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她哭

来源 :情感读本·道德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zh_end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记本上的字迹娟秀,扑面而来的少女气,让我瞬间知道,原来妈妈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妈妈的。
   一
  在这个城市待了四年,每一年都要目睹它在夏季结尾后猛一下过渡到冬天。一觉醒来,气温就低到没办法收场了。天一冷,总忍不住拾掇一些温暖的回忆来驱寒。
   我把柜子里的棉衣拿出来,打算晾晒一下。就这么翻出来一方白色手帕,放久了,颜色都黄了,上面有未绣完的图案。
   打量半天,才认出来那是我的名字。绣得歪歪扭扭的,毫无形态可言。
   绣花是我妈妈教的。小时候,我的书包都是妈妈做的,选一块我喜欢的颜色的布料,用缝纫机裁好,再绣上好看的图案。
   缝纫机发出的声音,规律又没有弹性,咔咔咔,毫无趣味,我总是听着听着就睡着了。等妈妈把书包做好了,我背着去学校,就会有老师问:这书包绣得真好,是你妈妈做的吧?
   我骄傲地应下。
   只不过,这骄傲没维持多久,就没有同学愿意背布书包了,大家都嫌弃老土,纷纷换上了好看的双肩背包。
   我就嚷着不要妈妈绣的书包了,我妈经不住我软磨硬泡,只好同意。她把我的绣花书包洗了,慢慢地叠好收起来。
   在我的记忆里,我妈总是温柔的。
   她从不大声呵斥我,从不放肆地笑。时常留给我一个身影,忙忙碌碌的。
   春天的时候,我说要吃香椿炒蛋。她就去摘了香椿叶子,晾干,揉碎,腌制好做给我吃。
   夏天的时候,我喜欢吃手擀面。天气那么热,她在厨房里和面,擀出薄薄的面饼。最后做好的面条里一定不会有我讨厌的姜和蒜。
   秋天的时候,我第一次来例假,从学校往家跑,见到她就哭。她帮我把衣服整理好,教我成为一个大女孩的注意事项,最后嘱咐我去睡觉。等我睡得差不多了,她坐在我的床邊,握握我的手,把我唤醒。等我醒来,她已经做好了葱油饼,葱花切得细碎。
   冬天的时候,我坐在火炉边,吃她烤的红薯。炉子的火苗往上窜,我用手去抓。我妈一把拍掉我的手,说不可以淘气。
   我也不懂为什么这些记忆这么清晰,大概是因为她都还没把这些技能教给我,就生病了吧。
   二
   我妈病了,脑肿瘤。在那之前,我只在韩剧里听过这个词语,以为都是编剧杜撰的。哪有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病呢,听名字也不洋气,为什么女主角最后总要得这样的病呢?
   可这么不洋气的病,怎么偏偏就落在我妈妈身上了呢?
   医生说,要马上做手术,并且不能保证一定可以下得了手术台。
   我一个人坐在大马路牙子上哭,除了哭,我什么都不会。我想到了最崩坏的状况:我会没有妈妈。可我怎么能没有妈妈呢,我的人生才刚刚开端,凭什么她就想逃开呢?不是说父母都要完整参与子女的人生才算圆满吗?为什么到我这里,就要打结呢?
   我就这么哭到她进手术室,她什么话都没有来得及跟我说,就已经意识不清。我紧紧地盯着“手术室”这三个字,甚至背会了下面小写的英文字母“operatingtheatre”。那大概是我这一生背得最艰难的英文单词了,两个单词,背了八个小时。
   背到医生出来,对我们说手术很成功。
   我语无伦次地说着谢谢,激动到想给医生跪下。不到生死关头,你真的体会不到情绪崩溃是种什么滋味。
   术后二十四小时,她因为疼痛发出撕心裂肺的喊叫,我和我爸两个人都挡不住她想把氧气罩拿下来的手。
   我尝试去抱着她,一声又一声地叫她妈妈。
   我整夜整夜地握着她的手,就像她从前握着我的手那样。
   次日,她清醒一点,我喂她喝药。她的眼泪,顺着眼角往下滑。
   我一直爱哭,却从不知道看着至亲之人落泪,是那样一番景象。是白茫茫一片雪地,无半点红色来渲染,那么冷,那么凉。
   因为手术,她的头发剃光了,穿着松垮垮的病号服。有一天,她问我,妈妈这样是不是很难看?我正在给她削苹果,做她女儿十多年,都不知道她喜欢的水果是什么。我自责地把每一样水果都削好,放在果盘里,在她短暂醒来的时候,喂她吃。
   直到她醒来的时间越来越长。
   她出院的时候胖了些。我忙着收拾东西,她冷不丁地唤了声我的名字,继而扭过头去,什么都没说。我们都不善于用言语表达亲昵。
   我鼻子发酸,又不敢哭。这样的好时候,心内只有感恩,还好肿瘤是良性的,还好我的妈妈,还能这么唤我,还能继续做我的妈妈。
   三
   在那之前,我一直以为妈妈理所当然就该是妈妈,只要我要,她都能给我。哪怕是身为女儿,我也没有想过,妈妈在成为我妈妈之前,是什么样的。
   后来,我翻腾家里的梳妆柜,在最底层的格子里翻出妈妈的笔记本。里面有她年轻时的笔记,零零散散的,有老师教授的缝纫知识,还有浅浅淡淡的涂鸦,画的是百合花。
   笔记本上的字迹娟秀,扑面而来的少女气,让我瞬间知道,原来妈妈也不是一开始就是妈妈的。
   因为有了我们,她不得已把自己放到了妈妈的位置上。虽然大多时候都柔软得像没有存在感,不像爸爸那样对着我们发火,也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默默地做许多事情,即便开心都是没重量的,轻轻一笑。
   如果仅仅是这样一个状态,也好。但妈妈这个词多重啊,重到人生里不可能只有笑容。
   她从小女儿的角色里跳出来,转换成别人的妈妈,大概都还没有完全适应,就已经开始遭受疾病的侵袭,经历人生大劫。
   我心疼她,可又没办法改变人生,没办法不让她哭。
   她病好后没多久,她的爸爸、我的姥爷就去世了。
   我又一次看见她哭,不是无声无息的,也不是号啕放纵的。是绵长的难过,阴暗得像雨天的房间。    她的眼睛经常是红肿的,时不时发呆。原本生病过后调养胖了一点的身体,又迅速瘦了下去。
   我那时常想:怎样能让我妈妈快活一些呢?
   我拿了一块手帕,让她教我绣花。她的身体没有好利索,有一句没一句地告诉我要怎么走线。我没耐心,绣得难看,也没绣完。
   不知道什么时候带在身边的,就这么一直带着。
   哪怕妈妈只教了半截,也是她教的。我执拗地想把她给的一切都留在身体里,留在记忆里。我在这个寒冷的早上,看着这方手帕,突然意识到自己骨子里温柔的那部分,是遗传了我妈的。对人亲和,愿意倾听,哪怕会遇到些不快活,也自己揣着。
   只这一部分,就够了。足以让她在我生命里永远自由地呼吸。
   四
   前阵子,听家人说,我妈提起我,語气里总是开心的。
   开心吗?是嘴角上扬的那种笑吗?如果我还可以让我妈觉得高兴,那我可真是高兴啊。
   想起每次回家,我妈都要问我想要吃什么,哪怕身体不适,也要硬撑着去给我做。我想阻拦,可看她高兴,就觉出一些心酸。只好在她身边待着,帮她搭把手,听她说张家长李家短,虽然我也不爱听这些,虽然她从前也不爱说这些。
   不过就是想跟我聊聊天,什么话题都好。
   她的头发已经白了,上次染色还是我陪着她去的,没多久,鬓角的白发就又长出来了。她说话的时候不再像从前一样轻轻柔柔的,而是不停絮絮叨叨。她也不具备原来那种招牌式的温婉笑容了,也笑,却不常笑,笑的时候大多是因为我们让她开心。除此之外,像是没有别的了。
   我看着她的身影。突然想起小时候,有次跟她一起去姥爷家,走到路口,有人夸她衣服好看。她一下子就笑了。
   那天她穿了件淡粉色的衬衫和黑色裤子,剪了很利落的短发。在阳光下,牵着我的手,一步一步朝前走。没有说话,可神情是带笑的。
   还想起她躺在病床上,犹豫着问我她的样子是否很难看。
   我妈啊,她也曾是个小姑娘,爱美的小姑娘。
   小姑娘,但愿你以后不要再哭了。
   想到这里,终于在这个冷冷的早晨,觉出了暖意。
   有人用心活,有人用力活,他似乎是用力的那一个。可我总觉得,不抱怨的人生,才需要更用心吧。
  郑满摘自《一切都是美好的安排》
  (作家出版社)
其他文献
你不必过度害怕表明自己的意见.毕竟仅仅是从“过红绿灯”这件事便能看出每个人的性格.有人会想“灯已经在闪了,我才不想跑着过马路”,但也有人认为“脚步快一点,动作麻利一
期刊
在我国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教师都是比较注重理论化的教学,一般都是比较模式化、固定化以及形式化,这对于学生而言,不利于他们进行理解记忆.在当前新课改的要求中,教师需要
她是一个时尚的“90后”女孩,喜欢打“王者荣耀”、画漫画、跳爵士舞。和大部分“90后”女孩不同的是,她把自己的青春都献给了耳蜗宝宝们,努力带着他们融入这个美好的世界……   2020年9月10日教师节,央视新闻直播间邀请李溶溶去做客。直播期间,她几度哽咽,深情讲述了自己这些年一路走来的那些不易、感动和温暖。面对主持人“好老师的标准是什么”的提问,她回答说:“对孩子一直保持一份爱心、童心和耐心,就
期刊
一rn和象群的绝大多数互动都是我坐在路虎车里进行的.我是故意这样做的,因为想让它们习惯汽车的样子.rn这样做的确达到了预期效果.娜娜和它的家人根本不理会路虎车,所以在一
期刊
在我25年观察狼群的时间里,德鲁伊狼群的雄性头狼21号是黄石公园头狼的杰出代表.我曾经看见它以一敌六,打赢了入侵的敌狼,英勇地捍卫了自己的狼群.生物学家里克·麦金泰尔总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对于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中阶段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打下夯实的文化知识基础,还要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以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
二战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一天晚上,纳粹又要将一批人员送进毒气室,军官念着名字,最后一名是“××××”号,这是小提琴家玛斯特。  一直竖着耳朵听名单的沙妮咳从床上坐了起来,他是一名小提琴爱好者,他比玛斯特年轻,他崇拜玛斯特。他早进来两年,不能拉琴,白天做苦工,他早就不想活了,是玛斯特“挽救”了他。  玛斯特是名犹太小提琴演奏家,他进来后,每到晚上,沙妮咳就向玛斯特请教,对沙妮咳的水平,玛斯特给予了较
期刊
期刊
86岁,老人退休了。   他拄着拐杖,等在熟悉的车站,等他熟悉的车来。某城的530路公交车,他已经乘坐了六十年。   这一生,他几乎过着一成不变的日子。居住在同一处寓所,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每天同一时间乘坐同一路公交车上下班。这天是他最后一天下班。   车徐徐靠站,像往日一样上了车,觉出异样。车厢飘着气球彩带,车上的人都是熟识的,每个人都在鼓掌。原来这是他的家人朋友与公交公司共同策划的、庆贺他
期刊
在以后的时日里,父亲这一时刻的微笑成为了我无法释怀的心结。每当面对陌生老者的微笑或者夜深人静独处之时,我常常会想起这个瞬间,内心触痛。  父亲一生爱笑,逢人便笑,微笑的眼神中总是透出温和、柔情、善良、慈祥之光。这是他的招牌,就像现代媒体中常提到的“人设”。   父亲是一位医生,每天下班回家后,我们的家就成了医院。乡亲们为图方便都愿意到家中来找我父亲把脉问诊。   农村穷,男人们生病一般都会硬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