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结构与劳动结构的同构性

来源 :人文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ong_19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长期以来,对于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一直停留于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动力、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并没有从劳动结构与思维结构相互之间的同构性入手,因而认识论只是停留于一般分析上,没有深入到内在结构性中间去。恩格斯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其他文献
<正> 生活在春秋后期的一个不合时宜、倒霉透顶的孔子,其身后却逐渐由贤人、超级贤人、“圣人”,上升为受天所启、为后世立法的“素王”,乃至历代封建帝王所推崇的偶像、文人士大夫所敬仰的祖师。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也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政治的需要,不断改头换面,注入新的内容,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儒生们赖以生存的精神支柱,对中华民族的心理产生了巨大影响。司马迁及其《史记》对孔子形象的演化起了重要作用。
<正> 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性的学科。崇高,在西方被列入美学范畴,那还是十八世纪才出现的事。至于我国,由于对近代美学的研究起步较晚,美学上的诸如本质问题、规律问题、美的研究对象问题等,都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因而对崇高,尤其是对先秦时代的崇高,作专门性的探讨就几乎成了空白。为此,本文打算谈谈自己的看法,向诸同行请教。
<正> 两宋文化博大精深,从王国维以迄当代,有不少学者在各种著作和文章中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述,但宋代文化繁荣的焦点也就是高峰期在什么时候、其标志是什么?这一高峰期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呢?本文拟从文化现象学的角度以及人的因素、学术思想背景、社会需求乃至当时士人心理诸方面,对此作些初步分析。
<正> 作为中华民族始祖的轩辕黄帝,是华夏族由野蛮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位有杰出贡献的领袖人物,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然而,自古迄今,却鲜有人对他进行系统的研究而写出具有科学性的著作,遂使黄帝的历史笼罩在神话传说的迷雾之中。柏明、李颖科同志合著《黄帝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10月出版)一书的问世,是学术界和所有炎黄子孙值得庆幸的事情。
<正> 今年农历三月十三,是当代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陈直先生华诞九十周年;公历六月二日则又值先生谢世十一周年之忌日。作为先生的受业弟子,深感对于先师最好的纪念缅怀,莫过于学习他的治学精神,总结、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本文仅是个人的一点粗浅认识,愿与海内外有兴趣于斯道之朋友共勉。
<正> 迄今为止,学界尚没有一篇概述全世界各文化圈早期文学观念萌芽的论文,造成了文学批评史的一个缺憾。本文拟初步勾勒其线索,以期有益于批评史的深入研究和对世界各国文论思想的比较、辨析。
<正> 同光之际,在清政府财政极端竭蹶的窘境之中,左宗棠为了抗击英国、沙俄帝国主义所豢养的走狗阿古柏的侵略,收复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新疆,恢复新疆战后的严重创伤,发展社会经济生产,自1867年5月至1881年5月,曾六次出面假手上海采办转运局委员胡光墉先后向英国资产阶级财团汇丰银行、怡和洋行及丽如银行等筹借外债,债款总数达银1595万两,即所谓“西征借款”。
<正> 华忱之先生《孟郊年谱》(《孟东野诗集》附),对孟郊的行踪作了详细考证、内容颇为精审,但也偶有疏漏。孟郊曾西游邠州,《年谱》即未见录。关于孟郊西游邠州,其他学者也未论及,故略加考证。
<正> 近些年,在风靡全国的“性文艺热”中,有一个被人们忽视了的现象,就是“性玩偶现象。” 那么,什么是“性玩偶现象”呢?我认为,在近年来的文艺创作中,有那么一些所谓的新潮艺术家,在表现
<正> 近年来,认识论研究的深化表现为从客体转向主体,从宏观过程转向微观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认知结构和图式概念的引入。最近,思维科学界又提出了一个“相似”概念,认为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按其意义构成相似模块,认知过程离不开对相似信息的检索,一切识别和推理过程都是以相似性为基础的。很显然,相似信息在认识中起着与认知图式相类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