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宿迁市中考作文述评

来源 :初中生世界·九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an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总是羡慕别人,而对自己拥有的却常常视而不见。
  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只要用心感受,你会恍然发现: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请以“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命题透视
  宿迁市2014年的中考作文仍以命题作文的形式出现,遵循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的原则,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审视生活,从而有所发现、懂得感恩。
  命题体现了宽泛的相关性与灵活的自由度。这道题考查的核心是考生的“发散思维”。“我”究竟“拥有”什么呢?考场上,考生尽可以围绕这个话题,于记忆中展开充分的搜索,进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习实际去自由选择、自由写作。这道题既可以让写作水平较高的考生更好地发挥,文采得以凸显;也可以让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有话可说,不至于跑题。
  命题也体现了隐现的限定性与多样的指向性。闻一多先生曾用“戴着枷锁跳舞”形容自己的写作,其实这句话更适用于考场作文。“跳舞”指的是文思泉涌、文采斐然;“枷锁”则是写作过程中的主题限定等需重视的约束条件。文题中的“原来”,说明文章所要表述的重点——“拥有”本来就存在,只是被忽略了,既如此,文中必须有一个转折的节点:或是顿悟的时刻,从未曾想到到恍然大悟;或是点化的瞬间,从忽视到重视。文题中的“我”表明文章的视角是第一人称,或者是作者自己,或者是行文中的叙述者。而“这么多”则说明不止一个,应有数量或者程度上的叠加。
  命题还体现了一定的人文性和思辨色彩。考题的内容体现正确的价值观,注重对美好情感的感受与领悟,这是中考作文命题不变的宗旨。这道题在考查考生写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了正能量的弘扬,但又摒弃了贴标签等做法,切入的角度较小,注重从考生的生活积累和独特感受出发,引导他们关注生活、关注心理,培养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体现了浓浓的生活气息。所以,这道题虽说考生容易上手,但若要真正写出感性与理性兼具的文章,还是需要有相当厚实的基本功的。
  整体而言,这道中考作文题能引领考生关注生活、关注自我,从身边的小事中逐渐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成长,在写作中完成一次对自我及身边人、事的观察与体悟。题目有生活、有广度,较好地发挥了甄别、选拔的功能。
  评卷扫描
  在评卷过程中,我们发现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审题不细、扣题不紧。
  不少考生只写出了自己“现在”所拥有的,未能点明“现在”所拥有的这些其实“原来”已经拥有。还有部分考生只写出了自己拥有某一点,而不是许多点,文题中的关键词“这么多”未能体现。
  二是详略不当、主旨不明。
  文章所要表述的重点应该是从忽略自己“拥有”到强烈意识到自己“拥有”这样一个过程;或是自己受点化的瞬间,以及意识到自己其实拥有很多以后的幸福感、满足感,点明自己拥有这些东西的意义;还可以抒发自己对所拥有的这一切的珍惜之情。但是,不少考生却是用大量的笔墨叙述自己意识到没“拥有”时的伤心、失落甚至愤愤不平,然后只用极少的篇幅点明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其实也拥有很多。这样的详略安排显得虎头蛇尾、头重脚轻,主旨自然难以凸显。
  还有部分作文,开头用大段的文字大谈对“拥有”的认识,然后用较少的文字记述一件事,简单交代自己拥有的某种事物或感情,最后再用较长的篇幅阐发“拥有”的意义。这样组织材料,不仅文体不明,而且明显是将文章的重点放在了“拥有”上,完全忽略了自己对事实上已经“拥有”的东西在意识上从“无”到“有”的过程。
  三是语言干瘪、内容空洞。
  阅卷教师一致反映:语言优美、叙写生动的优秀作文比例极少,考生的作文普遍语言干瘪,缺少精致、细腻的描写。这种现象由来已久,这次作文中依然存在。
  四是“标新立异”、弄巧成拙。
  有部分考生为了求新,刻意标新立异,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例如,有的考生故弄玄虚,写人生无所谓“有”“无”,在立意上“反弹琵琶”;有的考生的文章“题记”“后记”、小标题一个不少,试图在结构上“出奇制胜”,结果“奇”是奇了,却背离了文章的基本要求。
  五是字迹潦草、套用抄袭。
  有不少考生书写潦草,龙飞凤舞,字迹让阅卷教师极难辨认。还有少部分考生将自己以前写的某一主题的文章穿靴戴帽、改头换面,结果文章与题目主旨相去甚远。
  迷津指点
  怎样才能写好这道命题作文呢?
  一要研读提示,准确审题。
  现在的中考作文题一般都由提示语、正题和要求三部分组成。提示语文字优美、温馨可人,目的是全方位提示,降低审题难度,活跃考生的思维,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迅速地从亲身经历的生活中搜寻和组织写作材料。同时,提示语还有利于考生克服紧张心理,调整情绪,进入亢奋状态。因此,如果同学们能认真研读提示语,就一定能准确审题,把握作文立意的方向,明确作文的重点。
  仔细研读这道作文题的提示语,同学们很容易明了题目的核心是“拥有”;从“我们”“自己”“你”“我”几个词语来看,文章的视角应该是第一人称,或者是作者自己,或者是行文中的叙述者,强调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但是,第一段中的“视而不见”和第二段中的“恍然发现”这两个关键词语,就未必所有同学都能注意到了。
  “视而不见”这个词语的言外之意是,本身你的某种“拥有”事实上已经存在,只是你平时忽视罢了。因此,同学们就要认真回忆、仔细筛选:有哪些“拥有”是平时我们不曾重视、以为不存在的呢?
  “恍然发现”这个词语,不仅说明你已经发现了,而且强调了发现的情景、发现的突然性。清楚了这一点,同学们在作文时就要写清楚自己顿悟的情境和过程,表现自己认识上的升华。   提示语中的“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等则具体地提示同学们:平时被我们“视而不见”而现在又被我们“恍然发现”的“拥有”可能有哪些。只要同学们能就其中的某几种“拥有”具体生动地叙述“恍然发现”的过程,立意上就不会有问题。
  由此可见,同学们只要认真研读提示语,作文的主题、叙述人称、写作重点等就会基本清楚。
  二要立意独到,“顿悟”自然。
  作文立意不仅要新,而且要深。“浮在水面的是泡沫,沉下去的是珍珠。”同学们必须对文题做深层分析,对写作材料要深入研究和开掘,即透过表面把握本质,揭示出事物的底蕴。如果只停留在表面,甚至以见到了表象而沾沾自喜,是不能打捞到闪光的“珍珠”的。
  本道题直接体现了对生命、人生的态度,并以正面的示例激发同学们拓展思路,将现实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充分挖掘,既有情感熏陶,又有思想深度。“拥有”这个话题是相当容易上手的,每个人都会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但是恰恰因为这样,所以同学们很容易在选材上草率、随意。如果仅仅从提示语中的“冬日的暖阳,怒放的花朵,亲朋的问候,动人的文章,甚至一个小小的善举,一个温暖的眼神”中任选一个进行立意,本身并无不妥,但若没有其他显著优点的话,要想获得高分并不容易。如果同学们能另辟蹊径,有意避开提示语中所列的几种立意,叙写别人不曾想到的或视而不见的内容,就会因为视角独特、立意新颖而使读者耳目一新。例如,有一位考生将自己和陶渊明、文天祥进行比较,由衷地感叹:“比之渊明,我生活在和谐社会,可以安心求学;比之天祥,我的祖国正日益昌盛,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华夏儿女可以扬眉吐气,免受屈辱。原来,我拥有这么多,这么多!”这样的立意就胜人一筹。
  要写好这篇文章,“顿悟”这个环节必须真实自然。是看到了某个场景,引发了深思,产生了顿悟;还是知晓了某件事情的真相后,幡然醒悟;抑或是某个人的一番话一下子让你明白了某个道理……总之,同学们对自己认识上转变、升华的原因和过程一定要交代清楚,要学会造境,即创设一个合情合理的情境,并且要选准一个感悟的“触发点”。例如,有一位考生的作文是这样交代自己顿悟的过程的:自己因为是插班生而苦恼不已,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大街上,一个素昧平生、衣衫褴褛的乞丐,笑容可掬地主动上前询问他为何忧愁,然后开导他:“不必在意,应该多和同学交流、沟通。并不是他们不接受你,而是你自己封闭了自己。如能打开心扉,就会拥有很多。”这样的情节,这样的顿悟过程,明显是胡编乱造的,让人难以置信。
  三要锤炼语言,善于描写。
  没有文采的文章是难以传播的。所谓“文采”,就是经过修饰和润色而富有表现力和美感的语言。同学们在作文时,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表达、去创造,要尽可能地让自己的文章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多样、意蕴深远。遗憾的是,不少同学在写作中总是漠视这一点,所写文章多半语言生硬、表述笼统,很难做到生动形象、细致入微。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艺术起于至微。”这里的“至微”其实就是细节。细节是艺术的生命,尤其对于记叙类文体,同学们一定要学会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写人叙事从肤浅走向深刻,从枯燥走向鲜活,从平淡走向感人。
  四要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书写是否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最后的得分。其中,潦草、污损、勾画涂改是大忌。2014年宿迁市作文阅卷设置了两个得分栏,阅卷教师就“内容”和“书写”分别打分,这对今后的写字教学不无导向作用。
  例文点评
  一类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林清玄说:“清欢是一种来自于对平静的疏淡的简朴的生活的热爱。”细数三年海洋中的珠玑,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立意深厚,“人间有味是清欢”,开篇便不同凡响)
  我在清欢中收获了——欣喜愉悦。
  在备考的日子里,每天早起到校园的长廊里背书。迎春花如火如荼地怒放,清露润玉肌;紫藤香梦幻的香味缠绕在书扉指尖,醉人心意;合欢的小红伞柄柄撑着,燃烧了一棵棵树,也点燃了人的激情。我拾着欣喜,听“鸟鸣校更寂”,背书倒也更轻松愉悦了。(生动优美的描绘,源自小作者平时细心的观察和体会)
  我在清欢中收获了——诗文逸趣。
  元稹对茶的热爱可谓人人尽知,他的宝塔诗就充分展现了其志趣:“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细细吟哦,亦有清喜的趣味。李白的豪情浪漫也名不虚传,“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读起来,内心豪情满怀。再有苏轼的《行香子》,“且陶陶,乐尽天真……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和《记承天寺夜游》相比,更显得随缘自适、旷达乐观。(诗文逸趣,如数家珍,可见趣之多)
  我在清欢中收获了——感动鼓励。
  又想起百日誓师的那个下午,妈妈的信件是那么地催人泪下。信中的“不要怕,稳住走”“努力欣赏到山峰的雄景”……像一只拨浪鼓,使我心头难平。满满的字迹,满满的鼓励,满满的爱意。我直起身子,望了一眼国旗,默默地在心中起誓:爸妈,静候佳讯!(在爱的激励下,豪情壮语溢满于心,真切动人)
  我三年的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呀,在我生命的海洋中,你们是最美的珠玑!
  苏轼说:“人间有味是清欢。”清欢确是美味至极、五味俱备。在清欢中斟酌,原来我果真也拥有这么多!朋友,何不一起热爱生活,共享这盘清欢,拥有这么多的滋味呢?(清欢之味妙极,不禁邀众人共享)
  总评:文章另辟蹊径,以“清欢”一词架构全篇:美景中的欣喜愉悦,诗文中的逸趣,亲人的激励。文势灵动,婉转自然,一气呵成。
  小作者从三年疏淡的生活中选择了三颗最璀璨的“珠玑”细心打磨雕琢,文采飞扬,清新流畅。最后不忘引用苏轼的诗词,道出清欢的真味,并邀人共享,恰到好处地点了题。
  二类文: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梦回千年,千年一梦,梦里谁主春秋。卷帙浩繁,一个个生动形象的人物浮现在我的脑海,或豪放不羁,或清丽淡雅,或有勇有谋,或淡然闲适……
  谢谢你们,让我拥有这么多。
  梦里南山·声声慢
  你“种豆南山下”,虽“草盛豆苗稀”,可仍不掩洒脱的本性。你“不为五斗米折腰”,弃官而去,隐居深山,每日虽免不了吃苦劳累,可心中总是很充实。穿梭于菊花,对酒高歌,这等人生快事又有几人可以做到?只有你不落俗套,淡然闲适。(语言简洁凝练,刻画人物能够抓住人物的个性)简陋的屋子,却有你不问世事,无烦扰。
  谢谢你,让我拥有了安然闲适的性格。
  倚仗江湖·碧空长
  你端起一碗烈酒一饮而下,酒喝得畅快,心中一片清明。秦王残暴,百姓叫苦,你又怎能独自痛快?擦拭宝刀,整好衣襟,就待出发。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此处引用别人的话,应加引号)
  谢谢你,让我拥有了坚韧不拔的豪情壮志。
  梦归长安·烟花繁
  风儿吹乱了她的发丝,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前后人称应统一)回首那年,你太单纯了,认为仅凭美貌便可立足皇宫。可毛延寿添的那颗落泪痣毁了一切。你独守冷宫,直到那日,单于派人前来和亲。你一人站出来要去那遥远的地方。看着皇帝眼中的那抹遗憾,你淡然一笑:与其老死宫中,不如奔腾草原。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长空与飞雪,只念安。(引文要加引号)
  谢谢你,让我拥有了内敛深邃的品格。
  回首,原来我拥有这么多。不必羡慕他人,换个角度想想,嗯,我也拥有这么多。
  总评: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对三位历史人物的刻画生动细致,各具特色。虽然小作者没有明说,但我们分明可以看出文章主体部分描述的三个人分别是归隐田园的陶渊明、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荆轲以及深明大义出塞和亲的王昭君。小作者意在表明自己从这些人物身上学到了闲适、坚韧、内敛深邃等优秀品质,从而点明主题“我也拥有这么多”。但小作者过于急切地想要点题,对“我”怎样拥有、拥有什么却叙述甚少,刻画历史人物和表现“我拥有这么多”之间缺乏自然的衔接。文章主体部分采用“故事 点题”的模式,故事有些喧宾夺主,其实“拥有”才是要表达的重点。故判为二类文下。
  新题预测
  题一:“学走路时摔了第一跤,母亲温柔地鼓励你爬起来;第一回背起书包走进校门,老师亲切的笑脸驱散了你心头的不安;彻底考砸时你觉得再也抬不起头来,父亲把温热的手掌搁在你的肩上……你明白了,人生的关键处全是坎儿,跨过去,便是一个清明的世界。而帮助你迈过这关键坎儿的人会是谁呢?你会记得他们关键的一言一行吗?”
  请以“迈过那道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题二:“在什么情况下,你会惊呆呢?或许是突然发现一个秘密,或许是突然看到某个画面,或许是突然接到某个消息,或许是偶然听到天籁般的音乐……”
  请补全题目“我被______惊呆了”,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朱晓荔,宿迁市优秀教师,江苏省课题研究先进个人。曾获全国多媒体大赛一等奖,江苏省优课评比二等奖,有多篇论文发表或获奖。现为宿迁市中小学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
  谷新军,中学高级教师,宿迁市初中语文学科带头人。曾获宿迁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一等奖,江苏省优质课评比二等奖。有十余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刊物。现为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
其他文献
一引言在西方经济学数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经济学家们或者由于他们面临的经济现实差异,或者观察和思考经济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差异,或者由于他们各自代表的利益差别,都会提出各具
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安格斯·迪顿,以表彰他在消费、贫困与福利方面的研究贡献。 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
2014年12月4日的《纽约书评》上刊载了伊丽莎白·科尔伯特针对娜奥米·克兰茵的新书《这改变了一切:资本主义VS.气候》的书评:《气候变迁能疗救资本主义吗》。众所周知,气候
京津冀地区探索跨区域碳交易合作,仍需突破一些障碍。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中,节能环保领域首先展开合作。随着北京市碳排放交易权的试点推进,京津冀地区乃至京津冀晋蒙鲁等省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  大卫·哈维著  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年4月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再度受到关注,与其相关的作品也颇受追捧。例如,今年最热的经济学作品——《21世纪资本论》(直译应为“21世纪的资本”)——就被看作是一部与《资本论》相关的著作。不过,似乎并不是所有学者都能阐述清楚马克思想要在《资本论》中表达的观点。特别是,如何让普通人重新认识到《资本论》的
波特并非第一个质疑环境管制成本主流经济观点的经济学家,但他建立并激发了20年相关研究,最终成为“波特假说”从历史上看,关注环境保护的经济学家、政策制定者和企业管理者
陈云和邓小平,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代表人物。两人有着十分相似的经历。邓小平生于1904年,逝世于1997年,陈云生于1905年,逝世于1995年。生年和卒年相差都是一两年。都是八大确
阜阳市局 £4a 局长——_MINtkMMtgj’#lnH$B——q.M——D收束志不他只邀狲位J则【科校为先导推动地租工作.B为广为戳民U用凶盼引眯B.习.互们羹宽.互狈槽竺汹IAn.刊 办好杂志。必
编辑同志: 收到杂志,好似读到一本造纸小百科,我们的杂志办得这样富有特色,我感到十分自豪。欣喜之余,我想谈谈我的心愿:俗话说“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们的杂志能否坚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