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暖气空调,古人如何御冬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555513097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一波强冷空气的来到,全国不少地区开启“速冻模式”。在中国五千年的气象史上,曾出现过四个寒冷期。寒潮给人们带来了刺骨的寒冷,也给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不禁想,在科技及御寒设备都不太发达的古代,人们是如何度过寒冬的呢?
  火墙地暖古已有
  秦朝时,在贵族家里和皇宫内出现了“壁炉”和“火墙”用以取暖。考古学家在咸阳宫遗址的洗浴池旁边发现了三座壁炉,其中两座供浴室使用,第三座则接近最大的一室,应该是秦皇专用的。壁炉主要是烧炭来御寒,并且将出烟孔放在室外,避免炭烟中毒。另外在秦兴乐宫遗址中还发现了火墙的做法,即用两块筒瓦相扣,做成管道包在墙的内侧,与灶相连通,已经具备了火炕、暖气的雏形。
  明清宫殿的墙壁中,砌有空心的“夹墙”,也就是俗称的“火墙”。墙下面挖有火道,添火的炭口设在殿外的廊檐底下。在炭口点火后,热气就会顺着整个夹墙瞬间提升屋内的温度。
  地暖可谓近年来取暖界的“新贵”,但地暖技术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考证,地暖或始于魏晋时期。吉林省通化市发掘出的3座魏晋住宅遗址中,发现了火炕的遗迹。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曾描述过河北的地暖。当时,观鸡寺大堂的房基是石头做的,房基内部连通,从侧面屋外点火,热气往石头房基里流,大堂里就暖和了。
  明清的紫禁城采用的也是这个办法。坤宁宫东暖阁,是康熙、同治和光绪结婚的洞房。殿外廊下,设有2个一人多深的炉坑,太监在这里烧炭;坑与暖阁下的烟道相连,主烟道直径70-80厘米,再分出直径40-50厘米的分支烟道。随着炭的燃烧,火气可以传遍烟道及其上的房间。
  道光皇帝有诗云:“暗热松枝地底烘。”地暖也是东暖阁、西暖阁名称的由来。养心殿三希堂,里外两间各不过4平方米,也极适于聚暖。清代还专门设立了“烧炕处”,设首领太监2名,太监25人,专管点火烧炕。
  但因为技术条件的限制,古代的地暖往往耗钱又耗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卫生部将醇王府正殿用作办公室。原本打算采用旧有的火地取暖,但试烧了几日,发现用煤太多,只能改装现代暖气。
  富人用花椒造“温室”
  说起调节室内温度,现代人通常采用的设备是空调,殊不知,古人也有办法去调节室内温度。
  在秦汉时,冬天可以调节室内温度的房间已出现,时称“温调房”。东汉科学家张衡《西京赋》里“朝堂承东,温调延北”一语中的“温调”,说的就是这种温调房。当时一般贵族家庭都有这样的房间,皇家当然更不例外。皇家的温调房空间更大更高级,被称为“温调殿”。冬天,温调殿是皇帝、太后、皇后和妃嫔所居之地,也是皇帝与核心臣僚议事和接待重要来宾的场所。
  是什么使得房间具有保暖功能的呢?
  有一种说法是“以椒为泥涂室”。《汉宫仪》上称,“皇后称椒房,以椒涂室,主温暖除恶气也”。可见,当时花椒被视为一种防寒保暖的材料,捣碎和泥,制成墙壁保温层。
  并且,古代人认为花椒的香气可辟邪,有些朝代的宫廷,用花椒渗入涂料以糊墙壁,这种房子称为“椒房”。花椒树结实累累,是子孙繁衍的象征。椒房始于西汉,是西汉未央宫皇后所居殿名,也叫“椒室”。这是汉代皇后所居的宫殿。因以椒和泥涂墙壁得名,墙壁上使用花椒树的花朵所制成的粉末进行粉刷,取温暖、芳香、多子之义,所以名为“椒房”。
  西汉住在未央宫中的正是大名鼎鼎的窦太后——窦漪房。
  椒房殿的墙壁还挂有锦绣壁毯,地上铺着厚厚的西域进贡毛毯,设火齐屏风,还用大雁羽毛做成幔帐。在这样的房间里生活,冬天自然不会感觉寒冷。这种奢华的保暖建筑方法,也被后人效仿。据《世说新语》载,西晋全国首富石崇便“以椒为泥涂室”。
  当然,在古代中国,贫富分化明显,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很好的御寒条件,杜甫笔下“路有冻死骨”是那时的写照,白居易《卖炭翁》里提及的“心忧炭贱愿天寒”也说明了寒冬中下层百姓生活之艰辛。生活条件不比皇宫贵族的贫苦百姓,也有一些保暖御寒的办法,穿着纸衣就是其中之一。
  说起纸衣大家可能会疑惑,纸做的衣服怎么取暖?其实这对于当时一些贫苦百姓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纸,发明于汉代,到东晋时取代了简帛,成为书画的载体。南北朝开始制纸衣,唐宋时期,制纸衣、穿纸衣更为流行。由于战乱,加之官府横行暴敛,人民缺衣少食,只好以纸为衣,渐渐地,贫民用纸衣蔽体,僧侣着纸衣修身,士大夫出行也有穿纸衣的。
  唐代用麻纸,纤维强度高,抗老化,防蛀虫;宋代用树皮纸,拉力强,耐折磨。还有为加强御寒效果而特意加厚的纸衣,称为“纸裘”,原料一般采用较厚而坚的楮皮纸缝制而成,质地坚韧,揉皱之后不但耐穿,还可以抵挡风寒,透气性也相对较好,加上造价便宜,是贫民士子出门的必备之物。
  “湯婆子”陪伴“睡到明”
  建筑取暖是比较高效的取暖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持室内暖和,但还需要一些灵活多样的设备来辅助取暖。
  常见的设备有火盆,又叫“神仙炉”,是一款具有地方特色的取暖设备。据史料记载,火盆起源于黑龙江,传到今天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了。火盆的形状以圆形为主,大小不一,直径大多五六十厘米,有的还在盆边刻上吉祥图案。一直到现在,火盆还是农村冬天常用的取暖设备。
  除了火盆,还有一些个人用的取暖设备,比如手炉和足炉。手炉多为铜制,是旧时普遍使用的一种取暖工具,形制如小瓜大小,可随手提动,比较方便。且古代人宽袖大袍,手炉可置于袖中或藏在怀中带着,所以又有“袖炉”、“捧炉”的雅称。
  手炉由炉身、炉底、炉盖(炉罩)、提梁(提柄)组成。炉身有两层,分外壳和内胆。内胆多为铜制,放燃炭以产生热气,而外壳包裹内胆,既能保存内胆的热量,又能通过内外两层之间的空气传导,将热量由内胆口沿上的镂空炉盖(炉罩)散发出来。镂空雕刻的炉盖有五蝶捧寿、梅兰竹菊、喜鹊绕梅等众多纹形,跟炉身的福禄寿喜、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花纹相得益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传统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手炉在明清最盛行,清末以后逐渐衰落。
  说起足炉,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一说“汤婆子”很多人就知道是什么了。“汤”,古代汉语中指滚水;“婆子”则戏指其陪伴人睡眠的功用。足炉在宋代就已出现,和现在热水袋的功能大同小异,装满热水后放置在被窝里以提高温度。
  足炉是一种铜质或瓷质的扁扁的圆壶,上方开有一个带螺帽的口子,热水就从这个口子灌进去。足炉有铜质、锡质、陶瓷等多种材质,一般为南瓜形状,小口,盖子内有厣子,防止渗漏。灌足水的“汤婆子”旋好盖子,再塞到一个相似大小的布袋中放在被窝里,这样晚上睡觉便十分暖和。
  小小一件取暖用品被许多诗人赞颂过。黄庭坚《戏咏暖足瓶》诗云:“千钱买脚婆,夜夜睡到明。”明瞿佑《汤婆》诗:“布衾纸帐风雪夜,始信温柔别有乡。”
  (《北京晚报》2017.11.25等)
其他文献
误区一:醉驾不是大事 现实中,很多人在醉驾判刑后失去工作,家庭、事业都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法官表示,醉驾的刑期虽短,但毕竟属于犯罪,会对本人乃至子女的入学、参军、就业等多方面造成影响,有工作还可能会被辞退、开除。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也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依法被判处刑罚的,给予开除处分。  误区二:自己不会被查 法官
期刊
康熙五十八年二月,隆科多的父亲佟国维去世后,宗人府以其子承袭公爵请旨,被康熙帝留中,直到去世都未指定承袭人。隆科多未能承袭父爵,可能因此对康熙产生不满。这是否造成隆科多在关键时刻背叛康熙,倒向雍正呢?  在康熙朝满文朱批奏折中,可见隆科多除完成本职任务外,也办康熙交给的机密事情,如囚禁大阿哥允禔、废太子允礽等事。康熙五十九年,隆科多又兼理藩院尚书,仍然担任九门提督。保证皇帝的绝对安全,是九门提督的
期刊
从放羊娃到“铁帽子王”,从抗击外军侵略到死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僧格林沁的一生,犹如坐过山车般跌宕起伏。而他率领蒙古铁骑向着洋人的重炮发起悲壮的冲锋,恰恰是那个时代最好的注解——即使是再英勇无畏的武士,也无法与急速前进的时代潮流所抗争。  人生的逆转:放羊娃变“铁帽子王”  1811年,僧格林沁出生于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虽然他是成吉思汗的后代,出生也算显贵,但到其父亲一辈,家道早已中落。他父亲是四等台
期刊
关于古代军队数量的争论一直不断。比如四十万赵军被坑杀的长平之战,争议太大而且军队编制也缺少明确记载。淝水之战,苻坚虽然动员了八十多万人,但淝水之战前线根本没那么多人。那么,古代战场上是否真有百万大军?  历史记载中最大规模战争  关于中国古代战争规模最大,同时也格外详尽的记载,莫过于隋炀帝远征高句丽的那支百万大军了。“凡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人,号二百万,其馈运者倍之。”当然,对于这个记载,质疑的声
期刊
从苏俄十月革命胜利到二战结束的20余年间,新疆地方政权更迭频繁,局势风云变幻。其问,苏俄红军以及后来的苏联红军多次进入新疆作战。那么,他们缘何出国入疆作战,他们的到来对新疆局势发挥了怎样的影响呢?  1921年苏俄红军入疆围剿“白俄”  1917年十月革命后,俄国旧军队中的保皇党、军国主义者、自由民主分子和温和社会主义者组建了一系列军事组织,与当时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俄红军武装对抗,被称为白军、白卫
期刊
中国人谈及历史,大多喜欢金戈铁马的军事征服、亦或尔虞我诈的官场争斗,甚至钟情于后宫的勾心斗角。然而,构成所有历史因素的最重要、最关键的一点——经济,却被人们抛诸脑后。经济是政治、文化的基础,那么中国古代经济是什么水平呢?  古代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支配地位  最近,四川人民出版社再版的德国学者贡德·弗兰克著作《白银资本》面世。作者认为,在过去的一个半世纪里,所有西方人以及许多其他地方的人一直
期刊
双12来了,美龄之旅也要走起来!只要12.12元您就可享受庐山温泉—火焰山—鄱阳湖大草原观候鸟—三峡涧养生2日游,报名还送电煮锅,赶紧拨打以上电话报名吧。  星子火焰山 自古以来有“南国咽喉,西江锁钥,江右之门户”的美誉。  鄱阳湖大草原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位于江西省北部、长江南岸部,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秋末、初春枯水期间
期刊
利益,是每个人都追求的。那么,在利益面前,我们该如何取舍?曾国藩曾说:“独占发财难持久,分享致富越千秋。”这就告诉我们,面对利益,不能独占,而要学会分享。  如果有了利益,只愿一个人独享独占,无疑是引火烧身,使自己变成众矢之的。所以,面对利益,切不可见利忘义,一定要懂得取舍之道。  生意场有句话,叫“有钱大家赚”。还有句话,叫“独食难肥”。一方面强调合作共赢,另一方面反对单打独干。尤其在当前经济下
期刊
曾有一个士兵试图用虚假的扑克牌输赢来透露自己的位置。他大概是说得太含蓄,果然骗过了审查官,但没想到也骗过了他老婆,以为他要赌钱。他只好回信解释说,这些数字代表纬度和经度,这个兵因此被抓到了。  “家书给我们动力,没有家书我们就不可能赢得胜利。”一个二战中的美国步兵这样说。  战地家书带给深陷战争漩涡的人们巨大的慰藉,小小的纸片竟然成了战士们的生命线。然而毕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二战中,随着战事
期刊
2017年11月11日,恩施天下·今古传奇2017文艺大典暨第四届全国文学艺术家创作交流研讨会,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盛大开幕。  大会由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作协、湖北省民委共同指导,湖北今古传奇传媒集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联合主办,今古传奇杂志社、中华文学杂志社、速读杂志社、新传奇杂志社承办,中国书画导报社、全国高校文联协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原副局长(主持工作)、中央宣讲团成员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