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与归:万丰选择

来源 :决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yabaob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7月的一天,珠江入海口东北角的万丰村人声喧哗,这个备受关注的珠三角最富裕的村庄迎来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万丰社居委正式挂牌。从村委会到居委会,仅仅一字之差,但标志着作为一个村庄的万丰划上了句号,万丰离乡村渐行渐远。
  
  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在万丰大事记中,有几个特殊的年份是值得万丰人铭记的。
  1978年,中国开放伊始,深圳农村青年偷渡香港达到高潮。宝安县万丰村青年男女纷纷到万丰鱼塘、石岩水库、求雨坛水库锻炼游泳技术,以备偷渡香港。时任县委书记方苞指示:“全面禁止偷渡”,并调派公安、民兵在沿海巡逻,在广深公路设卡拦截偷渡人群。那年,万丰大队因偷渡被收容的男女青年达200多人。
  在此后的两年时间,万丰村民采用乘船、泅海或利用大雨、台风之机从陆上逃至香港的就有1200人,仅1979年就有320多人,占全村劳动力的50%以上。由于劳动力大量流失,万丰一片凋敝。
  1980年,香港同胞潘应榜等在万丰投资开挖400亩鱼塘,万丰渔业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封闭的万丰向外界第一次打开了大门。
  1982年,万丰村提出“建设万丰工业村”的口号,由银行贷款3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
   1984年5月,万丰村在全国农村率先推行股份制。成立万丰股份公司,由部分党员带头,每人投资5000元入股,部分村民效仿,共62户筹集资金25万元,建立起第一个股份企业,开了农村“按股分配”的先河,引发了农村一次变革。是年,万丰村股东第一次分红利润高达20%,打破了单一的按劳分配模式,万丰村开始走上快速发展的道路。
  1987年,万丰成立扶贫性质的万丰全民公司,集体贷款400万元给没有参股的村民投资入股,每人贷款5000元,50年归自己,50年后归集体,使万丰村1800多村民成为万丰股份公司的股东。为万丰共有制理论提供实践依据,也为后来企业职工持股制度提供了范例。
  1997年,万丰股份公司正式更名为深圳宝安万丰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2.1亿元。这一年,全村总收入1.3亿元,创汇1.2亿元,纳税(费)6000万元,人均收入21000元;全村储蓄存款2.5亿元;拥有各类企业116家,为来自全国各地6万名青年打工者提供了就业机会。
  2000年,万丰股份公司经工商局批准,升格为万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集团拥有资产14亿多元,年销售额为3.5亿元,下属十几个分公司,把加工业、高科技、第三产业融为一体。
  万丰巨变发生在短短20多年,转眼间,那些逃港成功的青年步入中年,他们回到万丰不禁感叹:20年,一个村庄全然两个世界。家乡的巨大变化,促使他们有了返乡创业的巨大冲动。从纷纷逃港到急切归乡,导致这种转变的就是万丰人独特的道路选择。
  
  一个人物和一种理论
  
  说到万丰村就不能不提潘强恩,不能不说万丰的共有制理论。
  如果你在万丰随便问一个村民,你怎么评价万丰的领头人潘强恩?有人会说他是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会有人说他是个学者,甚至还会有人说他是个文学家。
  有人这样评价潘强恩:“他似乎天生地具有一位政治家的好头脑,但他并不具有政治家的手腕;他具有文学家所应具有的儿女情长,但并不具有文学家的冷峻;他具有哲学家严谨的思维,但不具有哲学家的诡辩;他具有社会学家机敏而洞察一切的眼光,但不具有社会学家牢不可摧的周密细致;他具有医生治病救人的作风,但不具有医生的铁石心肠;他具有生意人运筹帷幄的精明,但不具有生意人诡谲多变的天赋......”正因为如此,潘强恩成为一个“谜”,也有人称之为“潘强恩现象”。这位广泛涉猎文史哲,有着多部专著的学者型企业家,其最大的理论成就在于总结出万丰共有制理论。
  而万丰村的巨变,正是源于共有制实践。1987年,万丰村1800多村民成为万丰股份公司的股东,万丰共有制实践起步。那么,什么是共有制?潘强恩曾有一个提纲挈领的概括,他认为共有制包含以下要点:共有制是公有制的一种新发展;人人占有生产资料,人人都是股东;实现社会主义提倡的共同富裕;明确多种所有权,即明确国有、省有、市县以及地区的所有权;使所有制(结构)成为一种国际、国家、集体、个人的跨地区、跨行业产权的组织形式;把通过均贫富达到共同富裕的设想变成一种允许有差别的共同富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共有制是第三种所有制,它有别于传统的私有制和公有制,使两种所有制的优势均得到 充分发挥;共有制能将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捆在一起,成为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共有制是一种理论,也是一条实践的路子。
  单就产权结合途径来看,万丰村共有制经济体制的产权组织形式主要有三种类型:以小村为基础的股份合作制、以大村为主的股份制和社区股份合作为基础的共有制。
  
  富足与和谐可以划等号吗
  
  富足是否等同于幸福和谐?
  潘强恩经常劝戒万丰人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他说,万丰决不能在富裕之后就“刀枪入库,马放南山”,一个幸福、和谐的万丰还有很多事可做。万丰正在调整产业方向,在工业积累到一定数量后,万丰开始考虑向域外的农业进行投资。2000年,万丰在赣南购买了3000亩土地,在那里建立农业基地。当然,这绝不是作为“农民”对土地的留恋,而是村庄作为大企业和大公司的目标和行为了。在潘强恩等人看来,村民虽然告别了农耕,但子孙后代还是有人希望住在村庄里,“吃饭”仍然是个现实的问题,有一个农业的后方比没有强。
  没有保障感肯定没有幸福感,万丰尝试为村民尽可能地创造保障条件。早在90年代,万丰村内的“潘氏祠堂”就改造成“万丰敬老院”,让老人们安度晚年。村里55岁以上老人均享受退休待遇,除常规性分红外,每月村里发60元“利是钱”,节日还发红包。1993年,村投资400万元扩建万丰医院,村民的医疗费一半由村集体补贴,每年此项补贴达120万元。1999年为本村16岁以上村民作了体检,为65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每个村民每年福利分红约8000元。
  万丰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青年人素质的提高。万丰村党支部、村委会针对特区农村富裕以后,农村青年普遍存在的“四不”(即不读书、不学习、不劳动、不务工)现象,从培养意志着手,提高青年的就业能力。1998年开始就实施“七·七”训练法,首期在青年中挑选出7名青年骨干,经过2年的培训学习,然后由这7名青年为骨干,每人各带领7名青年参加学习训练,经过五六年时间,争取全村青年轮训一遍,借此提高万丰青年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推动万丰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郑州市工商局直属分局始终坚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取得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双丰收。1996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工商局评
政府改革步履艰难,险阻万千,需要决心、胆量和气魄。行政体制痼疾多端,盘根错节,需要谨慎设计,循序渐进。
主持人语长期以来,中国流行一句"湖广熟,天下足"的俗语,在国人的眼中,湖南就是一个农业大省.正是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称号,多年以来束缚了湖南人的手脚,也使湖南人获得一个会
在水工建筑施工过程中,灌浆技术是常用的施工技术,对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加快施工的进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能够有效增加大坝的防渗漏能力,并且对大坝起到了有效的加固作用。
面瘫是指原因不明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早期易治,失治或误治则恢复较为困难.用透穴疗法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该病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并与30例用传统针刺治疗组进行对此观察,现将
本品为爵床科鸭嘴花属植物Gendarussa venricosa((Wall.))Nees的灌木,以全株入药.叶的主脉上下部均向外突起,而主脉上部呈双乳式突起,叶脉维管束的木质部导管呈不规则V字形排
外资经济是以外资带动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苏州经济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外资经济特征,与东莞模式相比,既存在着较多相似之处,又具有一定的优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