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语文“探究式学习法”

来源 :学周刊·学术研究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时代的特殊需求,培养高标准、全方位的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完善的今天,初中语文教学面临着不断适应新形势、寻找新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新的教育观念促使教师观念的转变要与课改合拍,要与创新同步,同时要求学生改变被动的学习方式,在学习中逐渐培养起探索、发现的思维模式。
  所谓“自主探究式学习”是指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运用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通过学生能动的创造性学习活动,发挥自身优势和潜能,自主获得知识和创造本领,实现自主性发展,使自身素质优化。
  
  一、认清现状,转变观念,华而有实
  
  课改以来,笔者有机会听过不少教师的公开课,给人印象颇深的不是课堂气氛热烈、问题设置精巧,而是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脱离了文本的根基。
  不知从何时起,对语文课的追求成了课堂气氛的活跃以及双边活动的开展。冷静下来思考,语文课探求的并非如此,热闹的表象掩盖不住内在的空虚。特别是在新课标实施的今天,拓展教学更成为“时尚”:不管上公开课还是研讨课,教师们不约而同地利用课堂后半程来“拓展教学”,认为这样做很时尚,气氛也异常热烈。可这种意义上的“拓展教学”脱离了真正文本的根基,抛开文本走得很远,盲目地寻求拓展,为拓展而拓展。我们既不知是否找到了学生的兴趣所在,也不知学生是否在学习中真正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因此,作为课堂教学实施者的教师应及时认清当下的现状,精心策划课堂教学,转变追求“时尚”的教学观念,着眼于对文本的真正解读,明确课堂教学的真正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合理地设置有挑战性的问题,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使课堂教学华而有实。
  
  二、激发兴趣,寻找突破点,打开智慧之门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可以使他们在探究中展开想象、发散思维。课堂兴趣多,互动就多,交流就广,学生的思路就会随之打开。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如果一个教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兴趣对求知和创新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学生情绪不高、兴趣索然,创新、探究就无从谈起。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启迪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对问题、对知识的兴趣。为探究寻找突破点,打开学生的智慧大门,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以及对事物大胆质疑、主动思考的能力。布鲁纳说:“向学生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智慧。”这样的问题多半是学生的兴趣所在。教师要不断地创设教学情境,设置一些发人深思的问题,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好表扬与奖励,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搭建探究平台,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更多地促成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创新往往是从怀疑开始的,怀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也是探究式学习的契机所在。从一定意义上讲,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就是质疑、释疑的过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带着此种观念,放弃权威思想,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精心策划的课堂教学中,通过对话、交往、理解、共享、平等的方式与学生沟通,鼓励学生大胆发现、积极探索。此过程是一个快乐的过程。
  教师要善于带领学生与作者对话,与文本交流,走进文本,深入课堂,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冲击。在教师因势利导搭建的平台上,就会使学生充满激情,潜在的能量有了迸发的机会。在师生交流的宽松、愉悦的氛围以及快乐的联想中,会出现顿悟的灵感,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心灵得到陶冶。
  创新教育是一个时代的课题,而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极大的责任。自主探究式学习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状态,且重视学法的指导,能引导学生思维,帮助学生发现学习的方法,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以及创新能力。
  当然,探究式学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总结,并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出越来越多的创新型人才。
其他文献
数学是数和形的学问. 在名画《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中都将一些重要画面放在了矩形的对角线上体现几何美. 其实画家勾勒的图画中无不蕴涵着深奥的数学知识,美丽的图形中有数的衬托. 医学、军事等扫描仪器的应用,其实都是在用动态的几何来说明恒定的代数问题. 电影拍摄时要用米尺度量摄影机离演员脸部的距离,找好焦距,正是运用了黄金分割的原理. 在股市震荡的图形中,谁掌握了机遇,谁就拥有了财富,从代数蕴涵的
期刊
课本例习题的教学是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对课本例习题进行探索、联想、改造或组合,不仅可以得到解题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还能对学生的复习起到指导作用,促进学生重视课本例习题的训练,真正做到以本为纲,不搞题海战术. 笔者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对课本例习题的变化、类比、引申,谈谈利用课本例习题的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体会:    一、重视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广阔性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就要求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积极探索历史教学的课改之路。作为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在新的课改精神和理念的指导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观念,创设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严师出高徒”,很长时间以来,笔者的印象中总固执地认为:当教师就一定要严厉,得镇住学生。为了让学生怕教师,我从不给他们
期刊
课堂教学既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指导,也要讲究一点与人沟通的艺术,不是教师一厢情愿就可以做好的,而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笔者在此谈一谈与课堂组织有关的教学艺术和方法:    一、怎样引入和创设学习情境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备课时,教师通常都要绞尽脑汁设计一个引人入胜的导入。好的课前导入不但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气氛,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紧跟教师的教
期刊
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是化学上的一个重要知识,也与人体密切相关。对于人体来说,不同部位有不同的pH值范围,超过了这个范围,就表示某个部位中毒了或患病了。本文简述了人体各部位的pH值,使学生能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一、血液中的pH值    人体血液中的pH值稳定在7.4左右,正常值为7.35~7.45,只允许有0.05的波动。  
期刊
期末复习阶段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怎样使模糊的知识清晰起来、缺漏的知识填补起来、杂乱的知识条理起来、孤立的知识联系起来?本文对“函数”一章的复习谈几点建议:    一、加深对函数概念及其性质的理解    对于函数概念,应注重把握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是函数的灵魂,对应法则是函数的核心,值域由定义域、对应法则确定。判断是否为同一函数时,应优先考虑定义域;通过分段函数、复合函数进
期刊
著名学者杨振宁曾说:“对人类来说,科学毕竟有百分之九十是实验活动,科学的基础是实验。”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中产生的问题,特别是异常现象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异常现象就是指化学实验中有时会出现一些与预期的正常实验结果不相符的现象,其中包括颜色变化的异常、沉淀生成或溶解的异常、反应速率的异常等等。  实验中如果出现异常现象,教师不要回避,如能当堂课解释的,
期刊
心理学家认为: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从来不存在相互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如能结合具体学科领域的特点和具体教学对象的特点,灵活地创设、利用契机去促进积极迁移的发生,就能对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现从以下三个方面探究“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利用相同成分或要素进行知识的迁移    数学上每一个概念的引入与定义,每一个定(公)理、法则、公式的发现与推理,几乎都
期刊
数形结合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人们存在于大脑中的两种基本形式.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休.”他亲切而风趣地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得意忘形”. 在中学数学的许多问题的研究中,若能有机地把“数”与“形”结合起来,可以简化问题的研究过程,进而提高解题速度.  数形结合的思想,就是把问题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的思想.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把数量关系的问题转化为相关
期刊
进入期末考试总复习阶段,许多学生尤其是数学成绩一般的中等生总是感到很迷惑,不知如何入手。有些中等生甚至在复习中,常常无目的、无重心,凭感觉对待复习,结果耗时多、费力大,却“丢了西瓜,捡了芝麻”,最终数学成绩不进反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复习初中数学最好分时间段,从“四个步骤”入手逐一认真进行,夯实每个阶段的基础,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认真、详细地制订数学复习计划    制订复习计划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