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还是罚

来源 :科学大观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0206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更好地促进垃圾分类落实,各市尝试采用奖励或惩罚的方法让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但是,对于这两种方式却存在争议。
  北京劲松街道与北京首创智慧环卫发展有限公司、中环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劲松五区设立厨余垃圾投放点一年有余。60岁的劲松五区居民李敏提着一袋自己在家挑拣好的厨余垃圾走到300米外社区另一头的“绿馨小屋”。在那里,工作人员对厨余垃圾称重后,李敏的专门账户里记入了相应的积分。每两天去投放一次厨余垃圾成了李敏这大半年来必做的一件事。这个习惯也带来了实际的好处,她拿出一个写着“首创智慧绿卡”的小磁卡说,“这个垃圾分类不白做,我已经积了有四五百分了,手纸、洗衣粉,还有抱枕,换了好多东西。”
  2017年发改委、住建部发布《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后,中国城市再次开始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但新一轮的垃圾分类热潮以“奖励”带动分类的思路也面临来自现实的考验和有效性的质疑。
  早期的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尝试,很多都由于忽视培养居民分类习惯养成和后续收集处理不善而不了了之。以北京为例,试点工作开始后的10余年里,已经有3795个小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几乎占到北京小区的一半。但由于居民分类投放参与度低、过度依靠二次分拣,试点的垃圾分类整体效果不佳。尽管尝试一直在进行,和废物循环利用率超过50%的德国、日本等国相比,中国生活垃圾分类一直停滞不前。
  201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状况评估》指出,垃圾分类试点多年后,试点城市人均生活垃圾清运量没有显著下降,北京的纸类回收率仅25%,进一步回收空间巨大。
  2017年的《方案》中为2020年底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制定的目标也只有35%。
  公益组织北京零废弃联盟的发起人陈立雯与她的团队多年来致力于解决城乡垃圾分类减量问题。陈立雯告诉记者,占到垃圾总量30%的可回收物会被市场驱动的废品回收业吸收,此外的厨余与其他垃圾的流向路径基本上是“混投混收混运”,一路到终端的填埋场、堆肥厂或焚烧厂。
  混合垃圾的不当处理带来的后果触目惊心。中央电视台的系列节目《三问垃圾分类》就向观众展示了这样的景象:120米深的杭州青龙坞山谷10年内就被填满,每天产生近4000吨垃圾污水和渗滤液;北京的垃圾焚烧发电厂里垃圾每天多到烧不过来……
  《方案》发布后,中国又燃起了一股垃圾分类试点的热情。据环境数据机构“环境司南”统计,截至2018年9月30日,全国已经有104個地级城市和342个区县进行第三方运营的垃圾分类项目,远超《方案》中提出的46个试点城市范围。
  而《方案》中明确将“积分奖励”作为机制创新进行鼓励,也使得“以奖促分”的分类项目遍地开花,尽管目前没有关于奖励型垃圾分类项目的确切数据。
  从2017年开始,李敏所在的劲松五区开始实行智慧垃圾分类。据《北京晚报》报道,小区中1167户居民中的73%参与到了智慧垃圾分类中。一公斤的厨余垃圾积2分,一公斤可回收垃圾积10分。积30分以上可以兑换类似于卫生纸和洗衣粉的生活用品。
  奖励垃圾规范倾倒,尤其是厨余垃圾定点倾倒,使小区干净了不少。45岁的废品回收业者郑红梅在劲松五区周边收废品四五年了,她对记者说,“这个小区是这附近最干净的小区”。
  相比于对公共系统投入和执行成本要求更高的监督处罚的方式,奖励手段靠“甜头”吸引公众参与,也便于统计,成效看得见,因此受到城市欢迎。
  但奖励积分政策本身的持续性受到业内人士的怀疑。
  奖励手段能否有助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培养和责任感建立,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环境政策管理的宋国君教授对此并不乐观。“分类必须是集体行动,这样才能有规模效益,而奖励是号召性的,必然达不到集体行动全面覆盖的要求。” 宋国君说。
  陈立雯也认为奖励措施和“谁产生谁负责”的原则相悖。“商业方式鼓励垃圾分类,本身就存在鼓励产生更多垃圾的可能。”陈立雯说,“这本身也和垃圾减量的理念背道而驰。”
  中国长期依靠鼓励宣传手段推进垃圾分类。由于不分类的情况太普遍,分类制度太过粗放,处罚难度大,怎么才算分类合格,不合格的怎么罚,罚多少,执法部门也一头雾水。
  以处罚和监督的方式推行垃圾分类也在进行。2018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提出“谁产生谁付费,多产生多付费”的原则,并且规定“个人未按规定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将处二百元以下的罚款。”这是“个人”首次作为垃圾分类责任主体出现在地方性规章中。在深圳,政府为生活垃圾分类推进制定了详细的进程,计划在小区内撤掉垃圾桶并设置一个垃圾投放站点集中分类投放,还要在投放点安装摄像头,监督投放,违规罚款。
  但正如一位广州市民在《南方都市报》上撰文指出的:“罚款有没有效果,要考虑执法有没有足够人力,执法标准能否统一。这些后续工作,比立法本身难度更高。”
  此外,后端清运过程中的混收也是中国垃圾分类急需解决的问题。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的清运系统如果跟不上垃圾分类的创新,还是会出现“前端分好类,清运又混合”的尴尬局面。
  中国的生活垃圾清运量每年还在快速地增长着。生态环境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城市垃圾清运量在30多年间增加了5.8倍,“现有的收运系统机制与分类方法,远不能够达到承载如此大量并且一直在增长的垃圾量,但越是严峻越要尽快行动。”陈立雯说,“小修小补不能带来本质改变。”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已迎来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数字经济对人类生产生活、各国经济社会、全球治理体系、世界文明进程都带来了深刻改变,并产生着深远影响。作为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重要构成,区块链依托的数据基础日益坚实,面临的信息环境不断改善,自身的效率和安全性亦持续提升,在政策、资金和市场的多重推动之下,愈加呈现出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  从我国来看,区块链产业具备广阔上扬空间。得益于互联
期刊
全世界最爱“炒”的,大概就是中国人。我们爱吃炒菜炒面、炒瓜子炒花生,炒股炒房,连解雇都叫“炒鱿鱼”。远不止这些,未完待续,新“炒货”、新炒法不断增加ING。  “你炒币吗?”“你炒鞋吗?”“你炒盲盒吗?”此处所说的币,不是硬币,是数字货币;此处所说的鞋,不是水晶鞋,是篮球鞋。什么是盲盒?约等于三岁小孩玩的扭蛋。  数字货币我本人买过。业界大咖说:数字货币是每个人此生唯一唯二实现财务自由的机会,抓住
期刊
区块链技术具备的颠覆潜质早已被嗅觉敏锐的从业者感知。此轮热潮之前,他们就已深入了解区块链技术,并积极进行行业应用的探索。它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甚至颠覆旅游业?行业内已经有了探索者、开拓者。  作为国内“智慧旅游”的开创者,近10年来,马上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马上游”)一直致力于“用科技和创新打造文旅新生态、新体验”,而今,马上游的技术图谱里有了区块链技术的席位,并基于此做出了大胆的决策—
期刊
几经波折的《少年的你》,终于上映,它是少数能够直面校园霸凌的国产电影之一。  实际上,校园霸凌,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文化。它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也会存在。  真实世界里的校园霸凌,比《少年的你》还要触目惊心得多。  对中国初中生的健康追踪调查也发现,排斥是最“伤心”的霸凌方式,对心理健康影响最大。其次是言语暴力,挨打反而是次要的。  同学要不就不理你,理你就是起哄。活在这种环境,很容易怀疑
期刊
想象一下,未来某一天,人类可以将精子运送到其他星球,然后创造出所谓的“太空婴儿”,在此星球上繁衍生息,并扩展人类的基因库。是不是太过于科幻?  据美国趣味科学网站报道,在近日于维也纳举行的欧洲人类生殖和胚胎学会会议上,一个国际科研团队提交的一项新研究指出,冷冻的精子样本暴露于类似太空微重力的环境下,仍然可以保持活力。这表明,在通往天基繁殖的道路上,至少有一个障碍可能是可以克服的。但一名专家表示,这
期刊
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30%的街道、乡镇创建了100个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今年,示范片区覆盖率将达到60%,覆盖200多个乡镇街道。  日前,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时透露,《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列入2018—2020年的立法规划,新修订的条例拟对个人明确垃圾分类责任。  混合投放垃圾即将面临处罚,那么社区的垃圾分类设施准备好了吗?就此
期刊
“我不想让孩子每天打开手机后,看到的都是些乌七八糟的东西。”谈到为什么要创办一家区块链公司时,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吴鹏如是说。互联网改变了信息的生产和传播方式,信息出现爆发式增长,变得唾手可得,而互联网在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流量经济等一系列问题。  原本区块链是上海七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分布式智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作为一家综合性软件与信息服务企业,原本区块链又是如何迎头而
期刊
从不被理解甚至“围攻”,到如今得到居民的支持,一位七旬志愿者见证市民对垃圾分类态度的巨大转变。  “2019年6月26日,劝导2人,湿垃圾一桶半。今天下雨到现场倒垃圾的人较少,雨停后倒垃圾的人较多;8时35分,街道派人检查垃圾分类情况……”昨天,记者在浦东新区洋泾街道第一个垃圾分类试点小区——栖山小区看到,71岁的志愿者耿建德的“垃圾日志”上,密密麻麻记载着从去年8月起,小区开始试点垃圾分类,志愿
期刊
围绕区块链行业监管、市场形势变化和未来趋势等问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沈艳,西南财经大学普惠金融与智能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陈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区块链研究室主任李鸣,赛迪区块链研究院院长刘权和中国移动通信联合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主任陈晓华教授普遍认为,国家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视,将给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带来巨大机会。中国通过自身在区块链方面的研发和实践探索,将会在区块链
期刊
中国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出现了垃圾分类的概念,但是却一直难以推进落实。事实上,我国一直在努力推进着垃圾分类。  早在1957年,我国就已经提出垃圾分类。2000年开设八大城市作为垃圾分类试点,18年过去了,中国垃圾分类的效果仍不尽如人意,时至今日,从上海强制垃圾分类开始才看到曙光。我国垃圾分类经过了哪些尝试?又为何步履维艰?  我们在城市五彩霓虹灯下,享受着现代生活的美好,却不知我们也正处在垃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