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跑CPI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zyl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4岁的赵帅有些失望了。他满心指望冬至能吃上猪肉饺子,可是吃到嘴里的只是白菜和大葱。
  妈妈陈玉琴很理解孩子的感受,毕竟家里已经3个月没有闻到肉味了。“太贵了,比往年涨了一倍,这会儿猪肉已经13块钱一斤。”作为华北平原上一个普通的农民,她不得不掂量再三。不多的收入还有更为重要的去处——大儿子在吉林上大学,下半年的伙食费明显也要多起来。
  除了吃饭和买书,大学生赵辉已经削减了其他所有开支。然而,妈妈每月给的400元钱仍然不够。食堂的大排面从5元涨到了6元,大排却小了一圈,连面也好像少了一筷子。通过互联网,他知道,这个冬天,感到压力的不仅仅是他们一家人,大多数中低收入的中国人都在为此犯难。
  事实还不止于此。经济学家说,一场弥漫全球的通货膨胀正在肆虐展开,中国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还不是顶厉害的那种。
  
  猪肉拉开涨价冲击波
  
  2007年5月26日,一条新闻让很多人不解:温家宝总理到陕西兴平视察养猪村。在新闻的镜头里,温总理和围拢过来的居民坐在一起,倾听大家对养猪的看法。陈玉琴指着电视问丈夫:“总理怎么突然会有工夫去看猪长得怎么样?”
  2007年的春天并没有显示出和往年的不同。当时经济学家琢磨的问题是,过去几年为什么中国经济高增长而没有高通胀?
  后来的事实证明,人们低估了猪肉冲击波的威力。各地猪肉价格在一段时间的小幅回落后,竟然再次掉头青云直上。2007年12月中旬,北京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新发地的瘦猪肉批发价格达到了23元/公斤,一举突破当年8月初的21元/公斤,成就全年最高价格。而此时涨价的风潮早已经从肉铺扩展到了更多的地方。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油脂价格在不断飙升,2007年11月更是同比上涨35.0%,尤其花生油价格更是屡创新高。曾经价格战惨烈的牛奶市场也悄悄加入了涨价的行列。北京“三元”在给用户的通知单上写道:由于受市场原材料等物价上涨因素影响,公司决定从2007年8月1日起对部分奶制品进行价格调整。在十余个品种里,最低涨价0.05元,最高上涨0.15元。
  方便面也涨价了。2007年7月,康师傅、今麦郎、统一、华龙、白象等数家方便面企业集体提价20%,尽管此后被曝光其中存在操纵价格的行为,并被强制回到旧有价格轨道,但是各企业还是用“减量不减价”的变相手段达到了目的。2007年末,这种变相伪饰也去掉了。康师傅集团提高了它的主打桶面和珍品袋面的价格,涨幅分别达到16.7%和5.9%。
  汉口人对今年的生活必然记忆深刻:一方面,50年一遇的秋旱让长江水位持续下降,甚至显现3公里长的沙洲;另一方面,吃食涨声一片,大有一浪高过一浪的架势。肯德基让它的汉堡更值钱,而麦当劳则提高了它奶昔的价格。中式餐馆也不示弱,马兰拉面普通型从8元上涨到了10元、大杯永和豆浆也上调了0.5元。
  这种趋势甚至蔓延出了餐桌。2007年11月1日,国家调整了成品油价格,汽油价格平均上涨了8.8%,柴油平均上涨9.8%。主要依靠进口的液化石油气,其售价2007年11月比上月平均上涨12.6%。当然,房地产更无需多说,房价简直就是“苟日新,日日新”。
  物价凶猛倒是让老百姓熟悉了一个经济学术语:C P I 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007年的CPI的确是一步一个台阶:1月还只有2.2%,4月就上到了3%,7月更是走高到近年少有的5.6%,11月则创了11年来的新纪录,达到了6.9%。权威预测,2007年全年CPI涨幅在4.7%左右。虽然百姓并不懂CPI的来龙去脉,但也知道,CPI如果一个劲儿地飘红,钱袋子可是越来越吃紧。有人曾经根据2007年10月CPI的涨幅匡算,价格上涨影响城镇居民(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6.1%)为每人每月增支44.2元,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升7.2%)则为每人每月增支16.7元。
  难怪那句话成为2007年流行语: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
  
   物价成为最严重问题
  
  在猪肉冲击波刚刚启动的时候,官员和学者解释说,这是由于国内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而玉米等饲料价格接连上涨,造成养猪利润下滑,农民养猪积极性受挫,生猪存栏量减少等原因造成的。再者,年初以来,国内生猪疫情扩散,全国有22个省份先后发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导致生猪存栏量进一步减少,国内猪肉供应明显不足。
  上述分析或许都有道理。只是仍然视猪肉为猪肉,并没有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危机。实际上,中国的双脚已经踏进了全球通胀的漩涡里。这一点到年底的时候就被广泛认知到了。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在财经年会上说:“外部因素对国内物价上涨也起到了显著推动作用。”研究人员则很专业地称之为“输入型通胀”。
  在中国之前,美国、欧洲也已经进入食品价格上涨时代。只不过美国的敏感物不是猪肉而是玉米。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2007年,美国鸡肉批发价比去年提高10%、鸡蛋价格上涨21%、牛奶的价格也上涨14%。在欧洲,衡量小麦、食糖和玉米等8种主要农产品价格变动的指数上涨了10%。
  如何认识当前物价上涨?官方的回答是:这是食品价格引发的阶段性、结构性上涨,并不是全面的通货膨胀。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这种结构性上涨表现在商品的价格有升有降上。在2007年1月至11月价格总水平上升4.6%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1.9%,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4个百分点,占涨价因素的87%,其中仅猪肉价格上涨就影响价格总水平上升1.4个百分点。另外,CPI上涨还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化差异。目前,全国物价上涨最高的是贵州、青海,而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发达地区,CPI上涨幅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即便姚氏结构性上涨的分析正确,政府显然不敢、也不能掉以轻心。不管是此前的猪肉,还是现在的食品,政府都在小心应对中。去年5月,温家宝总理曾专门就做好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工作提出过7项要求。
  此后,中央政府接连3次要求各地发放城镇低保对象临时补贴,并适当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对未纳入低保范围,但实际生活困难的城乡低收入居民,各地要采取临时补贴等措施救助。明令各地要根据物价上涨幅度和当地社会平均工资水平,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保险金标准,切实落实国务院对大、中专院校学生食堂的补贴政策等等。珠海市甚至拿出800万元财政预算资金对涉及民生的商品及服务价格严阵以待。
  市场上,国家加大了粮储抛售力度。2007年11、12两个月,超过800万吨的最低收购价小麦进入市场。同年12月11日,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安徽粮食批发交易市场组织竞价销售了一批中央储备玉米,该批玉米约有50万吨,存储地点分别为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四川等地。业内人士表示,政府托市意味明显。
  尽管这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措施,保障了居民生活必需品供应,没有出现重要消费品断档、脱销的情况,确保了市场稳定与人心安定,然而胜利似乎还远没有到来,未来的形势决不轻松,涨价的压力在今年依然存在。“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的一项调查表明:30.5%的在中央党校学习的地、厅级干部认为:“物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形势发展中最严重的问题,首次超过了“收入不均”和“腐败”。
  
  民间应对的智慧和代价
  
  2007年的12月17日,北京晚报记者曾跟随着33岁的饭店小老板唐习鹏去新发地买菜,令记者大开眼界。唐选择早晨7时入场,“因为7时大宗批发刚结束,这个时候价钱最低”;选择“水菜”,因为“水菜”买回去后简单冲洗就行,省水、省电、省人工成本;买白菜的时候,他先把自己放到磅秤上称,看卖主是否耍了花招儿。唐习鹏说得好,油、肉、调味品等价格都上涨了,不算计点怎么行?
  面对汹涌的涨价大潮,更多的人拿出最基本的智慧来——尽量减少开支、时刻关注打折信息。有报道,广州曾经上演过“抢肉”战——某连锁超市以15.8元/公斤的超低价限量卖鲜猪瘦肉,引得市民放弃周末懒觉纷纷起早疯抢。在该超市南洲路店内,抢肉人龙足足排了千米长,1吨鲜猪瘦肉40分钟即被瓜分一空。类似的情形在辽宁也曾出现过。
  2007年11月30日,由于传言电价将在夜里12点后上涨,北京门头沟许多居民赶到供电营业厅排队买电,以至于供电公司部分工作人员不得不加班维持秩序。即便后来电力公司证实“电价上涨属于谣言”,居民仍然放心不下。晚上7时30分后仍有百余人排队不走。
  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最严重的是重庆的“打折”队伍上演的悲剧一幕。2007年11月9日,该市沙坪坝区的“家乐福”超市十周年店庆,特价销售一款菜籽油,原价每桶51.4元的5升装只卖39.9元。消息传出,大量市民凌晨4点就开始前往排队等候。此时的人们,心中正在为能节省10元钱而高兴,万没想到一拥而上的结果是3死7重伤。
  此事引发了异常的上、下关注。商务部、重庆市政府都为此发出了紧急通知,进一步规范零售企业促销工作。有评论则指出:此事出在一家超市的促销上,折射出的却是物价高涨背景下城市低收入群体对涨价的恐惧与焦虑之痛。涨价不仅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水平,更重要的是给他们心理造成的压力。
  死者已矣,未来会怎样?姚景源说:“我认为明年的物价水平肯定会低于今年”。他的理由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提出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并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来抓。
  农民陈玉琴听不懂姚的话,也不明白宏观调控是什么,不过,她希望,这位总经济师的预言能够成为现实,那样她就可以多让儿子吃回猪肉了。
其他文献
“我种的11亩番茄遭了灭顶之灾,损失两万块钱啊!”日前,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挪一村村民赵庭家时,他伤心地说起去年番茄的绝收。村党支部书记马晓林告诉记者,2007年全村番茄绝收2000亩,损失近400万元。  在最具优势的地方种植或养殖相应产品,实现优势产品向优势区域的集中,是西部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大变化。近年来,陕西的苹果、宁夏的枸杞、新疆的瓜果、内蒙古的乳肉绒等一个个
期刊
近日,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一项淀粉制品质量抽查结果,提示消费者警惕淀粉制品铝超标,影响身体健康。  此次抽查从合肥、阜阳、淮南3个市的生产和流通领域中抽查了20家企业生产的20组淀粉制品。经检验,合格14组,不合格6组,产品抽样检验合格率为70%。   安徽省质监局专家称,本次抽查是依据《淀粉制品卫生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相应的企业标准,对淀粉制品中的淀粉含量、
期刊
目前,在农牧产品开发上,大多数品牌企业都采取了“公司+农户”的供应链模式。比如蒙牛、新希望、光明等等。如今也有更多的公司开始做农村和农民调查。一些中外企业的老总会选择农村游,试图通过亲历一线市场触摸到更多农村消费者的脉搏。新希望集团(以下简称新希望)从农业起家,如今已经涵盖了饲料生产、动物养殖、流通加工和销售的四个环节,形成一个延伸的产业链。在与农民做生意的过程中,发掘他们的需求,增强农民契约的意
期刊
时下,不少超市、水果经营户喜欢销售剥掉皮并用塑料托盘和保鲜膜包装好的水果,由于其价格便宜、食用方便,不少消费者对这种食品比较青睐。工商部门提醒消费者,小心这些特价水果“脱掉”变质外衣。  据记者了解,这些水果中有不少是被剥掉了变质、腐烂的外衣,放在塑料托盘里出售的,而消费者很难从这些水果表面看出问题,虽然这样的果肉价格便宜,但其营养价值会大打折扣,而且裸露的果肉在一定温度下会产生细菌,食用后容易引
期刊
浙江顾大嫂食品有限公司是通过“市场+公司+农户”的形式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并带动了当地乡镇5000余农户走上了共同致富的道路。  近几年,该公司独辟蹊径,致力于方便食品的研制与开发。据浙江顾大嫂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顾炎林向记者介绍,日本人安藤百福于1958年发明了第一碗方便面,这种方便食品迅速风靡全球。   目前,全球每年方便面的消费量为652.5亿份,其中中国消费掉217.5亿份,市场空间巨大
期刊
2008年1月,安徽、湖南、湖北、贵州、广东等中南十几个省市普降大雪;  1月21日,国务院应急办公室下发抗灾通知;  1月22日,湖南、贵州等地通信、电力、供水等网络遭到严重破坏;  1月27日,长江中、下游14个民航机场因积雪被迫关闭,大量旅客滞留;  1月28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雪橙色警报,并预计恶劣天气至少还将持续5天;同时,广州50余万旅客滞留车站;  截至1月29日,我国有7786
期刊
可分解塑料酵母   日本农业环境技术研究所近日宣布,其研究人员在水稻叶子中发现一种酵母,可有效分解微生物降解塑料。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研究人员注意到,微生物降解塑料的表面结构与植物叶子的表面结构类似。在对比实验中,研究人员选取了用于农业生产的由聚乙二酸丁二醇酯制造的微生物降解塑料薄膜。这种薄膜在土壤中需要1个月左右才开始分解。如果把这种薄膜放在添加上述酵母的托盘内,只要3天就能分解。  
期刊
华安,青山环绕、一水中流,九龙江使华安扬名四海,铁观音令华安茶香万里,华安也赢得了“茶烘”的美称。如今华安的茶叶营销网络遍布全国各地,已成为我国第二大铁观音茶生产基地,茶产业成了当地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福建省省委卢展工书记曾亲临华安,题下了:茶是产业,是文化,是和谐饮料,是农民增收的渠道。    做大特色文章    利用资源优势,体现五季茶特色。华安县茶产业发展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生态和资源优势,着
期刊
记者近日在山西省部分蛋鸡养殖区采访时了解到,2007年10月份以来,这个省的蛋鸡饲料价格一路上涨,市场上鸡蛋售价却持续下跌。受此影响,这些地区的养殖户开始提前淘汰蛋鸡和种鸡,养殖信心受挫不敢补栏,养殖收益无从保障。业内人士认为,这个省的蛋鸡养殖开始步入低谷。  继生猪、奶牛等畜产品养殖出现问题之后,蛋鸡养殖业也步入寒冬了吗?     鸡蛋价持续跌 饲料价一路涨    山西养鸡业以蛋鸡养殖为主,是我
期刊
本刊讯 为抑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保证食品价格稳定,国家发改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落实好主要农副产品运输过程中的税费减免政策,有条件的地区要扩大绿色通道范围,努力降低农副产品运输和经营成本。  通知还要求加强节日期间价格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农副产品批发零售市场和商场超市的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禽蛋奶等群众生活必需品,以及成品油、液化气等重要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串通涨价,捏造散布涨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