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育性语言障碍诊断及早期干预

来源 :国际儿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2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育性语言障碍(development language disorder,DLD)是儿童最常见的发育障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我国D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影响了患儿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对儿童正常的生活和学习产生严重的持久性的影响。DLD甚至会影响患儿成年后的就业和人际社会关系,是目前国内外研究关注的热点。3岁是儿童语言发育的关键时期,更是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时期,早期诊断和干预不仅能够改善患儿的语言能力和社交方式,还能缓解父母的照顾负担,对疾病的预后和康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DLD诊断在不断修改,但迄今为止,仍缺乏统一的定义及诊断标准。目前对于DLD患儿的早期干预主要包括改善的语言环境、家庭个体化干预、互动式阅读和音乐治疗。该文对DLD的诊断和干预措施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医疗人员对发育性语言障碍儿童诊治提供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发生远隔部位疼痛的临床特点,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伴有远隔部位疼痛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6年10月行PKP治疗的98例OVCF患者资料,根据疼痛部位不同分为两组:远隔部位疼痛组34例,无远隔部位疼痛组64例,记录远隔部位疼痛组患者出现远隔部位疼痛的位置,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
目的探讨腰背部软组织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效果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52例由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患者资料,根据MRI的脂肪抑制序列(FSE)情况分为两组:FSE(-)组38例,男9例,女29例;平均年龄(75.1±6.0)岁;FSE(+)组14例,男4例,女10例;平均年龄(73
目的探究利用自主创新研发的骨髓干细胞快速筛选-富集-复合系统制备具有生物活性的植骨材料治疗四肢骨不连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24例四肢骨不连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年龄20~65岁,平均42.8岁;其中股骨骨不连17例,胫骨骨不连4例,桡骨骨不连1例,肱骨骨不连1例,腓骨骨不连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富集骨髓干细胞技术治疗,手术同期采集约80 mL骨髓血,通过
目的探讨髌上入路锁定型胫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多节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且获得有效随访的21例胫骨干多节段骨折患者资料,男15例,女6例;年龄26~71岁,平均46.0岁;骨折Melis分型:Ⅰ型13例,Ⅱ型4例,Ⅲ型2例,Ⅳ型2例;开放性骨折10例(Gustilo分型:Ⅰ型5例,Ⅱ型2例,ⅢA型1例,ⅢB型2例)。手术全部行闭合复位内固定,选用第3代髌上入路锁
低磷性佝偻病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障碍,从而导致骨发育不良的一组肾失磷性代谢性骨病,临床表现为低磷血症、身材矮小、双下肢骨骼畸形。致病因素主要为先天/遗传或者继发于肿瘤及其他肾小管疾病,包括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常染色体显性低磷性佝偻病、常染色体隐性低磷性佝偻病、遗传性低磷性佝偻伴高尿钙症等。磷元素是参与细胞、组织代谢的重要元素。机体内细胞外磷离子通过饮食吸收、肾脏调节以及多种调磷因子
叶酸参与一碳单位代谢,在核苷酸合成、氨基酸转化和甲基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早期胚胎发育过程细胞的增殖分化活跃,因此叶酸代谢障碍与早期胚胎发育异常及出生缺陷的关系密切。研究表明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先心病的发生,其代谢通路关键酶基因多态性与先心病关系紧密。叶酸代谢障碍可导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发生,后者是先心病发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叶酸代谢障碍在先心病中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有研究认为其可能通过影响心脏神经嵴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常有短暂的病毒感染前驱症状,起病急,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易迅速进展为严重的心脏泵功能障碍及心律失常,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心源性猝死。部分患儿即使给予大剂量正性肌力药物、糖皮质激素、静脉丙种球蛋白及抗心律失常药物等治疗,以及给予机械通气、临时起搏器等其他治疗,仍不能改循环衰竭,最终出现不可逆的心脏损害,危及生命。有报道表明,若能及时对危重症患儿应用机械循环支持,可有效促进心脏泵功
目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是一种先天性免疫分子,我们之前的研究已发现在1到6岁儿童中,TLR1基因多态性与支气管炎后哮喘有关;类似的,在5到7岁儿童中TRL10与细支气管炎后哮喘有关。本研究旨在判断TLR是否与11岁到13岁儿童细支气管炎后哮喘有关。方法这项前瞻性后续研究是对在2001年至2004年期间小于6个月的婴儿因细支气管炎就诊于芬兰坦佩雷大学附属医
期刊
婴儿维生素D缺乏问题正在引起全球重视。美国儿科学会推荐婴儿应常规补充维生素D。而婴儿维生素D中毒现象也屡有报道,这多是由于过量补充维生素D引起,威胁婴儿健康,应加强宣传教育,重在预防。维生素D通过日光合成和食物摄入两个途径进入人体,随后活化为25(OH)D的形式,此为维生素D主要的循环形式和维生素D中毒的主要诊断指标。关于维生素D中毒的剂量尚不统一。每日摄入量超过1 000 IU可增加潜在维生素D
儿童肥胖症是一种由多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等共同作用的复杂病症。能量摄入多于能量消耗导致脂肪积累是肥胖的主要原因,神经内分泌调节参与肥胖的发病过程。神经纤维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研究神经纤维分布与儿童肥胖的关系,可能为肥胖的发病机制做出有益的探索。扩散张量成像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成熟的用于观察人大脑白质纤维走行的技术手段,可以图像化和可视化的直观显示颅内改变,并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