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课堂中“从现象”的对策探究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28100007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品德课堂中,普遍着存在“从现象”,具体表现为:从本、从师、从众。对此,教师应引导学生敢于质疑书本、教师,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储备、思维建模、技能学习和情感体验。
  【关键词】“从现象”;追问“真理”;关注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3-0044-02
  【作者简介】潘淼,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小学(江苏宜兴,214200)副校长,一级教师。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课堂上,教师往往只能听到一种声音——“顺从”的声音,其主要表现为:从本,从师,从众。这三种表现,归根结底是学生遵从外在标准,而忽略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做法。对此,笔者试着从自己的道德与法治课堂开始,挑战“从现象”,让学生发出自己的声音!
  一、追问“真理”,让学生敢于“不从”
  1.追问一:你敢找找课本的茬吗?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上《上学路上》一课,教材围绕“上学路上该怎么走”设计了一个活动:玩交通安全棋,棋谱中融入了日常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交通安全问题。课上,学生玩得不亦乐乎,开心游戏之余,笔者屡次追问:你在生活中碰到过书上没有的问题吗?你能补充书上没有的场景吗?再三启发后,学生开始犹豫地发声:书上只有绿灯前进,红灯停止,那么遇到黄灯怎么办?这个问题太有价值了!于是笔者带领学生就“黄灯闪烁代表什么?”“黄灯大约闪多长时间?”“黄灯闪时车辆一般会怎么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尤其是针对“上学要迟到,爸爸抢到黄灯的最后一秒闯了过去,对不对?”这样的问题,展开辨析。接着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又指出了教材中的问题:书本上列出的上学方式已经过时。于是我们又针对现在常用的上学方式:轿车接送、电瓶车接送等交通安全问题展开了讨论。鼓励学生追问教材上没有提到的实际现象,引导学生在司空见惯中发现“异端”,在習以为常中看出“不寻常”,他们就能朝着发出“自己的”声音的方向迈进一步。不迷信权威,不盲从习惯,是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最好途径。
  2.追问二:你敢挑挑老师的刺吗?
  在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在餐桌上》“文明用餐”环节时,笔者出示了一段中午食堂用餐的视频,开展“火眼金睛大搜索”游戏,让学生自己寻找、辨析哪些是就餐不文明行为。学生很快找出了问题:挑食、边吃饭边嬉闹、边吃饭边看课外书……当大家觉得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被找到时,笔者神秘地说:还有呢?重放录像,同桌讨论,这时,笔者听见一个小小的声音对同桌说:瞧,张老师和李老师边吃饭边讲话,她的声音好大。同桌摆摆手:嘘!不能说!笔者弯下腰,笑眯眯地摸摸他俩的头:能说!大胆地说!老师有错误也要指出来,帮助她进步。在面对“餐厅吃饭不能说话”和“老师说话了怎么办”这一问题时,笔者坚定地站在了学生这方。
  改变“从现象”,要从挑战教师权威入手。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行为,引导学生认识到勇敢面对错误、大胆提出质疑就是追求进步,学生一旦具有这样的意识,就会渐渐地消除顺从心理,勇于质疑,大胆发出“自己的”声音。
  3.追问三:你敢驳驳大家的话吗?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下《他们需要关爱》时,大家都说要热心帮助残疾人,小群提出异议:妈妈说,有些乞讨的残疾人是骗子。大家觉得有理,纷纷表示同意。小星却说:有些是骗子,有些是真的可怜,我不能辨别,所以我还是愿意给他们帮助。改变“从现象”,鼓励学生反驳他们一贯依赖的群体认识,虽然困难却值得尝试。独立人格,是做人的核心品性,它来自独立的思考、大胆的质疑和批判性思维。
  二、关注生活,让学生善于“不从”
  1.从生活经验出发,进行知识储备。
  低年级学生有着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但还不够丰富。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历,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传授给学生高于现有生活的知识,帮助他们为以后发出“自己的”声音储备能量。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我会打电话看电视》时,笔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问了一个问题:你会打电话、看电视吗?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人人有话可说。在交流中,各种问题出现了,如打电话的礼仪掌握得不够。于是,笔者当场请学生和自己进行模拟演示,以便让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这个内容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经验,因此他们敢于发现,乐于探讨,交流了很多生活中打电话的礼仪常识。在这个环节的最后,笔者没有在生活经验上原地踏步,而是将一些学生没有交流到的打电话礼仪用课件进行了展示,这就是高于生活的知识传授。
  2.从生活问题着手,进行思维建模。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处在“从现象”中的学生更是求同思维多,求异思维少;单线思维多,发散思维少;正向思维多,逆向思维少;移植思维多,批判思维少……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对话、思考中,拓展思维,进行高于生活的思维建模,从而帮助学生“不从”。
  教学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上“金点子行动”时,笔者围绕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展开思考和研究:下雨天,雨伞滴水,怎么处理呢?文具盒里三角尺、直尺、量角器,挤挤挨挨太多了,怎么办呢?在研究中,笔者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逆向思维:学生围绕滴水的雨伞,有了各种奇思妙想:用塑料袋套住伞,用水桶装伞……
  发散思维:学生围绕文具盒里的各种尺子,设计一种多用尺子,集三角尺、直尺、量角器于一体。
  3.从生活情境入手,进行技能训练。
  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生活能力相对薄弱。课堂上,教师可以创设不同的情境,对学生生活进行拓展和补充,从而让学生积累自己的观点,为发出“自己的”声音打好基础。这是宽于生活的技能训练,同时也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
  在学完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我跟妈妈看演出》之后,笔者创设了一系列生活情境来完成“怎样看演出”的具体指导,包括如何看电影,如何看现场演出,如何看体育比赛,如何欣赏音乐会等。这些情境,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学生在这样一个接一个的情境中愉快地交流,主动地模拟,学会了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合理选择不同的观赏方式,讲究不同的观赏礼仪。
  4.从生活需要拓展,进行情感体验
  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自发发生的源泉,只有真正动情,道德才会真正地融入内心。因此,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有利于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二下“我的兴趣爱好”是一个学生十分喜欢的单元,在开始每一课学习之前,笔者都会引导学生做课前调查,在每一课结束之后,笔者又会引导学生进行课后体验。例如:《我与小动物》一课,课前让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制作一张“动物明星卡”;课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养一种小动物,看着它长大,为它写成长日记。学生展示的“动物明星卡”各有特色,精彩纷呈,饲养的动物种类繁多,成长日记则融入了学生的感情。
  让我们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
其他文献
自拟鼻窦通窍汤治疗鼻窦炎(067000)河北承德市双滦区医院胡忠武笔者从医近40年,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应用自拟鼻窦通窍汤治疗鼻窦炎患者,疗效满意,现将资料比较完整480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整个机体,当肥大细胞受到刺激时,颗粒移至表面,分解并释放出多种活性介质.实验证明,紫癜灵各剂量组对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大鼠颅骨
检测203例NIDDM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2,4,8周的血清果糖胺(FM)及空腹血糖(FBG)结果与52例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治疗前与治疗后第8周FBG和FM呈正相关P〈0.01。FM反映糖尿病2至4周间的血糖水平,随FBG升降,能较快评
[关键词]校园环境;生命气息;主人  [中图分类号]C47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1-0080-01  校园的主人是谁?这几乎是不需要说的。教师、学生肯定是理所当然的主人。但在实际中,我们看到教师、学生的主人地位是经常受到挑战乃至漠视的。他们的主人身份只是停留在学校的办学理念中、校长的讲话中、学校的文化宣传中。以至时间久了,他们的这种身份认同感普遍缺失。要
我院自1985年至1996年共收治外伤性肠破裂32例。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0例,女性2例。年龄12~51岁,其中12~19岁3例,20~50岁28例,50岁以上1例。腹部撞击伤24例,跌落伤4例,挤压伤3例,牛角伤1例。其中...
<正>2017年7月,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文峰学校一位中考考生考了700分,却因为教师错误指导修改报考志愿,导致不能被省级示范高中霍山中学录取,仅能上职业高中,此事引发广泛关注
<正>于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刚工作两年的年轻教师,做教师一直是我少年时代的梦想,大学填报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选了师范院校。记得上班前的那个夜晚,我兴奋激动、彻夜难眠。可
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出血原因很多。本文对86例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诱因进行了分析,以使临床医师重视和避免食道静脉
一、教师为本教学文化既然是教师群体共享的关于课堂教学的价值体系及其相应的行为方式,那么,在教学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就是天然的主体。一方面,教师必须不断检视自身具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