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管理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影响因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结果实行QCC后,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由56.66%提高至88.33%(P<0.01)。结论通过QCC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规范交接班管理,提高交接班质量,同时也更好地为
【机 构】
:
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350001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重症医学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QCC)对提高管理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作用。
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活动主题、拟定活动计划、现状把握、影响因素解析、圈员共同拟定对策并按计划实施。比较活动前后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
结果实行QCC后,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由56.66%提高至88.33%(P<0.01)。
结论通过QCC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危重病人床边交接班的合格率,规范交接班管理,提高交接班质量,同时也更好地为危重病人提供全程不间断的护理服务,培养科室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科室的凝聚力。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静脉输液实地培训、考核在规范临床静脉输液操作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用同一规范的静脉输液考核标准,对120名护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进行示教室培训(对照组)后示教室考核和临床实地考核以及临床实地培训(实验组)后临床实地考核。结果对照组示教室考核得分(96.24±1.68)较临床实地考核得分(90.26±2.06)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临床实地考核得分(95.23
沙眼衣原体(CT)是导致性传播感染(STIs)的病原体之一.CT基因分型的目的在于了解衣原体的流行分布情况、分析性传播网络和致病机制.以主要外膜蛋白(MOMP)为基础的血清学分型是
目的建立高危患者皮肤压疮防护管理屏障及实体屏障,加强压疮质量管理,保障高危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免受伤害,降低或避免压疮的发生。方法建立皮肤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压疮管理流程、皮肤情况上报流程、皮肤压疮三级质量监控系统等管理屏障;设计高危患者防压疮警示标识、难免压疮预警报告系统等实体屏障,对老年皮肤压疮高危患者和带入压疮患者进行管理。结果应用高危患者皮肤压疮防护屏障体系,护士对皮肤压疮管理流程
中医药发展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但由于作用机制不明确,使其在走向国际化、现代化的道路上困难重重.随着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和代谢组学等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中医药理论的科
目的 探讨非人类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的免疫低下宿主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550例免疫低下宿主肺炎的胸部影像学改变、肺功能检测结果、肺炎发生时的体温、外周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病原学检查结果、血清免疫功能指标、治疗及转归.结果 所有患者均具有影像学可识别的肺炎表现;部分患者出现了肺功能异常、且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96.4%的患者在肺炎发生时有发热、且以高热为主;白细胞减少者47
目的 总结外伤性肝破裂的诊治经验.方法 对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95例外伤性肝破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其诊治经过.结果 大部分患者均能痊愈出院,其中术中死亡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者21例.在39例非手术治疗患者当中,入院时第一次测得的转氨酶数值为(250.02±40.00)U/L,在56例实行手术处理的患者中,入院时第一次测得的转氨酶数值为(596.89±79.79)U/L.结论 外伤性肝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成釉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但生物学行为特殊的牙源性上皮性肿瘤,有关其凋亡机制的研究对于阐明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及探索新的治疗和预防手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成釉细胞瘤凋亡相
系统性硬化症(SSc)是一种自身免疫病,在患者血清中可以检测到针对多种细胞自身抗原的自身抗体.最近的研究结果显示SSc抗体对于诊断的重要性日益得到认可,已作为临床分类标准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的管理方法在降低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中的实践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经过投票确定活动主题为"降低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 。进行现况调查、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与实施。结果低血糖发生率由之前的30%降低至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可有效降低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以及降低由此带来的高风险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不