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27例临床病理特征

来源 :中华病理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wsna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PMBL)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特征,进一步区分与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和系统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殊亚型的鉴别诊断方法。

方法

收集27例PMBL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临床特征及病理形态学改变、患者预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不同抗体的阳性表达情况。

结果

27例PMBL患者好发于年轻人(中位年龄34岁),均发生于纵隔,常因肿瘤巨大而压迫引起相应症状。肿瘤细胞形态多样,中等大细胞弥漫分布,细胞呈单核类圆形或多核瘤巨细胞,透明细胞或梭形细胞样多见,间质均有不同程度的硬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瘤细胞表达CD20(27/27,100%)、CD30(16/25,64.0%)、CD23(17/22,77.3%)、p63(16/19)。基因重排显示B细胞单克隆增生。

结论

PMBL属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点,组织形态复杂多样,免疫组织化学可助明确诊断,患者预后较好。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原不同时间青年睡眠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与高原习服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前瞻性选择海拔1 400 m某部无高原暴露史的拟驻防官兵,进驻高原前进行健康体检,排除有睡眠障碍及心肺疾患等不宜进入高原者,最终纳入50名受试者,均为男性,年龄(20.9±2.0)岁,体重指数(21.5±1.7)kg/m2,随机抽取15名作为平原组进行整夜睡眠监测。在入驻高原3个月和1年后分别在海拔3 700和
期刊
目的探讨正常人肝汇管区Glisson囊中C3d沉积形成的原因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60例人体各年龄段的正常人肝组织标本进行补体与抗体标记,同时对部分标本进行C3d胶体金免疫电镜染色,其他器官及组织95例的C3d染色作为对照观察。结果60例正常肝组织中50例(50/60,83.3%)见C3d沉积,主要见于Glisson囊,其次小动脉内膜、肝静脉外膜也有不同程度C3d沉积。C3d表达于20
期刊
目的探讨Claudin-low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青岛市中心医院233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病例及随访资料,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laudin-1、-3、-4、-7、-8的表达情况,并分析浸润性乳腺癌患者Claudin蛋白表达情况、Claudin-low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结果Claudin蛋白表达以Claudin-3(7
期刊
目的研究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在全结肠无神经节细胞症(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 TCA)不同肠段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2010至2016年TCA行回肠结肠根治手术病例9例,另选取9例因其他疾病切除肠管的正常手术切断缘作为对照。对其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观察CR在结肠、回肠
期刊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breast,PLB)的组织学类型构成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6年10月115例PLB的临床病理资料、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染色结果,总结其基本资料、临床表现、病理类型及预后。结果患者女性为主(113/115),中位年龄52岁(27~81岁),表现为乳腺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结节。10例
目的探讨儿童青少年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观察5例儿童青少年MALT淋巴瘤镜下形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临床随访。结果(1)5例MALT淋巴瘤分别发生在胃窦、眼眶、腮腺及鼻咽部,患者均无B症状,仅表现为局部肿块和溃疡,其中1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余4例均无淋巴结肿大。(2)5例均具有成人MALT淋巴瘤的病理特征,细胞形态表现为单核样B细胞或中心细胞样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