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深层解读及其特性的历史考察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nxy5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特定社会和农业文明的产物,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有着丰富内容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汇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积极吸收世界优秀体育文化的结果。因此,从历史追溯的角度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层解读,并对其所表现出的特性进行研究考察,对于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进一步探讨和推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体育文化 内涵 深层解读 特性 历史考察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建立在中国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上的,以血缘宗法自然原则与高度统一的社会为背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文化融汇的结晶。不断寻求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的民族智慧,弘扬科学合理的中国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和特性,以赋予传统体育文化新时代竞争与奋进的体育精神,使其走上自我不断完善发展的道路,对于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莫大的时代价值。
  
  一 体育及体育文化的内涵阐释
  
  1 体育的概念界定。体育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自从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体育历史。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体育文化是一个逐渐发展的历史过程,是人类整个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早期的体育而言,虽然人们生活在不同的地域环境,生活习惯也有着根本的差别,但创造出的体育形态、性质和目的基本上是类似的。人类为了生存和延续,学会了跑、跳等基本动作技能及有关生产劳动知识,并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世代相传直到今天,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今天灿烂辉煌的体育文化。据史料记载,19世纪中叶欧洲文艺复兴之后,才使人们真正感受到体育文化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直接影响。
  2 体育文化的内涵阐释。首先,体育文化产生于人类从动物野性转变为人性的过程中,是人类在改造自身的过程中,由动物的本能改变成自觉行为的人性时,通过劳动、游戏、教育或合理的竞争方式等渠道,逐步形成的人类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其次,体育文化是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之所以说是物质文化,因为体育文化是以人体这一物质形态为对象,利用场馆和器材等体育手段,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之所以说是制度文化,是因为人们在体育运动中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规范文化;之所以说是精神文化,是因为体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精神,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和人的精神面貌产生深刻影响。
  再次,体育文化是人类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通过有形的身体形态及动作技能和无形的个体意志、观念及社会时代精神反映出来,体现了各具特色的存在方式。体育文化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
  最后,体育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是人们在体育生活和体育实践过程中,以身体形态的动态变化和相关动作技能所表现出来的具有运动属性的文化,总是与人的体育生活紧密结合,又总是和一个地域或民族的社会文明、物质文明以及自身的发展产生具有互动发展的关系,能反映出本民族传统的体育特性。
  
  二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内涵的深层解读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有机整体的一部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深远。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既是稳定的精神物质文化,又在历史环境的变迁中不断呈现出多元的差别,这种在传承相续中渐进发展的态势,使得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着浓厚的文化内涵。
  1 精神内涵层面。首先,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专注的焦点往往是人内心的道德良知,也就是专注于人的道德修养问题。“天人合一”、“崇尚和谐”,正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体现出的特有人文精神。中国儒家文化主张由内向外去驰求,通过成己成物,从内在发掘整个世界,这就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精神或者基本精神,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深受其影响。其次,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精神所遵从的最根本的法度就是“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坚定地认为自然界就是生命的源泉,人的身体直接受自然界的运行、变化的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必须要与自然变化的节律相适应统一,取法于自然,顺乎自然之道。最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内涵不像西方体育那样过于注重“物质”、“竞争”、“超越”,它包涵了老庄、儒家及墨家等深邃的思想内蕴,形成了一种注重“和谐”、“整体”,“由外及内”实现道德升华的基本精神指向。
  2 理念内涵层面。首先,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理念重点,是重视体育文化的伦理价值和社会价值,把精神情感放在了首要地位,因此“仁德”、“仁礼”就成为了体育追求的最高层次。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表面浅显直观的身体运动后面,蕴藏着本民族深厚的道德思想内涵和运动理念,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武德”。其次,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对个人价值取向的标准,就经历了一个从重肉体之美到重精神,尤其是道德之美的发展过程。正是在这个认识理念的基础上,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重视精神建设,忽视身体建设的理念,当然对体育的理解也相应地形成了“重文轻武”,重精神轻身体的意境理念。
  3 价值内涵层面。首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中庸”和“中和”的价值原则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里被表现得非常突出。在中国整个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只是刻意去强调“养生化”的价值主线和“意念”,而外在的负荷与强度和肌肉的收缩方式被严重忽视。其次,中国的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追求多是健康长寿和营养养生,这体现了最朴素的“人本主义”精神。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非常注重身体锻炼的开与阖,这对节约体能、修复身体有相当大的益处。
  4 功能内涵层面。首先,“祛病健体”是中国传统体育的根本出发点和对体育的功能基本阐释,注重“在宁静、冥想中悟道”,动作上多模仿动物,以球形、环形、向心形为主,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所主张的“心欲宁,志欲逸,气欲平,体欲安,貌欲泰,言欲讷”有莫大的关系。其次,中国传统文化也讲求“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里的“自强不息”体现的就是一种拼搏敢为的大丈夫精神,这种精神从何而来,靠的就是体育。因为体育被看作是一种“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活动,它能够最充分地挖掘和发挥人的潜能,从中可以看出“生”的力量。我国古代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比如武术和角力等,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智慧与勇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动力的完美追求。
  5 动力内涵层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史,可以被看作是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史,也可以被看作是对外开放的文化交流史。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是具体的、历史的,也是多地域、多民族的,而且是多层次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各区域、各民族体育文化的荟萃集合,在荟萃集合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互相的交流影响,而就是这交流互感,恰恰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推动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交流,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也正是在各民族生息繁衍和相互交流中,积聚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内驱动力。
  
  三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特性的历史考察
  
  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袭了中国文化中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和谐统一的体育精神。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适应本民族的特点而形成发展的,都具有独立的民族性格和社会意识。在其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的历史渊源中,不断承接外来影响而有所变异,逐步形成并充实本民族的文化积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传统伦理道德所体现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的思想以及重人格的观念,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体育价值观。
  1 民族性与民俗性。民族性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基本属性,传统体育文化必然存在于特定民族生活的地域空间和具体的历史时间之中。人类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但有共性的一面,也同时具有个性的一面。这种人类文化的差异性就是民族性的表现形式。各民族的体育文化都呈现出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体育文化特性。传统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自身发展的特殊性,代表一定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积淀与特定地域文明的特点。各个不同地域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类型、不同形态的体育文化。另外,民俗是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又是广大劳动人民所创造的文化。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对民族最具凝聚力的就是民俗体育文化。民俗体育不但受到民族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地域因素的制约,多种因素相互交织,互相依赖,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融合,逐步成就了多姿多彩共存共荣的民俗体育文化特性。
  2 社会性与独特性。由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久远的发展历史和深厚的社会存在基础,所以绝大多数人的认识和心理倾向是非常认可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而当整个社会的大多数都倾向于某种体育文化传统时,它就会爆发出强大的社会表现力,也就是说社会性非常的浓烈。另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也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集合体,华夏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文化体系。从中国历史发展的漫长过程来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以汉族体育文化为主体,同其他众多兄弟民族体育文化相互交融和促进,共同创造出来的文化体系。但是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表现出强烈社会性的同时,各民族都同时保持了民族体育文化传统独特性。
  3 传承性与涵延性。传承性也叫传统性。中国传统体育作为一个民族物质与精神发展的纽带桥梁,是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被每个民族自觉加以继承发展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之所以具有传承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它刚出现起,就表现出了对生活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的人具有特殊的价值。比如在养生学的发展中,中国传统最开始主张以静养生,后来变为主张以动养生,再后来主张动静结合,这个传承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体育文化延续和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这种传承不但保存了许多传统的东西,同时又增添了很多现代成分,也就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是不断被继承的,同时也是被不断发展创造的。另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涵延性,就是说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兼融涵括、多元共生与传承延续、传播吸收等诸多特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有其丰富的内涵,诸多因素多元交汇,相互吸收、兼容并蓄。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无论从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从广博的丰富内涵上,都具有鲜明的涵延性。
  4 艺术性与表演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实现了体育与艺术的有机结合,不但重视“技”,而且讲求“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体育与文学、书法、舞蹈等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体现出了独特的美学追求。比如周朝的射礼中专门安排有“乐人”演奏乐曲,太极拳、荡秋千、龙舟竞渡等都追求艺术的形式美。另外古代剑术与舞蹈是天然地结合在一起的,故又被称为“剑舞”。再如中国的武术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与艺术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以至被人们称为“武艺”。另外,中国传统体育文化追求艺术性的同时,也极力追求着体育的表演性。中国传统体育文化非常缺乏竞技性,诸多体育项目中相当一大部分,如传统体育项目中的武舞、剑舞及风筝,还有武术、射箭及骑马等,基本没有或少有竞技性的意味,主要是锻炼养生,或是充满了表演性。
  
  参考文献:
  [1] 葛辉:《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之历史变迁及其特质解读》,《株洲工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2] 黄咏:《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特性》,《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3] 黄建:《简论体育文化的价值构成与时代内涵》,《作家》,2009年第16期。
  [4] 黄莉:《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建构》,《体育科学》,2007年第6期。
  [5] 陈旭:《试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6期。
  [6] 张继生:《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反思与现代超越》,《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作者简介:林佑其,男,1963—,四川宜宾人,本科,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体育社会学,工作单位:宜宾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从课堂阅读教学、课外阅读拓展,以及创新阅读方法等几个角度阐述了如何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从整体上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关键词】阅读能力 兴趣 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