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酒局沦为“权力游戏”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hongchac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酒局”成为了最近网络上的热词,与之相伴的所谓“酒局文化”也被广泛热议。这些年,舆论对于酒局文化的批驳一直都在持续,而这一次,媒体和网友对酒局文化的批评,比以往来得更为猛烈。
  原本承载欢庆与美好的酒局,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逐渐地异化变质,成为职场与官场的功利场所,充斥着虚假、野蛮、腐败和庸俗。而其中的丑恶“潜规则”也冠冕堂皇地披着“酒局文化”的外衣出现,虽令无数人反感抵触,却“长盛不衰”。
  这种恶俗的酒桌风气和所谓“文化”,为何会有土壤令其野蛮生长,我们何时又能看到其退出江湖?

“雅兴”变味


  关于酒的起源,历来众说纷纭。按照现有的主流说法:中国酿酒起于杜康,最早的朝代,一般认为为夏朝,在夏朝时已有专门盛酒的容器——爵,在商末也有“酒池肉林”的说法。几千年来,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饮食、医疗、人文艺术等等,自然而然形成一种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
  古时候的人们往往是借酒抒怀、借酒忘忧、借酒寄哀,是文化与情感的结合。尤其是唐宋时期,不少文人大家更是将酒与诗文紧密结合,留下无数不朽名篇名句,比如“诗仙”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又比如欧阳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等等。

  在中国古代的酒局中,大多讲究以文会友、以酒助兴,酒是美好而浪漫的载体,而古代的这些与酒相关的文化,与现在所说的“酒局文化”中的恶俗野蛮,根本就是两码事。

  在中国古代的酒局中,大多讲究以文会友、以酒助兴,酒是美好而浪漫的载体,而这种酒局文化是一种“雅趣”,核心还是在于“文化”二字,追求的是文化底蕴和精神层面的升华。除了文人的曲水流觞,诗酒风流,大碗喝酒的英雄侠气,也是古代江湖人士所推崇备至的。而古代的这些与酒相关的文化,与现在所说的“酒局文化”中的恶俗野蛮,根本就是两码事。
  当然,酒自诞生之初,也与权力紧密联系。最早有关饮酒的礼仪和规定都出自帝王家,有着极强的政治含义。酒被当作强化统治地位和君臣伦理的道具,一开始就被统治阶层把控,慢慢演化出一系列的礼仪,以便让统治更为庄严和牢固。早期酒文化也是政治文化的一部分,与祭祀、庆典等礼仪结合紧密,是属于皇家与当权者的上层文化。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很多礼仪就是来自酒文化。
  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酒局在历史文化上承担了如此多的功能,朝代的兴衰都能与酒局联系起来。曹操邀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等历代著名酒局对于中国人来说,已是耳熟能详。
  到了现代时,“酒”成为人情社会中的重要交际媒介,喜丧宴席、求人办事、生意往来、考研入学都离不开饭桌上的推杯换盏、你来我往。无酒不成席,好像是成了根深蒂固的习惯。尤其在官场和职场,就算我们很多人没有置身其中,但或多或少都听过各种“酒局文化”,这些“酒局文化”,其实已经被扭曲异化,发生了质变,成为了“权力游戏场”,涌动着或明或暗的“潜规则”。

变味“酒局文化”掩盖不轨之事


  不管是政府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有新员工入职,年会或节庆,又或者大型项目结束之后,总要去饭店“犒劳”一下。而在酒桌上,权力的秩序依然存在。下属向领导敬酒,领导往往意思一下,“我干了,您随意”这句话很多职场人都不陌生。轮到领导回敬,下属就得受宠若惊,加倍表示,否则就是对领导的不敬。
  去年8月,新闻曾报道厦门国际银行一新员工不喝酒被部门领导扇耳光的事件。在這名部门领导看来,一个新人不肯喝大领导敬的酒,那就是不尊重领导,就是不服从。而且,这种不服从,不仅仅是新人员工自己的问题,还会连累自己,让自己在大领导面前也去了面子。当时就有媒体评论:这种酒桌文化不仅对职场新人不公平,助长了一种强权文化,也使得“弱者”被迫通过喝酒向“强者”献媚,助长了一种奴性文化。
酒桌上酒的品种也充满“玄机”,助长了一些高端白酒价格飙升。

  生意和业务的酒局里,这种场面也是屡见不鲜。为了把产品卖出去,光是价格低、回款慢、回扣多还不够,销售员或业务员还必须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桌上的客户。客户一句:“你多喝一杯,我就多签一张单”,销售员为了把业绩做上去,能不喝吗,敢不喝吗?这种场合的酒桌文化,实则是一种权力压迫下的交易。
  酒局中,往往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往往要求女性“陪酒助兴”。如果女性光喝饮料或茶水,就无法融入酒局,甚至无法介入话题。在“少数服从多数”的压力下,女性往往被迫参与,这种劝酒场合也最令女性深恶痛绝。若是“美女陪酒”“喝尽兴了”才能签的合同,可想而知这其中的可靠度能有多少?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铁喝出血”“不喝就是不给我面子”“喝了这杯酒,这个合同就是你的”“领导敬酒是看好你,看得起你”……不顾健康与理智,不顾尊严的狂饮,倒仿佛成了勇气和面子,忠诚与威严的象征。身在职场,大部分人内心即使再讨厌酒局应酬,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席,否则就会被视为不服从工作安排、和领导客户对着干,往后的职场之路便会走得比别人艰辛许多。
  被困于酒局文化的职场人,以身体健康为代价,活得惶恐而卑微。除了最近的酒局事件和去年厦门国际银行北京分行新员工被打耳光事件,此类“酒局文化”的丑闻在媒体报道中屡见不鲜。2017年,广东知名高校大一学生在一片喝酒加油声中酒精中毒死亡;2014年中纪委曝光了黑龙江副省级干部付晓光在应酬时喝死陪酒人员……这些耸人听闻的事在现实中绝非孤例。
其他文献
南京,秣陵路21号,隐藏在繁华新街口深处的民宅,有一片民国旧建筑群。其中一栋被一帮有见识的人做成一个24小时开放的公益图书馆,叫做“二楼南书房”。经常,在夜跑结束后,我会去那里弯一下。在一排老式两层房子的最里面,圈出一个小院子。种了一棵巨大的香樟树,在雨季会发散惺忪冷香。楼梯是石板的,窄而陡。是老建筑的特点。楼梯边上还放着磕磕绊绊的植物。夏天是青瓷盆子里的茉莉和米兰,冬天是一大株冬青。最后一节台阶
“双减”政策的强势落地,带给各方的震撼是巨大的。“双减”其实并不只提出“减”的要求,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有更多需要“增”的领域。教育是久久为功的事业,“双减”并不意味着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所有教育参与者而言,新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人才选拔的“正本清源”  “双减”背后的教育发展逻辑何在?在上海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处负责人兼初等教育学系主任王健看来,让教育事业从资本的控制中重回正常发展方向、发挥应有的人才选拔
上海在新疆喀什地区援建的富民安居小区。  现代化的厂房内,21岁的迪丽娜尔正在接待一批来自上海的客人。迪丽娜尔身后,维吾尔族工人们有条不紊地给巴旦木、核桃等当地特产的坚果进行剥壳、烘烤、拣选、分级和精深加工等工作。产品逐步形成干果类、炒货类、花茶类和FD冻干类深加工等近百余种产品。这里是新疆莎车县新疆小峰农业创新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峰农业”)的二期工厂。  在上海,直播顶流李佳琦的直播间内,
1925年6月,为了支援上海人民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广州和香港爆发了规模宏大的省港大罢工,此次罢工由共产党人邓中夏、苏兆征等人领导,历时16个月,参与工人总数多达25万人,在中国工人运动史和世界工人运动史上都产生了空前的影响。时间长、规模大:世界工人运动史之罕见  1925年5月上旬,上海日商纱厂工人为了抗议日本资本家无理开除中国工人和克扣工资,举行罢工。5月15日,日本资本家对罢工工人进行报复,开
4月10日,一名男子在印度孟买空荡荡的街道上骑车。印度近日疫情持续反弹,新增病例激增,印度金融中心孟买所在的马哈拉施特拉邦再度成为印度疫情“震中”。  “孟买港到了,桅杆、起重机和烟囱像森林似的围着我们,整个城市仿佛在各国旗帜招展下的大船,只是大部分岸上建筑浸沉在轻烟薄雾里,乌鸦替代海鸥在港湾飞翔鸣叫,水手叫它们‘亡命者’。我们一上岸,就被有着黑褐色脸庞、油亮黑发和雪白牙齿的印度人包围,他们用各种
2018年,是自媒体刺骨寒冬的一年,在新民周刊《再揭自媒体黑幕》报道刊发后的第66天,北京网信办刚刚关闭了11万个违规自媒体账号,删除49.6万篇违法信息,可以预见,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刀阔斧的监管仍可能继续。  而在2018年之前,自媒体走过了漫长的“野蛮掘金”之路。由于违法成本低,一些自媒体为了双手捞金违规违法,想红想暴富而为所欲为。  自媒体,会否在严厉整顿的寒冬过后,迎来涅槃重生?别抱怨
前阵子,拜登在网上宣布自己的爱犬去世。在这则 “讣告”的吊唁者中竟出现了蔡英文的身影。在给拜登的留言中,蔡极尽谄媚之能事,表示同样身为一名“热爱动物的人”,她对拜登的悲痛感同身受,并借此致哀。连日来台湾岛内疫情失控,且集中发生近百起或与阿斯利康疫苗接种相关的死亡事件,蔡英文非但对此不闻不问,反而第一时间跑去吊唁一只亡狗,引发岛内外一片哗然。白手起“加”  加拿大迫害原住民的这把火,烧的有点猛。据央
1924年,梅兰芳在上海的“新舞台”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每晚,他的表演总能让观众“坐不住”,一排排的人,非站起来连声叫好不可。  台上光鲜,台下是十年、几十年的功底。没有日复一日的努力,何来“一曲惊天下”的轰动?  但是,时代似乎完全两样了。  今天的很多流量明星,成名简单粗暴,甚至“famous for nothing”;今天的追星形式,也变得愈加花样百出。评论区列队赞美、热搜清一色的褒奖、C
“健康不会传播,传播的只有病毒。”这是百年前西班牙流感在北半球暴发后随之流行的谚语,在新冠病毒疫情无情地扑来时,又在欧美多国再度泛起。  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各国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其中既有“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互助义举,也有“坐看水流”甚至“幸灾乐祸”的遗憾场面。聚焦于抗疫主战场中国,那里坚决的隔离措施控制了传染源、切断了传播途径
从密织个人信息保护网,到保障私人生活“安宁权”,从建立反性骚扰制度防线,到应对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对伦理的挑战……随着公众意识到人格权益不再局限于生命与健康,如何适应社会变化、保障“人的尊严”成为民之所呼,亟待法有所应。  5月28日下午3时,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这部总共1260条的法律中,人格权首次独立成编无疑受到最多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