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命运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mijnuhbygvtfcrd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的日常交际领域,电邮替换了书信,博客替换了日记,键盘输入换下了传承千年的汉字书写,计算机的频繁使用,让许多中国人成了提笔忘字的“新文盲”。一位在媒体供职的媒体人士说:自己上学时还练习书法,现在写的字变得很难看,还经常出错,一手好字被计算机“废了”。现在重外语轻母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从幼儿园到大学,为了考试,都只是考英语。社会生活中,许多人对中华文化淡漠,电视字幕和大街上的商家招牌错别字泛滥。一项调查显示,2000多名受访者中,超过八成的人有过提笔忘字的经历,超过七成的人在工作生活中手写机会很少,许多人担忧这将使汉字的文化传承陷入危境。
   最近,一些文化学者在陕西白水县──汉字之祖仓颉的故乡发起倡议,农历“谷雨”设立“中华汉字节”,──“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本,应该设节日庆祝”。他们还将向全球华人征求意见和联署签名,推动两岸共同认定这项倡议,并力争明年把设立“中华汉字节”作为陕西省的一个人大议案,向全国人大提出。
  这一倡议,得到了许多学者的支持和赞同,“设立汉字节可以让世人更多地知道汉字的伟大、科学、神奇,树立民族自豪感,自觉地敬惜汉字,规范书写使用汉字,规范网络语言”“汉字作出了那么大贡献,没有一个节日庆祝是不合適的”……
   中国学者们推动为汉字设立节日,彰显了他们作为文化人的文化义务和社会责任,而更让他们感到文化焦虑、牵系人心的,是当前我们的汉字的窘境,网络时代的汉字书写的命运。
   文字,是一种历史。文字,是一种创造。文字,是一种文化。文字,是一种记忆。文字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史、文化史、精神史、心灵史。对于我们每一个个体生命来说,我们民族的文字──汉字,培养了我们的历史情感,给予了我们身份的认同,镌刻着我们共同的记忆,烙印下我们民族的印记。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我们所创造的汉字。
   许久以来,有着泱泱五千年历史文化传承的中华民族,从南到北申报了那么多的“世界人类文化遗产”,但似乎忘掉了最伟大的一项,那就是中国的汉字。汉字如诗如画,如梦如幻,它的象形之美、结构之美、意蕴之美、音韵之美,独步世界,举世无双!就拿“人”字来说吧,虽然不过那么两画,却让历代书法大师们写得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意蕴无穷……因为我们优美的汉字,我们成为了诗歌的大国,成为了举世无双的书法艺术的大国。
   而今天,我们的汉字,却正在遭受各种图像的进攻,正在受到网络“雷词”的进攻,正在经历技术力量的进攻,正在蒙受所谓“文字整形”的进攻,正在解放的狂欢中耗尽能量走向衰竭……汉字的这种窘境,网络时代的汉字书写的命运,让人关切和忧虑!
  其实,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生活中流行的语言、文字,应该看作是在每一点上与我们的生活互相渗透的东西,与我们时代的心灵和精神具有密切的联系。网络语言的泛滥,汉字被肆意错改、错用,提笔忘字的“新文盲”的出现,实际上是反映出了我们今天的心智、情感、精神和创造力,越来越趋向于衰弱和萎缩,我们陷入了过度的精神贫困,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是该认真审视和反思我们的心灵和精神了。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没有任何证据显示,财富可以带来禅悦。在黄梅四祖寺的禅房里,我度过了一段非常朴素美好的时光,这里的灯很暗,禅垫很陈旧,地面很斑驳,风扇呼呼作响。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和奢华无干,但没有任何人感到不适,大家非常友善的喝茶、诵经、吃斋,很喜乐的样子。这让我感觉禅意在这闲适中,总能不经意冒出来,品茶的余香,听经的内在,感受知性的一切。禅的觉悟在诞生,禅的意境在滋生。我们常人总是幻想获取更多的功名利禄,更有很多
期刊
帝王名讳,是古代颇为滑稽却又十分严厉的一项政策。何谓“帝王名讳”,就是说皇帝叫什么名字,皇帝的任何臣民都不再能说这个字,写这个字,笔误口误也不行。否则,轻则笞杖八十,重则问罪斩首。我们在读古书籍时会遇到“芝麻水”一词,就是由“食用油”改名而成,因为当朝的熹宗皇帝名叫朱由校。此外,还有很多要改的东西,比如说“校官”要改为“教官”、“校场”要改为“教场”等。  更让人莫名其妙的是封建帝王们规定的“父亲
期刊
在中国实践稻盛经营哲学的企业中,2011年最让我感到欣慰的就是罗莱的薛总,他个人的转变以及在他带领下公司的转变,我觉得非常了不起,是值得盛和塾写一本书的。  ——独立学者 白立新    稻盛和夫被季羡林先生称为:“既是企业家又是哲学家的第一人”, 稻盛先生在演讲中也曾多次谈到:他的经营哲学的基础是中国的国学,特别是儒家文化。也正是因为稻盛哲学的“中国本源”,《醒狮国学》在致力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
期刊
王守常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文化书院院务委员会副主席。《学人》杂志主编。东方文化丛书中国文化编主编。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常务理事。    企业的责任  我不太同意“商场等于战场”这种价值观,商场应该是人们拼搏、敬业、创新、奉献精神展现的场所,而不是“拼杀”的战场。学会欣赏你的竞争对手,而不是在“朋友”“敌人”的二元选择中思考你的
期刊
今天为什么还要读《三字经》?《三字经》好读吗?这实际上是非常沉重的话题,这部儿童启蒙读物在今天已经需要非常详尽的讲解,才能真正的体会其文化内涵,更不必说如何将《三字经》的精华融入到我们的生活当中、融入到我们的社会实践当中、融入到我们对孩子以及对自身的教育当中。     《三字经》该不该学  《三字经》称不上是儒家经典,甚至也称不上是国学经典,但它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启蒙读物。  很多朋友
期刊
一说起中国人的性格,很多人想起的就是“中庸”二字,可以说,这是被误解最多的两个字。包括鲁迅,也有这种误解,他說“遇见强者,不敢反抗,便以‘中庸’这些话来粉饰,聊以自慰”,又说“我们中华民族虽然常常自命为爱‘中庸’,行‘中庸’的人民,其实是颇不免于过激的。”细察鲁迅言下之意,他反对的其实是被庸俗化的中庸之道。说得多了,中庸在白话中,便成了略带贬义的言辞。它的真意,人们反而不愿探究。  最早提出“中庸
期刊
孔子死了很久。  但是,一代一代的人,都竭尽全力地让他活着,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现在,不仅是那些欲明明德于天下的士人,还有怀着迂腐抱负的读书人、政权组织者、文化野心家、角落里的营私者和权谋家等等。   于是圣人就成了孤魂野鬼,永远失去投胎转世的机会,经历了一代又一代,他飘荡在相似而陌生的土地上,虽然已经不能讲一句话,但是看到自己作为傀儡的大旗旁,变出了许多出自他的话,这些话都带着刃,飞驰于市井和宫廷
期刊
孔子到周求教于老子,一见面,老子就给了他当头一棒。对孔子而言,似乎不够体面,所以,司马迁没有把它记录在《孔子世家》里,而是记录在《老子韩非列传》里。  记录在《孔子世家》里的,是老子送给孔子的临别赠言。  老子说:“送别么,有钱的人送财物,仁德的人送教导。我没钱,就冒充一下仁德的人,送你几句话吧。”  老子送的第一句话是:  “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  
期刊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认为读书人不该自命清高,不问生计,也要重视治生理财之道。  少时袁枚即享有才名,24岁中进士后先在翰林院三年,后出京外放县令,先后在江苏溧水、沐阳、江宁等地当了七年县令。任满后,33岁的袁枚,以要照顾母亲为由辞去官职,携带母亲及亲眷入住他在江宁任上所购买的小仓山随园,从此过着他所向往
期刊
中国的传统,把做人的大规则和大原则放在第一位,做人首先要树立一个大观念,做一个有原则的人,一个符合基本道德规范和准则的人。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敬爱兄长,说话要恭敬、谨慎、诚信、要博爱大众、亲近仁义的学说、亲近有道德的人。这样努力实践,假如还有多余的能力、多余的体力、有多余的时间,再去读其他的书,再去讲求其他的学问。  在李里先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