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研究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对于放射性肠炎患者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本科近3年来行盆腔放疗的62例盆腔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有无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保留灌肠分为两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33 例,对照组29 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毒性反应。结果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灌肠组与对照组肠道反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灌肠可以明显降低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级别,并且降低了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保留灌肠;盆腔放疗;放射性肠炎
Effects of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 on intestinal reaction of pelvic radiotherapy patients
LIANG Li-bin,CHEN Yan,WANG Si-yang,et al.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of Oncology,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 on intestinal reaction in treating with pelvic radiotherapy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pelvic radiotherapy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6 and February 2009.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n=33) enema group,and blank control(n=29) groups.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he two groups with chi-square statistics.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 enem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cale of intestinal reaction and lower the occurring rate of 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and after radiotherapy.
【Key words】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Retention enema;Pelvic radiotherapy; Enterocolitis after radiotherapy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1],常表现为反复的里急后重或腹绞痛、腹泻、便血,有时可出现肠梗阻。尤其是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出血一般持续而顽固,患者往往久治不愈,痛苦不堪,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痛苦,而且可导致放疗计划不能顺利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急性放射性肠炎也越来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8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
越引起相应的重视。本文对我科近3 年来行盆腔放疗的62例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科行术后辅助放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共6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患者均由病理学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膀胱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身体一般状况评分(PS评分)(采用ECOG评分标准)0~1分可承受放疗者;心、肺、 肝、 肾功
能正常,符合放疗条件的患者。具体分为男28例,女34例,年龄在18~70岁,PS评分:0分36例,1分26例。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疗 两组均为术后有放疗适应证患者,采用辅助性常规放疗技术,模拟机定位后给予直线加速器盆腔照射,TD50 Gy/25f/5 w。体位要求仰卧位或俯卧位,真空袋固定,膀胱充盈状态。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
1.2.2 药物治疗 62例患者被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33例患者放疗期间保留灌肠30~40 min: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剂量0.2 g/次,1次/d,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29例单纯使用相同的放疗方式,不予灌肠。两组均未使用蒙脱石散剂、康复新液、阿米福汀等黏膜保护药物。
药物来源:本研究中使用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针剂由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称:新欧瑞,0.2 g/支。
1.3 评价标准 参考RTOG/EORTC胃肠道反应评分标准。放射性肠炎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明显肠道症状;1级,轻微腹泻或轻微痉挛,或每天大便在5次以内,或轻微直肠黏液或出血;2级,中度腹泻和腹痛,每天大便多于5次,直肠黏液过多或出血;3级,需外科处理的阻塞或出血;4级,发生坏死,穿孔,瘘道。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x±s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放疗结束后对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和对照组的毒性反应见表1、2。由表1可知,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与对照组的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是否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表1
两组消化道放射毒性反应(RTOG评分标准)(例)
组别例数1级2级3级P值
用DCBI组3321120
对照组297202<0.05
合计6228322
注:(本研究无4级毒性反应病例)
表2
两组消化道放射毒性反应发生率(例,%)
组别例数1級(%)2级(%)3级(%)P值
用DCBI组3363.636.40
对照组2924.169.06.9<0.05
合计6245.151.63.2
注:(本研究无4级毒性反应病例)
根据表可知,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与对照组的毒性反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1明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毒性反应降低。表2说明:两组患者在毒性反应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盆腔恶性肿瘤放疗虽然有较好的局控率,但是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很高。小肠、结肠、直肠、膀胱等均在照射范围内,早期即可出现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本研究对照组病例观察统计,消化道毒性反应发生率方面,1级发生率为24.1%,2级发生率69.0%,3级及以上发生率为6.9%,总发生率达100%。 所以如何有效地防治急性放射性肠炎显得越来越重要。
阿咪福汀被认为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放射性损伤防护剂,阿咪福汀的辐射防护作用是清除放射所致的自由基和提供修复损伤所需的氢。盆腔放疗时,局部应用于直肠能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疲劳、血压过低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同时可避免药物被肿瘤吸收,防止肿瘤保护作用。放疗过程中由于阿米福汀的应用,极大降低了放疗所致的毒副作用,但该药价格昂贵,寻找替代药物一直是放疗界努力的方向。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DCBI)是从小牛血中提取的高科技生化新药,可直接作用于细胞代谢,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组织细胞代谢及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治疗领域[3,4]。
本研究中,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重度肠道不良反应,1级毒性反应发生率63.6%,对照组为24.1%;2级毒性反应发生率36.4%,对照组为69%;3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6.9%。 两组肠道毒性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使更大比率的患者肠道反应为I级。两组患者在降低级IV毒性反应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样本量小有关。两组患者1~3级毒性反应发生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级别,并且降低了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DCBI是出生1~6个月幼牛的静脉血经纯化、提取、超滤等工艺制成的去蛋白小分子制剂,含有钾、氯、钠、钙、镁、铁、锌等多种离子以及氨基酸、小分子肽、核苷酸、低聚糖(如磷酸肌醇寡糖)、脂类等小分子有机物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5]。DCBI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磷酸肌醇寡糖有关,因为磷酸肌醇寡糖可激活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还可直接影响糖代谢途径中一些酶的活性。Hoyer等(1989年)报道枸橼酸循环中的关键酶,如丙酮酸脱氢酶、环腺苷磷酸二酯酶和腺苷环化酶等,均可被磷酸肌醇寡糖激活,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
总之,急性放射性肠炎在盆腔恶性肿瘤的放疗中发生率高。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肠道不良反应,使更大比率患者的肠道反应维持在1级,并且使患者降低了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可以考虑替代阿咪福汀作为黏膜保护药物。建议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该药对消化道晚期毒性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Nakada T,Sawamura T,Iijima Y,et al.Effective hyper-baricoxygenation with prostagland in E1 for radiation cystitis and colitis after pelvic radiotherapy.Int Urol Nephrol,1996,28(5):643.
[2] 张敏.78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34-35.
[3] 丁亚军,王莹,王洪新,等.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的基礎研究和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2(1):171.
[4] 程桦,严励,傅祖植.糖尿病综合研究10 年(1992~2001年).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1):1261.
[5] 许雯,翁建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强化治疗新医学,2008,39(7):425-428.
【关键词】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保留灌肠;盆腔放疗;放射性肠炎
Effects of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 on intestinal reaction of pelvic radiotherapy patients
LIANG Li-bin,CHEN Yan,WANG Si-yang,et al.Department of Radiotherapy of Oncology,The fifth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dong,Zhuhai 519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of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 on intestinal reaction in treating with pelvic radiotherapy patients.Methods A total of 62 patients with pelvic radiotherapy were selec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06 and February 2009.The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n=33) enema group,and blank control(n=29) groups.To compare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the two groups with chi-square statistics.Results There were obviou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herapeutic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 The 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 enema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scale of intestinal reaction and lower the occurring rate of intestinal adverse reactions during and after radiotherapy.
【Key words】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Retention enema;Pelvic radiotherapy; Enterocolitis after radiotherapy
放射性肠炎是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所致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发病率约为5%[1],常表现为反复的里急后重或腹绞痛、腹泻、便血,有时可出现肠梗阻。尤其是重度放射性直肠炎,出血一般持续而顽固,患者往往久治不愈,痛苦不堪,不仅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痛苦,而且可导致放疗计划不能顺利进行而影响治疗效果[2]。因此急性放射性肠炎也越来
DOI:10.3760/cma.j.issn 1673-8799.2010.06.18
作者单位:519000珠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肿瘤放疗科
越引起相应的重视。本文对我科近3 年来行盆腔放疗的62例盆腔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在本科行术后辅助放疗的盆腔恶性肿瘤患者共62例。中位随访时间为16个月。患者均由病理学证实的盆腔恶性肿瘤(膀胱癌、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直肠癌);身体一般状况评分(PS评分)(采用ECOG评分标准)0~1分可承受放疗者;心、肺、 肝、 肾功
能正常,符合放疗条件的患者。具体分为男28例,女34例,年龄在18~70岁,PS评分:0分36例,1分26例。
1.2 方法
1.2.1 放射治疗 两组均为术后有放疗适应证患者,采用辅助性常规放疗技术,模拟机定位后给予直线加速器盆腔照射,TD50 Gy/25f/5 w。体位要求仰卧位或俯卧位,真空袋固定,膀胱充盈状态。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及粗纤维食物。
1.2.2 药物治疗 62例患者被分为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33例患者放疗期间保留灌肠30~40 min: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剂量0.2 g/次,1次/d,直至放疗结束。对照组29例单纯使用相同的放疗方式,不予灌肠。两组均未使用蒙脱石散剂、康复新液、阿米福汀等黏膜保护药物。
药物来源:本研究中使用的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针剂由黑龙江江世药业有限公司提供,商品名称:新欧瑞,0.2 g/支。
1.3 评价标准 参考RTOG/EORTC胃肠道反应评分标准。放射性肠炎分级标准如下:0级,无明显肠道症状;1级,轻微腹泻或轻微痉挛,或每天大便在5次以内,或轻微直肠黏液或出血;2级,中度腹泻和腹痛,每天大便多于5次,直肠黏液过多或出血;3级,需外科处理的阻塞或出血;4级,发生坏死,穿孔,瘘道。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和x±s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放疗结束后对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和对照组的毒性反应见表1、2。由表1可知,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与对照组的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是否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
表1
两组消化道放射毒性反应(RTOG评分标准)(例)
组别例数1级2级3级P值
用DCBI组3321120
对照组297202<0.05
合计6228322
注:(本研究无4级毒性反应病例)
表2
两组消化道放射毒性反应发生率(例,%)
组别例数1級(%)2级(%)3级(%)P值
用DCBI组3363.636.40
对照组2924.169.06.9<0.05
合计6245.151.63.2
注:(本研究无4级毒性反应病例)
根据表可知,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与对照组的毒性反应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表1明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组毒性反应降低。表2说明:两组患者在毒性反应发生率上有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盆腔恶性肿瘤放疗虽然有较好的局控率,但是急性放射性肠炎的发生率也很高。小肠、结肠、直肠、膀胱等均在照射范围内,早期即可出现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放射性肠炎。本研究对照组病例观察统计,消化道毒性反应发生率方面,1级发生率为24.1%,2级发生率69.0%,3级及以上发生率为6.9%,总发生率达100%。 所以如何有效地防治急性放射性肠炎显得越来越重要。
阿咪福汀被认为是目前备受关注的放射性损伤防护剂,阿咪福汀的辐射防护作用是清除放射所致的自由基和提供修复损伤所需的氢。盆腔放疗时,局部应用于直肠能减少患者的恶心、呕吐、疲劳、血压过低和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同时可避免药物被肿瘤吸收,防止肿瘤保护作用。放疗过程中由于阿米福汀的应用,极大降低了放疗所致的毒副作用,但该药价格昂贵,寻找替代药物一直是放疗界努力的方向。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deproteinized calf blood injection,DCBI)是从小牛血中提取的高科技生化新药,可直接作用于细胞代谢,促进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组织细胞代谢及功能恢复和组织修复等作用,目前主要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引起的外周神经病变的治疗领域[3,4]。
本研究中,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明显降低了患者的重度肠道不良反应,1级毒性反应发生率63.6%,对照组为24.1%;2级毒性反应发生率36.4%,对照组为69%;3级毒性反应发生率为0.0%,对照组为6.9%。 两组肠道毒性反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使更大比率的患者肠道反应为I级。两组患者在降低级IV毒性反应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和样本量小有关。两组患者1~3级毒性反应发生率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这表明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放疗期间及放疗后肠道不良反应级别,并且降低了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DCBI是出生1~6个月幼牛的静脉血经纯化、提取、超滤等工艺制成的去蛋白小分子制剂,含有钾、氯、钠、钙、镁、铁、锌等多种离子以及氨基酸、小分子肽、核苷酸、低聚糖(如磷酸肌醇寡糖)、脂类等小分子有机物成分,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5]。DCBI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这种作用可能与其所含的磷酸肌醇寡糖有关,因为磷酸肌醇寡糖可激活细胞膜上的葡萄糖载体,促进葡萄糖向细胞内的转运,还可直接影响糖代谢途径中一些酶的活性。Hoyer等(1989年)报道枸橼酸循环中的关键酶,如丙酮酸脱氢酶、环腺苷磷酸二酯酶和腺苷环化酶等,均可被磷酸肌醇寡糖激活,从而促进葡萄糖的代谢。
总之,急性放射性肠炎在盆腔恶性肿瘤的放疗中发生率高。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可以明显降低肠道不良反应,使更大比率患者的肠道反应维持在1级,并且使患者降低了肠道毒性反应的发生率,可以考虑替代阿咪福汀作为黏膜保护药物。建议进一步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以明确该药对消化道晚期毒性反应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Nakada T,Sawamura T,Iijima Y,et al.Effective hyper-baricoxygenation with prostagland in E1 for radiation cystitis and colitis after pelvic radiotherapy.Int Urol Nephrol,1996,28(5):643.
[2] 张敏.78例放射性肠炎患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12):34-35.
[3] 丁亚军,王莹,王洪新,等.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的基礎研究和临床应用评价.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05,2(1):171.
[4] 程桦,严励,傅祖植.糖尿病综合研究10 年(1992~2001年).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24(1):1261.
[5] 许雯,翁建平.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与胰岛素强化治疗新医学,2008,39(7):42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