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性脂肪肝声像图分型的再探讨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zh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1例非均匀性脂肪肝全部获得组织病理诊断,其声像图可以分为四型:Ⅰ型,局限浸润型,6例,占11.8%,好发于右半肝,呈强回声团(脂肪浸润区),易被误认为强回声型的血管瘤或肝癌;Ⅱ型,多灶浸润型,4例,占7.8%,全肝多发散在分布的强回声团,可有融合,正常肝实质为低回声区,相间其间.本型可酷似肝转移癌.Ⅲ型,叶段浸润型,7例,占13.7%.脂肪浸润区以叶段分布,界线平直,不难鉴别.Ⅳ型,弥漫非均匀浸润,残存小片正常区(低回声区),34例,占66.7%,系非均匀性脂肪肝中最常见型,易误诊为低回声肿块甚或小肝癌.非均匀性脂肪肝最大特征是无占位效应.值得注意的是在脂肪肝基础上发生的肝癌、肝转移癌,与之鉴别较困难,应作细针组织活检确诊.

其他文献
我们在36例胃癌手术中应用术中B型超声检查(IOUS)对胃癌胃壁浸润深度和侧方侵润范围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进行了判定.早期胃癌5例,进展期胃癌31例.结果显示IOUS对胃癌胃壁浸润深度的判定准确率为97.22%,对肿瘤侧方浸润范围判定的准确率为88.24%.它可显示肿瘤与胰腺、肝十二指肠韧带、腹主动脉及肠系膜根部的关系,并能区分肿瘤浸润与炎症粘连.有助于胃癌手术中对胃及周围组织切除范围的确定.
本文对2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共46个肝癌结节)进行了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和常规超声法对照分析.其中直径>3cm的肝癌灶24个,直径≤3cm的肝癌灶22个.研究表明,超声造影对检出直径>3era的肝癌灶的敏感性比常规超声略高,但二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对直径≤3cm的肝癌灶,超声造影检出的敏感性显著高于常规超声(P<0.01).我们认为,二氧化碳肝动脉超声造影对检出常规超声未能显示的小肝癌甚有价值
应用Duplex扫描检查颈动脉100侧,与DSA对照,准确性满意.以收缩期血流频率峰值和频谱增宽为频谱分析的指标,Duplex对颈内动脉狭窄,特别是对高度狭窄和闭塞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因而是一种可靠的无损伤检查.
期刊
本文对52例心脏病患者进行两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利用6种方法估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与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获得的LVEF进行直线相关分析及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6种超声方法获得的LVEF均与核素LVEF高度相关(r=0.84~0.91).其中尤以双平面Simpson法获得的LVEF与核素LVEF相关最佳.但6种超声方法LVEF测值均低于核素LVEF,其中3种超声方法测得的LVEF与核素LVEF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描记术和常规心电图研究48例心功能NYHA I级的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经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常规心电图V1导联P波终末电势(PTFV1)主要与左房大小和E峰相关,:导联P波时限与P-R段比值(Macruz)指数则是反映A峰和A/E改变的敏感指标.两方法联用对早期检测是否存在潜隐的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