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数学教学创新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zhan20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中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阐述了有关中学数学教学创新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教学创新学习兴趣课堂组织形式实践能力
  
  随着现代化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性人才,综合国力的竞争需要创新性人才,民族进步需要创新性人才。中学教育应该充分发挥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势,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培养优良的思维品质,塑造符合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为了迎接挑战,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构建二十一世纪中学数学教学的新体系。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与时俱进,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创新人才。以往的数学课只注重量的积累,而忽视了质的变化,没有新意。老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照本宣科多,智力活动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应付任务多,精神乐趣少,只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好奇心,创新意识的培养。下面就中学数学教学创新方面作三点探讨。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决定了它的学习规律,应该是重视基础,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内化。长期以来,数学教学基本远离生活,数学与实际、其他学科的联系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样造成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脱离,教学内容的枯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应多给学生日常数学知识,巧妙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进行数学教学,让学生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知识,增强真实感,把学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应用数学的世界,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充分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在简要介绍前人的故事基础上,再结合所将要上章节的内容,结合实际地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在章节结束学习总结时,问学生能用本章的内容能解决身边那些实际的问题。这不仅提高了学生在学习时的注意力,而且将极大增强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其次,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机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在网络上获取教学中所需的信息资料。改变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抽象知识的转达化为形象的画面刺激学生的感言,增强记忆。把比较难懂的数学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演示,变得直观,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从而熟悉知识的形成过程。
  二、探索新的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由于大部分学校仍然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形式,虽然它有利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但不利于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要想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积极探索班级、小组、个人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的组织形式,加大小组研讨的学习方式,削弱大课堂讲解的学习方式,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活动空间和广泛交流思想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探索,相互研究,大胆发表创新见解。这里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1.要把学生真正放到主体上来。培养学生探讨问题,动手实践和互相协作的能力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不仅要求教师有耐心,还要有科学的方法,按照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和管理措施,学生经过培养后,能够充分发挥骨干的作用,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讲解列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时,一些学生思维定势,习惯于算术做法。于是,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动学生,分组讨论,开展比赛,通过评判,大家一致认为列方程能较快解决问题。
  2.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因为课堂组织形式的变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会显得更加明显。教学情景的设置要激发兴趣,学习过程中引导、释疑、理论升华要适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较高的教学智慧和艺术,必备的道德修养。
  三、在数学应用中提高生活实践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它表明了行→知→行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系统论的反馈原理认为:任何系统只有通过信息反馈才能实现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没有信息反馈,要实现对系统的有效的控制,从而达到预期的目的是不可能的。学生能在实际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思想,就学生学习而言仅仅是为了解事物的一个方面。而把这些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会用数学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并能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这又是数学学习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1.在应用中认识生活实际。过去的数学教学往往比较重视解答现有的数学问题,即课本上已经经过数学处理的问题。学生只要按照学会的解题方法,一步一步地去解决就可以了,不需要考虑这些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用,更不需要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学生在不断反复机械地操作下虽然能熟练地掌握各种题目的解题技能、技巧,但一碰到实际生活却显得不知所措,特别是一些中、差的学生在一堆反复操作的数据符号前,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乏味、厌学的情绪。长期这样,学生就有可能产生一种对数学的恐惧感。在这种教学思想指导下,我们只能培养出少数适应考试的解题能手。所以,在转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今天,有必要让学生在数学应用中、在生活实践中使知识得以验证、得以完善。
  2.在应用中参与社会生活。从学校教育的社会功能角度来说,数学教育既是一种科学教育,又是一种文化教育。虽然科学也是文化,但文化不一定是科学,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文化的数学是不完全一样的。文化的数学既包括纯数学,也包括数学科学以外的关于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行为、观念和态度。这种行为、观念和态度对学生来说,只有在参与社会生活后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接受。
  
  参考文献:
  [1]刘建明.现代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探蹊
  [2]常慧.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
  [3]谢冬秀.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新探索
其他文献
摘要: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如下七个方面着手,可以大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提高学习兴趣七点建议  培养兴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更是如此,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设计、操作。培养数学学习兴趣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要靠我们教师不断去设计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
摘要:在学习平面几何的基础上学习立体几何,和许多数学知识的延伸一样,含有迁移现象的发生,迁移现象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是指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能力对学习新知识、形成新能力的影响,这种影响一般分为两类,影响为积极的称为正迁移,影响为消极的称为负迁移。为防止负迁移的产生,在立体几何的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学,灵活多样的模式教学,不断地变繁难这简易,可有效地搞好立体几何入门教学。   关键词:空间想象力变
摘要:本文从园林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现场管理方面,探讨园林施工管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园林施工 组织设计现场管理    0引言  园林工程从设计到施工都要着眼于完工后的景观效果,营造良好的园林景观,由于园林工程有多项内容,在施工过程中往往由多個施工单位建造,因此,若在施工组织、施工配合、成本控制上出现问题则会影响施工进度,拖延工期,影响工程质量。因此,施工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1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生活的具体例子入手,引入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根据教学经验得出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的技巧。通过具体的生活例子并联系相关的例题,让学生理解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为以后高年级有关余数除法的学习打下基础,学会检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余数除法、探讨    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对学生小学数学的学习有重要的作用,这不仅是学生初次接触余数,更是以后学习复杂余数除法的基础,通过这部分教
【摘要】巧妙地运用“发展性教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发展性教学全面发展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是充分展现人的主体性,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在简介里,就指出了学科教学特点是:在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与技能的同时,更为关注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发展性教学”正是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