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季奇 传奇外援的传奇人生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xiong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因战乱11岁从克罗地亚迁往德国,爸爸送快递,妈妈做保洁,15岁签足球合同给父母买了一辆新汽车。
  足球是他一岁时收到的第一个礼物,跟足球相伴一生却不想让儿子继续踢球。
  马季奇,说着一口流利中国话的外国人,北京国安最长的外援,七年内出场242次。自从不久前正式告别国安这支球队,这位比北京人还北京、一心想在国安退役的克罗地亚人引发了北京球迷极大的不舍。目前,“马五爷”马季奇做客BTV青年频道《北京客》,畅聊自己的传奇人生。
  11岁离开克罗地亚到德国,一家人挤在叔叔家20平方米的一间屋子里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克罗地亚宣布独立。随后,波黑战争爆发,马季奇不得不离开家乡克罗地亚,全家迁往德国,开始了在那里十多年的定居生活。“当时我11岁,一点儿不会说德语。我的妈妈,我的爸爸,我还有一个妹妹,有一个袋子(装)衣服,别的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没有房子。开始非常非常难,我爸爸的哥哥有一个房子,有两个屋,我的叔叔住在一个屋里,我睡在我叔叔的屋里,我的妈妈爸爸跟我的妹妹睡在一个屋里,那个屋只有20平方米。我的妈妈爸爸是我的偶像,我看到他们好几次从零开始,看他们天天工作10个、12个小时。那时候我的爸爸跟我的叔叔一起做快递工作,我的妈妈在一个酒店打扫房间,做保洁工作。”正是在德国的那段时间,马季奇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我的妈妈爸爸(给我的)第一个礼物是一个足球,当时我1岁。以前在南斯拉夫,我们家里人没有很多钱,所以我没有很多别的玩儿的东西,天天跟我的朋友玩儿足球。我去德国,他们看我在一个街道踢足球,说你来我们的俱乐部。15岁我签了第一个合同,我的俱乐部给了我一个合同,我的工资不是太高,5万欧元一年,但是我有一个签字费,我用那个签字费给妈妈爸爸买了一辆新汽车。”
  辗转各地踢球学会九国语言。听爸爸的话来到中国
  17岁那年,马季奇代表柏林网队首次亮相德乙联赛,职业生涯正式起步。从2000年开始,马季奇先后辗转瑞士甲级联赛、斯洛伐克甲级联赛,每到一处踢球,就学会一个地方的语言,如今他已经会德语、英语、克罗地亚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捷克语和中文等9国语言。“那8种语言我都会听说读写,但是中国话只能说不会读和写。”2006年,马季奇决定去中国踢足球,“2006年,我记得在捷克,有一个经纪人看我们的比赛,他跟我说:马季奇,你是不是喜欢去中国踢足球。我们在德国不知道中国是什么情况,我在电视里看了很多关于中国的纪录片。然后我跟我的爸爸说了,他跟我说:马季奇,中国那么大,有那么多人,我觉得20年以后中国更好。”于是,马季奇来到中国,最开始效力于天津泰这队,“当时我来中国,听见每个城市的中国话都是一样的,现在我知道不一样。在天津第一(个)教我(的中国话是)1、2、3、4、左右、转身、没有人、来了。”
  人送外号秀水VIP,砍价直接减一个零
  后来,马季奇转会到北京国安,在北京一待就是七年,已经融入了北京的生活。“我特别喜欢吃西红柿炒鸡蛋,还喜欢吃扬州炒饭,还有中国的面包(馒头)。”因为马季奇对北京城太了解,所以球迷给他一个外号叫秀水VIP。“一个电视台(采访时)问我:马季奇,你在北京喜欢什么?我说我的朋友我的家里人来中国,我送他们去长城、故宫,还有秀水。秀水是北京的一部分,北京的很多人认识秀水,我的朋友喜欢丝绸,他们来北京都想买丝绸。”生活中的马季奇是一个砍价高手,愣是把开价4500元的手串砍到350元,“我在秀水买西装套装,他们说四千元五千元,我给他们500元,每一个老板都给我便宜。我到中国来,有一个中国的翻译朋友跟我说:马季奇,你想买一个东西,他们说100元,你给他二三十元,1/3便宜。”
  第一次见面只有15岁的媳妇是最初的真爱,不想让儿子踢足球
  马季奇有一位青梅竹马的漂亮媳妇,“2000年在克罗地亚,我在教堂里第一次看到我的媳妇,我20岁,她15岁。在克罗地亚,她是一个15岁的女孩,不能跟她一起吃饭、一起玩儿,也不能去KTV,白天可以(去)看她,我们一起喝咖啡聊天,等她长大。2004年,我们在第一次见面的那个教堂结婚了,她是我最初的真爱。我在家里什么都不做,我的媳妇都做,我管钱。在克罗地亚我的爸爸在家里也什么都不做,妈妈都做。辗转各地去踢球的生活没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是一起,我们从来没有意见不统一的地方。”马季奇有一个6岁的女儿,最近又有了一个儿子,在一家四口里,中文最好的是女儿。“她在北京读的是中国的(普通)幼儿园,我喜欢她学中国话非常非常好,幼儿园其他小朋友跟她的关系非常好,经常会一起约着出去玩儿,但是他们不知道她是我的孩子。她现在跟我的家里人在德国。”对于小儿子的未来,马季奇并不想让他踢足球,“我觉得足球是一个太难的工作,所以我不喜欢我的孩子踢足球,我喜欢他学习好,有一个好的工作。足球是一个不稳定的工作,如果你受伤了怎么办?如果你没有俱乐部怎么办?如果你在一个俱乐部内踢,俱乐部没有钱怎么办?所以足球是一个太难的工作。”
  虽然已经效力于长春亚泰,但马季奇对国安对北京仍然充满了感情。“2012年还是2013年,我跟我的家里人在路上溜达,来了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他跟他的妈妈爸爸说:你们看,是马五爷。那么多年在北京,我喜欢北京,北京的人也喜欢我。我觉得足球没有球迷也没有那么好,我喜欢足球,但是我也喜欢看那么多球迷喜欢我们、保护我们。”
  本刊记者程戈根据《北京客》提供资料编辑整理(《北京客》一青年生活世界眼光,该节目每周一至周五22:00在BTV青年频道播出)
其他文献
刘谦先后有四段情史,他的爱情就像魔术一样难以捉摸。几个月前,他通过新浪微博宣布自己早已和一个北京女孩结了婚,并且已经升级成了“奶爸”。到底是什么样的女孩,能让他那颗驿动的心沉静下来?  海归模特初识“骗子大师”  2012年4月的一天,刚刚录完一个电视节目的刘谦,接到北京一位好朋友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参加一个聚会。他刚好手头没事,就爽快地答应了下来。  聚会的地点是一个私人会所,环境优雅古朴。朋友把
期刊
从万众瞩目的国安球星,到勤勤恳恳的基层教练,不过是角色变化了而已我最讨厌“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为国安输送人才,我一分钱都不要  清晨,夹杂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人堆儿中,有这么一位父亲,说他普通,那简直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和身边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简单利落却不起眼的着装,推着一辆自行车,车筐里放着孩子的书包……说他不普通,来到校门口,就会有不少的家长认出他来,大家都会友好地和他打着招呼,他也
期刊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高,实在是高!”——这两句台词几乎成了影坛老艺术家刘江的艺术名片。  在近两个小时的采访中,刘江侃侃而谈,从日本侵华聊到解放战争,从角色塑造聊到家庭生活,就连几十年前的很多细节,他都讲得绘声绘色……  反派演得像源于生活经历  或许现在的年轻观众对刘江这个名字并不熟悉,但提到那句经典的台词“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恐怕就连80后也耳熟能详。他是《地道战》里的汤司令,《闪闪的红星
期刊
她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各种难民营中,为了天灾人祸中的人们,她咆哮过联合国,怒吼过奥巴马。廖满嫦医生的另一个身份是无国界医生国际组织主席。2014年,廖满嫦带领着这个曾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组织奔走在蔓延着疾病恐慌的非洲大陆,并在联合国呼吁各国迅速采取行动来遏制埃博拉疫情的发展,被外界称为“埃博拉斗士”。  作为声名赫赫的儿科急诊医生,她的身影并没有太多出现在医院里,人们总能在战火纷飞的各种难民营中见到
期刊
“只有成就彼此的梦想,婚姻的路才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朋友眼中的“梦想夫妻”,彼此的生命都是为对方的梦想而灿烂。  李华灿,出生于1974年,2007年开始独木舟探险运动,曾以纯人力的独木舟横渡琼州海峡、渤海湾海峡,环行海南岛,完成从泰国到柬埔寨的穿越,被誉为海内独木舟海洋探险第一人。2015年5月1日,他向一项新的世界纪录发起挑战——独自漂流黄河,全程5464公里。独木舟漂流是一项非常冒险的
期刊
成名前,他是她的漫画迷  韩延1983年出生在济南市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受父亲影响,他中学时已萌生当导演的念头。“爸爸年轻时想学画画,考上很好的学校,但没有钱读,于是自学画画,却遇上了上山下乡。我从小看爸爸画的油画,听他吹口琴,慢慢地我开始想,到底一个什么样的艺术形式能够完全地表达自我,我想到电影。”中学毕业后,韩延考入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入学时老师问他,如果这辈子你只有机会拍一部电影,你会
期刊
全球研究恐龙的学者只有一百多人,在中国顶尖的恐龙研究者不超过十人。赵闯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位。  仅凭几块古生物化石,他就能让已灭绝了几千万年的地球古生物重新站立起来。他把自己的工作比作一个“时空旅行者”。  2015年初,“80后”赵闯和袁隆平等11位专家一起,被评选为了“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  在纸上组装古生物化石  走进赵闯的工作室,的确会有种“穿越”的感觉。工作室的墙上挂着油画,箱子里装着
期刊
上世纪80年代,张瑜在拍了《庐山恋》和《巴山夜雨》之后,这个名不见经传的23岁的小姑娘被捧成了女神。但她并未感受到明星的光环,仍会拿着43块钱的工资,自己跑到街上去买点心——此时的她,根本不知道电影这个“妖怪”正在她的生命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少年得意没有愁  其实,张瑜这个人有点二乎。成名前后,她都不在状态。她的从艺,说起来也是一个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外事件。一个暑假,上海儿童艺术剧院为一部中学
期刊
2008年4月4日是清明节,那天中午12点,我远在甘肃老家的小脚母亲李芳兰永远离开了我们。这些年来,我在林业岗位工作,面对绿色世界,一直五味杂陈。  人这一生,什么都可以等,只有尽孝不能等,因为父母不会在原地等你啊。原来,每次回家推开家门母亲都从土炕沿上挪下来,不方便的三寸金莲,三步并作两步迎接我,我也赶紧上前扶住母亲旧她一激动跌倒,这次回家村寨子空了一大半,见不到母亲蹒跚的身影,听不到那亲切的应
期刊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余光中的这句诗很多人耳熟能详。  在网络电信兴起之前,不同地方的人们主要是靠书信往来的。无论是家书、情书,还是友人的信笺,你都能从中读出浓浓的情和爱,《傅雷家书》、《朱生豪情书》以及民国人物的各种往来书信集,都是这方面的代表。当然也有些信是用来下战书的……  现在随着网络电信的发展,我们已经有多久没有写过和读过一封信了?  图为1988年5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