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日朝晖别样红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z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和林中交谈,其实是一次周末的林中漫步。他和蔼,从容,低调中温养着睿智,内敛中蕴藏着严谨。
  骨子里,睿智和严谨是他的“外王之道”,善良与朴实才是他的“内圣之本”。
  一个闽北的青年,从建瓯走来,从厦门走来,在黄浦江畔放眼全国,下一盘好大的棋。
  上海旭辉。北京旭辉。天津旭辉。重庆旭辉。福州旭辉。长沙旭辉。合肥旭辉。厦门、苏州、嘉兴、镇江、廊坊——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中西部……
  当“旭辉”的光芒在新近“2012房地产品牌高峰论坛”熠熠夺目时,本刊和“旭辉”掌门的接触也就顺理成章了。
  峥嵘岁月稠
  红日照彻蓝宇,居中横向勾勒出一个隶体的白色“人”字,隐喻着“以人为本”。这就是旭辉地产logo标签。
  5万元起家,30出头闯上海。然后立足上海,布局全国,12年来,旭辉地产在林中的率领下,健步攀升,已稳居中国房地产“50强”行列。
  口音中稍带南音。他抽烟,但谈话时常常放下。
  《新民周刊》:首先祝贺“旭辉”最近荣获“2012中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品牌价值成长性10强”。大家知道这是一项全国性的荣誉,至此,“旭辉”的棋局已很大,而公众对“下棋的”也越来越好奇,能不能和大家聊聊你一路怎样走来?比如1992年,对于中国、对你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
  林中:对,巧得很,“1992”,对改革开放是个坐标,对我的一生,也是个坐标,事实上,中国有一大批企业家都叫“92派”。
  《新民周刊》:1992年你似乎大学毕业不久,这一年对你很重要,你当年创业的动力是什么?你曾说:“我赚了10万我就可成家了”。是为了改变自己的经济状态?
  林中:(大笑)“30岁前能赚10万,成家娶老婆不用家里掏钱!”没错,我是说过类似的话,也是我当年真实心情,现在看来真没出息(笑)!父亲很早就对我们说,自己赚钱成家啊,结婚别用家里钱!我的家乡建瓯在福建山区,闽商有一个精神就是——拼搏,那个时候我们经常唱“爱拼才会赢”。因为福建很多地方山上都是石头,是不长粮食的。太多的人为什么要出洋?没有什么浪漫情怀,是因为家里没法活了!“男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才誓不还”——环境逼的。这也就是闽商拼搏精神的基因和血液。
  现在回首,觉得1992年创业的心态和动力很简单: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
  厦大毕业后,我进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做销售,由于大学没有学习过房地产专业,不够了解,我拼命学。彼时公司并没有说要做市场调研,我自己却跑遍了厦门的大街小巷收集问卷;公司没有要求去了解竞争对手的产品,我自己做足功课……就这样,抱着积极的心态,我很快就适应了销售这份工作,并且培养出了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新民周刊》:市场洞察力的培养,你有什么小故事吗?
  林中:1991年,我受到一位朋友的启发,用自己存下的2万元,以及向亲朋好友借来的几万元买下了一套期房,当时市值9万元。那时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投资概念,纯粹想尝试一下。没想到,等到第二年期房交手,这套原本9万元的房子转眼翻到了20多万!当时我便出手转卖掉了。还掉借款,我在这一进一出中,盈利不少,第一次試水了理财概念,也第一次感受了房地产的利润。
  那年我23岁。
  《新民周刊》:“国企房产”很稳啊,你是怎么想到“下海”的呢。
  林中:那时候我下海最大的愿望是获得更多的财富,并不是有一个非常崇高的“实业报国”的理想,这是大实话。
  当年的创业虽然简单,但是创业也是具备三个条件的,第一,我抓住了商机,这个商机就是厦门房地产在1991、1992年刚开始萌动,整个行业内是十分缺乏中介服务商的,包括代理销售、策划、房屋买卖租赁,这块市场是空白,而我恰好熟悉市场销售,看准这个商机,我们就注册了厦门永升物业代理有限公司。
  第二,要有创业成本,为什么做销售代理?因为这样的公司创业门槛比较低,不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的公司,不需要很大的资金。我们当时七拼八凑只有50万元的注册资本金,开业后账上就只有5万元了。但我们靠的是智力而不是资本。那年我刚24岁。
  第三,机会成本低,无后顾之忧,我有很多朋友,当了科长、副处长,手上有很多资源,他们不敢创业是因为他们怕创业失败了,回去处长就没有了(笑),创业成本比较高。但我没有患得患失。如果失败了,我光脚不怕穿鞋,还可再回公司打工嘛,出去锻炼了几年,做了更多的项目后,有了更多的管理经验和市场经验,回体制内做一个营销总监不会有问题,所以1992年我就下海了。
  《新民周刊》:那么多年过去了,你还记得公司最初的模样吗?还记得你的“第一桶金”吗?
  林中:公司最初的模样吗,一幢独栋楼房,当然是租的。一层是员工办公区,二层是会议室及经理办公室,第三层是我自己的住所,吃住都在一起,这就是公司最初的模样。
  公司成立后,我一家一家拜访原先的客户。大概因为我一贯的老实和踏实吧,不少客户都对我比较信任,很快成了朋友。不久我就接到了第一单大生意。那时,一位台商在厦门投资了不少房产,其中一幢18层高的楼房就委托给我出售。面对这第一个大单,我可真是全力奋战,广告宣传、线下行销,拳打脚踢,经过一系列的折腾,大楼终于顺利卖出,我也赚到了第一笔代理费。
  自由在高处
  房地产业的20年风雨其实都写在林中的脸上。无论企业规模、能级、战略方向还是创业者自身修为和人格力量,林中最喜欢说的一句话,就是“高”,凡事往高处走。
  从厦门到上海发展,他就是往高处走;品牌价值竞争,他也是往高处提振;企业现代化管理,他也是从高处着眼……
  自由总是在高处,总要踮脚力争。
  《新民周刊》:在常人眼里,厦门已是福地,物华天宝,外商汹涌。你其实在厦门已经发展得不错,是怎么想到来上海拓展的?
  林中:厦门当时也是沿海开放城市,所以才有了我们这些企业能较早进入房地产市场,但是随着市场的完全放开,这里的先发优势就慢慢减弱了。特别是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它的市场规模是厦门没有办法比的。为什么起步差不多的企业,后来在上海要发展得快?这就引起了我的反思,就是房地产的高地和洼地,同等条件下的绩效相差何止霄壤!你想成为房地产的大企业,你一定要到房地产的高地去,水深才能养大鱼,花盆难栽万年松。   2000年我们只在厦门和福州两个城市有项目,厦门全市一年的销售额只有100亿左右,因为城市的体量有限。我们想,一定要走出去。当时有多个选择,第一个上海,第二个重庆,当时的人都觉得应该进重庆,因为比较容易进入市场,但是后来我们决定进上海,最大的出发点就像我们做外贸出口一样,如果我们能按欧美的标准做好产品,以后出口到哪个国家不行?事实证明,10年后你从上海、北京往下做是顺水行舟,而如果相反,当时如果选择中小城市,现在你再想往上海、北京做,那就是逆水行舟。这就是“势”。
  俗话说,你可以不信邪,不可以不信“势”,邪是个别现象,“势”则是天下大势,是潮流,把握潮流就是顺势走,这叫“知势”。世间所谓“成功是99%汗水加1%的天才。但若知势,就要翻过来,成功是99%的天分加1%的汗水!你说,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人力、物力、财力,精英群,资金流,信息库,大量地往你厦门涌,还是往上海涌?你说这“世界航運中心”,国家是建在你泉州还是上海?你可以说泉州也曾经是世界大港啊。“失势”,再努力也白搭,“得势”,则四两拨千斤啊!
  所以2000年我们决定来上海,把总部放在上海,这就奠定了“旭辉”以上海为中心的全国化布局,你要长得高大,必须有骨架,你想要成为一线企业,却不在北上广做总部,就很难做到。再过八到十年,在全国一二线城市里还能看到的活跃的开发商,也许就剩下这二三十家了,因为集中度很高,中小开发商就会被边缘,这是我们的战略预判。
  换句话说,“旭辉”未来一定会进入一个高速成长期,为什么?我认为和我们前5年完成的全国化战略布局有关。我们的布局特点是长三角、环渤海湾和中西部13个城市,这些区域拥有我们80%的土地储备,和90%的销售能级。中国今后的城市化是大型城市和特大型城市的集聚化,国家没有这么多资源把农村变成大城市,所以今后的趋势是农村人口流向小城市,小城镇居民流进大城市,大城市将有持续的巨量资金和人口流入。现在的移民,都看着国外,你们注意没有,其实国内上海、北京,这些大城市会迎来国内的“移民潮”啊,他们会带来未来的需求。
  《新民周刊》:你以前曾提到,企业规模的第一个“100亿”是一个“坎”,300亿,500亿又将是一个坎,这道理有点深奥,怎么去理解?
  林中:老板要跨过“亲力亲为”的坎,从原来的做事到关注人,是一种境界。你在创业的时候,不亲力亲为是不会成功的。但要做大,你就不能一直亲力亲为。
  民营企业最终要做大,就要不断跨过很多坎,问题是,你以前的成功,往往就是你以后的障碍。规模小没问题,规模一大就是最大的问题。如果你能过“100亿”,说明你在组织、机制、团队等方面的建设,已经修得“正果”——100亿到300亿,只要战略不出错,不会发生重大的变故,可到“300亿”之后就不一样了,企业必须要蜕变。之前的阶段是不需要蜕皮的,只要长肉就可以了,但是到了一定的时间,要蜕皮,最难的、最痛苦的是什么?就是要把以前认为是最优秀的东西蜕掉,才能不断地成长。
  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我们是非常焦虑的,每天的感觉都是如履薄冰,危机感很强,因为民营企业很大的特点是:瓶颈在瓶子的上方。不能突破的原因,就是“自身”。老板——就是企业最大的瓶颈!
  为什么不少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滞不前?因为你的瓶口多大,就决定了你的容量有多大,如果你的瓶口很小,你底下不可能大,这是我一直去读书的原因,生怕自己成为企业的“瓶颈”。我2003年读了“中欧”的总裁班,之前我还读了复旦的培训班、交大的CEO班。因为读了中欧的总裁班就不能去“长江”读总裁班,就去读了EMBA。读书,提升,才有你的胸怀、修养。
  我们常说:自由在高处。为什么?
  因为,事实上自由是一种能力,能力多大,自由多大。
  旭辉别样红
  《新民周刊》:月盈则亏,水满则溢。很想知道,你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
  林中:(久久不语)……是啊,月盈则亏……2000年的时候我们只希望做大做强。2006年开始更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十多年的积累,衣食无忧了,人在没钱的时候想钱,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钱只是一个符号,因为你很忙,比杜甫还忙,你根本没有时间花钱,这个时候就开始想精神层面上的事了。人很难在物质没有得到满足的时候就思考精神方面的事,那一定不是一个普通人,而我们都是普通人。
  2006年是我们的转折点。很多朋友做投资赚了很多钱,那时候就面临做企业家还是做资本家的选择。如果你做企业家,就要有企业使命、愿景,要把企业做到百年企业,希望企业造福社会、客户、人类,这样你也就选择了苦行僧的生活。
  我有很多同学都在这个时候转做资本家,既做有钱人,又有很好的生活品质,我也很羡慕。然而,我还是愿意坚守做企业。你问企业发展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我想,我可以回答你“四个如何”:一,如何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二,如何为员工创造更大的平台;三,如何为社会做点贡献;四,如何为后人留点榜样。
  《新民周刊》:虽然你最打动我的是最后一句:为后人留点榜样,但我还是想和你讨论一个残酷的问题,那就是房地产行业的“暴利”与原罪,作为业内人士,你怎么看这个行业的艰辛、蓬勃、纷扰、机会和未来?
  林中:众口铄金。我一直以为,给房地产业戴上“暴利”的帽子,大家可能是有误解的。
  从财务角度审视,在74大类行业中,房地产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即使是排名最高时,也就在八九位,有些年份还低到十六七位。这个行业的毛利和净利并不高,年化以后就更低了,但它怎么总给人以暴利的印象呢,其实核心的意思是,房地产行业和其他73个行业不一样,它的“自有资金回报率”是高的。
  事实上,房地产行业即便有暴利,也只是在特殊发展时期才有,而不是一直存在的,2003年前房地产利润不高,真正高的是2004-2010年这段时间,蓬勃发展的房地产业成为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我觉得房地产的这种“暴利”在未来是不可持续的,因为作为国民经济很重要的一个产业,一个涉及到民生的重要产业,政府希望的是持续稳定的发展。实际上,任何一个产业都不可能一直维持在如此火爆的状态,细水才能长流,我们经历过90年代的时候,那种市场才是常态,常态的东西方能持久,刚才说“月盈而亏”,所以最圆的时候只有一刻,“亏”的时候是常态,我们对这个行业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一个国家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还没有完成城市化时,房地产行业对GDP的拉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当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后,你就会发现房地产行业可能不会再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了。虽然未来十年不会像过去的十年这样火爆,它还是一个非常好的十年,因为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它还是被我们看好。   《新民周刊》:一些房产商似乎忌讳谈未来,我觉得你可能没有这种忌讳,在你看来,未来房地产业的主要格局和模式是怎样的?
  林中:忌讳未来是没有道理的。该来的,总要来。第一,我觉得未来的十年,房地产行业会持续地调控,作为一个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它涉及到民生问题,政府不希望房地产过热,也不希望房地产过冷,过热或者过冷都会引起政府的重新调控,政府是希望房地產能够平稳增长,健康稳定地发展,对投机类的限购和压制在今后几年内会持续出现,但是国家在房地产调控中,对某类需求还是支持和鼓励的,就是老百姓的刚性需求,这种需求任何一届政府都是会扶持的,力求避免各种不稳定因素的产生,这就是我们很关注的“刚性需求”。
  第二,我们会发现房地产行业会有一个变化,今后会更多得回归消费属性,2004-2010年间的繁荣正是因为投资属性的盛行,而今已回归至消费属性,限购的产生是为了打击投资和投机的行为,从土地征地到投入市场的销售,基本上要花费5年时间,其间需求的变化会很大,特别是在投资需求比较大的时候,而如今我们看到的特征——“淡季不淡,旺季不旺”,其实是一个变化的很明显的信号,以2011年为分水岭,上半场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它是供给量拉动成交量,下半场的典型特征是需求量拉动成交量,并没有太多的利好消息,刚性的需求是细水长流的,需求是平稳的。这些信号在我们看来是在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没有利好消息的情况下就不会有需求的井喷。一定要去关注市场需求的变化,你才能跑在前面。我觉得有小部分盲目扩张的同行可能将为上半场付出代价。
  第三,企业要盈利更多的是要靠专业的能力、团队,要靠开发运营,要靠精益化的成本控制,上半场这种跑马圈地就能赚钱的粗放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行业一定是经历这种精益化的管理,企业才能有利润,闭着眼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第四,行业的集中化程度会进一步提高,TOP100和TOP10的市场份额会进一步提高。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第一方阵格局基本形成,马拉松长跑途中跑结束,开始跑的时候大家都没有差距,难就难在途中跑,一旦形成第一、第二方阵,再后面的梯队基本是赶不上了。我们很少看到在最后冲刺阶段,会有人从第二方阵冲刺到第一方阵,因为你的步伐是长期的、一步一步的被拉开的,最后的冠军一定是产生在第一方阵的。
  第五,我们认为这个行业的金融属性会越来越强,房地产在国外很多地方是被归到“类金融”行业的,它是一个资本含量很高的行业,而且正在进入一个资本为王的时代,这个现象会越来越明显,房地产行业将随着资产价值的升高,“类金融”属性会越来越凸显。谁拥有更多的资本、谁拥有更低的成本,谁将会在这个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
  让我们高度关注中国房地产业的“下半场”吧,未来10年,好戏开场,接受不能改变的,改变能够改变的,我一直这么想着。
  《新民周刊》:是的。你说过,有一些道理是最朴素的,但走到哪里都适用。谢谢接受采访。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奇特的现象:发生在法国的这桩医药大丑闻“减肥药Mediator”——已导致500至上千人死亡,3500人入院治疗,数百万人曾服用——居然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承担司法责任,没有任何人受审入狱,甚至没有任何人辞官丢官;造成这一大丑闻的法国第二大医药公司施维雅集团照样挣得盆满钵满……对于受害者的唯一补偿,是从9月1日起,法国政府责成施维雅医药公司建立了一个“Mediator受害者赔偿基金”,凡使用
3月18日,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古树名木及行道大树保护的意见》。这个《意见》规定市政工程规划、建设,原则上工程让树,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移植古树名木,作出行政审批前必须先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后审批;对移植的树木由园林绿化单位确保存活,并按“移一补二”的原则,确保主城区绿量。  这个通知是在3月15日南京市副市长陆冰,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前往地铁浮桥、常府街等站点实地调研后
9月1日清晨,圆圆(化名)趴在自家阳台上往下看,小学的操场上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小朋友们在操场上码成一个大方阵,个个站得笔直,喇叭里传来熟悉的国歌声,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国旗徐徐上升。圆圆头一次“旁观”了一回开学典礼。  这一天是上海市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但家住虹桥路的小学生圆圆无奈留在家里,他本应上三年级。  圆圆跟外婆说,今天我们在家里上课吧,早上英语,下午钢琴,晚上数学。圆圆外婆退休前是某重点
整个外语类培训市场并未有一套系统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保障制度,这就导致培训中心倒闭、老板携款潜逃的事情屡见不鲜。    登记,等消息    拨通上海建工(集团)干部学校的电话,一听到“凯恩英语”,接电话的阿姨不等下文,就熟练地说:“你拿支笔记好:带好身份证、协议书、学费收据等原件及复印件,到宛平南路75号建科大厦17楼,接待时间从每天上午9:30到19:30,到12月27日截止。”其余的,她说什么也不
把刘烨列入这个榜单当中,说来还真犹疑,在他们这一辈儿男明星当中,刘烨算演技好的了。陈坤、陆毅,包括香港的余文乐、谢霆锋,都还不如他。唯一缺的,也就是在商业大制作中扛鼎主角的机会。  不过,如果仅从2010年他的表现来说,确实比较糟糕,虽说去年他刚当上爸爸可谓志得意满。2010年刘烨有两部电影公映,一部是张杨导演的《无人驾驶》,另一部是时尚喜剧片《爱出色》,都是都市爱情题材,与他配戏的一众女演员是高
辱骂持续了几分钟。中年男子叫嚷着乘车环境受到了影响,要报警,下车时,他扯住拾荒老人的一个塑料袋,往外拉,废纸和矿泉水瓶散落到车外,落了一地。车门关上了,老人伏下身子,喊着:“还有我的东西啊。”  这一幕发生在上海这个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而且,是发生在“公共”汽车上。我写下这段评论,恰恰是为了“公共”二字,尤其是当这件事成为“公共”事件之时。很多人(包括媒体)参与了拾荒老人该不该上车的讨论,其中,颇有
作为有名的中青年表演艺术家(与明星的差别颇难界定),黄磊老师的气质永远是那么文艺。可能,他注定与“文艺小生”的头衔脱不了干系。演戏,是浪漫到死的诗人徐志摩;唱歌,是多愁善感的“我想我是海”;自编自导,《似水年华》更是几乎不食人间烟火。2010年在《婚姻保卫战》中演新时代妻管严,本以为是换了新面孔,其实是换汤不换药。  由电视剧《奋斗》原班人马打造的升级剧作《婚姻保卫战》在2010年的电视剧里还算是
即使是在中国这样的市场,低市盈率法投资策略仍有很大的生存空间。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可能是广大中国投资者最熟悉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如何选股、索罗斯如何组织狙击战的故事也为投资者所津津乐道。笔者最推崇的则是约翰·聂夫(John Neff),因为他的出色投资方法更具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聂夫的前半生平淡无奇,出生于美國密歇根州一个小乡村,幼时父母离异,在外公外婆抚养下读完中学,之后加入美国海
金权、舆论权、政权三足鼎立     近代以后教会与王权的关系模式换了名词,又全盘挪入西方现代社会,从两党轮流执政从不翻脸到政权与上层知识分子惺惺相惜,及至国际关系中的联盟与对手,都是此一传统的延续。而中国人既无此传统,也就看不见底牌,看到的只是浪漫,把两党的客气轮换当成西方文明甚至人种的优越,而忽略产生风度的基础是两党为同一意识形态联盟的两副面孔,并非势不两立的对头;把政权与笔杆子斗而不散简单视
2003年,教育部在全国22所高校开展“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结束了此前高校只能在每年同一时间招考的历史。应届高中毕业生通过考核后,可提前确定意向高校的录取名额,并在参加高考后享受最高60分的降分优惠,给“偏才”和“怪才”等具有特殊潜质的人才一个机会。因为触动了“一考定终身”的制度,此举一度被誉为“我国高招制度的破冰之举”。如今已有80多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自主招生占高校总招生盘子的5%左右。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