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心脏表现和治疗建议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uuper4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起2002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和2012年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的冠状病毒(CoV)被证实是从动物传播至人类的。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引起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暴发,则再次证明CoV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威胁。2019-nCoV除感染呼吸系统外,研究报道其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侵害作用。该文对2019-nCoV的基因组结构、功能以及感染者的病理生理学和心脏表型特征、心脏损伤的潜在机制、相关治疗策略进行了梳理,警示临床医生注意2019-nCoV对心脏的潜在风险、加强心脏功能管理。

其他文献
该文报道1例男性患者,32岁,入院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室性心动过速,首次射频消融时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伴低血压和低氧血症而终止手术,再次在体外膜肺氧合装置(ECMO)的辅助下完成了射频消融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一般状态良好,程控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无室性心动过速及心室颤动发作。ECMO辅助可提高基础动脉压和血氧含量,保证高频心室刺激和室性心动过速发作过程中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氧供应,可
目的评估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溶栓疗效及风险,在兼顾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条件下为急性STEMI溶栓治疗最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9日至4月3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本部确诊为急性STEMI并行溶栓治疗的7例患者,评估其溶栓疗效及风险;在保障疫情防控、确保防护的前提下优化溶栓流程,成立专职溶栓小组,启动三级防护,定人、定
左心室假性室壁瘤是心脏手术或创伤后罕见的并发症,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该文报道 1例心脏刀刺伤修补术后迟发左心室巨大假性室壁瘤,临床首发表现为咯血,经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该文结合文献分析左心室假性室壁瘤介入治疗入路及封堵装置的选择,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心血管疾病是女性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血栓形成与其密切相关。随着月经周期、妊娠、绝经等生理状态的变化,女性体内凝血状态不断变化,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代谢、临床表现和防治策略存在特殊性。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健康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女医师工作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完成此建议,聚焦于女性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抗血小板治疗和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疾病抗凝治疗的特殊性,旨在促进我
目的探讨房间隔缺损(ASD)大小、封堵伞型号及封堵伞释放后形态变化等因素是否影响ASD患者在封堵术后出现头痛症状。方法纳入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部战区总医院成功行ASD封堵术患者567例。根据患者封堵术后有无头痛症状分为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采用X线下导管校准法测量释放后封堵伞展开直径(d)、厚度(L)、封堵伞左侧伞面的最大直径(D2),并计算i值(计算公式为i=D2/L)。分析两组
目的探讨急性高原暴露的健康人群血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肺动脉收缩压(sPAP)的关系。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于2013年6月在重庆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入选健康受试者94人,年龄18~30岁,均为男性,均久居平原(海拔<500 m)。所有受试者均从重庆(海拔400 m,平原)乘汽车以阶梯习服的方式经7 d到达理塘(海拔4 100 m,高原)。基线数据采集在受试者出发前48 h内完成,受试者
目的探讨CD137-CD137L信号(简称CD137信号)是否通过调控巨噬细胞M1/M2极性转变促进血管新生。方法将3%巯基乙酸盐肉汤诱导的小鼠腹腔原代巨噬细胞分3组,即对照组、CD137信号激动组和CD137信号抑制组,通过检测M1和M2型巨噬细胞的相关特异性标志物观察巨噬细胞表型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巨噬细胞表面CD137、CD86及CD206的表达,Western blot和R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的测定大鼠血浆中伐地那非浓度的方法,并评估其可行性。方法采集正常Sprague-Dawley大鼠血浆样本。采用Phenomenex Synergi Polar-RP 80 A色谱柱(2.0 mm×50 mm,4 µm),柱温30 ℃,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0.1%甲酸乙腈溶液,流速为0.4 ml/min;质谱采用API 4000Qtrap三
目的对比心力衰竭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及肺部影像学特征,总结二者的鉴别要点。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于2019年12月1日至2020年2月15日间收治的心力衰竭及COVID-19患者,排除病例资料不全者,共纳入心力衰竭患者7例,COVID-19患者12例。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及肺部CT影像学特征。结果两组间年龄、
目的分析心肌损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1日至2月5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入院确诊为COVID-19患者,根据入院5周后的临床转归,分为死亡组(33例)和生存组(169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人口统计学、合并症、入院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心肌损伤界定为血清超敏心肌肌钙蛋白I(hs-cTnI)水平>0.04 μg/L。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