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如何保健

来源 :家庭医学·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qt19900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的开始。立秋前后仍处在中伏和末伏期内,正是炎热之时,此时出现高温天气实属正常。虽然一时暑气难消,但往往是白天很热,夜晚却比较凉爽。
  立秋时节,早晚温度相对较低时,要及时添加衣物,白天温度较高时仍需注意防暑降温。从养生看,此时人体代谢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宜以养收为主。
  秋瓜如何吃
  进入秋季,天气比较干燥,人体往往容易出现口干咽燥、干咳、大便秘结等问题。很多人选择通过食用瓜果来补充水分。但常吃的瓜果大多属寒凉性质,若过多食用,易引發胃肠道类疾病。尤其是对于老人、小孩以及肠胃不好的人群来说,更是如此。
   俗语有“秋瓜坏肚”的说法,但不是说秋天就完全不能吃瓜果,只不过要适量,不要过量食用。
  秋膘怎么贴
  立秋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通常还是比较高的,空气湿度大,人体极易感到倦怠、乏力等。经过一个夏天的冷饮摄入,很多人会出现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此时“贴秋膘”要因人而异,不能一概而论。
  秋季进补要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对于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来说,不建议大补,否则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以“平补”为主,尤其胃肠功能虚弱的老人和小孩,可以喝点清淡易消化的养生粥,更有益于身体健康。
  “秋冻”适合谁
  立秋以后,暑热尚未褪去,过早过多地增添衣物,一旦气温回升,大量出汗后很容易着凉感冒,故俗语有“春捂秋冻”的说法,意思是让冷空气对人体进行适当的刺激,提高机体对低温的适应能力。
  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秋冻”。青壮年或体质较好的人可以适当“秋冻”,对于年老体弱人群来说,一味“秋冻”反而会诱发疾病。建议适时增添衣服,重点保护好肩颈、肘膝关节等部位,防止寒气入侵。
  保健小知识
  立秋以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在作息方面,建议早起使肺气得到舒展,早睡顺应阳气的收敛,帮助人体更好地保养阳气。此时,运动量不宜过大,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和体弱者,不宜出汗过多,损耗阳气。
  饮食方面,秋季主燥,可适量进食香蕉、梨、胡萝卜、莲藕、荸荠、芝麻、蜂蜜、银耳等,养血润燥、调理脾胃。
  在个人情志方面,秋内应于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此时,要特别注意情绪调适,遇到伤感之事应主动排解,做到内心宁静、心情舒畅。
  (来源:人民健康网)
其他文献
在人工智能大背景下,传统酒店智能化是大势所趋,然而在传统酒店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分析了传统酒店智能化改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传统酒店在智能化过程中,可采取前厅增加酒店自助终端,实现智能化入住服务;酒店客房增购智能化设施,打造智能客房;加强酒店员工智能化培训,提高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建立良好的宾客关系管理系统,提供个性化服务;优化员工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酒店管理效率等对策,以提高传统酒店的智能化水平。
指出了环境空气监测是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基础性工作,监测体系的科学、独立、权威、高效成为政府改善环境民生的重要保障。泰安市构建了包括城区空气质量、乡镇空气质量、环境空气挥发性有机物、城市环境空气降尘量、酸雨、企业废气污染源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体系,但是与打赢蓝天保卫战等客观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为此提出了环境空气监测体系的优化策略:健全监测指标、深挖监测数据价值、优化监测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