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镜头,留住永恒的童真

来源 :旅游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de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旅游世界A:鬼微


  Q1:您是什么時候开始从事儿童摄影的呢?
  A:从2013年,我生完第一个孩子后开始的。
  Q2:从事儿童摄影的人很多,但是真正能把儿童摄影拍得好的人却很少,因为儿童相比成人而言.有更多的不可控性,拍摄时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非常多,您为什么会选择专注从事儿童摄影?
  A:摄影一直都是我的一个爱好,一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会拍一些,后来有了孩子后,我为了记录他的成长,开始专注拍摄孩子,慢慢的拍出了一些心得,再加上我本身也非常喜欢小孩子,所以最后选择了儿童摄影作为我的职业。
  Q3:您一般都是怎么和孩子进行沟通,引导他们的呢?
  A:跟小朋友打交道肯定要先去了解他们,要知道他们的兴趣点在哪,有些小朋友刚开始看到陌生人会很紧张,我就会准备一些小玩具和小零食,作为初次见面的礼物送给他。慢慢的混熟了,拍摄的时候就很顺利了。在拍摄过程中,我不会让孩子摆拍,所有的拍摄都是抓拍的,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想让他开心的笑出来,就要让他释放天性真的去玩才可以。

  Q4:拍摄“童年”这个选题的初衷是什么?是突发的灵感还是准备了很久?
  A:“童年”这个主题,在我心里其实酝酿了一年之久,直到2020年的夏天才开始第一次拍摄。因为我是北京胡同里长大的孩子,所以对老北京胡同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从小我就和弟弟妹妹姐姐一起在胡同里玩耍,这里有我的童年记忆,我想通过我的相机把我小时候的那些快乐记忆展现出来。
  Q5:“童年”的拍摄历时多久?在拍摄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或难忘的事情?   A:这个系列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来展现孩子们的快乐童年,虽然展示的是一年,其实拍了一年半,因为疫情的原因,2020年的冬天和春天都没有拍成。一直拖到2021年的春天才拍摄完成。拍摄冬季篇的时候,设想是拍到胡同里的雪景,结果,2020年疫情期间大雪纷飞却拍不了,只能干看着很惋惜,到了来年的冬天终于可以拍了却不下雪,最终还是没有拍到雪景。这是让我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在拍摄春季篇时,拍摄路线早已经设计好,结果拍着拍着却突然刮起了沙尘暴,没办法只能临时收工改期,第二次原本计划去天安门拍摄,结果到了门口被保安通知周一不开放又一次泡汤了。好在第四次去赶上超级完美的晴天,也算是完美了。

  Q6:除了平时工作中的拍摄,在生活中,您个人比较喜欢拍哪些方面的东西呢?
  A:生活中我很喜欢拍一些小景,比如春天刚发芽的植物,或者是在旅途中的见闻等等。
  Q7:您认为一名合格的儿童摄影师,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条件?
  A:首先要喜欢孩子,有耐心,这是儿童摄影师的基本素质。其次才是技术。因为孩子的不确定性很强,这就要求你比一般摄影师的敏锐度要高,需要随时可以抓拍到孩子最灵动的一瞬间。

  Q8:在日常的拍攝中会有遇到瓶颈、找不到灵感的时候吗?如伺解决的呢?
  A:偶尔会有这种事情的发生,我会去策划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让自己放空,或者是在旅途中找一些灵感,当然了,不断的学习才是让自己灵感闪现的根本。
  Q9:对于正在学习摄影的摄影师们,您有什么样的忠告或者建议?
  A:我的建议是多看多练习,只有不断的实操才可以迅速成长。多看就是要多看优秀的摄影作品,去学习别人的用光、构图。我这里说的多看一定是以年为单位的去看,而不是看一周,一个月,你就能达到别人的高度。摄影没有捷径,只有不断的去练习、去学习才会出好作品。
其他文献
对于任何一个学民俗学的后生而言,“仲富兰”这个名字是不陌生的,这是我们经常在专业图书上看到的名字,多年以来,仲富兰教授潜心研究中国民俗文化学、民俗传播学,他是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民俗文化学会会长。  辛丑年即将到了,仲富兰教授视角下的年俗是怎样的?现在的年味到底去哪儿了?元宵节又有哪些传统故事?20世纪50年代,上海人过年跳集体舞年味究竟去哪了  春节马上到了,老百姓俗
期刊
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我看到一张老照片想起的——照片中有几个年轻的上海女医务人员,为了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无反顾地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医疗队,奔赴抗美援朝的战场,与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殊死较量。我边看边想,这些普通的女医务人员,都有家庭,有父母,有爱人,有的可能还有孩子,但这一次离别,生死未卜,她们最后是否平安回国,也不得而知。她们图的是什么?我想,引出了一个观点,这就是一种可贵的家国梦
期刊
在群山连绵的鲁中腹地,有一座秀美的山城——博山。这里古称颜神,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一座“精雕细琢”“琉光璃彩”的魅力山城。  博山的文明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齐鲁两国的分界线。世界文化遗产齐长城在博山境内长达78公里。  这里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最佳休闲旅游目的地。“三面云山一面城,一江春水穿城过”,集“山、水、林、泉、洞”之胜,汇寺、庙、宫、观、门之优。  博山文化遗存浩繁,这里
期刊
说起米轨小火车,首先要说一下个碧石铁路,它是中国历史上较早的民营铁路,全长177公里,从个旧经碧色寨到石屏。于1915年开工建设,1936年全线竣工通车,又于2003年暂停客运。为保护这一历史文化遗产,2015年,在个碧石铁路开建100周年之际,建水古城小火车于5月1日在个碧石铁路建水东至团山间线路改造后的米轨铁路上开行,设有临安站、双龙桥站、乡会桥站和团山站四个站点。  临安是建水的旧称,临安站
期刊
近几年,国内的葡萄酒饮用风气方兴未艾,很多葡萄酒爱好者对于国别产区以及品种等级的理解也更加成熟,不再一味地追求知名又难辨真假的名庄,而是开始追寻具有产地特色又具有性价比的酒。此时,如果有人要我推荐一个曾被低估(品质和价格上)的国别,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大家试试葡萄牙的葡萄酒!  虽然这个国家的中文译名带有“葡萄”两个字,但提到葡萄酒的时候,国内的消费者们却很少想到它,甚至大部分人可能不知道原来这
期刊
穿越数载,承载乡情  7053可谓是“老古董”了,已运行40多个年头。40多年间,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趟绿皮慢火车的身份也几度变迁。  起初,这列火车是为了方便铁路职工上下班而设的通勤车,当时山区的交通很不方便,尤其是冬天下大雪后,山路通行不便,安全准时的小火车便成了不少村民们出行的首选。渐渐地,这趟车就成了山区百姓出山、进山、赶大集、走亲戚唯一的交通工具,列车上常能看到挑着担子的
期刊
2008年,拍摄于云南红河州,赶集的农民  朱宪民,山东省濮城人(现河南省范县),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摄影家,中国纪实摄影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在中国摄影史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20世纪40年代出生的摄影家中,少有像朱宪民这样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百姓日常生活,并且以朴素、自然、忠实于生活的态度,记录平民百姓生活的。最可贵的是,不管他的生活处境、社会地位有着怎样的变化
期刊
每次中國铁路大提速,都会淘汰一批“绿皮车”,如今只有在支线、偏远地区以及春运期间,还能看到“绿皮车”的身影。  这些时速几乎都在100公里以下甚至更慢的绿皮火车,带领我们穿越鲁中山脉,走过大凉山腹地,漫游广袤旖旎的边疆,驶过一望无际的草原,探访不为人知的边城古镇,邂逅闪耀着历史光辉的文化记忆……  踏上中国最美的绿皮火车,开启一场别样的旅程。伴随着车轮与铁轨有节奏的撞击声,打开车窗欣赏沿途的风光美
期刊
艺术最终是走向哲学,不是变成哲学。当你考虑时代与世界,脱离金钱的束缚,洒脱一些,艺术形态成了崇向自由的生活方式,寻一些心灵契合的人,我们席地而坐,讨论着文明、思想、写意……一种微妙的感觉、打动着心灵:一种真实的美?不可言传的精致况味:一种魄争之光,照耀我们以后的路。Q:旅游世界A:潇光  Q1:在众多摄影门类中,为何喜欢人像摄影?  A:在众多摄影门类中,我个人觉得肖像摄影是最难拍摄的,也最具有挑
期刊
日本是与中国一衣带水的国家。很多人認为,日本早期的文明,文化,政治,经济,人文思想等大都源自中国,尤其是在唐宋时期,中原文明鼎盛的时代。但发展至今,日本的文化已独树一帜、别具一格,尤其是在2021年东京奥运会开幕式、闭幕上展现出的文化,甚至有些看不懂了。  就像有些网友所概括的那样:我们中国爱看花开,欣欣向荣,日本偏爱花落,侘寂物哀;中国爱吃热食,饱腹暖心,日本饮食生冷,刺身寿司;中国婚嫁大红,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