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浑雄强 意趣天成

来源 :中国艺术时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崔志强,字苍岩,号水墨樵夫、梦华堂主、受戒胡子、二百芙蓉斋等。一九五三年八月生于北京。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研究员、西泠印社理事、北京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北京大学名家工作室导师。曾任《中国书法》杂志副社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考级中心主任。
  其书法从汉隶人手、继攻篆书和草书。线条变化丰富,结字婀娜多姿,形成了自己雄强姿肆、古拙朴厚、自然放达的独特书风。篆刻初宗秦汉、后上溯殷商、下及近代,尤对吴让之、吴昌硕和齐白石艺术风格的学习用功颇深,印风粗犷豪放、古雅遒劲,在当代印坛独树一帜。
  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历届国家和国际权威大展并被国内外多家博物馆和艺术馆收藏。多次出任全国展、中青展、篆刻展评委并受国家委派赴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讲学和参加学术交流。
  著有《当代篆刻名家精品集·崔志强》、《当代著名篆刻家十人字典》、《崔志强篆刻集》、《北京七人印集》等多种著作、专集出版行世。
  张晓东(以下简称张):您多次参与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展的评审,并且多次策划了全国性高水准的篆刻艺术展,看到过大量当代篆刻家和篆刻爱好者的作品,请您谈一下当前我国的篆刻现状,并对当下的篆刻艺术水平作一评价。
  崔志强(以下简称崔):首先感谢《中国艺术时空》杂志对篆刻艺术的关注。文人参与篆刻也只有六七百年的时间,以前的篆刻或称印章是由文人和书画艺术家书写、工匠镌刻。自明代文彭等书画篆刻家自书自刻一直延续到清代,文人篆刻才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代篆刻家无论从所见到的古籍史料,还是刻印的数量,远远超过了前人。特别是在篆刻的艺术水平上,文字取法范围更广,有的以商周甲骨文、金文入印,有的以楚简帛书入印,有的以秦汉砖瓦文字入印,有的以隋唐楷书入印,还有的以当今行草书入印。印章风格纷呈,既有秉承秦汉印的传统印风,又有求变求新的写意印风;材料品种更是繁多,有石质、瓷质、铜质等等;刀法已不仅仅拘限于冲刀、切刀和冲切并用,更多的技法使用让人眼花缭乱。章法布局上,体式更加多变,夷里求险,静中寓动,平稳变欹侧。线条表现出的意趣或涩拙、斑驳,或精致、整饬,或苍浑、朴实。印面虚实相生,既有点、线、面的结合,更有肌理的表现,画面更丰富、韵味更浓厚。各地印社林立、争奇斗艳。
  从篆刻艺术表现力和表现形式上来讲,当代篆刻或彰显刀笔精致的工稳风格,或探寻刀情石趣的写意精神。或追求战国秦汉古风,或师法明清流派雅意,或宣扬时代审美新境,艺术形式上标新立异。当代篆刻具有继承传统与探索创新的双重性,其中探索创新应是主流,是当代篆刻创作生机之所在。
  篆刻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的一个范畴,流派纷呈,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虽为方寸之地,却折射出东方美学的无穷魅力。
  张:目前我国有关篆刻艺术的机构形式多样,有中国篆刻艺术院、西泠印社、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等等,他们之间有何不同?
  崔:中国篆刻艺术院成立时间不长,聘请了一批当今篆刻界有名望的篆刻家,并且举办了一系列比较高端的篆刻艺术展览,在国际和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并与西泠印社联合承办了“中国篆刻艺术”申报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在其后的履约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还成功申报了“金石篆刻”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西泠印社是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术性文人社团,号称“中国第一社”,西泠印社聚集了一批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篆刻家。收藏了大量的金石史料。但他的地域性特色较浓,似乎开放性和包容性不够。西泠四家丁敬、蒋仁、黄易、奚冈皆为浙江人,西泠后四家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也都是浙江钱塘人。今天的西泠印社正朝着更加开放、更加学术化的方向前进。近些年举办了许多有极大影响的篆刻展览、学术研讨会,以及在培养书法篆刻家上作了很多有成效的工作。
  中国书法家协会篆刻委员会是一个非常设的临时机构。主要负责承办中国书协全国篆刻展的策划和评审。也有一批造诣较深的篆刻家成为其委员。
  中国国家画院书法篆刻院,是在最近几年成立的一个以篆刻研究和创作为功能的机构。倡导“写意篆刻”,是该院在篆刻艺术理论和创作方面的特色。近期举办了“全国写意篆刻展”,并在全国进行巡展。
  张:您长期从事篆刻创作、研究和教学,您的个人风格主要特征是什么,是如何形成的?
  崔:我的篆刻风格属于写意风格。
  用字上,因我有过学习古文字学的基础,知道篆书可以怎么变化,不可以怎么变化。用字多取先秦古篆,以汉印文字的平正理念将金文的远古气息统一起来,化简为繁,增其开合,使篆法秩序易识好懂又气势纵横。
  章法上没有太多技巧的经营,径取古玺、汉印平正从容的体势,稍施错落,求端庄大方的正大格局。
  篆刻风格是依靠用刀来实现的。刀法上,我从来不用单刀,看似单刀就认为是单刀的朋友很多,我强调刻,毛的一面要一刀完成略加修饰,这是我独创的刀法。老辣、猛利、犷悍,纵横披靡捭阖。用刀挺健顺畅,要有厚度而不板滞。线条的明显特征是一边光一边毛,追求光的一面润而不滑,浑厚华滋;毛的一面露而不纤,尽得雅趣。
  我对线条方向的处理用心颇多,常用大开大合的斜线条,使印面的空间变化更为丰富,自如无碍的用刀强化了线条的势态,又使多变的空间充满险峻通达之气,为印面营造出苍秀峻拔,超迈挥洒的雄强气势。
  在取法古文字和形成自家刀法语言之后,使创作尽在掌握之中,放而不狂,逸而不野当是理性的体现。因此大写意不是不能随风而上,相涌而起,最重要的是能将内心的写意控制在一定的法度之内而不流于粗俗、怪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放达。颇具理性的写意是我篆刻的整体风格。
  “白文如雪团挂枝,一树梨花;朱文如石上青苔,绿意盎然。至使印面虽古尤新,幽中见丽。纵观之,可以看出一派华丽唯美的正大气象。”虽然有人写文章这样评价我的篆刻,但更像是我对篆刻艺术的终极追求。   张:“因为较多参与篆刻赛事的组织工作,加上媒体的宣传,崔先生的名声仿佛不是篆刻带来的,而又的确是凭借自己的实力赢得这个舞台的。”您对这样的评价作如何解释?
  崔:我对别人怎么评价我的篆刻并不在意,“以刻我心”是我的篆刻艺术观。
  我的创作属大写意,但并不狂怪张扬,我有一套较为成熟的技法体系。篆刻是方寸艺术,一点变化就会出现一种风格,不研究这点怎么能提高鉴赏水平?所谓“始知真放在精微”。
  篆刻艺术贵在平正中求变化,需要细品,味道在细品之中,一目了然那岂不是太简单了。一眼看去似乎变化很大的字法、章法在方寸间是很容易做到的。所以篆刻艺术是最为“微妙”的艺术形式。
  张:“崔先生以他独特的风格为印坛所瞩目,其风格体系的发展脉络稳定扎实,亦步亦趋,表现出一种从容和自信,也许这种独立失去一些丰富的篆刻语言的表现机会,但这种坚守却是一种对待艺术的清醒,面对当代印坛‘流行即时尚’的简单取向,崔先生的理智有着深刻的意义。”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中肯的,您认为呢?
  崔:基本是这样的。
  张:邓石如诗书印俱佳,其篆书尤为精绝,并融隶书于篆,自成一家。在篆刻上将其篆书的功底运用其中,创作了一大批气韵灵动、精神饱满的精品之作,在印坛独树一帜,影响深远。他在长期的篆刻实践中悟出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计白当黑,奇趣乃生”的篆刻美学观。刚健有力,婀娜多姿;刚柔相济,动静统一。体现了雄浑朴茂的大气势,又有刚健秀丽的笔墨情趣。他在书法与篆刻的结合上,开拓了印章艺术的新天地,为后世树立起他以笔法取胜的宗师形象。请您谈一下篆刻与书法的关系?
  崔:“他(邓石如)把篆书上生龙活虎千变万化的姿态运用到印章上来,这是印学家从未有过的新事。活力充沛,气象一新。特别是朱文印,光气剡剡,不可逼视,更有创造性的发展。”沙孟海先生这样评价邓石如。
  印章是书法、章法、刀法相结合的艺术,书法是篆刻的前提,镌刻是书法的延伸。好的印章,当然离不开披、削、磨、做、刻、钤……
  以书入印是很多篆刻大师的成功之要决,所以书法特别是篆书的水准高低直接影响到篆刻家的影响力。如邓石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既是篆书大家,又是篆刻大家。但也有特例,现在有一些篆刻家,篆刻很好,但篆书不曾写或写得很差。
  张:您认为,作为一个篆刻家应当具备哪些方面的修养?
  崔:技术层面的东西,很快就能学到,并且可达到一定的水平,但是文字学的修养是长期的,要慢慢积累。现在年轻人首先要学好繁体字,不识繁体字,许多工具书就不会使用,不识繁体字在篆刻用字上可能犯错误。
  “篆刻是一门文字艺术,历来的篆刻家已肯定以六书为准则,去创造文字美。”
  因此,篆刻文字入印一定要符合六书的原则,作为一名印人,“小学”是必须要学的。
  元代吾丘衍所著《学古编》说:“凡习篆,《说文》为根本。能通《说文》,则写不差。”又日:“汉篆多变古法,许氏作《说文》,救其失也。”
  可见,前人将“六书”上升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其他姊妹艺术的修养也是不可或缺的。
  张:崔先生阅历丰富,艺术修养全面,充满艺术创作激情,既有魏晋文人的浪漫,又有道骨仙风。请您谈一谈篆刻爱好者如何欣赏篆刻作品?
  崔:欣赏篆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字法,要以古文字为基础加以变化,或以甲骨文、金文、石鼓文、楚简帛书入印,或宗秦篆、汉篆,要遵循“印有书体”。
  章法,是字法的扩张和延伸,夷中求险,险中求稳,有疏密之巧,有重叠之妙、有虚实之机。不同形制的印章,章法要求各异,古玺,奇正相生,变化多端;汉印,字或大或小,或疏或密,基本上是四字平分的布局。总之,章法要求计白当黑,讲究虚灵。尚虚是中国艺术的核心,追求画外之旨,韵外之味,更追求跌宕之妙。
  刀法,“是篆刻所特有的一种艺术语言,是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手段,也是形成一个篆刻家独特个人风格的基础条件之一”(刘江语)。刀中有笔,以刀法表现笔意、墨韵。笔中有刀,每根线条有刀痕显露,爽利,刚健,从而产生“金石味”的意趣。完成一方印,往往要用到包括冲刀、切刀等各种刀法。刀法要“深得篆势精蕴”(姚正镛评吴让之语)。
  线条是刀法的行走痕迹,或苍劲中得古意,或刚健中求婀娜。直线强调力度,弧线彰显柔美。
  刀法是基础,再好的字法和章法都要由刀法来实现的。
  边款是烘托篆刻的艺术境界的。边款有单刀款和双刀款,字体多样,这直接体现篆刻家的书法功底。
  朱文印,或旖旎工致的细线条,或粗犷泼辣的粗线条。白文印,或雄浑苍劲,或细如玉箸。
  用石料刻印或言始于元代王冕,或言始于明代文彭。篆刻家吴颐人说:“篆刻要使用石章才能显示出的艺术效果,犹如国画用宣纸才能表现水墨的情趣一样。”是为确论。精美石料作印章材料,不仅提高了印面文字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且更能表现边款的书法美以及印钮的雕刻美。
  篆刻的意境美,是篆刻艺术的灵魂。印里有诗,印里有画,印里有哲理。是技进于道的自然结果。
  丁敬:“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深同岭上云,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为篆刻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评估纤维桩修复治疗中的医护配合。方法:145例纤维桩修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四手操作模式完成治疗,另一组采用医生独立操作完成治疗。比较两组完成纤维桩修复所需要的时间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口腔四手操作组完成治疗的时间明显少于医生独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亦明显高于医生独立操作组。结论:口腔四手操作可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口腔;四手操作;纤维桩;护士  纤维桩具有良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万应胶囊和碘甘油联合治疗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采用口服万应胶囊及溃疡处涂抹碘甘油,对照组38例仅涂抹碘甘油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口服万应胶囊(四川西昌杨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每粒0.3g),每次2粒,每日2次,同时用棉签蘸
期刊
摘 要:鼻咽癌目前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放射治疗,而鼻咽癌放疗期间患者最常出现的副作用就是鼻咽部的感染,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下降。2007年以来,为了有效预防鼻咽癌患者鼻咽部的感染,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我科对患者积极采取了鼻咽冲洗、自制口腔含漱液含漱、氧雾化、健康宣教、饮食指导等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相对于没有进行护理干预的鼻咽癌放疗患者,干预后的患者大大提高了的生活质量,减少了因鼻咽放疗而引起的鼻咽部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伊柔抗皱美白精华素延缓老鼠皮肤衰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D-半乳糖对裸鼠颈背部皮下连续注射,并结合长波长和短波长紫外线照射裸鼠皮肤,建造裸鼠皮肤亚急性衰老及光老化动物模型,测定皮肤组织中与皱纹产生的几种生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丙二醛(MDA)以及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正常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与模型组裸鼠皮肤比较,皮肤组织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H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妇产科手术的围术期处理要点。【方法】 2008年5月至2012年4 月期间,丽水市中心医院共收治43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妇产科手术的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围术期处理经验。【结果】 4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中无输血,无术后近期并发症。其中一例患者术后5月,出现脑梗塞,一例卵巢破裂患者术后3年,再发对侧卵巢囊肿破裂出血。【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的护理特点及要求,总结内瘘护理经验,以提高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的质量。方法 对50例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论 动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只有加强对内瘘的护理,才能提高血透治疗的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命。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nurs
期刊
摘 要:目的:针对龙泉市2012年在龙泉市妇保所检查筛出的1072例高危孕产妇的情况进行分析,探讨高危因素分布情况及高危孕产妇管理在围产保健中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10月1日至2012年9月31日之间分娩在龙泉市妇保所产前检查并建立孕产妇保健册,随访至产后42天的1072例高危孕产妇的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了解高危因素顺位排序,不同高危因素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分娩方式有无差别,结果:一般高
期刊
摘 要:目的:观察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486例全部经临床确诊为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其中男255例,女231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84岁;病程最长者达60年,最短者3年;结果:486例中,治愈50例,好转357例,无效79例;总有效率83.7%。结论:运用内服外敷、针灸及小针刀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是有效的。  关键词:慢性支气管炎;针灸疗法;小针刀疗法;穴
期刊
摘 要:目的:探讨和总结膝关节镜下治疗半月板损伤术前、术后与康复护理的方法。方法:对26例接受膝关节镜治疗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予以心理护理、详细的术前准备、细心的术后观察、全面的康复训练、正确的出院指导、定时的出院后随访。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平均12天均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门诊复查,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系统、全面、全程的优质护理在患者疾病的康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患者的康复效果。  关
期刊
2013年,在第二届北京青年艺术节的系列演出中,一场名为《人生几何?!》的筝类乐器演奏剧场的专场演出,曾经引起了极大轰动。因为这场演出,让人出乎意料,它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古筝演奏技法、形式、曲目等方面的认识,因此成为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一时间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四起。时隔不到两年,2015年7月31日,北京音乐厅,又一场《世界是我们的》的演出,依然延续着筝类乐器演奏剧场的形式,因此再次唤起了大众的记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