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言语悟情感促想象得拓展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xionglifa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紧扣人物语言,深入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一个。
  2.指导学生搜集钱学森回国历程艰辛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紧扣人物语言,初步感受人物报国之心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被称为中国导弹之父的“钱学森”,你能谈谈对他的初步了解吗?
  2.古语说得好,“识其人,听其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钱学森所说的话,想想他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把你从中获得的感受用批注形式写下来。
  设计意图:文章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塑造一个高度爱国的人物形象。因此,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从重点语句中与人物产生共鸣,然后通过朗读把语言内化为情感,以“读”为载体,体会钱学森思念祖国之情、拳拳报国之心。
  (二)精读感悟文本,深入品味人物赤子之情
  1.钱学森的话语一,体会钱学森回国决心之坚定
  第一段话钱学森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呢?
  (1)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当时的钱学森是个怎样的人物?
  (从“最得意的学生”和“最得意的助手”了解钱学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板书:人才。
  (2)如果在冯卡门身边,钱学森将得到什么?如果回国,又意味着什么?
  (3)师小结:汽车、别墅、丰厚的待遇、一流的科研条件,在钱学森这里,都没有生存的市场,他抵挡住了所有的物质诱惑,仍然一心想要回到自己的祖国。
  (4)当时的中国连年落后而贫穷,中国人被人瞧不起,钱学森能成为冯卡门的助手,你觉得他是通过什么做到的?他这样做,为的是自己吗?你从这段话中悟出了什么?
  (5)师小结:是啊,钱学森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板:我是中国人)他虽在异国他乡,却心系祖国,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他的心声。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想象钱学森在美国所拥有的“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然后启发设想:如果你是钱学森,面对这些你还会想到要回国吗?通过思想对比,使学生切实体会钱学森要求回国的坚定意志。
  2.钱学森的话语二,体会钱学森报国愿望之强烈
  (1)指名交流:钱学森的第二段话是在哪一天说的?新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中秋之夜,海外游子们都在思什么?
  新中国刚成立意味着什么?(中国需要大量科技人才建设祖国。)
  (2)因此,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那就是(出示文字:早日……)可当时祖国刚解放,情况如何?穷到何种程度?
  (3)师小结:刚成立的中国,一切都非常破旧,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搞科研的设备,都与美国提供的有天壤之别。这意味着钱学森回国搞科学研究的困难——很大。
  (4)在留学生们的百般劝说下,钱学森诚恳地说出了第二段话。
  从钱学森的话中,你读出了什么?
  (5)师小结:是的,他相信,只要中华儿女一起努力,我们的祖国不仅会从黑暗走向光明,也会从()走向()?
  设计意图:紧扣“应当“体会在钱学森心中,报效祖国是任何一个人都理应做的,爱国之情无界限,他只是做了一件身为中国人就应当做的事情罢了,让学生感悟到爱国是自然而然的,是理所应当的。从而透过钱学森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让学生感动于他那崇高的爱国情结,促使学生爱国热情高涨!
  (6)师小结:同学们,钱学森毅然放弃优厚的待遇、富裕的生活、优越的工作条件,下决心回国,是因为他始终认为:我是中国人。为祖国建设出力是理所当然的。齐读这两段话。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让孩子们反复地大声朗读钱学森所说的那两句话,使孩子们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爱国激情宣泄。
  3.美国将领的话语,侧面体现钱学森是奇才
  (1)既然钱学森铁了心要回来,为什么一直到1955年才回国呢?这中间又有什么曲折呢?你从这位美国高级将领的话中悟出了什么?
  (2)补充:他甚至说过:“我宁可一枪毙了他,也决不让他回到红色中国去。”可见,钱学森的确是个奇才啊!板书:奇才。
  (3)就因为这,所以钱学森的回国道路极其艰难而坎坷。到底怎样艰难,如何坎坷,课文中并没有写,谁愿意来交流一下你的课前所得?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了更好地落实贯彻这一理念,我安排了学生对钱学森艰辛回国路的资料搜集,培养学生对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和运用的能力。
  (4)看来,钱学森回国的道路真是漫长而艰辛啊!而支持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到祖国的信念就是:我是中国人。
  设计意图:全文是按一明一暗两条线索来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以这两根线索为抓手,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感情变化。为了突出人物情感层次的不断提升,我把每一个体会后的落脚点放在了“我是中国人”这句誓言一样的语言上。
  4.针对文本补白,用笔描绘人物内心所想
  (1)指名朗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你觉得如果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第一自然段的内容应放在文章哪里才对?介绍倒叙的作用。
  师过渡:同学们,22年的努力,15天的漂泊,克利夫兰号巨轮终于要靠岸了,在外漂泊多年的游子终于将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
  (2)出示课文插图,观察钱学森正在干什么?引导理解“魂牵梦绕”。
  (3)此时此刻的他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请你在插图的空白处动笔写一写他的内心所想。
  (4)小结:钱学森凭着坚定的信念在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祖国之后,为我国的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成为“中国导弹之父”。板书:中国导弹之父。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所取得的成就。(屏显)
  设计意图:为了使钱学森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为了让学生更立体、更全面地感受钱学森的丰功伟绩,我对他回国后的荣誉和成就进行搜集整理展示给学生。
  (5)钱学森取得的成绩是惊人的!难怪冯卡门当时会这样评价钱学森,“钱学森是火箭领中最伟大的天才之一,我的杰出门生。”板书:天才。
  (四)课外拓展延伸,激发学生自身爱国情感
  1.同学们,2013年6月11日,我国神舟十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中国的科技已经进入世界前列,中国成为了世界民族之林的强者,如果钱学森还健在,看到这一幕作何感想呢?
  2.其实,在我们中国,如钱学森这样的爱国志士还有许许多多,请同学们课后借助网络或书籍去查一查,你会收获更多。
  四、板书设计
  中国导弹之父 钱学森:“我是中国人!”
  人才
  奇才
  天才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为了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课的尾声我补充了我国科技上的辉煌成就,并让孩子通过搜集故事的形式,多渠道了解更多爱国志士的感人故事,并能以他们为榜样,努力使自己也拥有一颗爱国心。
其他文献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超越教师的目的。  小学生 教师意识 创新 超越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因此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  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真正关系,
期刊
记得陶行知先生有这么一句话:“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嘲笑中有爱迪生。”十多年班主任工作的岗位下,我以陶先生这句话为指南,为了让这些话开得同样娇艳,我在实践中形成了一套个人的工作方法。  学生 效果 教育 学困生  一、一碗水端平  林肯曾说:“力量来自公正。”治理一个国家如是,治理一个班级亦是如此。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的思想表现、学习成绩、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会随着
期刊
课堂提问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启学生思维的手段,有效提问可启发学生思维,提升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  课堂提问 有效课堂 目标  美国教学法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课堂提问是课堂日常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问题性”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启学生思维的手段。20
期刊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初中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新课的引入尤其重要,新课的引入就是通过各种方法引出该节课所要教学的内容。通过师生的互动,把学生领到未知的数学世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识的求知识欲望。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艺术 导入艺术  课堂讲授是一堂课的主体部分,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课堂讲授,而课堂讲授的导入是学生能否积极主动学习新知识的关键。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期刊
在我们的几何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学会从所学图形的表象出发,通过设计一个个的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而顺利完成几何图形性质以及判定的学习与应用。  几何课 直观教学 探究  2012年的暑假,根据省教育厅的部署,又组织了一次全员的研修学习。回想起刚刚结束不久的研修学习的情景时,回忆自己一次又一次地面对作业,一次又一次陷入沉思中,感觉当时的自己真是好笑。但再次细读研修的学习内容,希尔伯特的几句话
期刊
绘画的形式很多,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呈现的形式相对单一,因此尝试多材质绘画活动。我根据大班幼儿的绘画水平,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从欣赏名画,到绘画卡通人物,再找寻生活中的材料,打破原本绘画的局限性,开拓幼儿的眼界。关注绘画能力不同的幼儿,给予不同的辅导方式,让每一位幼儿喜欢并愿意绘画,从而真正提高绘画水平。  大班 多材质绘画 实践 探究  一、当前幼儿绘画活动的现状分析  1.材料单一,缺乏促进幼儿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对首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400名在读研究生安全意识的现状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涉及食品安全意识、宿舍安全意识、交通安全意识、网络安全意识以及法律安全意识等五个方面,利用SPSS18.0和Excel20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常规处理和客观的量化分析。研究表明:首都体育学院在读研究生安全意识整体良好,但宿舍安全意识和法律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建议从理论知识、行为修养、安全意识等方
期刊
摘要:在高中数学学习中,两级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要改变这种状况,因材施教显得极为必要。然而,因材施教一直是一个喊得很时髦的口号,鉴于各种主观及客观的原因,不少教师的因材施教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落到实处。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是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的一个有效措施,也是使因材施教落到实处的一种有效的方式。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理论 实践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
期刊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湖北省不同地域的两所地方高校324名青年教师的调查,发现位于省会城市的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与位于地级市的高校青年教师生存状态存在一定的共性与个性,主要表现在他们同样面临着巨大的工作、生活、社交和职业发展压力的同时,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征,比如:教学与科研的失衡、经济收入悬殊大、社交关系狭窄以及个人职业发展渠道不公平等,为此本文提出了合理分配教学与科研任务、为青年教师创造必要
期刊
摘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与激励功能的状况,突出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高中数学教学评价改革的核心。新课程认为,对学生进行评价是教育过程的一个环节,所以,评价的功能与教育目标是一致的。突出教学评价的发展性功能集中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新理念。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完善。学生的发展需要目标,需要导向、需要激励,因此,教学评价要为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