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爱梅艳芳

来源 :家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tain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她说她就是梅艳芳。她的外形、神态乃至性格都是那样的“梅艳芳菲”,她沉醉其中不能自拔。她究竟是谁?是入戏太深还是自我迷失?
  
  见到张丽那晚,深圳飘起零星小雨。
  过了约定时间一小时,她才姗姗来迟。她说,最近有点忙,商演排得满满的,她为爱整容的新闻曝光后,很多电视台邀请她做访问,“报酬不高,但宣传效率大,所以接了不少。”
  她身着短袖T恤,披一条黄色披肩,身形瘦削、一头金色短发,大大的眼睛和丰满的嘴唇,看起来和故去的香港影星梅艳芳有九成相似。
  连手上套的那五六串佛珠也和阿梅的几乎一样,“我每天都在体会她的内心,包括她的宗教信仰。”为了保持跟“她”一样瘦削的身材,张丽的食量很少,只要出门,也必会按着“她”的穿衣打扮来装点自己。
  多年以前,有人说她像梅艳芳,于是她参加梅艳芳的模仿秀。后来,“他”也说她像,并且喜欢她的像,于是她刻意“成为她”。而最终,生活不因“更像”而更好爱情不因“更像”而开花结果,它自有一套游戏规则,只与最真实的自己有关。
  
  你就是我心中的“梅艳芳”
  
  2010年12月底,刘文很不安,甚至有些害怕。前女友张丽不停地往他手机上发她的照片,一张比一张酷似梅艳芳。而两人已经分手达一年。
  偶尔,还会收到这样的短信:“亲爱的,我马上就要变成那个人了,我们和好吧,以后我们会更好的。”刘文有些毛骨悚然,觉得她完全变了一个人,她的举动让他既心烦又心疼。
  他清晰记得2005年初遇,她还是个阳光、上进的女孩,是深圳卫视举办的“梅艳芳菲”大型选秀活动的参赛者。在盛行模仿秀的年代,这样的活动层出不穷,参与的人和观看的人都把它当成娱乐,谁也没想到会改变自己的生活。
  作为梅艳芳忠实歌迷的刘文参加了颁奖晚会。看了无数个“梅艳芳”的表演,他认为只有张丽扮演得最像。他很激动,买了一个花篮冲到后台送给她,“太像了,你就是我心中的‘梅艳芳’。”
  这个“梅艳芳”不是冠军,只获得了最佳形象奖。他的肯定让她充满了自信,“粉丝”的追捧让她从模仿中找到了意义。
  在参加选秀之前,她不过是万千平凡女子中的一员。住在哈尔滨,从事桥梁设计工作,没有鲜花,没有掌声,只是偶尔会有人说,“你跟梅艳芳有点像。”听得多了,自己也觉得有几分像,再听到“你像梅艳芳”时,她会窃喜好几天。对一个普通人,尤其是普通女人来说,说你长得像某个明星,这个明星还很有名,简直就是最高评价了。
  而这次选秀让她尝到了“明星脸”的甜头,不仅有镁光灯照着,被万众瞩目,还有不菲的收入。张丽突然发现自己完全可以有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生活。她决定留在深圳,靠上天赋予的脸创造新的生活。
  要想在深圳站稳脚跟谈何容易,刘文的热情帮助就显得弥足珍贵。“他找了很多梅艳芳的影视资料给我看,连梅艳芳的动作、眼神、说话都是他教的。”谈及往事,张丽语气复杂,她说她今天的样子,全是他的杰作。
  
  你爱的是谁
  
  刘文和张丽相爱了,和所有恋爱一样。酷似梅艳芳的外表似乎还让这段爱情增色不少。两人外出,经常有人惊叫“她好像梅艳芳啊”。朋友也羡慕刘文,他和张丽一
  样陶醉、开心。
  但不久,刘文就感觉生活渐渐滑出既定的轨道。
  深圳是山寨明星的天堂,一些夜场、酒吧和模仿秀演出为他们提供了生存空间。张丽作为其中一员,每月收入并不稳定,有时两三千,有时有广告拍又会上万。生活虽朝不保夕,但她觉得不再平淡,“自从我模仿了梅艳芳,我就找到了自信,大家能把掌声送给我,能把支持送给我。”
  刘文却不这样认为。原本他支持张丽模仿梅艳芳,但那只应该是工作,而不能替代全部的生活。他说张丽是深陷到梅艳芳的那个虚幻世界了,她迷了心志。
   “她总是比着梅艳芳的衣服样式去买衣服,但经常是买不到的,所以会找当地的裁缝缝制。每次把衣服拿回来她就会兴奋得一晚上睡不着,对着镜子又唱又跳。”
  刘文说这都还好,最离谱的是她把梅艳芳的缺点当成了个性,也会去学习。每次和她逛街,他必会等她一小时,因为她的包、服装、首饰等都要按阿梅的爱好精心搭配。这些都和他最初爱上的女孩相悖。
  不过分手却是张丽提出来的。
  一天,刘文加班,让张丽在他的公文包里找一个东西。翻拣中,从包里滑落了一个很大的笔记本,里面夹的照片散落了一地。她拾起一看,全是梅艳芳不同时期的照片,竟然连一张她的都没有。她很气愤,觉得刘文把她当成了爱的替身,“好像天塌下来了,只是我刚好像她,他才喜欢我。”她觉得这个男人虚伪,连解释的机会都不给他,就决绝地分了手。
  刘文对记者的解释却是:他搜集照片只是为了张丽的表演工作。“我确实是梅艳芳的忠实歌迷,但我喜欢的是舞台上的她,我生活中的恋人是张丽,我能分清楚,倒是她没能分清。”在他看来,没有这个照片事件,他们继续下去的可能也很小了,“她已近乎癫狂,甚至和家人都几乎不联系了。”
  但张丽却觉得她分清了的,是他没能分清,“如果他能分清就不会連女朋友都找相像的。一直以来,都是他告诉我怎么做才更像她,他对她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我,虽然我在模仿她,但我还有自我。”
  情爱纠葛里,男女双方都会认为错在对方,很少有人会想一想自己是否也有不足,或者纠缠于是非对错对爱情有何意义。旁观者一目了然的问题,张丽和刘文却迷惑不解,又或者,是拒绝面对。
  
  我是在报复他
  
  离开刘文之后,张丽决定做回自己。她留了长发,不再唱梅艳芳的歌,连打扮、化妆统统都改了,只要看到梅艳芳的演出就转台。
  但她却不快乐。
  朋友劝她,“你模仿梅艳芳很好啊,观众也喜欢,刘文喜欢她也没有错,跟你模仿没有直接关系啊。”她想了想,也对,说不定当初真误会他了。但她突然又有了更大胆的想法:如果我变成了梅艳芳,他一定会更爱我,说不定就回心转意了。她想到了整容。
  深圳鹏爱医院的主任医生田亚华对张丽的印象非常深刻,“她唯一不像梅艳芳的是她故意留的长发。”初见张丽,他分明能感受到她故意在说话、动作上和梅艳芳划清界限,但她总是自然地流露出相似的动作,“她本来是模仿梅艳芳,却把 自己变成了梅艳芳,她入戏太深,或者说,她已沉醉在梅艳芳的光环里,不愿醒来。”
  张丽在鹏爱医院做了隆鼻、玻尿酸注射隆下巴及去皱纹等微整容手术。这个手术的效果只能维持半年。当张丽在镜子前看到自己与梅艳芳更像的脸时,还是激动得泪流满面,兴奋地抓着护士问,“你们看,还有哪点不像,我可以开刀整,我一定要变
  成她。”
  她把自己整容后的照片一张一张地传给刘文,试图挽回他的心。可时过境迁,他已人在江西,有了新的女友。刘文告诉记者,他们已经结束了,不可能再在一起,“她已走火入魔。”
  但张丽却说,“我变成她,是为了我的工作。”沉默半晌,她又说,“我是在报复他。”每一种不同的说法,都暴露了她复杂的心事。有时刻意要跳出梅艳芳的阴影,有时却又着迷于“是”她,张丽甚至自己都没发现自己的矛盾。
  她承认,自己还爱他,内心深处还在期待破镜重圆。她已经为爱情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如果爱情不肯回报她,就太不公平了。
  但爱情本就是非理性产物,跟它讨公平,从来不会有结果。
  
  我是谁
  
  张丽的QQ名叫梅艳芳华,她的相册里,全是她与梅艳芳之间那些难辨真伪的照片,她所转载的日志,全是与梅有关的,几乎没有自己……她是否真的幸福?
  张丽现在的出场费是3000元,她说她到了深圳后才有了成就感,“至少在心情和精神上好了,因為这是我想做的事。我在花钱上也会宽裕一些,想买的东西也都可以买到。”
  但现实并非像她说的那么美好。她的朋友告诉记者,张丽现在还是和两个朋友合租在十几平方米的一居室里的,穿的衣服多是她亲手缝制,实际过着入不敷出的生活。当她觉得自己和梅艳芳越走越近时,她与朋友、家人,却渐行渐远。
  张丽的哥哥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还是希望一家人能团圆在一起,如果她在我们身边,至少她能有个说心里话的地方。”可似乎,张丽并不愿意回家。
  采访过程中,张丽不停强调她不是在演梅艳芳,而她就是梅艳芳。
  这些年,她觉得屈,“我是用心体会去模仿的,我也付出了很多,但在别人眼中却是可笑。”说这话时,她落泪了。她说,朋友、亲人都在远离她,都用异样的眼光看她。
  采访结束后几天,张丽又告诉记者,刘文跟她联络了,他们成了朋友。“至少我解开了心结,听到他的解释,知道张丽也有可爱的地方,他喜欢的是我。”
  梅艳芳一生感情飘泊,不知这一位“梅艳芳”能否在以后的日子里觅得所爱。谈到择偶标准时,她说,“梅艳芳生前被传暗恋刘德华,而我也喜欢他,我愿望嫁给像他的人。”
  
  链接
  舞台是舞台,生活是生活
  田亚华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 主任医师
  Q:张丽这种极度模仿偶像,甚至代入生活的行为是怎么形成的?
  A:与张丽的童年经历有一定关系,她父母认为只有好好读书将来才有出息,而她从小爱好文艺,学习成绩并不出众。由于经常被挑剔,也就逐渐惯于用挑剔的目光看待自己,无法接纳自己,背上了自卑的包袱。
  她心中有两个“我”,一个是舞台上模仿梅艳芳光鲜亮丽的“我”,一个是现实生活中学历普通、相貌平平、收入不多的“我”。前“我”让她有一种替代性的心理满足。
  Q:很多人都有偶像崇拜,这种心理会对感情和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怎样引导这种崇拜?
  A:“偶像崇拜”是一种本能,也是人性自然的扩张。过之会滋生出“放纵自己”、“我行我素”、“非如此不可”的欲望来,最终会陷入追逐偶像、逃避现实、失去自我的迷幻状态。
  谈到引导,首先要改善目前中国榜样教育的模式,提供积极健康的精神环境,要不断用崭新的文化形式来影响和科学引导偶像选择和崇拜。
  Q:张丽很享受“成为梅艳芳”,但同时处处流露出矛盾心态,她怎样才能化解像梅艳芳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A:分清舞台与生活。首先要认清模仿只是一种替代性的心理满足,并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体现。其次,在模仿时,不应该只注重其外在的特点,更应该学习模仿对象的精神内核,学习其追求目标的毅力、勇气和执着的精神。
其他文献
朱莉安德鲁斯一生都在寻找爱自己的人,却不知她付出的爱更伟大。她让丈夫多活了30年,成就了终身事业。    2011年2月,76岁的英国女演员、《音乐之声》女主角朱莉安德鲁斯被授予格莱美音乐终身成就奖,以此作为对曾活跃于电影、音乐、百老汇等多个舞台的歌舞剧皇后的肯定。  然而这一次,她只能独自站在领奖台上,再无人陪在身边分享荣耀。那个拄着拐杖、需要她搀扶的男人已经在几个月前去世。她曾陪他走上奖台、一
期刊
她是书香之家唯一的异数。当家族里的孩子都把作家科学家列为梦想时,她却觉得“当老板”是自己这辈子注定的使命;事业成功后她好马大胆吃回头草,选了一个“配不上”自己的丈夫,成了商圈里屈指可数的非夫妻档;她遭遇过最亲之人的背叛,最后还安慰自己“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人当竞争对手好过别人”。  34岁的她说:我是了不起的黄欢。    1977年生于重庆,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后花5年时间走遍大半个
期刊
每个人生命中,都有可能面临令人措手不及的机会,面临向左还是向右的选择,“最土谋女郎”魏敏芝抓住了偶然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必然”的奇迹。    2011年2月初,魏敏芝在台湾拍摄一部纪录片,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现状。当年本色演出的小“谋女郎“,如今成了纪录片导演。  摄制现场,魏敏芝紧紧地盯着监视器,一会说服装不对,一会说台词、眼神不对,统统要求重拍。对工作的“苛求“,是她在同事中获得了“东方冰美人”
期刊
一个诞生了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家族,同样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卓越不凡的女性。    古老的Crillon酒店,巴黎人最爱的奢华地标之一。每年11月,酒店都会举行传统的“名门千金成年舞会”,将新一代成年的贵族女孩介绍给整个世界。  同样久负盛名的贝氏家族不会错过这样的邀请。在“出产”了颜料大王贝润生、金融巨子贝祖诒、建筑大师贝聿铭等的同时,这个古老的家族同样培养出出色的女性
期刊
情商越低的人朋友越少越痴情,情商越高的人人缘越好越花心。    最近出了个有趣的调查,澳大利亚的专家研究分析后得出结论,智商越高的人越不容易出轨,而出轨概率高的都是低智商人群。  这个调查结果,仿佛给了正妻们一个合理的出气借口,日后如果谁想要出轨,完全可以骂他是个白痴,笨蛋,蠢货……这不,有专家为证。  在真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包二奶的往往是低素质人群。要注意了,并非位置够高、钱赚得够多就一
期刊
为什么假离婚?听上去就跟为什么假结婚一样荒谬。然而现实中就有许多人、甚至感情相当好的夫妻,为了这样那样的原因,钻某些政策的漏洞假离婚,为家庭牟利。良好的初衷带来的不尽是美好,假离婚考验着这些夫妻情感和家庭稳定性。    5年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专家唐灿发布调研报告指出,中国的离婚水平已超过邻国日本和韩国,与新加坡同属亚洲离婚率较高的国家。两三年前,北京的离婚率已高达39%,这个数字令人恐慌,不
期刊
最快乐的女性是单身时你就尽情享受自由无拘,婚姻状态时就尽情享受温暖安全。    (记者出身,编辑过活,高度热爱各种娱乐八卦,积极思考诸多无聊问题,英国金融时报网特约撰稿人,数十家杂志报刊专栏作家,《花溪》杂志编辑总监,著有《感情这东西》、《女人是比男人更高级的动物》、《最好的女子》等。)    单身的人越来越多,有一直未婚的,也有结完再离的,大城市的离婚率已飙升到百分之五十,而且据说百分之八十由女
期刊
种子不会一夜间变成大树,不争什么,有什么得什么——这是董洁的生活理念,所以,她拍喜欢的戏,有时间陪孩子,给丈夫做可口的饭菜……她说,幸福其实就在身边,只看你愿不愿意去抓而已。    2011年春晚开场舞《过年回家》中,董洁牵着一个小男孩从一列“和谐号”里走出来。不到两岁的儿子顶顶一下扑到电视机前:“妈妈抱我,妈妈抱我!”潘粤明赶紧抱起他,哈哈大笑,“儿子,妈妈一会就回来抱你啦。”  春晚的舞台,董
期刊
他在每一件衣服的手绘画里都写了“我爱你”三个字,它们隐藏在那些画里,害羞得那么可爱。    爱慕在棉籽味道里萌芽    石好和康纬认识于网络,康纬来石好的城市跟她见面的时候,送给石好的见面礼是一只米白色的斜挎帆布包,上面有两朵手绘的绣球花。  康纬热爱手绘,喜欢自己DIY艺术品,他告诉石好,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除正职外,还在同学那儿做兼职画家。这个包上的图案是用专用纺织颜料绘成的,洗后不会掉色。还
期刊
离婚的人千千万万,各人有各人的滋味。    黄柳终于决定和陈国东去签字,把婚离了。相濡以沫18年,她也知道没什么第三者,可怎么就走到这一步?  对于小老百姓来说,法院总是个压人一头的地方,两人坐在调解室里百般不自在。  “为什么离婚?”调解员司空见惯走流程。  “性格不合。”四十岁的中年男人,无师自通,神情里就有一股悲壮。黄柳低着头,死命抠桌子上的一道纹路,咬了牙半天,性格不合?十几年你早干什么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