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lichun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高三地理地中海气候的深度学习为例,论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地理课堂教学策略,提出通过设计思维导图构建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图表设置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情景设置和不同尺度区域案例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特别关注特殊气候类型,通过案例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地理 核心素养 地中海气候 深度学习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77-03
  地理学科高考注重考查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需要立足于实际的课堂教学活动。广东省高考从 2016 年采用全国卷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很难适应全国卷,学生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学习地理的自信心和主动性逐渐降低。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以地中海气候的深度学习为例探索在高三地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一、思维导图在地中海气候知识网络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托尼·博赞发明的,被引入中国后得到广泛应用。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主题关键词与知识点建立记忆链接,具有人类思维的强大功能,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地理学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地中海气候(Mediterranean climate)是亚热带的一种气候类型,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候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多雨。其分布于南北纬 30°-40°大陆西岸附近,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澳大利亚西南部和南部一带、南非西南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高三复习过程中需要关注基础,回归教材,通过地中海气候思维导图让学生掌握地中海气候基础知识,引导学生回归教材掌握核心知识,达到构建知识网络的目的,形成综合思维的习惯。具体见图 1。
  二、通过图表设置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例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 分)
  茶树为常绿阔叶树,分布主要集中在南纬 16°至北纬 30°之间,茶树生长最适温度为 20~25℃,低于 -10℃ 易受低温冻害;年降水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光照是茶树生存的重要条件,要求有适宜的光照条件。而俄罗斯索契(位于 44°N附近)栽培茶树有数百年历史,图 2 示意索契的位置。
  分析索契适宜茶树生长的气候条件的成因。
  【答案】热量(气温)条件:一是纬度 44°N 附近,夏半年气温高;二是东北侧山脉阻挡冬季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侵袭,冬季气温高于 -10℃,不易受低温冻害;三是黑海水面面积大,水的比热容大,冬季海水降温慢,水温较高,气温较高,海水对气温调节作用较强。
  水分(降水)条件:一是大气环流,位于西风带(盛行西南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大量水汽;二是地形雨,水汽遇山地抬升,多地形雨。
  光照条件:该地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多晴天,光照条件好。(10 分,每点 2 分)
  设计意图:通过改编 2015 年海南高考卷,既可以促进教师对近年高考地理卷的研究,也可以让学生在高三復习过程中掌握核心知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该题通过农业中茶树种植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考查区域气候的形成原因,学生从文字材料信息和索契的位置图中总结出:茶树为常绿阔叶树,结合索契栽培茶树历史悠久,说明索契的气候具备茶树主要分布地区相似的气候特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从气候条件角度来分析气候湿热成因,调用知识储备,从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依据等高线分布规律)等角度分析气候热的成因;从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依据等高线分布规律)等角度分析气候湿的成因。
  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通过该题目的练习设置,培养学生对文字信息和地图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调动和运用基本地理原理与规律迁移到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通过情景设置和不同尺度区域案例比较分析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一)同一地理图表在南、北半球的对比
  综合思维指人们全面、系统地认识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是学生的内在品质,需要学生应对某一情景时加以判断。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创设新的情景,引导学生对该情景问题进行思考,调动和运用地理相关知识,最后做出准确判断。
  例子:下图是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两题。
  1.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地冬季主要受( )
  A.东北信风的影响 B.东南季风的影响
  C.西风带的影响 D.西北季风的影响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东部海域有世界著名渔场
  B.该地东部近海等温线向北弯曲
  C.该地气候的成因是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
  D.该地气候的成因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从累计类图表中总结出:要注意理解累计的意义,5 月的读数减去 4 月的读数即为 5 月的降水量。该地大致从 10 月到次年 4 月,月降水量都在 100 mm 左右,而从 5 月到 9 月,月降水量较少,在 50 mm 以下,特别是 5 月到 8 月,月降水量很少。小题 1:若该地位于北半球,应该是亚热带气候类型中冬雨型(12 月到次年 2 月北半球为冬季)的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小题 2:若该地位于南半球,应该是亚热带气候类型中夏雨型(12 月到次年 2 月南半球为夏季)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东部近海有暖流流经,受暖流的影响,近海等温线向高纬度(南)弯曲,B 错误。该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雨热同期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C 项正确。   (二)同一地理图表在山脉南、北两侧的对比,注重考查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例子:下图为某山脉南、北两坡气候资料图,实线表示气温,虚线表示降水。据此回答以下两题。
  1.该山脉( )
  A.南坡为迎风坡 B.北坡自然带数目多
  C.南坡相对高度大 D.地处南半球低纬
  2.山脉基带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温带草原带
  设计意图:该题目横坐标有两个,分别是降水量和气温,培养学生定性分析和定量(特别是关键值)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思维能力。通过创设情景,学生总结出该山脉同一高度 7 月气温大于 1 月,位于北半球,南坡气温高,为向阳坡。南坡 200 米海拔高度处 1 月降水大于 100 毫米,北坡 200 米海拔高度处 1 月降水大约 75 毫米,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故南坡为迎风坡,A 正确。小题 2 该地山麓南坡 7 月气温高但降水少(7 月气温大于 15℃,降水量小于 20 毫米),1 月气候温和多雨(最冷月气温大于 0℃,1 月降水量大于 100 毫米),雨热不同期,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自然植被具有耐干热特征的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曲线图和折线图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可以综合考查学生分析判断等综合思维能力,通过设置情景和不同尺度区域案例比较分析,培养学生从多个维度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进而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培养学生全面分析和认识地理问题的能力。


  四、特别关注特殊气候类型(似是而非),通过案例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例子:图 a 是 40°N 某区域的地形剖面图,图 b 是图 a 四地中某地的气候资料图,折线为气温变化曲线,柱状图为降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问题。
  1.图 b 所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景,学生从图中获取以下信息: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纬 40°亚欧大陆的东岸,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中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该图中冬季降水相对较多,是在西北季风的作用下,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遇到地形阻挡抬升形成地形雨。
  该题目可以培養学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和图表信息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提炼重要、关键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准确、完整地理解所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要掌握核心知识,综合分析,学生在看图分析气候类型时不能够仅仅根据雨热不同期得出是地中海气候,还要结合该地所在位置是东经 112°到东经 140°之间,位于亚欧大陆东侧北纬 40°,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
  总之,在高三地理复习备考中,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思维导图将学生的基础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形成综合思维的习惯;通过创设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地理具体问题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核心素养。
  (责编 江月阳)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分析信息化技术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以 2016 年广西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三等奖作品《感恩有您》为例,通过重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课堂话语权、建设德育课交流平台等措施,论述中职德育课信息化教学,旨在丰富“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的中职德育课教学的形式和手段。  【关键词】中职 德育课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广西工业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为例,根据当前技工学校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运用著名学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多元智能理论进行分析,论述从中得出的 6 个研究结论,以期促进中职教学改革。  【关键词】评价体系 多元智能理论 情境性 个性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15-02  广西工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影视节目制作专业 AE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专业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为切入点,介绍学校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在中高职衔接探索中,共同建立影视专业 AE 影视后期特效制作课程数字化教学资料库的过程,为中高职衔接教学资源库的共享及中高职教学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 共建共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
期刊
【摘 要】本文以“企业网络搭建与应用”项目为例,从准备、组建团队、构建比赛环境、组织训练四个环节论述农村中职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的组织过程及训练方法,以期通过职业技能大赛奠定农村职业学校学生外出企业实习与就业的基础。  【关键词】农村中职 计算机 技能大赛 组织 训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24-03  技能竞赛是激发学生学技术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捕获光能的色素和结构》一节为例,阐述以视频为载体,制作 2 个 5~8 分钟的微课作为辅助教学进行的教学过程:(1)将图片导入创设情境引起注意;发放“学习任务卡 1”,播放“微课 1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视频,激发思维,促进学习、突破难点;(2)发放“学习任务卡 2”,播放“微课 2 捕获光能的色素种类和作用”视频,层层深入,突出重點;(3)促使学生形成生物学观点——结构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广西各城市人才教育、经济发展、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现状,针对广西中职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设置、中职学校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广西中职学校布局、根据各市重点建设内容优化专业结构、建立广西中职学校数据库、依托区内大学培养各市重点专业中职教师、加强中职学校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与监督等措施,以加快建成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服务广西经济社会发展。  【关键词】广西 中职学校 布局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高中语文课堂趣味性教学的开展,分析高中语文课堂缺乏趣味的原因,以古诗词鉴赏在教学为例,提出通过合理处理考试与趣味课堂的矛盾、将古诗词的鉴赏内容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加强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审美意识教育等措施,让学生感受古诗词的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关键词】高中语文 趣味课堂 古诗词鉴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
期刊
【摘 要】本文分析中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破除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瓶颈的办法,找到校企合作切入点,通过构建面向小微企业的实战型会计课程体系,建立真账实训为引领的“三式一会”实训模式,进行中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进行实践,且取得显著的成效。  【关键词】中职会计 三式一会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30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为例,对中高职“2+3”大一学生在校纪律、学习、素质拓展活动等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他们在心理、行为等方面的特点与原因,提出“2+3”学生与统招学生宿舍混居、分班授课、设置服务“2+3”学生的专职辅导员、纠正对“2+3”中职学生的偏见、提升“2+3”学生自信心等措施,从而提升中高职学生培养质量和促进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效果。  【关键词】中高职教育 “
期刊
【摘 要】本文从义务教育学校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入手,以学校具体的档案工作为例,从“加强领导,建章立制”“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学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规范学校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三个方面阐述加强义务教育学校档案规范化管理的见解。  【关键词】学校档案 规范化管理 建章立制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2B-0089-02  学校档案是指分类保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