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提升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急性冲击灾害的适应能力,建设高韧性高弹性的城市水系统,实现新区水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的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技术.该技术包括水系统的风险源识别、风险综合评价和风险管理策略3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气候变化模拟预估—气候变化增量分析—水系统影响风险分析”的技术框架、不同精度的气候变化增量分析方法,以及分层级的城市水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分析方法.在应对急性冲击方面,提出了有效识别城市水系统面临的急性冲击风险源识别方法,以及急性冲击灾害多情景
【机 构】
: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 100044;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天津 30011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提升雄安新区应对气候变化和急性冲击灾害的适应能力,建设高韧性高弹性的城市水系统,实现新区水系统的安全运行与可持续发展,构建了基于不确定性的雄安新区城市水系统安全保障技术.该技术包括水系统的风险源识别、风险综合评价和风险管理策略3部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提出了“气候变化模拟预估—气候变化增量分析—水系统影响风险分析”的技术框架、不同精度的气候变化增量分析方法,以及分层级的城市水系统气候变化影响与风险分析方法.在应对急性冲击方面,提出了有效识别城市水系统面临的急性冲击风险源识别方法,以及急性冲击灾害多情景多灾种风险分析方法.在安全保障机制方面,提出了建立雄安新区水系统应急预案体系的要求,以及区域协同、综合应对、专业负责和网格化管理的“城市-组团-社区”三级风险管控机制.
其他文献
随着污水量增加、水质标准提高和处理功能拓展,使污水处理厂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增加,为节省污水处理厂占地,郑州新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格栅及沉砂池采用了集约化设计方案.该方案集合了粗格栅及提升泵房、细格栅及曝气沉砂池、消防泵房、消防水池、再生水泵房、再生水调节池、生物除臭装置、工具间、垃圾小车缓存间,共9种功能单元.通过对各单元工艺设计的详细介绍,总结了构筑物集约化设计的经验.
西北地区某热电厂脱硫废水近零排放系统采用预处理+软化+超滤+反渗透+MVR结晶工艺.单位水处理成本约为55.21元/m3.系统处理效果稳定、技术先进,实现了超过80%的废水回用.该工艺实现浓水减量,降低了投资及运行成本.
硝酸盐是影响饮用水质量的重要水质参数之一,近年来部分地表水厂也面临硝酸盐超标的问题.在对LMK水源地水质特征及硝酸盐来源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中试研究了离子交换工艺对地表水中硝酸盐的去除效能,优化了工艺参数,并探讨了其在地表水厂中的应用模式.结果表明:水源水中硝酸盐浓度随季节呈现动态变化规律,主要来源于周边的苹果园,降雨过程中雨水冲刷、入渗最终形成的汇流是其主要输入途径;针对硝酸盐去除的最佳运行及再生条件为:滤速6 m/h,采用质量分数10%的NaCl溶液进行再生,再生液用量为3倍树脂体积,再生时间2 h,再
新加坡樟宜2新生水项目产水能力22.8万m3/d,设计总回收率>70%.该项目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为原水,经过微滤系统与反渗透系统双膜法两级处理,生产出的新生水用于工业用水及补充饮用水水源.微滤系统对浊度的去除率能够达到93.4%.反渗透系统出水浊度稳定在(0.04±0.01)NTU;总有机碳能够降至(74.42±4.38)μg/L,去除率达99.4%,脱盐率>99%,出水NH3-N能够达到(0.27±0.03)mg/L.新生水水质不仅满足新加坡新生水水质要求,且优于新加坡及世界卫生组织(WHO)的
在集成应用供排水传统模型方法的基础上,突破城市水系统构建和城市水设施建设的关键技术,按新型城市水系统的结构模式,以建设标准为约束和目标,探讨了城市水系统整体优化的技术路线.通过过程耦合、综合评估与多轮反馈,优化提出了城市水系统规划建设的综合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组团—片区不同空间尺度上分散或分布式的、功能复合的灰绿设施布局方案,有利于实现系统的多层次循环和多维度目标,并提高系统的整体效率和灵活性.
河北某光伏企业生产废水处理工程采用预处理+生化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设计规模为1900 m3/d,其中废水主要包含硅烷废水、制绒废水以及刻蚀废水,出水水质要求达到《循环冷却水用再生水水质标准》(HG/T 3923-2007)和《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0484-2013)标准.自2017年9月正式运行以来,处理效果稳定,出水水质波动范围小,可达标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