园代理(如驾校报名、培训代理等)、个性化物流服务(如校园极速配送、个性化包装等)等增值服务,这一业务的盈利模式是通过挖掘在校师生的特殊需求,为师生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而通过提供服务获得增值业务收入。
  4.3.4 O2O业务商品销售差价与线下商家提成费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崛起,因此,物流超市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工具开展校园O2O业务。具体来说,即利用物流超市人流量推广物流超市的官方微博和微信服务号,进而通过微博、微信售卖商品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在商品货源和商家选择上,物流超市采用本地化策略,从而确保商品质量和商家服务质量可控。这一模式的利润来源主要是商品销售带来的差价和为线下商家提供引流服务的提成费。
  校园物流超市因为涉及众多的利益相关者,因此将不会只存在一种盈利模式,而是多种盈利模式的组合,前文提出的四种模式只是典型,整体还处于摸索阶段。
  4.4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关键资源能力
  关键资源能力指让商业模式运转所需要的相对重要的资源和能力。校园物流超市连接着快递企业、合作商家和下游消费者(此处指师生),一方面需要整合众多快递企业,使他们进驻到物流超市,进而通过物流超市这个载体统一将快件送达到师生手中;另一方面,物流超市需要为师生提供优质的服务,引导师生认可校园快递这种运营模式,进而为物流超市开发其他业务打下客户基础。所以校园物流超市的关键资源能力主要体现在不同资源的整合能力和师生的管理能力上,如能否保证快递企业与物流超市之间的长期稳定合作,能否为师生提供满意的服务,能否及时挖掘师生的潜在需求并引导他们通过物流超市解决此类需求等。   4.5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现金流结构
  校园物流超市作为快件到达校园的终点,为保证快件及时、安全到达师生手中,在选址、设备、人员及管理方面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物流超市不仅要作为中转站集中派发货件,实现对货件的规范管理,同时需要基于物流超市这一校内平台,挖掘师生日常需求,使物流超市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校园物流超市在运营前需要大面积的快件中转场地和满足快件管理的软硬件设施(如货架、信息通知平台等),因此前期需要一定的投入。在快件业务运营为物流超市带来巨大人流量并实现业务分成收入后,此时又将开发其他业务,又需要大量现金支出,而物流超市能否实现预期盈利,关键在于前文提出的关键资源能力的强弱。因此其现金流结构表现为一开始就较大的现金流出,然后是持续的现金流入和较快的现金流出。如果物流超市要持续盈利,就需要稳定与快递企业的合作,提高自身业务能力,及时准确的寻找适合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校园商机,进而实现收入来源多元化,形成大量现金流入,实现盈利。
  4.6 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的企业价值
  当前,由于全国快递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带来的高校校园快递市场的持续扩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快递整合已初露端倪,如西安欧亚学院的校园小邮局、上海金融学院的“微快递”等,此类校园快递的运作模式大多单一,主要盈利方式仍是快递业务提成。本文提出的校园物流超市商业模式在校园快递整合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出人流量的价值,实现物流超市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快递业和电子商务融合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类似物流超市这种商业模式具有重要的企业价值,必将受到电子商务行业和快递业的重视。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从安徽财经大学的校园快递现状切入,提出高校校园物流超市这一商业模式,并在该模式的运营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从商业模式六大核心要素的角度对其进行逐个深入探析。作者认为,物流超市这一校园快递整合模式不仅是行业大势所趋,也是破解校园快递末端配送难题的有效办法,其蕴含的巨大企业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参考文献
  [1]刘慧玲.电子商务环境下校园快递配送模式的创新研究[J].中国商贸,2013,(20).
  [2]邹建平.快递服务质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J].大众商务,2010,(2).
  [3]丛迪悦.校园快递自提网点运营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3,13(8).
  [4]魏炜,朱武祥.商业模式经济解释—深度结构商业模式密码[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5]林小兰.O2O电子商务商业模式探析[J].中国流通经济,2014,(5).
  [6]魏炜,朱武祥.发现商业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7]楚翠.人流量决定商业价值[N].深圳商报,200706-15(A14).
  [8]徐琪.基于服务科学的物流服务创新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4).
其他文献
摘 要: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微型陶瓷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水平的提升,借鉴产业组织研究现有学术成果和外地集群发展经验,提出了景德镇市应培育专业化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的观点,而后又对培育该集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专业化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与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小微企业;陶瓷;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培育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
期刊
摘 要:在参考和借鉴国家“软实力”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城市软实力”的概念及其内涵,阐述了辛亥首义文化旅游与武汉城市软实力提升之间的关系,进而从旅游协同促进的视角,拟就辛亥首义文化建设与武汉城市软实力提升路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首义文化;旅游;城市软实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009-03  1 引言  1.1 辛亥首义文
期刊
作者简介:程美(1984-),女,湖南常德人,工学学士,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从事汽车专业教学与研究。  摘 要:针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目标,提出了“三层次一体化”课程体系:即基础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创新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通过“三层次一体化”教学的应用与实施,课程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关键词:三层次一体化;
期刊
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9451042001004036)。  作者简介:曾昭灶(1974-),男,广东惠州人,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财经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  摘 要:股权分置改革后,并购重组中的内幕交易已成为损害投资者利益的重要形式和证券监管的主要矛盾,黄光裕收购中关村科技后发生的内幕交易是此类案件的典型。通过对此进行事件研究,分析了我国制度背景下控制权
期刊
摘 要:针对目前洗钱交易行为的较低检测率的问题,通过对Radial Basis Function(简称RBF)神经网络技术的研究,提出基于APC-II和RLS的面向反洗钱的RBF神经网络模型,并通过分析与研究加以实现。RBF神经网络有较低的误检率和更高的检测率。  关键词:洗钱交易;神经网络;APC-III;RLS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
期刊
摘 要:研究发现,绍兴交通运输业、公路运输业和港航运输业与GDP的增长有显著的相关性,对GDP的增长贡献主要以公路运输业为主,港航运输业发展迅速。同时,利用DEA测度了交通运输业与经济增长的有效性,发现绍兴的经济有效性和港航运输有效性波动幅度较大,而公路运输业的发展相对平稳。  关键词:交通运输业;地方经济;贡献度;绍兴市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
期刊
摘 要:阐述了一体化模块教学模式,分析了目前中职学校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的教学与企业生产实际不相适应的现状,提出了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进而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先导使毕业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需要。总结了一体化模块教学的一些阶段成果。  关键词:一体化;模块;教学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TB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
期刊
摘 要:自从党提出发展新农村经济建议以来,新农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虽然与城镇收入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农民也开始注重理财投资。新农村是农村与城镇之间的桥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然带来当代农村经济的飞跃发展。以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某新农村的经济状况为例,以实地调查研究并结合数据分析,对新农村居民的理财状况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并就新农村的经济现状提出了合理性建议措施,以帮助新农村
期刊
摘 要:现代物流和智能装备制造是我国快速发展的重要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层次丰富,但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满足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待提升。针对这一问题,以广东省为例,从协同的角度分析了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共同培育现代物流与智能装备人才平台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关键词:现代物流;智能装备;协同育人  中图分类号:F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
期刊
摘 要:针对国内煤炭行业的高速发展,矿井建设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现状,结合我院的办学特色与实际情况,分析论证了学院开设矿井建设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办学效益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职;矿井建设;可行性;办学效益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5-0140-02  0 引言  矿井建设专业是煤炭工业的主体专业之一,在我国拥有较长的历史。受煤炭市场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