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子商务对传统分流渠道的冲击

来源 :互联网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daddy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工业革命以后,全球的经济迅速膨胀,产品在日渐成熟的市场上分配流通。然而,传统的分流渠道已不能满足厂商低成本与用户多样性的要求,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厂商必须具有高质量的产品,有竞争力的价格,快捷的供货方式,以及最低的渠道流通成本。第四次革命——电子商务的到来不仅为厂商达到上述目的提供了捷径,而且正在领导一个全新的分流模式,带来无限商机。
  
  渠道与传统分流渠道
  


  无可争议,渠道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词汇。从静态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将其解析为货物,资金的流通管道和大大小小的批发商、零售商;从动态角度看,渠道又代表着一系列流通、交换的行为和表达反馈的过程。狭义的讲,这里的渠道只是商品单方面的流通,是一种从厂商到用户的实物转移。其功能是为了实现从厂商到客户的有效分配,以达到理性厂商的利润最大与理性消费者的效用最大。
  市场上买方与卖方是两大要素,产品分流渠道因此也分为两种模式,如图一所示:以买方(市场)为中心和以卖方(产品)为中心模式。
  图一传统分流渠道
  在上述两种传统的分流模式中,市场分流要经过一系列渠道。两种模式中的最终用户都是从零售商手中拿到产品;而零售商有的从厂商直接订购,有的经几层批发商或分销中心获得产品。这里的批发商相当于传统模式下的第一层中介,他们大批量地从厂商购买产品,完成第一道分流转移。
  图一中的1显示的是以买方(市场)为中心的分流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厂商以市场为中心,其生产是为了迎合由市场力量决定的多样化需求(如服装、鞋子等轻工产品)。厂商经市场调查,根据市场变化权衡其产品的款式、数量及具体构造;必要的情况下,厂商还会在扩大产量前进行小批量市场试销,看产品是否受大众欢迎。等一切事项基本确定后,厂商才进行大批量生产。生产出的产品经由批发商、零售商,最后到达客户手中。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充分考虑到市场因素,将生产与市场需求紧紧挂钩,减少了因供过于求或供不应求而带来的无谓损失。这种模式一般适用于服装、鞋子等易变、易耗轻工产品。相反,图一中的2却是以卖方(产品)为中心的模式,这种模式经常用于持久、耐用型商品如工业部件、家用电器等产品的市场分流。因为产品规格、型号的标准化,厂商可以不通过烦琐的生产前调查,而直接投入生产。产品在市场上,随供给与需求的作用自发调节价格与供给量,再由批发商到零售商逐一销售进行分流。


  以上两种分流模式,都涉及了一层或几层批发商与零售商。然而每多一层,产品售价都会提高。所以,层数越多对最终用户越不利。从生产的根源看,这两种模式是在社会整体物流体制不甚发达,厂家无力(或不愿)承担商品流转全过程负担下的产物。但随着e-business的发展,传统的分流渠道受到强烈的冲击。所谓渠水流商,渠道总是会像流水那样寻找阻力最小的地方去发展。现在市场上厂家正在寻找一种最短、最经济到达用户的渠道。一场对传统分流模式的变革正在酝酿实施。
  
  电子商务下新型产品分流渠道模式
  
  当人们已习惯了传统流通模式下产品的层层流转渠道时,网络经济悄悄爬上地平面。传统分流渠道的缺陷渐渐显露出来:从产品生产到产品销售,从产品流通到最终购买,都无不显示着成本的递增与效率的非最佳。分流渠道已开始在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建立新型的流通模式。
  全球最大也是最早的网上书店,亚马逊(Amazon.com)从开业到现在,风风雨雨经历不少周折。但他们紧跟高新技术的远见与大胆创新的魄力被证明是没错的,到1999年,亚马逊已经开始盈利并且越做越好。它的经营思路不仅开创一个全新的行业,而且塑造了一种模式。如图二所示:
  图二电子商务下新型分流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客户通过网络订购或电话预订通知分配商其所需产品。分配商立即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在产品库存中寻找,如果仓库存货可以满足客户需要,分配商经由自己的物流配送中心进行配送;如果分配商经过网络找寻,发现客户所需货物已售空,便通过网络联通向生产厂商订购,厂商立即向分配商配送。亚马逊模式是以分配商为中心,客户服务为目的,生产商生产为后盾的流通方式。分配商同时可拥有许多厂商的产品,品种繁多、规格齐全,能有效满足客户最大化效用的需求;同时厂商直接将产品卖给分配商,方便简捷,可减少分流渠道中不必要的支出。


  图二中的2是另一种正在形成的模式,这种直销模式是由德尔(Dell)公司创建的,因而也称为德尔式模型。在这种流通模式中,除了厂商和最终用户外,没有层层的批发商、零售商。客户通过网络和电话,向厂商说明其所需产品,厂商按客户所需规格进行生产并提供配套服务。正如Dell的官方文件所描述的:“按照客户需求,制造客户心目中的理想产品,并以直销的分配方式及售后服务与客户建立更密切、更直接、更长期的互动关系。”这种“按定单生产”的模式可以建立良好、有效的“零库存”机制。Dell的这种模式被证明是有效、可行的。1998年Dell成品库存为零,在零部件上仅有2.5美元的库存量;而且其库存周转率一年为50次,库存平均为七天。这种快速运筹的结果使Dell增长速度四倍于市场增速,两倍于竞争对手增速。因为这种方式没有库存压力,没有销售渠道的盘剥,而且能“按需供货”,所以给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的同时,厂商可及时回收资金,效率提高。
  
  新旧渠道转换的产品市场渗透力
  
  网络经济下的新型分配流通模式,在实际中已得到广泛运用。它从某种意义上重塑了市场流通结构和厂商运作特点。但对于不同的行业,由传统模式向新型模式的转换速度是不一样的。这就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哪些产品在新型模式中的市场渗透力强,能快速适应网络经济中的分流渠道,有效提高经营效率。
  网络的高速发展推动各企业的购买网络化、分配网络化、服务网络化。现在许多行业,如书商、电脑营销商已将大批量的产品售卖搬到网上,运用亚马逊方式或德尔直销方式来扩大生产与销售。但实际运作中仍存在许多商品,很难甚至无法搬到网上,因而它们从传统分流向新型模式转换的速度较慢。冰淇淋、快餐等低值易耗品就属于这种商品。因此产品是否适合新经济分流渠道,要看它们在网络经济下的潜在市场渗透力是否强。下图列出一些产品以作例示。
  
  市场渗透力强市场渗透力弱
  价值与重量均高均低
  价值与体积均高均低
  完好程度不易损伤易腐烂
  产品种类种类繁多种类单一
  标准化程度规格标准、易测难以标准化衡量
  
  如图三所示,产品是否适用于新型分流模式在于其价值、体积(重量)、保存期限、运送途径及标准化等因素。若某产品拥有较强的市场渗透力,则它的新旧模式的转换速度快,易于企业创利。此外,因德尔模式是“按需生产”,所以选择时应慎重。一般而言,高端产品消费者少,销售量相应也少,对技术支持能力要求却高,是德尔直销模式的首选产品。其次,价格高,但社会拥有量比较大,消费者比较熟悉的产品也适用于德尔模式。通过直销方式,这些产品的生产成本下降,消费者也可享受较低售价。因配置和组合不同,而用途不同的产品也适用于德尔方式,如Dell对PC的“按需配置,按单生产”的直销模式就是最好的证明。
  
  新模式下不同的经营理念
  
  随着EC的到来,传统的分流渠道已渐渐被新型的模式所替代。这种模式的改变使厂商可直接与最终用户联系,售卖自己的产品。同时,传统分流渠道中的批发商与零售商的重要中介地位也已被渐渐忽视。那么,这些批发商与零售商又将何去何从,这不由引出许多问题。这就需要大小企业纷纷改建自己的经营理念,抓住电子商务下脱颖而出的种种商机,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电子商务时代不同的产品分流理念及其相对模式。
  1.以卖方为中心的理念
  这种模型中卖方是主角。厂商建立自己的网站。这种网站必须易于访问,网页内容全面,服务周到;以便吸引用户前来光顾。一般而言,这种模式应具有以下特点:①网络建设应以全面周到的客户服务为前提,使客户在网上购物方便快捷。网页层次不宜太烦琐,将大量信息汇编成分列菜单,易于顾客用鼠标点击选项。②网站应具有自动保存浏览过该网站的顾客信息,定期通知顾客相关产品信息并鼓励其购买。③网络应能预测客户所需解决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同时需针对情况设立网页帮助栏目。这个服务栏目的编写虽然会耗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这一栏目的设立却省去销售前后不必要的人工服务。
  这种以卖方为中心的理念是以快速、便捷的客户服务为目的,建立卖方自己的网站为中心,并以先进的自动化订购与售后服务为后盾来吸引客户访问购买的新型理念。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直接与其客户单线联系,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再只限于地域间,而是扩展到全国乃至全球,所以这种理念的建立对厂商来说十分重要。
  2.买方为中心的理念
  科技的发展促使人们追求交易的简单与便利,原来购买一件商品需大街小巷的挑选,而且还要受到中间商的价格剥削;可现在这些烦琐的程序只需网上浏览后轻轻的一击便一切就绪。卖方在自动化其销售程序,方便自己服务客户的同时;买方也在自动化其购买程序,希望在网上找到所需产品的若干供应商。这就产生了为买方全面服务的网站。网站上聚集数家产品供应商及其产品具体情况,客户可以通过搜索引擎轻易地找到所需产品并比较数家厂商货物,选择最经济合理的厂商进行订购。这种网站相当于厂商的中介,根据厂商的交易量收取一定中介费。网站建设者首先征集愿意注册的厂商信息,再根据他们的产品、种类及价格进行分类汇编,做成分类目录便于客户查询。
  3.弹性网站理念
  这种网站在美国已有典范,PlasticNet.com首先建立这种理念。它的主旨在于满足买方和卖方的需求,最后根据买卖双方的成交量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买方和卖方分别通过网络公布其所需产品或所售产品,并标明能够接受的价格限度与时间期限。网站管理员根据各种信息确定搭配,并通知相关各方进行确认,如能接受就此成交;若不能接受,再次搭配。这种方式一般用于高值耐用或价值昂贵的物品,时间也不会太短。
  除此之外,网站还提供另一种客户服务:客户可以向网站订购所需的全部产品并填写预定单。网站根据客户需要分别与相关厂商联络,签署定单,厂商立即配送货物;网站订购完毕后向客户确认并提供一张包括所购产品的发票,客户通过网络或银行付款(款项中包括网站服务中介费);网站接到客户货款,扣除服务费后向厂商付款。在这里,网站相当于超级分配商,接管客户的一切订购需求。免去客户分别与多家不同生产商签约定单的麻烦,而只与一个网站建立联系,缩短了交易时间与程序。但实际中,这种订购多用于标准化、非多样性的产品,因为那样易于订购,产品差异也不大。
  随着电子商务的到来,网络经济飞速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传统的分流渠道也开始进入转换阶段,新的分流模式渐渐产生并在一定范围内投入运用。新模式下,生产商取代了传统流通下批发商与零售商的职能,使两者的中介利润越来越小。然而,电子商务经济下,很多商机又应运而升。呼吁人们构建新的经营理念去迎接新经济的到来。
其他文献
1999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预热期,大批电子商务网站纷纷走上了中国互联网的浪尖,成为大众关注的电子商务先锋。然而,配送体系落后、支付方式缺乏、网上人群有限、国民的心理和习惯等种种问题给看似火爆的电子商务蒙上了不少阴影。  我们曾经将Yahoo! 、AOL视作网络经济的大师,之后又将Amazon.com,eBay拜为电子商务的经典,然而随着美国纳指风云激荡的变化,促使人们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价值开始
介绍了一种测定油田化学剂和石油产品中硫、氮含量的仪器分析方法。试验内容包括制作外标工作曲线 ,考察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测定不同类型油田化学剂和石油产品样品中的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