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粒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后代性状的研究初报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lan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疣粒野生稻(O.Meyeriana Baill)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的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它也是分布于我国的三大野生稻之一。我国的海南岛和云南等地也早就 O. meyeriana Baill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Indonesia, the Philippines and Thail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three wild rice species distributed in our country. China’s Hainan Island and Yunnan have long been
其他文献
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一向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点,不断的摸索与求证告诉我们:人类与自然最恰如其分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和谐。为此,各领域开始为与自然共存共进做着不懈努力。而与
基因转染技术是的年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临床基因治疗的主要手段,充分利用目前基因治疗技术,加强骨愈合及骨缺损修复方面的研究,成为目前骨科领域研究新的热
目前已发现成人骨髓存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在本次实验对MSC的分离纯化方法是基于Friedenstein的经典方法进行和改进.在本次实验中成人间充质干细胞共
2012年7月6日,李军应邀前往中国唐苑考察,中国唐苑董事长、世界石文化协会会长张小斌,亲自为李军等人示范讲解了柏树的嫁接方法。 On July 6, 2012, Li Jun was invited to
目的:研究丹参酮ⅡA(Tan ⅡA)诱导NB细胞凋亡时Caspase活性变化及意义.结论:1.Tan ⅡA(1.0μg/ml)作用NB细胞120小时后,部分细胞出现了典型凋亡的特征.2.Tan ⅡA(1.0μg/ml)
该研究通过体外以RA处理小鼠BMSC,检测BMSC表面ICAM-1和VCAM-1表达,观察BMSC对脐血单个核细胞(umbilicalcordbloodmononuclear,UCBMNC)粘附率的改变;通过该室已建立的鼠一鼠U
1983~1985年3年田间试验(中高肥水平,包括33个冬小麦品种)研究了粒秆比(G/LC)、氮粒杆比(NG/NLC)、茎叶重(WLC)和茎叶氮(NLC)四个性状对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影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动态脑电图和头颅MRI在确诊癫痫及其病因诊治方面 的应用,进而探讨痫性放电与病灶结构异常之间的关系。 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98例癫痫
用矮变1号与农林10号小麦矮源,分别以同样的组配方式进行正反交试验。结果表明:(1)矮变1号株高的遗传,不同于农林10号的隐性遗传方式,可认为控制矮变1号株高遗传的主要矮化基
第一部分,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性研究.在该研究中,我们分析了Hp的毒性产物对胃上皮细胞端粒酶活性的影响,以及Hp对胃上皮细胞分泌IL-8的影响,同时评估了胃上皮细胞暴露于Hp后,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