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乡四十年沧桑巨变

来源 :北方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molj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我的家乡,我心中便充满骄傲和自豪,她位于中国的东北边陲,北临黑龙江与俄罗斯隔江相望,南依松花江,与江南都市遥遥相对,是黑松两江冲积的一个平原,素有北方明珠的美称。家乡,小城不大,但却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秃尾巴老李的美丽传说,源远流长;完颜阿骨打的赫赫战功,彪炳史册;奥里米古国的繁荣,享誉全国。家乡,地域不广,但却有着丰腴的厚重资源。纵横的河渠,荡漾着金色的碧波;无垠的沃野,播撒着浓浓的春色;繁茂的林木,回荡着绿色的欢歌。家乡,物产不多,但却有着优美的人居环境。正因为没有巍峨的高山,才有了一望无际的肥沃良田;正因为没有大型的企业,才有了一碧万顷的湛蓝青天;正因为没有城市的喧嚣,才有了世外桃源的宁静人间。
   “我不吃米饭,我要吃汉堡,没有汉堡我就不吃了。”晚饭时节,坐在对面一个满脸肉嘟嘟的、约莫五六岁模样的小男孩,高分贝的吵闹声吸引了全车厢人的目光。担心孩子挨饿,孩子妈妈给小男孩买了车上的盒饭,却遭到小男孩绝食抗议。看着男孩妈妈连哄带骗让小男孩吃饭的场景,一下让我的思绪穿越到1978年。
   1978年初夏的黄昏,一声清脆的婴儿啼哭声,在东北的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骤然响起。这个男婴就是我,我的到来给这个小山村人们并没带来多大的喜庆,却让我这个家庭的老老小小欢欣鼓舞。在那个年代,农民不能有自己的私有财产,不能自己养猪、养鸡以及其它家畜,如果哪个农民自己养家畜,就要被批斗,割资本主义的尾巴。当时的村不叫村,叫大队,大队按人口再分若干生产队,搞集体经济、吃大锅饭、干活挣工分。一个工分2分钱,挣工分大体分三种,男青年壮劳力是10分,一天2毛钱,女青年壮劳动力是7分,一天1毛4分钱,15岁以下小孩是5分,一天1毛钱。基于此,再加上亘久以来“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我的到来的确让这个家庭对未来有了美好的憧憬。那时的土地属于生产队,社员们一起劳作,到秋天收了粮食后要先交足国家的任务,然后从剩下的粮食中拿出百分之六十来按生产队现有人口平均分配,另外的百分之四十按劳力,也就是挣的工分分配。由于是“大帮哄”干活模式,导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曾记得母亲说过关于集体锄草的趣事,一大帮人拿着锄头走过杂草丛生的高粱地块,垅上的草没见少,反倒是垅沟内的草却被大家踏平了,有的甚至扛着锄头从地头跑到地尾。
   困境中思变,瓶颈中求变。在家乡临近江边的一个小村,犹如小岗村一般在家乡党和政府的支持下率先掀起了新的土地革命。这个村当年人口不到一千人,耕地面积不到1.5万亩,各种农机具有200多套,平均到户一家也就40多亩地外加1台农用车。条块分割的经营方式、无法连片的管理模式,导致投入高、效益低,不利于集中连片开发和农业科技推广应用。2008年,村两委班子在县乡两级政府的正确引领下,率先转变观念,组织部分农户大胆探索尝试土地规模经营。他们采取统一整地、统一施肥、统一播种、统一打药、统一除草、统一中耕、统一收获“七统一”的联合体规模经营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这种方式使种植成本大大降低,而且由于采用大机械深松整地、中耕管理,保墒灭草效果好,当年粮食获得了高产。通过实践,当年参与集中耕种的农户,平均每户一垧地不但节约了230元成本,每垧还比以前多收入了1900元,通过节本增效平均每户纯增收都在2000元左右。小村的成功实践如宁静湖面的涟漪,激起了家乡人民的争相效仿,翌年,家乡各村掀起了土地规模经营的热潮。
   自从工作调动离开农村到城市定居后,我也很久没有回来了。随着列车员熟悉的报站声,我已经到站了,和小男孩简单约定了农村再见后,我急匆匆地下车,乘坐村村通客车,疾驰在乡间的公路上。公路两侧的农田阡陌有序,横竖划一,绿油油的农田里几乎看不到一根杂草。此时,令我很诧异的是,正该是施肥除虫时节,却看不到几个人。走到家门口我怔住了:原先门前下雨天泥泞不堪的“水”“泥”路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水泥硬质化路面;半砖瓦化房屋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近百平米的新型民居;室内取暖的铁炉子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燃煤新型节能炉。
   更让我惊讶的是,家人已经不再种地了,而是把土地作价全都入股本村的合作社,从春耕到秋收,甚至到销售,都不需要亲自动手,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农民只等着年底分红数钱就可以了。当晚,偶遇去城里开出租车的发小,见到我兴奋不已,简单寒暄后,就向我细数起加入合作社的种种好处。发小用自家的地给我算了一笔经济账:他家共有4口人,妻子及两个孩子,村里分的口粮地、劳力地,加上早些年他自己的小开荒,一共有将近60亩水田。前些年,自己经营的时候,每年挣的钱除去供孩子上学、家里年吃年用外,都用在了农机具的维修上,加上农机具折旧大,几年下来,就攒下了一堆“铁疙瘩”。现在,全村除去个别不适宜规模经营的地块儿外,80%的土地都入社,这其中,也包括我家。闲下来的农民也没有真的“闲”着,而是开启了另外一条增收渠道,有的农民参与合作社经营挣劳作工资,有的利用家里的庭院搞起了特色种养殖,有的到县城参与城市建设,每个人在土地收入之外又多了一份收入,腰包也不再像先前那么羞涩了。
   夜幕初降,放眼家乡,但见一条条宽畅亮潔的巷道,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栅栏,一盏盏明光烁亮的节能灯,三三两两的农民在休闲小广场上荡漾着欢声笑语,构成了一幅幅优美的新农村画卷,农民足不出村,陶然自乐,过起了连城里人都向往的“桃源生活”。
   我想,我还是要回到这里的……
其他文献
刘国栋,一个年轻的作业区主任,用踏踏实实的工作业绩,为这方百姓带来了实惠,以关心百姓的冷暖赢得了干部职工的赞誉。为此,他获得管局“现代化大农业劳动竞赛新农村建设先进个人”、农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谁家有病人,谁家生活困难,谁家有子女在外上学,谁家农机具需要更新,都在他的小本本里记下。   他针对近年来,粮食增产增收,水泥场院不够用的问題,多方筹措资金,扩建了6000平方米的
期刊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依托京张高铁、京雄高铁、浩吉铁路等重大项目大力开展智能建造、智能装备、智能运营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不断推动铁路智能化,已经成为世界智能铁路发展的重要引领者。  什么是智能高铁?智能高铁是广泛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北斗导航BIM等新技术,综合高效利用资源,实现高铁移动装备、固定基础设计以及外部环境间信息的全面感知、泛在互联、融
期刊
刘宝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普通工人家庭的子弟。1987年,他响应国家号召应征入伍,1990年复员分配到鸡东县物质局所属化建公司参加工作。他非常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3年内便晋升统配股股长。随着国家经济改革大潮的不断深入、股份制时期的到来,化建公司也随之进行工作制改革,1996年,他于第二批分流下岗。   “那时候的我,感受到了什么是失落,什么叫茫然。”刘宝江说。   年轻气盛,加之家庭困难,刘宝江萌
期刊
大唐七台河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检修部汽机专业共30人,主要负责一期两台350MW机组、二期两台600MW机组汽轮机及附属辅机、热网设备的检修与维护工作。汽机专业是一支朝气蓬勃的队伍,是一支技能专业的队伍,是一支团结协作的队伍。他们以公司“德胜”文化为基本,在部门“变的是观念,检的是思想,修的是品德,赢的是实力”的文化理念熏陶下,充分发挥人员最大优势。以创造公司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以实现人生价值为动力,打
期刊
黑龙江省宝清县夹信子镇头道村信访问题是长达20多年的历史性老大难问题。2018年春,为了解决这个村的突出问题,镇党委、镇政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积极想办法,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农民解决问题,下派“法官书记”,小村屯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大早,头道村村委会办公室里班子成员又聚集在一起,一起研究最近村民反映强烈的几个问题,大家在一起认真讨论,像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在这里上演。而在几个月前
期刊
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指出这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这透露出哪些信号?   信号一: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经济增长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结构不断调整优化,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提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及与之适应的经济政策框架,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十九
期刊
案例回顾:   肖利明与冯越等4人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前些年,事业有成的他们合伙成立一家科贸公司。由于公司连续5年盈利且不分红,肖利明与其他2名股东先后与董事长冯越发生矛盾,要求公司回购其股权。   肖利明在公司担任副总经理职务。在公司既不回购股权又坚持不分红的情况下,他也加入要求解散公司的诉讼中。冯越见其如此不配合工作,便停发其工资,停缴其社保。他则以此为由提出辞职,同时要求公司支付离职经济
期刊
种过田、送过餐、当过修车学徒工、跑过运输,办过胶合板厂......创业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实现了他带领家乡父老致富的梦想。近日,宁安市利民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耿世龙荣获第六届“黑龙江省青年创业奖”。   创业,是耿世龙在农村务农时就有的想法。在确定了自己的梦想后,他毅然外出打拼,吃了常人不能吃的苦。为了多赚钱他就自己一天搬运10吨的饲料,一点一滴的原始积累,他赚到了人生中宝贵的第一桶金。20
期刊
用温暖的目光,关注平凡人的生命律动。这是全球首部“一带一路”电影《共同命运》带给人直击心灵的感动。独立的生命个体因“一带一路”的系列举措层层交融,并在各自的生命旅程中寻找到新的拐点和希望。它,是平凡人的追梦旅程,更是全人類的生生共荣。   不同的风光和故事,汇聚成了这次跨越世界各个角落的探寻之旅。镜头跟随着大自然的山川风貌,时间的脚步在人类文明起源之地不断蔓延,成了刻在地域文化中的精神图腾。从人
期刊
疫情再度告急  2020年1月18日晚,腊月二十四,钟南山赶到了人山人海的广州高铁站。正当春运,去武汉的高铁票早已卖光,事情紧急,颇费周折他才挤上了G1102次车,在餐车找了一个座位。  他走得非常匆忙,羽绒服都没有带,只穿了一件咖啡色格子西装。接到请他紧急赶到武汉的通知,他就感觉此行不同寻常。尽管疲惫,他打开电脑,开始仔细研究每个材料和文件。  這一天,武汉不明原因肺炎患者增加到了59例。这种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