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回转与审美召唤——关于晚清至五四时期的“文学”界说

来源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teach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世纪中叶以来,启蒙一直是中国未竞的事业,也是知识分子的主要追求,但审美在中国现代性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从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界说表现出启蒙与审美的博弈,这种博弈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对现代性的思考,也体现了中国文学现代转型的复杂与艰难.晚清到五四时期的“文学”界说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文学定位从“经国新民“到“游戏的事业”,文学功用从“文以栽道”到“美术之文”,文学范围从“杂文学”到“纯文学”.“文学”界说的发展衍变体现出中国现代性带有内在矛盾性的发生发展.
其他文献
安·塞·布拉德雷作为20世纪被阅读最多的莎评家和浪漫主义及维多利亚莎评的集大成者,传统上被认为是性格分析的代表人物。不过,在20世纪莎评的发展中,历史主义莎评和形式主
报刊年度核验不仅是新闻出版部门、报刊出版管理部门的职责,也促进了我国报刊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根据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法律法规,通过对近5年中国科学院京区报刊进行年度集中核
在革命经典文本中,基于革命现代性而建构的审美话语范式对于身体及其欲望的基本处理路径就是政治化,即用宏大的阶级政治进行规约和编码;而在所谓的后革命时代,宏大的阶级政治
实证主义者认为,研究历史旨在发现过去本身的实际情况,且认为只存在一种过去,即发生了的过去本身.“层累说”从故事演变的视角考察历史的真实性和唯一性,为我们分析史学实践
明末至晚清时期的闽台文学亲缘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一是汉民族文教制度的东移入台,二是台湾地理风物叙事中的闽台因缘,三是明末清初闽台共同的“节义”文学主题,四是台湾
从“新文学”到“现代文学”有一个清晰的发展嬗变历史,其发展的结果催生了从“文学的现代化”出发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学术。但新文学的“新”所包含的是一种更为开阔的、
新历史主义认为文学重新构建了历史,重构历史是一种阐释行为,阐释者的阐释无一例外带有自己所处环境的烙印,体现着当代评论者的兴趣和关注。“回归历史”、“重构历史”是20
作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重要作家,弗兰克·诺里斯从反思19世纪美国小说为出发点,从小说的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倡导小说批评理论化,并由此提出了美国小说家们应该创作"伟大美国
在水温(27±2)℃、盐度29±2、pH7.8~8.5、光强1000 lx的条件下,对来自中国台湾省的体质量为35~45g的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 Boone 1931)亲虾的性腺成熟节律和交配进
《第四纪研究》自1989年以来,在主编刘东生院士带领下,坚持弘扬科学文化精神,撰写纪念地质先贤文章逾百篇,已形成办刊一绝。主编率先垂范书文纪念;组织出版人物专辑纪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